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日記] 阿富汗作家寫日記視頻觀看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2002年4月30日 我到阿富汗的第一周,呈遞國書之前,不便進(jìn)行官方活動,于是讓當(dāng)?shù)毓蛦T司機(jī)和翻譯帶我到城里看看,打算接觸一下最普通的民眾。我們來到了梅旺德大街。據(jù)說這條大街曾是喀布爾市最寬、最直、最繁華的大街,有三公里長。
我眼前的梅旺德大街完全成了一片廢墟,是一幅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的畫面。整條街上沒有一座完整的建筑。站在街口是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殘垣斷壁。
我在路口下了車,留下司機(jī)照顧車,帶著翻譯徒步走進(jìn)大街。這么一大片瓦礫足以使人震驚,但更令人震驚的是,數(shù)十萬人仍在殘磚碎瓦中掙扎生存,特別是那些可憐的孩子們,身著臟得分辨不出顏色的衣衫,在殘垣斷壁中互相追逐嬉戲,他們不時發(fā)出的天真無邪的笑聲令我感到異常的壓抑。翻譯告訴我,每遇風(fēng)雨天,這里都有不少人被繼續(xù)坍塌的墻壁和屋頂砸傷或砸死。
“他們?yōu)槭裁床浑x開這里?”我問翻譯。
“他們無處可去。城外的道路兩旁都布滿了地雷,就是越過雷區(qū)爬上那寸草不生的大山,無異于找死。已經(jīng)有600萬人逃到了鄰國,國際社會正想方設(shè)法安排他們回歸。能在這條街上占塊地方還算幸運的,還可做點小生意糊口,幾公里外的前蘇聯(lián)大使館里擠住了數(shù)萬難民,完全靠聯(lián)合國的救濟(jì)糧生存,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半張大餅!
繼續(xù)往街里走,人越來越多。有些路段被人拉的驢、馬車擠得水泄不通。車上裝滿了各色商品,路兩側(cè)一個挨一個地擺滿了售貨小攤,主要有各種聽裝或袋裝食品、洗滌用品、五金工具等。我仔細(xì)看了看,絕大部分商品都標(biāo)明“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
“You Japanese?”(你是日本人嗎?)一個單腿拄著拐杖的中年大胡子攔路問我。
“No,I am from China.”(不,我來自中國。)
“Chinese? Good friends。My name Hamid. P1ease come in.Have a cup Of tea. Tea from China.”(中國人?好朋友。我叫哈米德。請進(jìn)來喝杯中國茶。)
我不忍拒絕他的熱情邀請,跟著走進(jìn)了路邊一個烤馕的小店。那是一座塌了兩層的三層樓房。一層的天花板上殘留著直徑半米的大窟窿。屋中間臨時用一根圓木柱頂著隨時都可能塌下來的天花板。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人坐在火爐前烤馕,那馕是半寸厚、半尺寬、兩尺長的橢圓形大餅。
哈米德招呼我和翻譯在一張粗木桌旁坐下,用一只斷了把兒的瓷茶壺往重復(fù)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杯子中斟上了茶,還端上來一盤切成一段段的大餅。我沒有喝茶,拿起大餅咬了一口,味道還不錯,略咸并帶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What’s this?”(這是什么?)我吃完一段后指著大餅上撒著的一層像黑芝麻但顆粒又比芝麻粒還小的東西問翻譯。
“Poppy seeds.”(罌粟籽)
“You mean opium?”(你是說鴉片?)
“Yes,Sir.”(是的,先生。)
我沒敢再繼續(xù)吃下去。看到一個10歲左右的小孩用兩只小臟手從里屋捧出一摞剛做好的生面餅胎送給老人。
“Can l see how to make Nang?” (我可以看看怎么做馕嗎?)我問哈米德。
“Yes,please.”(可以,請。)
我起身去里屋,驚呆在門口。一個斷臂的年輕人坐在屋角的一塊大石頭上,用兩只腳揉搓著地板上的面團(tuán)。一個個面團(tuán)在他的腳下被踩成了一張張大餅。兩只腳的膚色白里透紅,而腳上面的兩條腿卻臟得似乎從來沒有洗過。我強(qiáng)忍著沒有把剛剛吃進(jìn)去的大餅吐出來,轉(zhuǎn)身掏出10阿尼(約合兩美元),塞在哈米德手里。
“You are my friend. No money.”(你是我的朋友,不要錢。)哈米德嘴里雖這樣說,卻有點不好意思地把錢塞進(jìn)了口袋里,然后捧起一摞剛烤好的大餅,執(zhí)意要我收下。我只好讓翻譯接過大餅,出了店門。一大群孩子伸著小臟手圍了上來。我示意翻譯把大餅分給孩子們,自己快步趕回到了車?yán)铩?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阿富汗 日記 阿富汗日記 日記300字 日記200字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