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曾經擁有過的教育資源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一.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南開中學風貌
剛出版不久的《沙坪歲月》,是重慶南開中學老校友對校園生活的回憶實錄。這所抗戰(zhàn)時期屹立在重慶的名校,不僅以教學質量稱豪,而且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200位當時求學在此的南開老校友的回憶重現(xiàn)了這種學業(yè)、教養(yǎng)和品德并重的教育精神。它灌注在學校管理上、課堂教學中,灌注在公德、私德、文明習慣以及獨立、公正、團隊精神等民主素養(yǎng)的培育中,還體現(xiàn)在南開特有的 “三點半精神”上。其中,所謂“三點半精神”,指每天下午兩節(jié)課一結束,所有學生都投身到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之中,此時正好午后三點半,故而得名。學生們活躍在運動場,排練室,舞臺上,還辦刊物,組社團……。學生在盡情地玩、充分地展現(xiàn)青春活力和智慧的同時,身心素質也得到全面提高。豐富的日常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鍛煉了學生體魄,培養(yǎng)了奮進、拼搏、公平、正直、光明磊落的競技精神;
音樂愛好者舉辦的西洋古典音樂欣賞會介紹莫扎特、貝多芬、亨德爾、李斯特、克萊斯勒……;
劇社則以大量高水平戲劇演出為南開的戲劇舞臺寫下燦爛的一頁。如果說經常、廣泛而又高水平的藝術活動如今大學也望塵莫及,那么南開學生活躍的社團組織和自辦刊物對無論現(xiàn)在的大中學校來說都是不可想像的。當年的南開,壁報、刊物百花爭艷,語種中英文皆有,主旨和內容更豐富,有高中學生甚至一人辦一份《厚黑報》,鞭撻當時社會上層;
課外的時事辯論會辯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誰勝?”(1942)“戰(zhàn)爭促進抑毀滅文化?”(1945)“世界持久和平能否實現(xiàn)?”(1945)“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會不會爆發(fā)?”(1945)等等,辯題大氣而又緊扣時代脈搏。
課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陶冶和影響了他們的性情和氣質,使之決無時下相當普遍的有知識而無教養(yǎng)的情況;
而辦刊、組織社團和時事辯論之類活動還給了學生必要的公民訓練。
然而,重慶南開中學名重一時,首先還是因為她驕人的教學質量!渡称簹q月》在這方面提供的回憶實錄可謂相當完整。各個年級、各門學科課堂教學水平、各個教師在講壇上的風范都順著當年學子打開了的記憶閘門鮮活呈現(xiàn)出來。每個教師的個性和授課風格各異,但學識豐富、具敬業(yè)精神、對學生要求嚴格,則是共同的;
既傳授知識又在生活上關心學生、精神上引導學生,這也是共同的。以下幾個情況可視為南開教學質量的佐證。一是盡管事隔半個多世紀,但在當年學子筆下,國文、數(shù)學、英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每門課都氣韻生動,每個授課教師都形神鮮明。而平庸的教師、乏味的教學是經不住遺忘的,別說半個世紀了,課后即忘、甚至課堂上就聽得瞌睡沉沉留不下印象,在現(xiàn)在許多學校都不是什么新鮮事。二是幾乎每門課的教師授課都影響了部分學生日后的職業(yè)選擇。其三,這所作為私立校建于1936年的中學,到1952年改為公立學校為止,其間在此求學者中后來從事理工專業(yè)和教學的居多,其中有25人成為院士。
介紹到這里,有一個情況需要提及:這所提供了高水平教學和生動活潑、健康豐富校園生活的學校,是處于敵機經常性狂轟濫炸的艱險條件下,而且她好幾次成為敵機的特定轟炸目標。尤其是在日機頻繁轟炸重慶的1939-1941年三年間,跑警報、躲避敵機轟炸成了所有師生員工日常經歷的一部分。
二.重慶南開中學的國文教學
回憶實錄記敘的南開課堂內外各個方面都令人讀后印象深刻,但最觸動我的是它的國文教學。這首先因為國文課乃當年學子濃墨重彩的回憶篇章,同時也因為現(xiàn)今語文(準確說應該是國文)教學的困境。
不論對教育目標作怎樣的認定,國文課都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在人最具可塑性的中學階段尤其如此。如果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人而不是造就工具,國文課理應承擔以下基本任務:在培養(yǎng)讀寫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興趣,為日后精神生活作準備;
通過鮮明、生動、準確、有力的優(yōu)質語言以及語言所承載的內容給學生提供有關真實世界的知識,打開一個深邃而廣闊的人類精神世界。如果借教育造就合意的工具,那么,就像后來的語文課,在構造偽現(xiàn)實、禁錮思想、收縮精神上有獨特功能。南開的教育精神與工具主義截然對立,培養(yǎng)人始終是她堅定不移的目標?v然這一目標體現(xiàn)在各科教學、校園生活、學校管理等一切方面,但國文教學體現(xiàn)得尤為特出。
培養(yǎng)人還是制造工具,首先教材上見分殊。工具性教育由于自身的狹隘性,注定不會尊重國文教育內在邏輯和要求,勢必把短期、趨時、趨勢甚至欺騙性貫徹到教材中。南開以人為本,這在教材上就非常明確。國文教材由學校自編。編選上有兩點很引人注目。一是知識性、系統(tǒng)性、審美性。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理解力,程度由淺而深,內容和體裁逐漸擴展。教材選編不僅有利于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駕馭文字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獲得廣博而系統(tǒng)的文史哲知識,并使學生得以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美。編選標準完全取決于上述目標而決不趨炎附勢,不以政治權勢人物的好惡為取舍標準。這又呈現(xiàn)出另一引人注目之處:參加編選的國文教師有著不媚上不媚權的風骨,為當時政治領袖激賞的王陽明,其作品一篇也未入選。
由于教材編選者的高水平,且完全遵循國文教育的自身性質和目的而排除了權勢、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對教材的滲入,入選篇目在知識價值、審美價值等方面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它在當時的國文教材中是最好的一套,至于后來基于政治功利主義不斷趨勢而變的語文教材,更與它不可同日而語。
有了好的教材為基礎,要達致國文教育的目標,就取決于教師了。南開擁有一支她引以自豪的高水平國文教師隊伍。他們知識廣博、功底扎實、執(zhí)教認真、要求嚴格,有的還具很深學術造詣。雖然每個教師授課風格不同,但都不會把國文上成枯燥的釋題、解詞、段落分析,而是在打語言基礎的同時把學生引向美的享受,把精神導入無限豐富的廣闊世界。
南開首席國文教師孟志蓀最具代表性。他本人是學西方文學的但幾十年執(zhí)教國文。對中西文學系統(tǒng)、深入的了解使其作為國文教師有著得天獨厚的知識背景,獨立精神和深入研究則使他具有依托于淵博知識的獨到學術眼光。據(jù)當年學子回憶,他授課特點大致如下:
第一,不偏重于課文詮釋和講解,而是以淵博的知識旁征博引。
講詩的形式可以聯(lián)系到英國的十四行詩;
講文學可以從曹雪芹講到莎士比亞、狄更斯、莫泊桑;
講先秦諸子孟旬墨莊四家,引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文學精神、哲學思想無所不涉。學生體會這樣上課使自己觸類旁通。在我看來,引導學生把對課文的理解置于世界文學和世界文化的廣闊背景下,使學生獲得一個大視野,這更是學生可以受益終身的。
第二,課文講授基于自己的研究而不迷信權威,不循常規(guī),不囿定見。
由于這一特點,學生從他妙語連珠、真知灼見迭出的授課中常常獲得意外驚喜,也常使思想上已有的看法遭遇他另類見解的沖擊和挑戰(zhàn)。妙解《大風歌》便是一例。他是講詩言志時拎出劉邦《大風歌》的。這首在此前特別在后來文革期間被解讀得氣勢磅礴的詩,在他看來,是潑皮起家的皇帝“短短三句話,就把市井無賴心靈暴露無遺!蹦恰巴雍荣鈿w故鄉(xiāng)”,是流氓闖江湖發(fā)了橫財”回老家炫耀;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象發(fā)了不義之財?shù)男“T三日夜坐臥不安,渴望尋得高明打手看家護院。如此解說出人意表,非常另類。但細想想,其實比常規(guī)解說更真實。
講解屈原、司馬遷、杜甫時,則道出文學史上通常發(fā)生但也通;乇艿默F(xiàn)象:“后世欣賞的作家,也許今天正挨窮受困,默默無聞”。
這種授課,學生印象深刻、終身難忘。從中獲得多少知識倒在其次,重要的是在學生心田播下了獨立思考的種子,使學生領略了精神自由的魅力。
第三,注重基本功訓練和能力訓練。
以上兩個特點顯示出授課者學識豐富、心靈無羈、辯才無礙。這樣的授課對于開闊學生視野以及精神上思維方法上的啟迪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國文課畢竟還負有使學生在掌握文字和提高理解能力方面的學科任務。這也是以孟志蓀為代表的南開國文教師極為重視的。從字詞讀寫到分析解讀能力,訓練十分嚴格。由于反復糾正容易錯寫錯讀的字詞,諸如“土蕃”、“滑稽列傳”的“滑稽”的讀法,上過他課的學生是不會錯的,相比之下,如今別說大學生多半要讀錯,就是大學教師、甚至大學文科教師,讀法錯誤的也相當多。而理解能力訓練也是別有洞天。例如,指導學生自選題目,對杜詩進行小型研究,審閱后再作專門講評。通過這種過程,學生不僅增強了對作品的理解,而且獲得進行學術研究的訓練和指導。
三.一面鏡子
《沙坪歲月》的編者劉鶴守老先生說這本回憶實錄“不但如實敘述一段南開校史、一段抗戰(zhàn)教育史,也再現(xiàn)了當時大后方社會和學界一隅的風貌”?v覽全書,此言甚為確當。這位也是當年南開學子的老先生在寫下這段話后,隨即把一個意味深長的也很有些令人難堪的問題置于教育界面前:“當年學府的冰清玉潔,是否可作為時下的一面鏡子?”
的確,這所經歷了抗戰(zhàn)和內戰(zhàn)時期全過程的中學,她所處環(huán)境的嚴峻是現(xiàn)在的學校難以想像的。但她的教育精神、教學活動、校園生活,還有本文沒有提及但從書中若干當年學子回憶中可以見出的純潔的師生關系,等等,都足以令當今教育界汗顏。但此處還是循著前面介紹的南開國文教學特點,把側重點放在對當下語文教育的鏡鑒作用上。
語文教學深陷困境,這是沉甸甸壓在人們心頭的一塊石頭。根子在工具主義教育理念上,問題反映在教材和教學這兩大環(huán)節(jié)上。幾年前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就中學語文進行的大討論已經相當深地觸及到這兩方面。但剖析揭露出來的問題幾年過去并未見明顯改善的跡象。我以為,培養(yǎng)目標服從于特定需要而排斥教育的超功利意義的狹隘教育理念仍然在起主導作用是問題關鍵所在。它至今制導著教材編選,由這種教育理念派生的教學目的、任務、方法、手段則作為巨大的慣性力量支配著一線教學活動。然而,教育理念尚未根本轉變以及教材仍受制于它這一事實,并不意味著在改善語文教學上就不可作為。人的因素是最活躍最具變數(shù)的,貫徹現(xiàn)有教育理念也好挑戰(zhàn)它也罷,都要通過一線教師的教學過程來進行。語文教學走出困局的希望首先蘊藏在現(xiàn)有語文教師的努力之中。就在讀《沙坪歲月》時,剛收到不久的《教師之友》雜志正以“那一代”為題就語文教學的問題展開討論。我不認為這組文章把幾位有聲望有影響力的老教師作為當下語文教學問題的人格化代表是合適的,我也不認為語文教學的問題在現(xiàn)今幾代語文教師中就集中表現(xiàn)在某一代身上,但盡管如此,由于幾個原因,我仍然認為這組文章有不尋常的意義。一是幾位作者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投向了教師隊伍這一教學活動的主體。二是他們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對當下語文教學的問題乃至灌注其間的教育理念有明晰認識。所揭示的諸問題,如果把這些原本有具體指向的問題從特定教師身上剝離出來,就問題本身看,其實觸及的是我國語文教育的要害。如:知識背景缺憾、文學之美的缺席、泯滅參差多態(tài)的標準化傾向、自覺不自覺的跟風、作教材的奴隸、過分技術化的封閉式教學。第三,明白無誤地表達了挑戰(zhàn)現(xiàn)狀、改變現(xiàn)狀的渴望,從這種渴望中可以迸發(fā)出教學改革的巨大動力。
三點歸一,就是把眼光投向教師這一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揭出的問題存在于教師隊伍之中,解決問題要也還得靠這支隊伍。拿教材來說,我國中學語文基本上是統(tǒng)編教材,政治化和意識形態(tài)化使中學語文教材在其本應具備的知識性、系統(tǒng)性、審美性方面嚴重先天不足;
而一些歪曲歷史、掩蓋真相、粉飾太平之作屢屢進入課本,使教材或多或少帶有反知識的性質和構造偽現(xiàn)實的性質。在教材本身存在這類帶根本性問題的情況下,一線教師的獨立思考和知識面十分重要。如果知識面狹窄,就只有對本身先天不足的教材亦步亦趨而無力給學生提供使其眼界開闊、心靈的豐沛的教育;
如果缺乏對教材內容進行審視的獨立精神,把遮蔽真相的趨時之作講得天花亂墜,無論再怎么辛苦、再怎么認真,卻辛辛苦苦、認認真真的加入了對學生的精神欺騙,實際上是對教師職責的背離。正是在這些方面,重慶南開中學的國文教師提供了最重要的啟示:忠實于育人的教育精神,忠實于國文教育的自身目標。所以南開不容許以平庸的作品和授課去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更不容許拿趨炎附勢的惡劣作品敗壞學生、拿扭曲歷史或現(xiàn)實的東西欺騙學生,而力求給學生提供最好的國文教育——這種真正的敬業(yè)精神在我國教育界本來并不缺乏,現(xiàn)在卻似乎已經久違了。但沒有這種以忠實于育人教育精神為內核的敬業(yè)精神,不論教學方法上怎么下工夫,都與真正的教育相去甚遠。而我國曾經擁有的像重慶南開這樣的學校,提示了回歸真正教育的路徑。
2004年3月
《沙坪歲月》劉鶴守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年10月
來源:教師之友2004第五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