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建議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最近,國內經濟學界又開始了一場關于經濟形勢的爭論,與2003年的那場爭論不同的是,這次爭論的焦點不是經濟是否已經“過熱”,而是是否會“趨冷”。雖然爭論的內容不同了,但同樣對宏觀調控政策的走勢具有重要影響。
一、經濟增長有“趨冷”趨勢,但不會出現(xiàn)“急剎車”
兩次爭論都是因為大家是在用不同的數(shù)據(jù)說話。從今年上半年看,投資增長還在25%以上的高位,其中6月份更高達28.8%,出口已經連續(xù)六個月超過30%,與去年的增長率相差不大,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率超過13%,還高出去年同期水平。這些情況都說明,上半年的需求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由于這些需求指標的增長水平都很高,特別是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很高,很多人仍在擔心是否會再度“過熱”。
但主要經濟指標中,確有許多預示著“冷”的跡象,例如:
1、消費物價持續(xù)走低,上半年CPI指數(shù)平均為2.3%,比去年同期低1.3個百分點,并已經連續(xù)三個月低于2%。部分生產資料價格如鋼材、水泥等下跌幅度巨大。
2、企業(yè)利潤增長率顯著下降,同比下降超過20個百分點,下游制造業(yè)大面積虧損。
3、企業(yè)產成品資金占用超過一萬億元,增長19.4%,且增長率超過同期產品銷售增長率3個百分點。
4、上半年出現(xiàn)了39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去年同期是75.7億美元的逆差,說明國內需求明顯不足,產品被擠壓向國際市場。
5、自去年6月,貨幣M2的增長率與M1持平,之后M2增長率開始超過M1,至6月份M2增長率已超出M1四個多百分點,說明流通中的貨幣持續(xù)大量退出交易流通,轉換成定期存款,這是經濟活動趨于緩慢的重要標志。
為什么需求增長與去年差不多,經濟運行中卻出現(xiàn)了這樣許多“趨冷”的情況呢?有些人認為是本輪經濟增長周期已經過去了,由于需求開始萎縮,下半年乃至今后的經濟增長將會“下行”,也有人認為是宏觀調控對需求的壓抑過度,會使今后的增長率下滑。
我不同意這些看法,我認為目前部分經濟指標“趨冷”主要是兩個原因。
其一是總量問題。目前不是總需求顯著下滑,而是總供給水平增長得更快,這樣就會在經濟增長的高水平上出現(xiàn)供過于求,使部分企業(yè)效益指標顯示出“趨冷”和貿易順差增加,商品交易也顯得不夠活躍。至于消費物價問題,則主要是由于去年和今夏糧食豐收,而食品的消費需求從來都是很穩(wěn)定的,所以由糧價下跌帶動CPI指數(shù)也走低。
其二是投資需求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動。本輪經濟增長主要是被投資拉動的,而投資的主要方向是重工業(yè)。在總投資中,存量投資永遠會大于增量投資,而從投資的時間序列看,首先是進行土建投資,然后是進行設備安裝等。在以往投資中土建一般會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重工業(yè)項目設備比重要大一些,從近三年平均看,土建部分已經下降到60%,由于對存量投資而言,目前土建階段已經過去,對主要用于土建的線材、鋁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就會大幅度減少,而這些原材料項目近些年又上得比較多,因此供大于求的現(xiàn)象就比較明顯,這些產品的價格也必然會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下跌,但是另一方面,隨著投資需求的重點轉移,為重工業(yè)項目提供設備的機電產業(yè)生產形勢又會比較好。
如果是需求水平下跌,則經濟增長率必然下降,但若是需求水平仍很高而供給水平更高,則經濟增長率不會下降,只是企業(yè)的效益指標逆轉,這種情況正說明,生產過剩的陰云已經飄近了,這個問題下面還要講。但既然是目前需求水平還很高,擔心經濟會在短期內出現(xiàn)“急剎車”、“硬著陸”就沒根據(jù),最近有人預計三、四季度的增長率會掉到9%以下,我看不可能,從全年看GDP增長仍會保持在9.3~9.5%的高水平。
但是明年的經濟增長率會略低于今年,原因還是從三個需求因素看:
1、目前的投資主要是靠存量投資拉動,如果明年新上項目仍然較少,則投資增長幅度會有所回落。
前面已經提到,以重工業(yè)為主體的投資高潮,土建部分的平均比重約為60%,由于今年投資增長的特點是新上項目增長率少于往年,而存量投資的土建階段已經基本上過去了,如果今后主要是進行設備購置、安裝與調試,則投資比重在本輪投資周期中只占40%,這樣就會給投資增長率打一個“六折”,明年的投資增長率很可能會下降到18%左右。
2、明年的消費增長率可能也會低于今年。
去年由于農業(yè)豐收和糧價上漲,以及政府的“扶農”政策等因素,農民收入增長率比前幾年上升了兩個多百分點。我國一向是上年農民增收,下一年的消費市場就好,是去年以來至今年農村消費增長率較高的重要原因,今年初以來,全國農村市場出現(xiàn)了近年來少有的活躍情況,前5個月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率一直在10%以上。但是從年初開始,糧價下跌,秋糧上市后糧價下跌的會更明顯,還有農業(yè)生產資料和銷往農村的工業(yè)品漲價等因素,今年農民收入的增長估計會低于去年,就會壓低明年的消費增長。今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增長率在12%以上,明年則可能會落到10%以下。
3、去年全球經濟增長達到5%,是近幾年的高峰,在此基礎上,國際各著名機構對今、明兩年的世界及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都作出了比較樂觀的預測。但是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突破了每桶60美元,歐洲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日本再次出現(xiàn)了經濟下滑勢頭,美國經濟增長勢頭雖然還很強,但是受“雙赤字”的困擾,美聯(lián)儲又在不斷加息,因此主要發(fā)達經濟體明年的前景都不樂觀。如果這個趨勢持續(xù)下去,發(fā)達國家的進口增長明年可能會略有下降,我國的出口增長也會受到影響。
然而,明年投資、消費和出口的增長速度可能都是略有下降,但還都相對比較高,這樣明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還會在8•5%以上。需要關注的是,由于明年的總供給增長水平會比今年更高,今年那些表現(xiàn)差的經濟指標明年會更不如人意。
二、2007年可能出現(xiàn)全面生產過剩情況
今年!9%”,明年!8%”都沒有問題,有問題是后年,即2007年。
自90年代下半期以來,中國工業(yè)消費品的供求逐步呈現(xiàn)出全面生產過剩情況,據(jù)商務部方面數(shù)據(jù),今年上半年在507種主要工業(yè)消費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17.0%,而供過于求的商品已占到83.0%。
在工業(yè)生產資料生產方面,制造業(yè)中的加工業(yè)長期以來就是“長線”,由于住宅和汽車等新一代耐用消費品主要是依托重工業(yè)提供,所以形成了上游能源、礦產和原材料等少數(shù)幾個產業(yè)的相對“短線”,并促使價格大幅度上揚。但是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自2003年以來大量社會資本迅速流入短線部門,很快就形成了新的供給能力,因此制造業(yè)中的短線部門將在本輪投資周期過去后,也轉成“長線”。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看,鋼材、鋁材和水泥等目前已經出現(xiàn)了過剩,煤炭估計明年開始過剩,電力供求至多后年達到平衡,2008年也將開始過剩,所以到2007年中國將沒有“短線”部門。但是投資周期過去了,大批重工業(yè)項目到了產能的集中釋放期,而以前階段主要吸納生產資料的重工業(yè)投資需求卻出現(xiàn)了“落潮”,生產資料的全面過剩就不可避免。如此,工業(yè)消費品和工業(yè)生產資料都將是全面過剩局面,在中國就可能爆發(fā)首次的全面過剩。
生產過?赡軙䜩淼煤苊土。過去投資是以國有單位為主體,本輪投資卻出現(xiàn)了非國有為主體的情況,去年非國有投資比重為65%,今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1%。由于非國有部門的投入產出比在許多情況下比國有單位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而本輪投資周期(2003~2007年,年均增長率按20%計算)的名義投資累計額可能高達35萬億元,相當于“七五”至2002年的總和,所以到2007年,可能會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生產能力集中釋放。
1825年當英國出現(xiàn)資本主義經濟中的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時,鋼產量不足50萬噸,人均GDP不過300美元,所以生產過剩從來只具有相對意義。其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收入分配關系不合理。
如果出現(xiàn)生產過剩,就可能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增長率下滑。
以前由于體制原因,在投資高峰過后也會出現(xiàn)許多產品不適銷對路的項目,但項目主要是國有單位投的,貸款也是從國家銀行來的,發(fā)生產品滯銷和嚴重虧損,企業(yè)不會倒閉,銀行也不用作壞賬,只表現(xiàn)為銀行系統(tǒng)的不良債權比重上升。本輪投資周期,投資主體發(fā)生易位,非國有部門成為主體,這似乎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因為非國有企業(yè)因產品滯銷和虧損而收不回投資,要破產倒閉,國家可以不管,但由于中國的銀行體系目前仍是由國有銀行壟斷,民營企業(yè)的投資也有許多是靠銀行貸款,據(jù)有關資料,在近三年的貸款增量中,非國有部分占了42%,大約是2.7萬億元,是目前中國銀行業(yè)核心資本的兩倍還多,如果大批非國有企業(yè)因投資項目失敗而倒閉,國有銀行就會產生大量壞賬,銀行業(yè)的資本充足率就會顯著下降,甚至引發(fā)銀行業(yè)的系統(tǒng)性風險。從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看,銀行業(yè)的危機都是發(fā)生在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期,而不會出現(xiàn)在經濟“過熱”和通脹期。
在中國出現(xiàn)生產過剩,從一個方面看是反映了改革的成功,因為打破初次分配中的“大鍋飯”正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標。中國目前的問題是,在成功解決初次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問題后,沒能及時建立起良好的再分配體制,因此抑制了居民主體的消費能力,產生了生產過剩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而且解決物質產品豐富所帶來的問題,總比解決物質產品匱乏所產生的問題容易得多。
三、 若干對策建議
以往在宏觀調控中我們主要面對的是供給不足問題,未來幾年我們則可能要首次面對生產過剩問題,我們還缺乏解決這方面問題的經驗,這是對中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新挑戰(zhàn)。
解決生產過剩問題,一個辦法是消除供給,一個辦法是擴大需求。
消除供給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傳統(tǒng)辦法,例如讓大批項目破產,把過剩的產品扔到海里去。我們不能這么做,因此解決問題的重點應是開拓需求。
如果放開新上項目的口子,繼續(xù)擴大投資需求,只能解決未來幾年的增長,卻會使今后的生產過剩矛盾更嚴重。上屆政府啟動內需是從擴大投資需求入手,因為當時的情況不同。在“十一五”期間啟動需求則必須從消費入手,實現(xiàn)從投資型增長向消費型增長的轉變。
這就必須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1、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利用個人所得稅建立從“富人”到“窮人”的社會轉移支付制度;
2、提高公務員工資,帶動全社會工資水平上升;
3、國家財政應增加對養(yǎng)老、醫(yī)療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投入,顯著擴大社會保障面,因為居民不敢花錢消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后顧之憂;
4、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農村人口是中國的居民的主體,中國收入分配不平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城鄉(xiāng)收入差別擴大造成的,所以增加農民收入是擴大消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去年農民增收比較多,今年的消費增長率就高于去年,就說明了擴大農村消費的重要意義。擴大農村消費,主要應從減輕農民負擔角度考慮,比如增加農村公共品提供,支持農村發(fā)展新合作醫(yī)療,以及把農村中等義務教育由國家包下來等等。此外,還應考慮較多地提高對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救濟標準;
5、拓展消費貸款的空間,支持居民的住宅、汽車和其他方面消費。
但是,從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入手擴張消費需求是一件很復雜的事,從醞釀準備到實施到出現(xiàn)成效,可能費時很長,而全面生產過剩是馬上要面對的事情,因此還得從投資和出口方面想些辦法,可考慮的是:
1、通過建設“廉租屋”增加固定資產投資。
在任何國家,住宅消費都是最大的消費。我國目前城市居民對住宅仍有較強烈需求,而在發(fā)達國家,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居住政府提供的“廉租屋”,一般居住在“廉租屋”的居民要占到居民的一半以上。政府為此可考慮發(fā)行30年期的城市住宅建設公債,到30年后還款期時,可以再進行一次“房改”,讓租屋人買下來。由于在30年間房地產肯定會升值,即便到時政府賣出房子的價格很便宜,也能充分收回投資。
如果未來30年中國城市化率提高到75%,城市人口將增加7~8億,且有一半人口是居住在“廉租屋”,按人均建筑面積25平方米,每平米均價2000元,則有近40萬億元的投資空間,而在“十一五”期間,可考慮至少每年安排1萬億元的投資規(guī)模,就可在相當程度上拉動投資增長,吸納大量生產資料產能,還可在重工業(yè)投資“落潮”后,為數(shù)千萬人的建筑業(yè)隊伍提供新出路。
2、鼓勵轉向集約化生產的技術改造投資。
(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至少在中期內,我國應嚴格限制生產能力已經過大的產業(yè)部門繼續(xù)增加投資,但對技術改造投資應“網開一面”,重點鼓勵節(jié)能、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技術改造。自“七五”時期以來,我國技術改造投資在固定資產總投資中的比重就在不斷下降,已經從“七五”時期平均的19.3%,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我國粗放型增長的格局目前仍很明顯,而由于資源、環(huán)境等原因,傳統(tǒng)的粗放型道路已經難以為繼了。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是必然選擇,但要有物質條件支持。政府應出臺類似日本“機械工業(yè)振興法”那樣的法律,強制淘汰一大批落后的生產能力,利用財政、稅收、信貸、外匯等等方面的手段,支持企業(yè)進行這方面的技術改造投資。
3、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促進擴大出口
這個問題我想多講幾句。
最近,中國政府宣布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2%,并改變盯住美元的長期做法為盯住一籃子匯率。
我對匯率問題的一貫看法是,人民幣升值從目前并至少是在中期內,對中國經濟不利。因為中國在中期內面臨的主要難題將是生產過剩問題,需要出口需求來減輕國內需求不足壓力。中國在未來長期內都將是貿易順差國,而對順差國來說,本幣升值是弊大于利。美國極力塑造強勢美元,是因為美國無力扭轉長期貿易逆差的趨勢,但是中國不同,因此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升值的基本條件,應該是國內的收入分布差距已經得到基本改善,出現(xiàn)了由投資型增長向消費型增長的轉變,貿易也由此開始趨向于平衡甚至出現(xiàn)逆差的時候。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外部,但是在當今時代,匯率變化已經對貿易差額的影響越來越小了。從發(fā)達國家之間的貿易與匯率關系看,自90年代以來,美元維持了長達十年的強勢,美國的貿易逆差卻連年擴大,而自2002年以來,歐元對美元連續(xù)三年升值,累計升值了50%,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卻增加了90%。這是因為,目前全球的貨幣交易額已超過700萬億美元,但國際商品交易額只有6.8萬億美元,去年全球一、二產業(yè)的生產額只有20多萬億美元,而當年全球的金融交易額已經超過了2000萬億美元,這些情況說明,目前物質產品生產與流通所引起的貨幣和金融活動,已經只占到全球年金融與貨幣交易額的1%,所以匯率的變化,早已不決定于本國是貿易順差還是逆差,而是取決于國際資本流動方向。
對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貿易與匯率關系來說也是如此。發(fā)達國家到發(fā)展中國家來投資,說到底是因為與發(fā)展中國家在生產要素方面存在著幾十倍的價格差,但發(fā)達國家是位居生產要素價格差的高端,發(fā)展中國家是在低端,對位居低端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匯率上升5%,感覺就很強烈,但對位居高端的發(fā)達國家來說,發(fā)展中國家的匯率即使上升100%,他們與發(fā)展中國家的要素價格差仍是幾十倍,所以格林斯潘說即使人民幣升值,美國還得從中國進口產品,就是不從中國進口也得從其他國家進,因此不主張人民幣升值。由于逼迫發(fā)展中國家本幣升值不僅解決不了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競爭力問題,還打擊了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的繁榮,會減少他們從發(fā)達國家的進口,是“損人不利己”,這個道理他們都明白。
中國的FDI已經連續(xù)兩個月明顯下降,我看主要原因是外資對人民幣的走勢難以判斷。人家到中國來賺的就是生產要素價格差,如果人民幣升值,外商的投資利潤空間就縮小了。因此,保持穩(wěn)定的人民幣匯率,不僅是保護了中國人的利益,也保護了已經到中國投資和將要到中國投資的外商的利益,還保護了在中國大量采購商品的國外貿易商的利益,中國政府在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態(tài)度越堅決,國外投資人和貿易商對到中國來投資和采購就越有信心。
最后一點,要警惕今年乃至今后幾年國際初級產品期貨價格的暴漲,為此應到海外大規(guī)模收購資源。
資源不足是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難題。90年代以來,在美國“新經濟”概念帶動下,全球龐大的國際資本主要是炒股市,“9.11”事件以后,股市泡沫破滅,國際游資又開始沖擊房地產業(yè),后來是投機歐元的升值,還有一部分沖入國際期貨市場進行投機,2003年以來國際油價一路狂飚,主要就是這些“熱錢”投機的結果。今年法、荷兩國對歐洲憲法公投失敗,給歐元潑上了陰影,最近發(fā)生的英國恐怖襲擊事件,再次對歐洲經濟形成打擊,國際游資投機歐元也斷了出路,很可能會以更大的規(guī)模沖擊國際初級產品期貨市場,期貨投機的范圍也可能擴大,未來幾年可能不僅會沖擊原油、鐵礦等,糧食等其他初級產品也會成為新的投機對象。由于國際資本有幾十萬億美元,其中“熱錢”即流動性高的國際資本有7~8萬億美元,而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盤子目前只有不足萬億美元,國際“熱錢”只要過來一半,油價漲到每桶100美元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中國在發(fā)展物質產品生產的路上還要走很長時間,我們不能在國際虛擬資本的殘酷盤剝面前任人宰割,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是乘國際資源還沒有全面大漲的機會,大量到海外收購油田、礦山甚至農地等資源,這樣就可以從源頭獲得這些資源,而繞開國際中間商通過期貨投機的盤剝,這是關系到中國長遠戰(zhàn)略的大事。
中國目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可考慮采用成立中央匯金公司投資到銀行的方式,由中央政府拿出大批外匯儲備,成立海外資源收購公司,到海外去大量收購資源,再將收購到資源以股份形式向國內企業(yè)轉讓。
此外,由于中國已在國際初級產品市場上占有10%左右的份額,在國際金屬礦產品市場上占有20%左右的份額,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優(yōu)勢把中國的期貨市場做大做強,形成對國際期貨市場足夠的控制與影響力。
2005年7月8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