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美式幽默笑話

發(fā)布時間:2017-01-2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美式幽默笑話篇一:美式幽默與英式幽默的區(qū)別

Humour is a phenomenon which is influenced by culture. It can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at aspects define a certain sense of humour. A nation’s wit is linked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How funny somebody finds a certain incident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including age, personal experienc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refore humour is something which is not always transferable in another country.

What somebody from one area may find hilarious may not be amusing at all to somebody from another location. Whether or not someone gets a joke is determined by their interpretation, filtered by the cultural context.

What about when both countries speak the same mother tongue? Does that mean that they will then share the same sense of humour, or can differences still occur? Let’s take the example of Britain and America. Not only do Americans and British spell the word “humour” differently, most claim that American humor and British humour are quite

different in nature. Time and time again, people say that Brits and Americans don’t“get” each other’s sense of humour. To what extent is this true, if at all?

There’s a received wisdom in the U.K. that Americans don’t get irony. It is often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sense of humour. This is of course not true. One of the major differences seems to be how often both nations use irony. Brits use irony on a daily basis. We use it as liberally as prepositions in every day speech. We tease our friends. We use sarcasm as a shield and a weapon. We avoid sincerity until it’s absolutely necessary. We mercilessly take the piss out of people we like or dislike basically. And ourselves. This is very important. Our brashness and swagger is laden with equal portions of self-deprecation. This is our license to hand it out.

But it is not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n humour. I think Americans understand British irony (most of the time anyway!); what they don’t understand is the need to use it so frequently. When Americans use irony they tend to state that they were “only kidding”. They feel the need to make a joke more obvious than Brits do, maybe this stems from a fear of offending people.

The American sense of humour is generally more slapstick than that in Britain. I think this arises from a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ir jokes are more obvious and forward, a bit like Americans themselves. British jokes, on the other hand, tend to be more subtle but with a dark or sarcastic undertone. There is usually a hidden meaning. This may stem from the fact that British culture is more reserved than American culture. Americans say, “Have a nice day” whether they mean it or not. Brits are terrified to say this. We tell ourselves it’s because we don’t want to sound insincere, but I think it might be for the opposite reason. We don’t want to celebrate anything too soon. Failure and disappointment lurk around every corner. This is due to our upbringing. Americans are brought up to believe they can be the nex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Brits are told, “It won’t happen for you.”

Yet certain American comedies have gained huge success in Britain and vice versa. Therefore,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comic styles, there is still an appreciation (來自:www.91mayou.com 蒲公 英文 摘:美式幽默笑話)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ther sense of humour. Both the British and America versions of the comedy The Office are hugely successful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Both shows have their own cultural differences, yet they portray a lifestyle which both Americans and Brits alike can relate to. Although both nations have subtle differences in their wit, they can both appreciate the other’s sense of humour.

美式幽默笑話篇二:黃西的冷幽默

黃西的冷幽默

黃西在美國記者年會上的脫口秀表演翻譯

大家晚上好,我叫joe wang。

但是大多數(shù)人記得我為“誰?”(聽不中文名字,老外會問誰?)

who(英文的“誰”,發(fā)音類似“胡”),實際上正是我媽媽的姓。也是我填在信用卡上擔保人一項的內(nèi)容。

除了笑話之外,我就是想讓大家明確,我的確是被邀請了。(盧柯丞:被邀請了那個笑點是因為去年白宮宴會有一對夫婦沒被邀請 兩個人非常囧囧有神攪亂了整個宴會詳見這里) 我在中國長大,誰(who)不是呢?(中國人多)我的童年記憶,完全被我的童年毀了。當我在小學的時候,我除了上課,還要在××工作,旁邊就有藥炸巖石的。我就是在那學到了,光比聲音傳播的快。聲音幾乎和飛過來的石頭一樣慢。

我爹是個脾氣暴躁的人,他總想用笑話讓我高興起來,但是總講不好。我七歲的一天,他跟我說,“嘿,兒子。為什么豆腐比中央集權(quán)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好?”我五分鐘后說,“為什么?”他說因為它好吃。╯ensual:令人銷魂的肉欲的)

我來到美國的時候,二十四歲。在德州××大學學習。這不是笑話。直到現(xiàn)在成了笑話。 一路上顛顛簸簸,有許多都無法忘記。其中一個人說 “如果你不講英語,回家吧!”頭兩年我都沒有注意到。同其他的移民一樣,我們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統(tǒng)。我們試圖讓他們雙語化,在家講中文,在公眾場合講英文。這個確實很難,因為許多時候,我不得不在公眾場合跟他講“嘿,聽著,如果你不講英語,回家吧!”

他總跟我說,“嘿,爸爸,為什么我要學兩種語言?” 我說,“兒子,一旦你成了美國總統(tǒng),你得用英語簽署法令條文,然后和收稅員講中文!保涝S多金融、法律工作者為中國人) 我從××畢業(yè)之后,我決定留在美國,因為在中國我不能做在這里我做的最好的,一個不同政見者。

為了成為美國公民,我得修美國歷史課。來回答如下的問題:誰是富蘭克林總統(tǒng)?啊? 我們的便利店被搶劫原因呢?第二修正案??(張真源:那句他說的應該是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 gets robbed,后面問他whats the second amendment?(我查了,1791年通過的,是關(guān)于允許公民攜帶武器的),所以他說的答案還是剛才那個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 gets robbed,也就是說,我們的便利店被搶的兩個原因,一是富蘭克林(100大洋),二是被允許。)

什么是roe 對戰(zhàn) 韋德? 我:啊,是兩種到美國的方法嗎?

之后我讀了許多美國歷史,我在哈弗學的,白人不去。在美國,他們說“哦,人生來平等”,但出生之后,基本上還是靠父母的收入,支付早期教育和健康醫(yī)療。我在××雜志上讀到,奧巴馬總統(tǒng)都有兩天健身(沒聽懂),四天跑步。你看,我不需要鍛煉,因為我有健康保險。我現(xiàn)在住在馬塞諸塞州,我們有全民醫(yī)保,我們更喜歡什么呆著,談談這些話里有話的廢話。我記得有部關(guān)于這個的電影,叫殺死比爾(KILL BILL)

我很榮幸,今晚見到了副總統(tǒng)××××先生。實際上我讀過您的傳記,今天我見到您本人。我覺得您在書上好多了。你比布拉德皮特還帥,甚至比得上安吉麗娜朱莉。

我今晚真的很榮幸能在這,我為了這個秀準備了幾個月。我給白宮看了我關(guān)于奧巴馬的笑話,之后,他決定不來了。并且開始談論移民政策改革。Steven cobear(?)受著吧。

奧巴馬總統(tǒng)常被指責為過于軟蛋。但是他指揮了兩場戰(zhàn)爭,然后人們還是把諾貝爾和平獎給了他。他竟然接受了。你不可能比這還混蛋了。事實上,我覺得唯一比這個還混蛋的方法,就是收了諾貝爾和平獎獎金,轉(zhuǎn)身把錢給軍隊。

今晚我們有很多出色的記者。我原把他們當成跟我一樣的人。因為我曾經(jīng)在學校報紙上寫過

文章。我認為新聞報道是突襲(?)的最后避難所。除了報紙,還有哪里能說“我生于馬年,所以我是Nazi Ear(納粹耳?),這就是我的觀點”

今晚是我第一次看到c-span,這個是我一直看的電視頻道,每當我受不了pbs和qvc的嘩眾取寵和煽情。如果看了c-span我還是睡不著的話,還有c-span 二套和三套。

非常感謝你們。

我在2008年成為了美國公民,對此我很高興,非常感謝。美國人從來沒有贏過,這是事實,因為我們每年都×××(recievery?)

在成為了美國公民后,我立刻注冊給奧巴馬投票。(回頭看副總統(tǒng))不客氣。你很高興說“是的,我們能”,這是你們的競選口號。在奧巴馬選上總統(tǒng)之后,我就對他有了權(quán)力。我開始想,也許我自己也應該精選總統(tǒng)。

關(guān)于這個我的退一步解釋一下,你知道,我一直對上帝有一種郁悶的感覺。人生有點像在黑夜雪地里尿尿,你也許的確弄得不一樣,可是人們很難看出來。

現(xiàn)在我們有了總統(tǒng),一半是黑人,一半是白人,這給了我很多希望,因為一半不是黑人,一半不是白人。負負得正。

你也許會問“嘿,你的競選口號是什么?”你看,我在上一個年代(decade),花了十年的時間,你們也是?ok,我知道美國民眾也承受著苦難,所以,我的競選口號是“誰關(guān)心?!”(第一次聽成who can’t,張博洋:應該是who cares)

如果你們喜歡,我會讓同性婚姻不僅合法,而且是強制的。你看,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結(jié)婚了,但我曾經(jīng)很害怕結(jié)婚。我說,哇,50%的婚姻,到最終的持續(xù)到永遠。(有句話說50%的婚姻最終都離婚了。)

我會通過降低美國工人的生產(chǎn)力,來降低失業(yè)率,所以兩個人才能做一個人的工作,就像總統(tǒng)和副總統(tǒng)一樣,或偶爾森(?)雙胞胎。不講艾滋病和癌癥,大多數(shù)的美國人是因為自然原因而死亡的,所以如果我當選,我會為大家自然死亡的治療費買單。(指臺下)你似乎很喜歡這個。可是你不會被健康保險計劃包涵,因為你之前的身體狀況就不好。

對于全球變暖,我會把華氏度,改為攝氏度,“原來是 100多度,現(xiàn)在只有四十度了。”甭客氣。

我能處理好國際關(guān)系,你看,我來自中國,我可以在后院看好俄國。我認為無關(guān)系主義代價太高,開門對話又太慢,如果我當選,我會以發(fā)短信的手段,跟其他國家對話。我會給同盟國發(fā)短信,就是打個招呼“嗨~”,給我們的敵人發(fā)短信,趁著他們開車的時候!癘MG(額滴神),你們在建設(shè)核武器?”“可是你們做錯了,LOL(仰天長“笑”)!”

我要感謝××讓我來,這是我第一次希望我兒子知道我在干嘛,謝謝,非常感謝。 黃西是誰? 黃西資料:

黃西生于1970年,是一位典型的留學生,念書取得學位,就業(yè)結(jié)婚生子留在美國。 他畢業(yè)于中國吉林大學,主修化學。

1994年到美國前在中科院研讀。

1999年取得德克薩斯州萊斯大學(Rice)生化博士學位。

2000年到劍橋 (馬薩諸塞州)一家跨國基因制藥公司Sanofi-Aventis Genomics Center工作。 白天,他在實驗室正經(jīng)做研究的科學家,到晚上就搖身一變成演員,“下了班,弄好孩子,準備好晚飯,等太太下班回來”,他就穿梭在新英格蘭地區(qū)的酒吧、夜總會、俱樂部和大學禮堂,表演他的單口笑話,波士頓是他起家的地方。

黃西在吉林大學時就喜歡寫笑話和講笑話,英文課念到“讀者文摘”時,對其中的笑話集錦特別有興趣。在德州念書時,為了排遣學生生活的艱苦無聊,除了“讀者文摘”,他開始讀其他的幽默或笑話的書,馬克吐溫與導演伍迪艾倫的作品對他的啟發(fā)很大,讓他了解美式幽默與美式笑話。但他在萊斯大學想?yún)⒓訉懽鲃?chuàng)作班卻被拒絕,原因是文筆不夠好。

黃西表演精彩段子:

1、“我是新移民,當年來美國后,我開著一輛舊車,車后保險桿上貼了不少標語貼紙,我都不懂,撕也撕不下來,我開了兩年之后,才知道其中一張是‘如果你不懂英語,滾回去’!

2、“我好不容易才獲取公民資格,我得去上美國歷史課,去回答 誰是班杰明。富蘭克林?我都只有啊?的份。去年,我兒子在美國出生,我抱著他,‘哇,你這小子一出生就已經(jīng)是美國人了,我問你,你知道誰是富蘭克林嗎?’”

3、“現(xiàn)在我車上貼了‘車內(nèi)有嬰兒’的標語,這可算是一種恐嚇,因為有一個大哭的嬰兒和嘮叨的老婆,我再也不怕死了。”

擅用自己華人背景說笑,黃西在美國搞笑藝人圈內(nèi)迅速走紅。對此,在美國搞笑界闖蕩26年,上遍 “國家廣播電視星期五勝利之光”(NBC FridayNight Lights)與Comedy Central的華人搞笑藝人余智敏(ByronYee),對黃西的搶眼表現(xiàn)直呼難得:“能上大衛(wèi)?雷特曼脫口秀,是所有搞笑藝人的最高夢想之一。”

話鋒一轉(zhuǎn),余智敏表示,想在好萊塢搞笑圈生存極為困難,擠進去難、持續(xù)令人發(fā)噱也難!跋裎覀冞@種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搞笑藝人,仍具全國知名度的,就我所知道,僅剩三人”。 本文來源無聊哦 | 原文地址:http://wuliaoo.com/joe-wong-2.html

冷幽默

他的脫口秀完全不同于美國的黑人和白人的口水滔滔,而有另外一種

黃西

喜劇的魅力---全部是最簡單的字詞,配合以木訥的表情和僵硬的動作,講那種需要動腦筋才能理解的冷幽默。最別致的是,他是采取停頓和沉默來控制觀眾,讓他們在這個間歇想明白笑話的意思,或者這種沉默無言本身也成為了表演的一部分。人們?yōu)榱顺聊笮,這是喜劇大師才有的能力(參考電影《月亮上的男人》前15分鐘)。

美式笑話

他使用英文,講的是美式笑話。他的笑話大部分都有語境上的背景。比如說他講接受移

黃西

民官考試的段子,第一個問題是:誰是本杰明·富蘭克林?Wong回答說:難道他就是我們小區(qū)商店被搶的原因?(本杰明的頭像在百元美鈔上)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是憲法第二修正案(被他誤以為是老師給他一個重新考慮,并修正上一次答案的機會)?Wong再次回答說:難道它就是我們小區(qū)商店被搶的原因? (然而憲法第二修正案,內(nèi)容是保證了美國人民有持槍的權(quán)利。)第三個問題:什么是Roe Vs Wade?(關(guān)于墮胎的歷史性案件)Wong 回答:兩種來美國的方式嗎?(誤以為是“ROW(劃船)對比WADE(涉水)”)(實際上是諷刺,ROW 暗指偷渡來美,WADE意指嬰兒“涉水”經(jīng)過媽媽的身體,出生在美國,從而獲得合法美國公民身份。)

現(xiàn)場的美國人爆笑不已,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要理解這些笑話很難。第一條是因為本杰明.富蘭克林的頭像出現(xiàn)在美元上。第二條所說的憲法第二修正案,內(nèi)容是保證了美國人民有持槍的權(quán)利。從Youtube的回帖上看,不單是中國人民理解有困難,就連美國人民自己都夠嗆,許多耿直的美國人留言提問說:這有什么好笑的?為什么這個人連續(xù)兩次用相同的答案回答不同的問題?

笑話都需要注釋的話,那就一點都不好笑了。即便配上字幕,要讓屏幕前的人笑出來,字幕可能一秒內(nèi)要閃過50個字,這就成為飛眼訓練而非一種娛樂了。前來這里的讀者已經(jīng)算是教育程度很高的網(wǎng)友了,即便如此,根據(jù)歷史統(tǒng)計,不通英文的讀者依然在總訪問人數(shù)的7成以上--這可以通過純英文帖子和英文視頻的點擊數(shù)和留言數(shù)統(tǒng)計得出。(從我個人掌握的信息,美國青年對本國歷史知識十分匱乏,那些在聽笑話笑的成年人大概是記得怎么回事) 表演過程

黃西站定后的第一句話是:“大家好,我是愛爾蘭人!比珗鲂Ψ,賴特曼也跟著大笑,黃西知道他的笑話題材已觸動敏感的美國流行文化神經(jīng)。

黃西

黃西的表演片段在YouTube上的點閱數(shù),兩周以來已超過10萬人次,留言評論褒多于貶,一致認為很好笑。大家開始打聽這位戴著眼鏡,滿口中國腔英語的黃西究竟是誰?口音這么重,相貌又不出眾的人,怎么能上全國電視節(jié)目,用英語講美式笑話,還能讓老美笑得東倒西歪?

白天他是在實驗室正經(jīng)做研究的科學家,到晚上就搖身一變成演員,穿梭在新英格蘭地區(qū)的酒吧、夜總會、俱樂部和大學禮堂,表演單口相聲。

黃西在吉大時就喜歡寫笑話和講笑話,馬克·吐溫與導演伍迪雷·阿倫的作品對他的啟發(fā)很大,讓他了解美式幽默與美式笑話。

到麻州工作后,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報名“笑話寫作成教班”,經(jīng)由這個渠道接觸到老板頓的喜劇圈開端表演,2002年第一次登臺。他努力在笑話題材上不斷創(chuàng)作,最早的聽眾是當會計師的太太金妍。他的移民題材配上貨真價實的外國口音,很快就受到歡迎,打入2003年老板頓國際喜劇節(jié)的決賽。

精彩內(nèi)容

段子之一:“我是新移民,當年來美國后,我開著一輛舊車,車后保險桿上貼了不少標語貼紙,我 都不懂,撕也撕不下來,我開了兩年之后,才知道其中一張是?如果你不懂英語,滾回去?!

段子之二:“我好不容易才獲取公民資格,我得去上美國歷史課,去回答誰是本杰明·富蘭克林,我都只有啊…的份。去年,我兒子在美國出生,我抱著他,?哇,你這小子一出生就已經(jīng)是美國人了,我問你,你知道誰是富蘭克林嗎??”

段子之三:“現(xiàn)在我車上貼了?車內(nèi)有嬰兒?的標語,這可算是一種恐嚇,因為有一個大哭的嬰兒和嘮叨的老婆,我再也不怕死了!

美式幽默笑話篇三:趣味英語收集

15個讓人捧腹的英語文化陷阱

來源:愛詞霸英語網(wǎng) 2011-1-13 10:48:06 【考試吧:中國教育培訓第一門戶】 英語學習

1. You have matches

最近我有一次機會登上一艘豪華游輪觀光。一次,我在酒吧臺拿了兩杯雞尾酒回房間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后笑著說:“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說:“很抱歉,我十五年前就戒煙了,所以沒有火柴!彼⒖虝獾轿艺`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點抱歉地說:“It?s a joke。” 然后,我們就相互尷尬地笑了笑,走開了。事后和朋友在吃晚飯的時候聊天,我趁機向一個美國朋友請教白天的那句話,他解釋說:“因為她看你兩手都占著,就故意開玩笑跟你要火柴,這是個非常普通的笑話,非但沒有惡意,反而是想問你需不需要幫忙!(摘自《世界日報》)

2. Turn the table

一位親戚和妻子失和到了要離婚的地步。幾天前接到親戚電話,說他們在走進律師樓之前,先去求助于心理和婚姻問題專家。夫婦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了好多次,互相之間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猜疑、埋怨,結(jié)果化干戈為玉帛。說簡單也簡單,就這么拯救了這場婚姻。我打心眼里為他們高興,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同樣也認識他們的一位美國朋友。這位朋友挺激動的,連連說著“感謝上帝,感謝上帝”,她還補充了一句“He turned the table”。

這話讓我心里很不舒服,她是指我親戚動粗嗎?我打抱不平說:“不會,不會,他很斯文,很有紳士風度,不會以粗魯?shù)呐e動壓制對方,不會以高壓讓對方屈從! 結(jié)果,越說誰也聽不懂誰?粗夷且荒槻豢斓谋砬,朋友突然茅塞頓開了,以另一種方法向我解釋。終于讓我明白,她是說我親戚“扭轉(zhuǎn)了局面”,那 “table”和我想到的“桌子”根本無關(guān)。

再說遠一點,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這個短語也和“桌子”沒什么關(guān)系, 它的意思是to suddenly take a position of strength or advantage that was formerly held by some

one else (反敗為勝,轉(zhuǎn)弱為強)。例如: “She played badly in the first set, but then she turned the tables on her opponent and won the match. ”(摘自《世界日報》)

3. Wearing two hats

同事朋友聚會,少不了相互介紹。先生在向我介紹他的同事Larry時,說他可是個大忙人:“He is wearing two hats! 我說,你開什么玩笑,他根本就沒戴帽子。 Larry一直以笑作答,倒是先生察言觀色,知道我不懂,便幫我找臺階下。原來,先生是指Larry在醫(yī)院某一部門擔任要職,除此之外,還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說 Larry身兼兩職,而不是真的戴了兩頂帽子。 (摘自《世界日報》)

4. With a grain of salt

一天吃飯的時候,好友Allen和他的中國籍太太坐在餐桌旁大談最近流行的一種草藥,說它能包治百病。 Allen 說了一句:“I?d like to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他太太笑道:“你以為它是蔬菜啊,還要加點鹽再吃。健康專家可沒有說過要加鹽!盇llen 愣了一下,然后大笑不已,解釋道“ Take something with a grain of salt” 是“對某事有保留、持懷疑態(tài)度”的意思。 原來剛才Allen 是說他對這種草藥的神奇療效表示懷疑,而不是說要“放些鹽再吃”。 (摘自《世界日報》)

5.You are in for a treat!

這天,同事們正在討論為我和 Rhonda 開生日 party的事情,為了尊重壽星,大家讓Rhonda 和我選擇一家中意的餐廳。Rhonda建議去鎮(zhèn)上一家叫做BBQ的美國餐廳。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里,于是就問她那里有什么特色。Rhonda便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他們的招牌菜,聽得我十指大動,直咽口水,Rhonda便笑著說: “You are in for a treat !” 我愣了一下,以為Rhonda要請我去那里吃飯,心里十分不好意思,試探著問過她之后,Rhonda 笑著解釋說: “You are in for a treat means you?ll like it !” (摘自《世界日報》)

6. Knife and fork

朋友D說日前在某大酒樓飲茶,見鄰桌有青年夫婦和大概是他們在外國結(jié)識的老太太一起飲茶。老太太對操作筷子很感興趣,在那里學用 chopsticks夾蝦餃。D說他有個美國朋友,曾花了一些時間學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每有機會就要表演一下,還說用筷子是一種藝術(shù),是古老的中國文化的表現(xiàn)。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洋人進餐用刀叉。其實洋人從前沒有knife and 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叉子。這種木叉從意大利經(jīng)伊斯坦堡傳到英國,是兩刺的肉叉(two-pronged fork)。在此之前,人們吃肉用手,因此對于改用肉叉有人說是“對賜人五指之神的侮辱!

筷子又叫作“箸”,據(jù)說由于箸與“住”同音。住有停止之意,航船忌停,江蘇一帶行船的人們改稱箸為“筷兒”?暌敉翱臁,不住而快,一帆風順矣。日語中筷作箸,但讀作hashi,和作橋解的hashi相同,似乎和行船有點關(guān)系。日諺有“只會拿著筷子吃”指“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敝胁妥郎厦咳擞幸环蒹绯 (zhuchi),一雙筷子一把湯匙,也許就沒有knife and fork那么殺氣騰騰了吧? (摘自《世界日報》)

7. Skeleton in the closet

一天朋友談及一則大爆“名人”家丑的八卦新聞,說那些家族中人以搬弄“skeleton in the closet”為樂事,難道這些名人家的壁櫥中真的有骷髏? 他說的“skeleton in the closet”(英國人則習慣說成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現(xiàn)在的意義并沒有那么可怕。不過據(jù)說當年這個習語產(chǎn)生的時候的確指那些有錢人家謀殺了一個人,把骸骨暗藏在壁櫥中,不讓外人知道,從此 skeleton in the closet 就成了那家人的秘密,后來這個短語用來指不可或不愿外揚的家丑,簡稱作family skeleton。例如: Many old families have a number of skeletons in their closets which they are loath to discuss(許多古老的家族中有很多秘密,他們不愿談及這些話題。) (摘自《世界日報》)

8. Skin off one’s nose

Joe很熱心公益,每周固定有一天去做義工。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參加了幾次。有一次跟他提起如果能到附近的劇院做義工的話,也許會比較有趣。有一天他拿了一份報紙,上面就有劇院要找義工的消息,我打算下班后過去看看,可是不巧碰上那天身體不舒服,下了班躺在床上就不想動了。第二天碰到Joe,問我有沒有去,我把實情跟他解釋。他聽完后說: “No skin off my nose!蔽也欢,只好怔怔地望著他,心想,他大概以為我是“葉公好龍”吧。

回家查了俚語詞典,才知道skin off one?s nose是與某人有關(guān)的意思。Joe是在說我去不去其實“不關(guān)他的事”,他只是順便問一下罷了。 (摘自《世界日報》)

注:no skin off sb.?s nose 也可說成 no skin off sb.?s teeth

9. Small beer

Small beer是“小啤酒”的意思嗎?難道啤酒還分大小?其實,在英國small beer指的是口味比較淡啤酒,但是在美語中則是“少量啤酒”的意思。比如說夏天有客人來訪,問他要喝些什么:Anything to drink?客人就可能回答說:“I?ll have a small beer(給我一點兒啤酒。)”比喻用法中說的small beer,指規(guī);蛘吒窬植淮蟮氖挛铩W砸詾榱瞬黄,不是小人物的人:He thinks no small beer of himself. Be small beer常用作與人比較的表現(xiàn)。 口語中常用small beer作形容詞,因此開快餐店的朋友可以說:Ours is a small-beer fast-food joint beside McDonald. (摘自《聯(lián)合早報》)

10. Spaghetti

朋友S說,意大利面食pasta,除實心粉spaghetti外,還有通心粉macaroni,寬面條lasagna,有肉餡做小方塊形的意大利餛飩(云吞)ravioli,細長面條tagliatelle以及細線狀的細面vermicelli(我們將“粉絲”譯作vermicelli,原是意大利細面借之名)。

意大利是歐洲第一個吃面食的國家。十三世紀時馬可波羅從中國傳去制面食方法后,大受歡迎,特別是實心意粉spaghetti,以其容易烹調(diào),可以配上各種佐料,很快就風行全國。不過那時沒有刀叉可用,因此吃的都是無湯汁的實心意粉,便于用手抓送入口,F(xiàn)在的肉汁意粉(spaghetti with meat sauce),是后來才出現(xiàn)的吃法。當然,馬可波羅當年在中國也吃過我們的牛肉湯面或者排骨湯面。但是有湯的spaghetti乃至以之作湯的 spaghetti soup,全是后來出現(xiàn)的意粉吃法。

Spaghetti一詞源于意大利語spago,意思是一條線。一條意粉是spaghetto,通常用復數(shù)的spaghetti。意粉一碟,面條雜亂,因此車輛往來多,交通混亂的街口稱為 spaghetti junction。 (摘自《聯(lián)合早報》)

11. Speaking of the devil

幾個同學聚到一起聊天,大家都到齊了,唯獨不見Wayne。其中一個說“今天好像沒見到Wayne”,另一個接著說“他的女兒放暑假,東西要從宿舍里搬出來,他大概幫忙去了”。正說著,只見Wayne從外面走過來。Joe于是說“speaking of the devil”。幾個人樂了起來。我心想Wayne 這個人平常挺老實的,為什么說他是devil呢?于是我悄悄地去問Joe。

原來“speaking of the devil”是一條成語,相當于中文的“說曹操,曹操到”。也就是剛說Wayne 不在,結(jié)果他就來了。我不禁驚詫于語言的共通性,因為曹操不是也有“奸雄”的稱號嗎?中英文在這一成語上有著這樣驚人的異曲同工之處。 (摘自《世界日報》)

12.Stolen from ... dealer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幽默 笑話 幽默笑話圖片 幽默笑話大全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