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該不該用英語唱國歌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在我的朋友、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讓-弗朗索瓦·貝納豐博士訪問中國期間,我迫不及待地和他分享中國在國際化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告訴他,中國的有些國際化大都市除了路名牌、指示牌、單位名牌、公共交通報站系統(tǒng)等都已做到中英對照,我還告訴他我最近聽到的兩個故事:一所學校要求學生用英語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一所小學要求學生每天早晨進校用英語說Good Morning。我特別請他注意這類事件在國際化進程上的象征意義,首先,這兩件事本身都是一種儀式。其次,以那所要求孩子的一天從說一句英語開始的學校為例,這既不意味那所學校英語教學是特色,更不意味著該校是用英文教學的。
我期待從他那里得到喝彩,沒想到他持完全不同的意見,于是,我們兩人之間發(fā)生了一次不愉快的爭論。
正方:讓-弗朗索瓦·貝納豐
。ǚ▏鴩铱茖W研究中心)
我認為,這完全是一起嚴重的文化事件。如果類似事件發(fā)生在法國,這恐怕不會只是一個涉及地方教育部門負責人職務去留的問題,將會立即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重大丑聞。
說來湊巧,上個月美國剛剛發(fā)生了一起國歌事件。幾位拉丁歌星錄制了一個西班牙語版的美國國歌,立即引起了一個全國性的騷動,美國總統(tǒng)也隨即發(fā)表了一個正式的譴責。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次美國國歌事件中,許多美國人在支持布什總統(tǒng)的做法時都問這樣一個問題:要是有法國人用英語唱法國國歌,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會怎樣反應?
前不久歐盟春季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開幕,當歐盟商業(yè)代表團負責人發(fā)言用英語時,希拉克攜外長、財務部長集體退場以示抗議,直到該負責人發(fā)言完畢才返回會場。
法國總統(tǒng)為什么要退場,因為這位歐盟負責人是一個法國人。這位法國人又為什么要說英語?他解釋說,因為英語是歐盟的商業(yè)語言。盡管如此,希拉克仍不高興一個法國人說了英語。那么,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個法國學校出現(xiàn)類似用英語唱法國國歌、要求學生用英語而不是法語問早安的事件,法國總統(tǒng)會出現(xiàn)怎樣的激烈反應。
在這個問題上,法國的老百姓和總統(tǒng)絕對是站在一起的。在法國,說法語、看法國電影、聽法國歌曲已經(jīng)成為法國人的共識,我聽說許多到法國旅游的中國游客就都領教過不說英語的法國人。這首先是因為法國人普遍有一種“法國式的驕傲”,懷念當年法國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法語是世界語言,法國文化的影響力遍布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今天的法國人依然很難從當年的輝煌中自拔,正是這種驕傲讓法國人非常仔細地將英語嚴格限制在一個有限的領域。
其次,這也與法國的相關保護政策密不可分。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Courriel(電子郵件),這個人造單詞是Courrier Electronique合并而來的。法國文化部曾專門下令,禁止今后一切政府部門、文件、出版物或網(wǎng)站使用“E-mail”一詞。其他的規(guī)定還有,所有的電視頻道必須播放不低于40%的法國電影、所有電臺必須播放不低于40%的法國歌曲。另外,在法國任何人看電影,電影票價的10%的錢將用于幫助法國的電影工業(yè)。法政府甚至在1994年下令,要把那些在廣告中使用“英法混合語”的人送進監(jiān)獄。
我在這里想提醒廣大的中國讀者注意這樣一個事實:美國文化今天成為強勢文化,得以在全世界推廣絲毫不是因為美國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或者它適合于每一個人,而是因為背后強大的營銷攻勢,而這種營銷又來源于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每一部成功的電影、每一首成功的歌曲都意味著巨大的經(jīng)濟收益。
以美國電影、或者更具體地說,以美國的商業(yè)電影為例,它今天得以占領廣大的世界市場絕對不是美國文化的勝利,而是制造該商品的手段和營銷能力的勝利。最突出的一點,美國商業(yè)電影能夠借助強大的特效技術制造出非凡的視聽效果。
可是美國人能夠永遠成為技術的強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聽說中國有兩句古話,風水輪流轉(zhuǎn),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連美國人自己都在《紐約時報》用中文作為標題,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往煙云”。
對于這個輝煌,我作為一個法國人、作為一個祖上曾經(jīng)也闊過的人的后代是再有體會不過了。我想冒昧地問一下那些中國學校,你們這么做最終的目的是什么?難道是想拋棄中文嗎?
不會吧。
中國的讀者你們大概不知道,今天如此風光的英語當年差點都沒有人說。英語單詞中,有大約40%左右來自法語。我在這里告訴大家一個規(guī)律,英語里,幾乎所有動物的名稱是英語,但是該動物相應的肉的名稱卻是法語。比如,pig(豬)是英語單詞,pork(豬肉)卻是從法語來的。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那時養(yǎng)豬的是英國人,吃肉是我們法國人。當時的英國,貴族和上流社會都以講法語為榮。
可是,今天法語的風光已經(jīng)不再了,明天的英語會怎么樣?不管你們怎么想,反正我堅信,漢語必將成為下一個世界性語言。
我這樣說絕對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在法國的學校,中文正在成為繼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據(jù)我所知,中國政府正在花巨資鼓勵外國人學習中文,而每年,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因為商業(yè)的、科學的、藝術的原因和中國人進行交往,不久,這些人將會發(fā)現(xiàn)用漢語和中國人交流要比用英文容易得多。
實際上,我就正在考慮將我兒子送到中國來,以便他能盡早掌握這個未來的世界語言。但是不管怎么說,讓中國的孩子用英語唱國歌、用英語說早安都無助于漢語成為國際語言的這一趨勢的早日到來。
反方:張結海(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
我同樣認為這是一個文化事件,我更能看出這件事的象征意義。但是我也相信,中國人完全可以理解校方這種做法背后的深層社會因素?梢韵胂螅斈切┧秃⒆由蠈W的家長,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剛一進校門就開始被要求說英語時將是何等的高興。
我同意,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孩子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與中文相比,英語是高人一等的語言。但是,我要問的是,中國的現(xiàn)實情況難道不就是這樣嗎?
去年不是有消息說,今年全國有10所小學將試用美國版本的教材。這個決定顯然不是地方教育部門作出的。
中國有個著名的職稱英語考試,不知為什么,這兩年廣受撻伐。反對的人經(jīng)常問的那個問題是,一個搞古漢語研究的人評職稱是否也必須先通過英語考試?
首先,我對如今異化為賺錢機器的職稱考試本身持保留態(tài)度,但是,我對設立職稱考試的出發(fā)點舉雙手贊同。我是搞心理學研究的,我就先談心理學。我從大學開始,我用過的教科書里就沒有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所有的理論、體系、概念都是從西方引進的。
自然科學就不用說,我知道的經(jīng)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領域,中國的教科書里也極少有中國人的名字。前幾天我們一位哲學所的同事給我們做了一個講座,他開頭的第一句話就嚇了我一跳,他說,“中國沒有哲學!
不久前,有人說,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所謂經(jīng)濟學家連在世界著名大學當研究生都不夠格。就我所了解的情況,這一句話適用于中國所有的社會科學領域。
一個絕大部分教科書里沒有一個自家人的名字,所謂的著名家們,都不夠在人家的大學里做研究生的資格的國家恐怕還遠沒有達到可以拋棄英語的程度。
恰恰相反,今天中國的英語問題不是我們要求太高了,而是太低了;不是花的時間太多了,而是我們的英語教學的效率太低了;不是考試太多了,而是考試考出的能力太低了。
我在這里大膽放言:今后我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學者,他們的論文一定是用英語發(fā)表的。
誰敢上來和我打這個賭?
如果我們因為英語問題要撤教育部門負責人的職,那么我們要不要撤體育部門負責人的職?他們讓中國人普遍玩西方人發(fā)明的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最嚴重的是,他們還花巨資培訓運動員參加四年一次的由歐洲希臘人創(chuàng)造的奧運會。
我們還要不要撤建筑部門主管的職?放眼今天的中國都市,滿目之間大大小小的紐約復制品。隨便打開一份報紙的房地產(chǎn)廣告,躍入眼簾的盡是“泰晤士新城”、“藍色愛琴!、“格林小鎮(zhèn)”、“塞納河谷”、“澳林春天”和“浪漫戛納”。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不要撤文化部門主管的職?中國的文化部越來越像西方文化的進口部。據(jù)統(tǒng)計,2004年,我國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4068種,輸出14種;從英國引進版權2030種,輸出16種。從2000年到2004年,中國進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卻屈指可數(shù)。
按照這樣的邏輯下去,我們恐怕只有把自己也給撤了。因為今天的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只有兩樣東西純粹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說中國話、吃中國菜?删褪沁@個給了無數(shù)海外華人飯碗的中國菜,一項美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最近20年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最大的特征是日益西化。
風水輪流轉(zhuǎn)?不錯,風水一直在轉(zhuǎn),但是風水從來就不是在隨機旋轉(zhuǎn)。我在這里提醒大家注意,第一,法國人有法國式的驕傲,不光因為法國人有在16世紀、17世紀和18世紀作為世界中心的歷史,更因為法國人至今在時裝、美容、飲食、高速列車、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領域世界領先。第二,有些國家、有些民族、有些文化風水似乎從來就沒有光顧過。
一談到這個問題,許多人總愛回憶說,中國曾經(jīng)是一個在世界上領先了1000多年的大國。直到1820年,中國經(jīng)濟總量還占全球的1/3。可是我們比較一下中國的領先和法國的領先,更準確地說西方的領先,最大的不同是,歐洲人是否曾經(jīng)像今天的中國那樣,除了吃飯和說話,其他東西幾乎都是從中國傳來的?
因為敝帚“他”珍而引發(fā)的、沸沸揚揚的“端午節(jié)”事件以中國人大將眾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列入2007年立法計劃暫告一段落。可是立法不是保險箱,文化是活生生的,傳統(tǒng)要專門去維持是很困難的。
中國文化的唯一出路是什么?是創(chuàng)新、是發(fā)明、是創(chuàng)造。四大發(fā)明被遺忘之日,就是中華文化振興之時。在這之前,我請教育部、文化部、商業(yè)部等等所有的人來做一件事,將我們的“求同”文化扔掉,把人家的“求異”文化引進來。
否則,創(chuàng)新型國家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只是一個夢想。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