宋子文在蔣面前拍桌子
發(fā)布時間:2020-06-0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在郭岱君看來,宋子文既是協(xié)助蔣介石成功穩(wěn)定國民黨政權的關鍵人物,又是一個深受“四大家族”慣性思維模式影響、被公眾及學術界長期“誤解”的悲情角色。
現(xiàn)存的中外學術著作,很多把宋子文描述為國民黨特權分子,親英美派代表,腐敗和貪財。宋的家庭和蔣介石的密切關系使得他在國民黨大陸政權1949年垮臺一事上,招來諸多責難;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 Seagrave)1985年的暢銷書《宋氏王朝》在引起不小轟動與爭議的同時,令整個宋氏家族再次蒙羞。
近年來,復旦大學歷史系吳景平等中國學者,利用新發(fā)現(xiàn)的不少史料,開始重新評價宋子文在近代中國歷史中起到的作用,比如他主持建立了一個有較為完整意義的近代中國財政金融體系,以及對推動和改善中美關系所作出的貢獻等等。
而隨著胡佛研究院在2004年對宋子文檔案的全部開放,結合已經(jīng)開放到1945年的蔣介石日記,已經(jīng)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宋子文,以及他與蔣之間充滿著信任、猜疑、沖突等因素的復雜關系。
“飛揚跋扈”四次辭職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蔣介石掌控國民黨南京政府權力的同時,整個國民政府事實上處于分裂狀態(tài),汪精衛(wèi)和孫科在武漢,胡漢民在廣州,北方還有馮玉祥、閻錫山,分別瓜分了部分權力。蔣的南京政府之所以在相互較量中很快取得優(yōu)勢,并通過北伐戰(zhàn)爭最終掌握整個政權,與宋子文、孔祥熙成功地穩(wěn)定財政,并爭取到商界特別是實力雄厚的江浙財團的支持有著重要關系。
宋積極說服蔣介石承受了各個“中央政府”在不同時期發(fā)行的、事實上信用已經(jīng)完全破產(chǎn)的債券,他曾任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長,在工商界擁有廣泛的人脈關系,他充分利用了這一優(yōu)勢,不斷地找各種有勢力的工商界談判,稱蔣的南京政府承認這些債券,而且會分期付款,部分、折價或延后償還,本來拿不到任何回報的工商界比較了各種勢力的政策,并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后,接受這些條件,蔣政權也從而得到了支持。
政治、經(jīng)濟、軍事權力的逐漸穩(wěn)固,確立了蔣執(zhí)政合法性的基礎,這一點宋子文功不可沒。若無宋子文財政上的配合,蔣無力北伐,也很難在其后的政爭中獲勝。
其中的沖突也是不可避免的:1933年,宋出國之前與蔣約定,政府當年不再發(fā)行新的債券,并對財團做出了保證。蔣后來卻直接命令中央銀行再發(fā)債券,宋回國后忍無可忍,與蔣大吵一架,并于1934年辭去了大部分政府職務。
郭岱君表示,整個國民黨政府的財務系統(tǒng)是宋子文一手建立起來的,他還是中央銀行的創(chuàng)辦人。為了發(fā)展國民黨經(jīng)濟制度,勢必與許多國民黨元老有沖突,有時候是利益沖突,更多地是觀念的沖突。他畢業(yè)于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觀念開放,務實開明,多有主見,而國民黨內(nèi)部很多官員對經(jīng)濟運作非常陌生,這種矛盾沖突因而時有發(fā)生,為此他也多次與蔣本人鬧翻,而且是國民黨高層中極少數(shù)敢在蔣面前拍桌子的人。
1928年~1934年,宋子文曾經(jīng)先后四次辭職,幾乎都與財政有關。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1930年代初期,宋曾大力鼓吹中國應當與美英等西方國家結盟,以遏制日本的軍事擴張。然而蔣介石同許多國民黨高官,更熱衷于“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宋對此并不贊同,這也許是他為什么在1934年選擇離開政治舞臺的原因之一。
郭岱君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宋子文就主張和美國聯(lián)絡,引進歐美的力量?墒Y認為中國真正的威脅不是日本,而是蘇俄。所以他當時一方面希望能夠延緩中日大戰(zhàn),保持“和談”的渠道;
另一方面則期待日本與蘇俄能夠一戰(zhàn),以減免中國戰(zhàn)場的壓力,最終的結果是,期望落空,他不得不在1940年6月,派宋子文作為特使,尋求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援助。1941年底,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宋子文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直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夕再次辭職。
宋代表蔣介石長期在美國尋求政治及軍事支持,不但改善了中美關系,還成功爭取到5億美元的經(jīng)濟援助。他顯示出高超的外交手段和公關游說技巧,與羅斯福總統(tǒng)成為好友,經(jīng)常見面(可以隨時打電話聊天),并成為白宮的座上客;
而且與美國政府軍方、財政的高層官員關系密切,與財政部長摩根索交好(一起去打獵),以至于當時美國媒體質(zhì)問摩根索到底是做美國的財政部長還是做中國的財政部長。
即使在此期間,蔣宋之間的沖突仍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在對史迪威的去留問題上產(chǎn)生的矛盾直接導致宋被軟禁,蔣在日記中均有記載,還多次罵宋“飛揚跋扈”。
宋氏文檔中的西安事變
1990年4月15日西方復活節(jié)當天,89歲的張學良應史學家郭冠英及唐德剛之邀,生平首次追述了西安事變的緣由及心境,張在受訪中稱“西安事變是逼出來的”,他對當時蔣介石下令用機關槍打游行的學生而不是日本侵略者感到憤怒,并決心發(fā)動兵變,西安事變后,蔣被迫應允與中共合作抗日。張于2001年辭世后,唐德剛先生出版的《張學良口述歷史》披露,1936年張與蔣“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主張已經(jīng)發(fā)生嚴重沖突,這也是釀成事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西安事變的主要當事人相繼離世,有關的檔案及史料紛紛得以公開,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除了宋子文西安事變的日記外,甚至得到了1936年時任宋子文秘書陳康齊當年的日志,其中相當多的細節(jié)可以與宋子文日記相互印證,對還原西安事變的整個過程提供了一個真實而特殊的視角。
宋子文自從1934年與蔣介石大吵一架,辭掉財政部部長職務以后,除了擔任國民黨評議會委員之外,幾乎沒有在國民政府內(nèi)擔任任何公職,后來他成立了中國建設銀公司,吸收西方資金到中國進行投資。西安事變剛發(fā)生時,形勢不明,南京方面只知道蔣介石被挾持,生死安危不明,對張學良的真實意圖也不清楚。身在香港的宋子文聞訊立即趕到南京,與焦急萬分的宋美齡商量對策并決定趕赴西安。
南京政府當時有兩種意見,何應欽等主戰(zhàn)派主張轟炸西安,認為國民黨不應與“叛徒”談判,因此反對宋子文前往。宋子文非常堅定地反駁說,“我不是以國民黨官員的身份前往,而是以家屬的身份去!苯K得成行。據(jù)其日記記載,蔣介石一看到宋就痛哭,因為事變多天來他不但與外界完全失去聯(lián)系,還受傷絕食,命運未卜,而宋是他見到的第一個親人。
宋之所以飛赴西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與張學良私交甚篤,可以為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與張見面后,他得知對方本意并不是要殺蔣,而是逼蔣停止剿共,一致抗戰(zhàn)。蔣介石則覺得自己被挾持,寧死不受辱,主張軍事解決。宋子文竭力勸解,稱如軍事解決,國家不免陷入內(nèi)戰(zhàn),而日本侵華野心已經(jīng)昭然,國家一旦內(nèi)斗,百姓不僅遭殃,蔣本人也有可能陷入絕境,政治談判才是出路,終于說服蔣。
同時,宋子文向張學良提出談判的條件,首先同意他回南京匯報情況,另一方面要求接納宋美齡赴西安照顧蔣,還要允許黃埔系的代表(國民政府軍隊的主要派系)前來參加談判。在日記里可以看到他的行程,20日到西安,21日回南京,22日再飛回西安,所以后來宋美齡、蔣百里等人能夠成行。宋子文馬不停蹄,幾乎沒有休息,哪些人到西安,如何談判,和哪些人談,包括后來加入的周恩來等,日記里都有詳細的記載。
而宋子文秘書陳康齊的日記則記載,張學良決定親送蔣介石坐飛機到南京的當天,他突然接到電話,要他立即趕赴機場,而且不能帶大衣和行李,當時正值嚴冬,天氣寒冷,這個明顯反常的來電的目的,是造成蔣方成員還在現(xiàn)場活動的假象。因為要不要送蔣回南京,楊虎城的西北軍甚至東北軍內(nèi)部,都有很多將領表示反對,而12月25日下午放蔣,也是張學良臨時的決定,行動過程非常倉促,以至宋的秘書在日記中還對自己失去新買的大衣而惋惜不已。
宋子文日記還記載,由于放蔣的決定遭到東北軍將領的反對,張學良曾經(jīng)將東北軍將領集合在一起發(fā)表講話,他聲淚俱下地說一定要確保委員長安全,因為兵變的目的是抗日,如果委員長不在,沒有人能領導全中國抗日。當時有些將領指出,沒有得到蔣的親筆簽名保證,因而不信任他;
但蔣認為自己是領袖,說話算話,否則寧死不屈。張學良發(fā)表講話說,我信任他,你們也要信任他。郭岱君認為,宋子文日記對很多當時不能合理解釋的地方,提供了答案。
后來,關于西安事變的解釋有多種版本,國民黨方面曾經(jīng)稱張學良看到蔣日記“幡然悔悟”,但此次公布的蔣介石寫于1936年12月27日的日記記載如下:“曉見漢卿,彼欲強余以實行改組政府而毫無悔禍之心,余乃以善言慰之并實告以軍法會審后,特赦并予以戴罪圖功之意,彼乃昂昂然而去!笔聦嵳嫦嗑烤谷绾,可謂一目了然。
張學良奮不顧身,執(zhí)意護送蔣介石并赴南京請罪,此舉正如張在接受唐德剛等人采訪時所言,“我問心無愧,我沒有私心。”但蔣為什么一直對此耿耿于懷,并幽禁張長達大半生呢?這個問題郭岱君曾經(jīng)與楊天石等歷史學家討論多次,大家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張作霖是與蔣同輩之人,張學良則為晚輩,蔣對他頗為器重,他卻以兵變的形式挾持蔣,并將其侍衛(wèi)全部殺死,導致蔣穿著睡衣拖鞋爬山受傷被俘,除了1949年失去大陸,蔣一生還沒有受過比這更大的恥辱,因此很難原諒張。另外,西安事變扭轉(zhuǎn)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使中共力量得以保存和發(fā)展,并最終導致國民黨失去大陸,這也是蔣一生不能原諒張學良的隱含背景。
蔣摔碗,宋摔杯子
1943年蔣介石侍從唐縱的日記記載:“10月16日,委座與宋部長口角,委座憤而摔碗”,可他不知道為什么,后來只見“宋部長奪門而出”。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創(chuàng)辦人陳光甫的回憶錄中則描述,10月16日,他下午去宋部長家探望,奇怪的是進門滿地的碎玻璃,于是詢問原委。宋說,今天早上,委座與他拍桌子、摔碗;
而他只好回來摔玻璃杯。
在1986年出版的回憶錄中,當年的外交部次長吳國楨(曾為國民黨上海市長)說,1943年10月中旬,宋部長和委座兩為史迪威之事發(fā)生口角,后被勒令每天在家中閉門思過,官員中沒有人敢去拜訪宋子文。而吳需要向宋匯報外交部的業(yè)務,于是前往宋家,宋就如何收場征求他的意見。
吳國楨說:這有什么關系呢?你跟委座是親戚嘛!你跟他寫個悔過書就好了。可宋表示為難,吳國楨說:這個沒有關系,我?guī)湍阏覀人代筆。他于是找了委員長侍從室的一個陳姓秘書完成了這封書信。
有一天,這個姓陳的就跑來找吳國楨,說我?guī)退尾块L作了一件事,幫宋部長代筆一封信,中間有兩句是我生平得意之句,相信一定會打動委座的心。這兩句話在吳的回憶錄中有記載,即:“(竊文之于鈞座)在義雖為僚屬,而恩實逾骨肉”。
“我是在1990年代初看的吳氏回憶錄,印象十分深刻,所以2004年宋子文檔案一開,就去找這段故事”,郭岱君說,“不料這個草稿真的就在里面,而且是一字不改。”
郭岱君表示,宋子文后來沒有去臺灣,晚年也終老美國,多少是因為蔣介石從來就不喜歡他,宋才華橫溢,但個性強,雖然宋曾經(jīng)為蔣做了很多別人無法替代的事情,但蔣總是覺得他“飛揚跋扈”。
蔣退守臺灣后,美國國內(nèi)出現(xiàn)了重新評價與檢討與國民黨政權關系的聲音,四大家族的腐敗問題也被扯出來。
1951年,美國國會就“美國對華援助是否存在濫用”議題召開了一個特別聽證會。國會調(diào)查小組寫信給宋子文與孔祥熙,要求他們公布個人資產(chǎn)?姿味剂⒓椿匦疟硎就,宋更是稱自己已經(jīng)隱忍多年,希望趁此機會召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向外界公布?墒且驗楫敃r韓戰(zhàn)剛開始,美國對國民黨政府的態(tài)度剛剛好轉(zhuǎn),多位政界人士包括后來出任國務聊的杜勒斯寫信給宋子文,說美國目前專注于韓戰(zhàn),而且剛剛恢復對國民黨的支持,希望宋還要為“大局”隱忍,犧牲個人榮辱,宋接納了這個建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1952年,國民黨曾經(jīng)開會決定將1949年沒有回到臺灣的黨員開除黨籍。在會上有人批評孔宋,蔣介石雖然知道宋子文尤其冤枉,可在當時形勢下沒有為宋開脫,最終他們都被開除黨籍了。此后,宋子文就更不愿意去臺灣了。
宋子文回過臺灣一次,但是只呆了10天就走了。郭岱君說,他一到臺灣后,立刻發(fā)電報給太太,說明已經(jīng)抵達,而且會在10天之內(nèi)離開。
他為什么這樣寫?
“他就是給蔣介石看呢,我不會呆久,你放心好了,我10天之后就走了,他就是這樣極有個性的人!
不過,郭岱君指出,宋子文雖然住在紐約,但對國民黨的事務仍然關心,他的檔案中有許多分析臺灣情勢的文字。
蔣介石晚年生病,宋也頗為掛念,曾積極為他在美國找醫(yī)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