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十年
發(fā)布時間:2017-01-2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散文三十年篇一:近三十年散文
三十年散文
1當代文學存在著兩個不可忽略的傳統(tǒng),即魯迅與周作人的傳統(tǒng)。30年代,周作人認○
為文章存在著“載道”和“言志”兩個流派。在我看來,“載道”與“言志”后來經由周氏兄弟的穿越,形成了現(xiàn)實性與書齋化的兩種審美路向。至少在80年代,散文還在魯迅、周作人的兩個傳統(tǒng)里盤旋,其他風格的作品還沒有形成氣候。魯迅的峻急、冷酷及大愛,對許多作家影響巨大。優(yōu)秀的作者幾乎都受到過他的思想的輻射。邵燕祥、何滿子、高爾泰、錢理群、林賢治都有魯迅的風骨。這些人普遍有著受難的意識,文字是直面苦難的緊張和審視自我的痛感。邵燕祥短文有犀利的力量,毫無溫吞平和的虛偽。常常讓人隨之心動,正切合了“無所顧忌、任意而談”的傳統(tǒng),這也恰恰是魯迅當年所欣賞的。何滿子談歷史與現(xiàn)狀,袒露著胸懷,何曾有偽態(tài)的東西?朱正嚴明、牧惠深切、趙園肅殺,是真的人的聲音。對世人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這些作家的自我表達,多了批判的筆觸,與其說是指向荒誕的存在,不如說也有無情地冷觀自己。他們在直面社會難題時,也把自我的無奈和尷尬表現(xiàn)出來。只是他們中的人對西學了解有限,沒能出現(xiàn)大的格局和氣象,這是與魯迅有別的地方。
2周作人的傳統(tǒng)在歷史上多被詬病, ○可是實際是存在這樣的余脈的。其實沈從文當年就是受到周氏的影響,后來的俞平伯、江紹原走的也是這個路子。80年代后,周作人的作品重印,他的審美認同者們也被推出水面。舒蕪、張中行、鐘叔河、鄧云鄉(xiāng)都有學識的風采與筆致的神韻。他們把金剛怒目的一面引到自然平靜之中,明代文人的靈動與閑適雜于其間。個人主義在中國一直沒有健康的空間,文人的表達也是隱曲與委婉的。以“說出”為目的,而非言“他人之志”為旨趣的表達,在更年輕的一代如止庵、劉緒源等人那里得到了響應。
3魯迅與周作人的傳統(tǒng)也并非對立的兩翼,把兩種風格融在一起的也成為了一種可能。 ○
一些人既喜歡魯迅的嚴峻,也欣賞周作人的沖淡。在他們眼里,兩個傳統(tǒng)是并行不悖的。唐弢的文字其實就介于明暗之間,黃裳在精神深處流動著激越與閑適的意象,孫犁的小品文在兩種韻味里游動,雖然他不喜歡周作人,可是這兩種筆意是難以擺脫掉的。錢理群其實是贊成兩個傳統(tǒng)的互用的。他對周氏兄弟的研究無意中也影響了知識界對新文學傳統(tǒng)的看法。劉恒、葉兆言都欣賞周氏兄弟的文采,在他們的隨筆中,偶爾也有那些歷史的余光的閃爍吧?
4其實在周氏兄弟之外,散文的樣式很多。像汪曾祺這樣的人,就雜取種種,有著縷縷 ○
古風,是自成一格的。他說自己的散文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腳?墒且饩硱偰浚怯心嫠椎墓P意的。他深諳明清筆記,喜歡古人書畫,字里有柔美的東西!秹粝P談》、《聊齋志異》的痕跡偶爾閃爍其間。他還從廢名、沈從文那里受到熏染,溫潤而含蓄,給人暖色的慰藉。汪氏舉重若輕,灑脫中是清淡之風,頗有士大夫的意味。與他同樣誘人的是端木蕻良、林斤瀾等。端木的晚年散文爐火純青,卻不被世人看重?墒俏矣X得其分量不在汪氏之下。至于林斤瀾,其文恍兮惚兮,有神秘的流風,吹著精神的盲點,讓我們閱之如舞之蹈之,很有醉意的。他們都生在民國,受過舊式文人的訓練,文字不時流出古雅的氣息!拔母铩钡脑捳Z方式是在他們這些人那里開始真正地解體了。
5在這個層面上,○說新時期的文學是回到五四的一次穿行,也是對的。世人也由此理解了為什么是老人承擔了這一重任。那些久歷滄海的人不都是暮氣沉沉的過客,也有聊發(fā)少年狂的灑脫。啟功的幽默,聶紺弩的狂放,賈植芳的率真,柯靈的無畏,都銜接著一個失去的年代的激情。不同的是他們帶著半個余世紀的煙雨,有了更為沉重的肩負。讀這些人的作品,常能感到道德文章的魅力,身上還帶著舊文人的抱負。與五四那代人比還顯得有些拘謹,而心是相通的。歷史的磨難把一代人的銳氣鈍化得太久,他們的重新起飛,有著今天的青年想象不到的代價。
(節(jié)選自孫郁《近三十年的散文》)
1段中畫線的“這些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與魯迅散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4分) 1.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段畫線的“這個路子”具體指的是什么樣的散文風格?(4分) 2.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段中畫線語段的理解。3.結合文意,請說說你對第○(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你最欣賞哪一種風格的散文(不必局限于本文所說的散文類型)?為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分)
相同點(3分,每個要點1分,答出意思符合的三個要點即可得這一問的滿分3分):直面現(xiàn)實,關注人生;冷靜審視自我痛苦;文風犀利,有批判意識。
不同點(1分):與魯迅相比,“ 這些人”對西學了解有限,文章不夠大氣。
2.(4分)
答案示例:
這是像周作人那樣的書齋化路子(1分)。具有學識的風采和筆致的神韻靈動(1分);文風平靜閑適(1分);重在抒寫個人情、志(1分)。
(只要答出意思符合的四個方面,即可得滿分4分)。
3.(5分)
答案示例:
這段話主要有三層意思:(1)這些作家傳承了五四作家的個性鋒芒,富有責任感,但仍有舊式文人的某些特點(2分);(2)其作品富有擔當?shù)懒x的思想魅力(1分);(3)他們經受過長期的生活磨難,今人要理解其局限性(2分)。
只要答出意思符合的三個方面,即可得滿分5分。
20.(5分)
評分標準:概括出一種具體的散文風格(1分)。欣賞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思想內容的(2分),二是表現(xiàn)形式的(2分)。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審美觀健康即可,不強求一律。
散文三十年篇二:文學三十年
名詞解釋
文學團體
文學研究會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純文學團體,成立于1921年1月,發(fā)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認為文學是與人生有密切關系的一種工作。一方面旗幟鮮明地反對兩種封建文學觀,另一方面倡導“為人生的藝術”,主張“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并且討論一些有關人生一般的問題文學研究會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如茅盾的《蝕》三部曲、葉圣陶的《倪煥之》,冰心的《超人》等
對文學史的貢獻 : ①提出了“為人生”的主張,有力地促進與推動了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沿著現(xiàn)實主義的方向健康向前發(fā)展。②積極進行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踐,造就了一批優(yōu)秀的作家與作品.③重視和提倡了文學批評,對促進和繁榮新文學創(chuàng)作起了很大作用④大量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特別是俄國和許多被壓迫的弱小民族的文學,對促進新文學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創(chuàng)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日本東京,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等。創(chuàng)造社的文學主張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非常強調文學是作家的自我表現(xiàn),極力反對文藝的社會功用,認為于是應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時,他們又極力反對社會黑暗,創(chuàng)造社的主要創(chuàng)作方法是浪漫主義的,重在抒發(fā)個人感情,表現(xiàn)自己個性。如郭沫若的詩集《前茅》、郁達夫的《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濃重的主觀抒情色彩、鮮明的浪漫主義傾向而成為創(chuàng)作社的代表作品。對文學史的貢獻①使浪漫主義成為新文學的另一強大的文學思潮。②較早地提出了革命文學的口號。③率先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和論爭④積極地進行了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踐.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后又創(chuàng)辦《詩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xiàn)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主要貢獻在于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體現(xiàn)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他們對于對于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當時對于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聞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語絲社 語絲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創(chuàng)刊的《語絲》周刊,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它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chuàng)作為主的刊物,主要發(fā)表雜感、短評、小品等。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chuàng)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有任意言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撥辣幽默,諷刺強烈。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chuàng)作兩大類,對散文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春柳社 是中國文藝研究團體。因從事演劇活動而在中國早期話劇創(chuàng)始時期產生過重大影響。1906年冬由中國留日學生組建于日本東京,以研究各種文藝為目的,并最先建立了演藝部。創(chuàng)始人李叔同(息霜)、曾孝谷。先后加入者有歐陽予倩。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話劇的奠基和發(fā)端。他們注重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飾表演的寫實性。
左聯(lián) 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中國共產黨于1930年代在中國上海領導創(chuàng)建,目的是與中國國民黨爭取宣傳陣地,吸引廣大民眾支持其思想。魯迅在會上發(fā)表題為《對于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意見》的演說,是其綱領。左聯(lián)的旗幟人物是魯迅。1928至1929年間的革命文學論爭,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論水平。左聯(lián)的形成實際上形成了比較廣泛的革命文學統(tǒng)一戰(zhàn)線。
文協(xié):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簡稱文協(xié)》在武漢成立。主要人物有老
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為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xié)工作。文協(xié)是全國規(guī)模的文藝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文協(xié)的會刊《抗戰(zhàn)文藝》是抗戰(zhàn)時期歷時最長的文藝刊物。文協(xié)的口號是“文章下鄉(xiāng)、文章入伍”,這對推動作家參加現(xiàn)實斗爭,密切與工農兵群眾的聯(lián)系,起了積極作用。
相關概念
第一次文代會全名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1949年7月召開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這是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大會師大團結的大會,繼往開來、總結和動員的大會。大會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文學階段的終結,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開端。
延安文藝座談會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毛澤東主持會議并發(fā)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吨v話》系統(tǒng)地闡述了黨的文藝工作方針等問題,中心內容是文藝為什么人服務和怎樣服務的問題!吨v話》使解放區(qū)、國統(tǒng)區(qū)的問題面貌發(fā)生了巨大深刻的變化,廣大文藝工作者走向社會,向工農兵方向邁進,產生了一系列嶄新的作品(如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季《王貴與李香香》)和有創(chuàng)見的論文(如巴人《論人情》)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提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向,強調指出要真正為人民大眾服務,作家必須把立足點移到無產階級方面來!吨v話》闡明人民生活是文藝的無盡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藝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獲取無限豐富的藝術源泉,并繼承和借鑒中外優(yōu)秀文學遺產,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為人民大眾的文學。《講話》還論述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認為文學為政治服務在當時尖銳的斗爭形勢和正確的革命政策下,與文藝真實反映時代歷史風貌和社會心理基本上是統(tǒng)一的,從主要方面說是起了積極作用?傊,《講話》是對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fā)展,從理論上解決了新文學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對新文學具有重大深遠的指導意義,造成了繼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學革命。
《新青年》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創(chuàng)刊于上海,原名《青年雜志》,陳獨秀主編!拔逅摹鼻昂笠浴缎虑嗄辍窞橹饕嚨,同時進行了新文化運動和文學改革運動。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了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正式掀起文學革命。1918年5月,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fā)表其上。該刊還廣泛譯介外國文學。1926年7月終刊。
《人的文學》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對當時文學革命影響很大。周作人從個性解放的要求出發(fā),充分肯定了人道主義,強調一種“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本,對于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認為新文學即人的文學,應充分表現(xiàn)“靈肉一致”的人性。這深深地影響了五四時期表現(xiàn)個性解放主題的創(chuàng)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學》中,周作人進一步闡述“人的文學”的主張,強調文學須應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學觀念。
文體和文學現(xiàn)象
街頭詩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間等聯(lián)合發(fā)表《街頭詩歌運動宣言》,在延安發(fā)起街頭批判詩運動。街頭詩即指抄在村莊墻壁、門樓上或印成傳單散發(fā)的通俗政治鼓動詩,也叫墻頭詩或詩傳單。它們多以抗戰(zhàn)為內容,短小精悍、戰(zhàn)斗性強,對宣傳鼓舞群眾的斗志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間的《義勇軍》等是其優(yōu)秀之作。《新中華報》中專門刊登了“街頭詩選”。街頭詩作者除了詩人,還有很多群眾,這使街頭詩運動在更廣的范圍內蓬勃展開。 問題小說 冰心是最早創(chuàng)作“問題小說”并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家之一。所謂“問題小說”就是以家庭、婦女、婚戀、勞工、青年等各種社會問題為題材,催人疑問,促人警覺,發(fā)人
深省的小說作品。冰心“問題小說”,涉及面很廣,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莊鴻的姊妹》等。女作家廬隱也是“問題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 鄉(xiāng)土文學20年代,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一批比較接近農村的年輕作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較多受魯迅的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所謂“鄉(xiāng)土文學”。鄉(xiāng)土文學是在“為人生”文學主張的影響和發(fā)展下出現(xiàn)的。作家們在探求人生真諦,追求理想社會的過程中,關注受壓迫最深重的農民問題。對農民的破產,農村婦女悲慘的命運,封建農村的陋習和農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產者的敗落都有深入的表現(xiàn)。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憊者》。許欽文的《瘋婦》、《鼻涕阿二》、臺靜農的《天二哥》等。 語絲文體 因語絲社成員創(chuàng)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墩Z絲》發(fā)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創(chuàng)作上,盡管語絲社同仁的思想和藝術主張不盡一致,但在針砭時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風格:排舊促新,放縱而談,古今并論,莊諧雜出,簡潔明快,不拘一格-這就是“語絲文體”的鮮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創(chuàng)作有兩方面:以魯迅為代表的雜文,以周作人為代表的小品散文。
京派小說20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學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繼續(xù)留在京、津地區(qū)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個自由的作家群,當時也稱“北方作家”派!熬┡伞辈]有正式的組織,只是一種名稱的沿用!熬┡伞弊骷覄(chuàng)作的小說被稱為“京派小說”。京派小說文風淳樸,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主觀個性的多種藝術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從文、廢名、蘆焚等。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長河》等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作品。
海派 的概念是與京派對立的,最初這兩個名詞是沈從文在上世紀30年代挑起的一場文學爭論中提出的,上世紀30年代寫實小說和抒情小說流派基本上分別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海派作家應該是指活躍在上海的作家。包括左翼文學、新感覺派文學、鴛鴦蝴蝶派。海派文學大體一致的特點:1、是新文學的世俗化、商業(yè)化。小說注重可讀性,迎合大眾口味,是一種“輕文學”;2、過渡性地描寫都市。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態(tài):夜總會、賭場、酒吧、投機家、交際花等,著重病態(tài)生活的描寫;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這一海派常寫的新的主題,造成一種“新式的肉欲小說”;4、重視小說形式的創(chuàng)新。5、對都市文明既有幻滅,又有欣賞。
新感覺派小說 根本特點是特別強調作家的主觀感覺而不太注重對客觀生活的真切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chuàng)辦于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xiàn)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xiàn)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
!渡虾:轿琛贰ⅰ睹酚曛Α返仁撬麄兊拇碜。詩歌的三美 即“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這是由聞一多倡導的,是他對新詩理論做出的貢獻。它是針對當時的新詩形式過分散體化而提出來的。這一主張奠定了新格律學派的理論基礎,對新詩的發(fā)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現(xiàn)代派詩歌 3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現(xiàn)代派詩歌普遍受到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啟發(fā)和影響。同時又承接了李金發(fā)為代表的20年代中國象征詩派的某些藝術追求。30年代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特別追求詩歌創(chuàng)作在總體上所產生的朦朧的美,追求以奇特觀念的聯(lián)絡和繁復的意象來結構詩的內涵,F(xiàn)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tài)的心靈,詠嘆著濁世的哀音,表達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戴望舒是30年代“現(xiàn)代派詩歌代表”。
“孤島”文學 “孤島”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淪陷區(qū)包圍的上海租界!肮聧u”文學即發(fā)生在這一特定地區(qū)特定時期的文學,它密切配合形勢,及時反映現(xiàn)實,巧妙揭
露敵人罪行,諷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識社會的陳腐,表現(xiàn)當時的民族精神、社會聲息。于伶、阿英的劇作,錢鐘書、張愛玲的小說,唐弢、柯靈的雜文等都是其優(yōu)秀代表。孤島還出版了《魯迅全集》、《西行漫記》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學刊物。孤島文學作為中國抗戰(zhàn)時期文學的重要一頁載入史冊。
淪陷區(qū)文學 淪陷區(qū)文學是抗戰(zhàn)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淪陷時,最有影響的文學雜志《萬象》,團結了一大批在上海的進步作家,發(fā)表了大量揭露舊社會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愛國主義理想的作品,如師陀的《無望村的館主》、《大馬戲團》(劇本)和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等。因北平淪陷區(qū),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閑適小品。他的《藥黨語錄》、《藥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現(xiàn)了一個民族變節(jié)者進退失據(jù)的矛盾心靈。
雙簧信: 1918年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戲,正式拉開了這場“文學革命”、“封建復古主義”思潮斗爭的序幕。錢玄同把社會上的各種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化名“王敬軒”寫給《新青年》編者一封信,再由劉半農寫答信王敬軒的信予以批駁,兩信同時發(fā)表名為《文學革命之反響》,借以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
派系
京派:是30年代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周作人、廢名、沈從文、李健吾等。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者在當時的京津兩地進行文學活動。其作品較多在京津刊物上發(fā)表,其藝術風格在本質上較為一致之處。主要刊物有《文學雜志》、《文學季刊》、《大公報·文藝》!熬┡伞钡幕咎卣魇顷P注人生,但和政治斗爭保持距離,強調藝術的獨特風格。沈從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數(shù)是現(xiàn)實主義派,對現(xiàn)實主義有所發(fā)展變化,發(fā)展了抒情小說和諷刺小說。
論語派:論語派是30年代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語堂。主要刊物有《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以刊登小品文為主,提倡幽默、閑適、性靈!墩撜Z》前期文章尚能觸及時弊、幽默中含諷刺。1934年后,諷刺鋒芒日益減弱,幽默也流于說笑話。
七月詩派:因胡風主編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間為首,其他有綠原、亦門、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戰(zhàn)現(xiàn)實為內容,以自由體為主要形式。形成貫串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國統(tǒng)區(qū)最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流派。
九葉詩派:是40年代國統(tǒng)區(qū)出現(xiàn)的一個具有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等。主要刊物有《詩創(chuàng)造》《中國新詩》。他們既忠于時代和斗爭現(xiàn)實,又忠于藝術創(chuàng)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詩派、現(xiàn)代詩派的表現(xiàn)藝術和手法。
戰(zhàn)國策派:活動于抗戰(zhàn)中期,因陳銓、林同濟等創(chuàng)辦的《戰(zhàn)國策》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陳銓、林同濟。文藝上主張以“恐怖·狂歡·虔恪”為創(chuàng)作的“三道母題”。代表作有陳銓的劇本《野玫瑰》,把國民黨間諜作為民族英雄歌頌。
山藥蛋派1942年左右,趙樹理首先發(fā)表了一批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味和山西地方的作品,同時,同在山西的馬蜂、西戎、孫謙、胡正、束為在趙樹理的影響下,也寫出大致相同的作品。把他們的文學作品命名為“山藥蛋派”,既因山西盛產山藥蛋,又因他們在山西創(chuàng)作。他們堅持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忠實于農村充滿尖銳復雜矛盾的現(xiàn)實生活,忠實于自己的真情實感,注意寫出人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他們筆下的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脫離生活實際的拔高、理想化,而是樸素、厚實、真實可信的。山藥蛋派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文學的傳統(tǒng),以敘述故事為主,人物情景的描寫融化在故事敘述之中,結構順當,層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展示,善于選擇和運用內涵豐富的細節(jié)描寫,語言樸素、凝煉,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
荷花淀派 又名白洋淀派,均以孫犁的小說命名,其主要成員有劉紹棠、從維熙等人。他們的主要特色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情畫意,將深刻的哲理意味與優(yōu)美清新的情思融匯在一起。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xiāng)
的清新氣息。后來,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淀”派的風格不同。
先鋒派 先鋒小說重視“文體的自覺”(即小說的虛構性)和小說敘述方法的意義和變化,帶有很強的實驗性,因此,又稱“實驗小說”。先鋒小說”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先鋒小說”是指具有先鋒精神的小說創(chuàng)作,即“先鋒文學”中的小說創(chuàng)作。所謂“先鋒精神”,意味著以前衛(wèi)的姿態(tài)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與之相關的藝術的可能性,以不避極端的態(tài)度對文學的舊有狀態(tài)形成強烈的沖擊。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先鋒精神的源頭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詩歌與小說領域里的探索,即“白洋淀詩派”的詩歌和趙振開(北島)的小說《波動》等。在這之后,具有先鋒精神的創(chuàng)作還有以北島、舒婷為代表朦朧詩,以王蒙為代表的意識流小說和以宗璞、劉索拉為代表的荒誕小說,以及以高行健為代表的現(xiàn)代主義戲劇等。雜文
前期雜文(1927年前)就內容特色而言,這一時期的雜文都“是一種‘社會論文’”(瞿秋白),主要涉及了兩方面的內容: ①進行廣泛的社會文化批評(五卅之前); ②進行政治斗爭(五卅之后)。
2、 后期雜文(1927年后)①同國民黨政權的斗爭 ②對帝國主義的揭露 ③社會文化批評④對人民和革命的歌頌
二、雜文的藝術特色
1、典型性 2、形象性3、諷刺和幽默 4、作品呈現(xiàn)的“永遠的‘現(xiàn)在時’的幻覺”
意義
一、1、文學革命的起因①是適應當時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的要求而興起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結果。②是適應中國文學前進發(fā)展的要求而興起的,是晚清文學改良運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 ③外國文學的啟蒙和影響。
2、簡述文學革命的成就和意義:文學革命批評了“文以載道”、“代圣賢立言”的舊文學觀念,宣傳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想,宣告了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古典文學的終結與新文學的誕生
2、新文學浸透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等近代思想。為當時正在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勞,以從理論主張到創(chuàng)作,從文學內容到
形式的全面革新。新文學引進了新的文學體裁,進行了新詩的創(chuàng)建和小說形式的個性,以白話代替文言。文學革命使中國文學從束縛狀態(tài)走向自由開放,開始向現(xiàn)代化邁進。 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興起的原因
1、現(xiàn)實革命斗爭的需要2、國際無產階級文學運動蓬勃發(fā)展的促動3、作家思想的進一步革命化
三、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基礎。現(xiàn)代最早、成員最廣的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其文學思想基本傾向是現(xiàn)實主義。理論上對文壇發(fā)生了重要影響;創(chuàng)作方面,創(chuàng)作了許多現(xiàn)實主義小說,有反映社會問題的“問題小說”和反映現(xiàn)實人生的“鄉(xiāng)土文學”。除文學研究會外,當時影響較大的語絲社,基本傾向也是現(xiàn)實主義。歐美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這時期得到大量翻譯。
四、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異軍突起的創(chuàng)作社,擁有一批創(chuàng)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達夫等。在創(chuàng)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義詩歌集《女神》、郁達夫的《沉淪》。當時最重要的新詩流派之一的新月詩派,就詩歌的主要傾向而言,是浪漫主義的。徐志摩《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歐美重要的浪漫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這時期也被大量翻譯。
散文三十年篇三:錢理群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散文)筆記
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散文)
第一個十年散文概況:
A. "五四"時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如同其他文學形式一樣是相當自覺和徹底的。散文自此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實現(xiàn)了從古代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的轉變。"五四"階段散文創(chuàng)作的派別林立,"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表現(xiàn)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面。遷流曼延,日新月異:有中國名士風,有外國紳士風,有隱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寫,或諷刺,或委曲,或縝密,或勁健,或綺麗,或洗練,或流動,或含蓄,在表現(xiàn)上是如此"五四"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數(shù)量之大,文體品種之豐,風格之絢爛多彩,名家之多,都是異常觸目的。這時期產生了魯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達夫、林語堂等諸多不同風致的散文名家。散文創(chuàng)作的個性特征與時代特征擴張,以及由此產生的散文內容、形式風格的獨創(chuàng)性,無疑是新文學的重要收獲。
B. "五四"時期散文格外發(fā)達,甚至成績超出其他文體,原因在于這種文體比較自由。因為相對容易掌握,寫的人也就比較多,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一代作家?guī)缀跞忌孀氵^這個領域,在這方面顯過身手,也由于散文一般較簡短,一有感觸,即可成篇,適合于"五四"時期思想啟蒙的需要,也有利于開展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尤其是雜文,更成為戰(zhàn)斗的"阜利通"。再者,由于古代文學中散文較發(fā)達,新文學若要站住腳,務必打破用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因此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也是為了向傳統(tǒng)文學示威。最后一個原因,是因為"化傳統(tǒng)"化得較好。新文學的小說、詩歌、戲劇形式上較多舶來品,借鑒外國從頭做起,自然難一些,而散文小品則與傳統(tǒng)保留更多的聯(lián)系,雖然也取法英國的隨筆和其他外國散文的筆調體式,但比起其他文學形式來,散文作家創(chuàng)作時往往更便于也更自覺地從傳統(tǒng)散文中尋找創(chuàng)新的根基。"化傳統(tǒng)"不是照搬傳統(tǒng),如同朱自清所言,散文的"體制"可能承用了舊的,然而"精神面目"又頗不相同。特別是那些偏重個人情性的小品文,顯然從明人小品中得到過許多借鑒。"化傳統(tǒng)"化得好,比較適合民族審美的心理習慣,自然也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他們大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其中有李大釗、陳獨秀、劉半農、錢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魯迅的雜文最具代表性。這個作家群奠定了雜文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響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語絲》,直至 30 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條發(fā)展軌跡。"隨感錄"作家群的雜文大都是應時的急就章,論戰(zhàn)色彩濃厚,只有聯(lián)系當時特定的時代氛圍為閱讀,才能更好理解其價值。
劉半農: 他的《奉答王敬軒先生》、《作揖主義》、《悼"快絕一世の徐樹錚將軍"》,等等,以及稍后所寫的一些論爭文章,都坦城爽快,寓莊于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的風格是善夸張,富想象,好用反語,諷喻性強,讀起來暢快輕松,對論敵能加以不容置疑的駁難。他的雜文顯然要比前幾位寫得更有藝術氣味。
周作人散文:A.首先提出“美文”概念。周作人提倡"記述的"、"藝術的"敘事抒情散文,"給新文學開辟了一塊新的土地"
B. 以后,他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論,中心是強調以自我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認為這種小品文是"個人的文學的尖端","他集合敘事說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適宜的手法調理起來,所以是近代文學的一個潮頭"
C. 他自己的散文,也有"浮躁凌厲"與"沖淡平和"兩體。前者多收入《談虎集》、《談龍集》中,思想意義與社會作用顯然更加積極,常為論者所引述;但真正顯示周作人創(chuàng)作個性,并成為他對現(xiàn)代文學藝術獨特貢獻,而且實際影響更大的,卻是后者。
D. 周作人的散文多作閑談體,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雋永,是富有藝術意味的閑談。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緣,有"叛徒"與"隱士"的二重性格。作為新文學運動的參與者,他關注現(xiàn)實,反抗黑暗,與思想革命取同一步調;但在人生觀與藝術觀方面,他又盡可能遠離激進,保持平和。他更傾向于把文藝當作是"自己的園地",是"言志"即抒我之情;他更傾向于把文藝當作是"自己的園地",是
"言志"即抒我之情;他更樂于飲苦茶,讀雜書,陶醉于"苦雨齋"陰郁如雨的古典的氛圍,玄思,冥想,"胡亂作文","在文學上尋找慰安"。
E. 周作人的選材極平凡瑣碎,一經過他的筆墨點染,就透露出某種人生滋味,有特別的情趣。盡管那種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頹廢,適合所謂"中年心態(tài)"。
F. 周作人的小品常將口語、文言和歐化語雜糅調和,產生一種澀味與簡單味,很耐人咀嚼。他的閑話體散文有些類似明人小品,又有外國隨筆那種坦誠自然的筆調,有時還有日本徘句的筆墨情味,周作人顯然都有所借鑒,又融入自已的性情加以創(chuàng)造,形成平和沖淡、舒徐自如的敘談風格。
G. 人們也常用"閑適"來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風格,其間蘊涵著豐富的審美內容,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方面又別有一種淡淡的喜悅,可以說是"苦中作樂",憂患中的灑脫,也就是周作人所說的"凡人的悲哀"。
H. 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產,但閑談式的作品少了,他試驗一種"文抄公體"的散文,即是筆記體散文之一種,文
章主干是精心挑選的或苦澀或華美的古文,連綴其間的周作人的評點,則用簡明、樸實的現(xiàn)代白話,兩者有機糅合,互相調劑,常兼兩種文體之美,而總體風格則如郁達夫所說,"一變?yōu)榭萘荷n老,爐火純青,歸入古雅遒勁的一途了".對周作人"文抄公體"散文歷來毀譽不一,他自己直到晚年仍對其中某些篇什,如寫于 30 年代的《游山日記》、《關于傅青主》與40 年代的《無生老母的信息》,表示"敝帚自珍"之意。
"冰心體" 的散文: 所謂"冰心體"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說心中要說的話,傾訴自己的真情,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
愁,顯示出清麗的風致。
所謂冰心"心中要說的話",簡言之即是"愛的哲學",即宣揚自然愛、母愛、兒童愛。其中有對下層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悵,
對祖國、故鄉(xiāng)、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義和泰戈爾哲學等內容融合其間。
冰心的藝術風格:對于文體,冰心也有自覺的追求,她曾借小說中人物之口說:"我主張'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這'化'字大
有奧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運用罷了,我想如現(xiàn)在的作家如能無形中融合古文和西文,拿來應用于新文學,必能為今
日中國的文學界,放一異彩。"冰心的語言仍浸有舊文學的汁水,不過經過她的處理,已經完全沒有陳腐氣息,而別具一種清新
的韻味散文的詞匯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練,又適當?shù)?quot;歐化",使句子更能靈活、婉轉、流動,有自然跳蕩 的韻律感。
朱自清的藝術風格:他擅長寫一種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無論是樸素動人如《背影》。他的寫景散文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景物的
精確觀察,對聲音、色彩的敏銳感覺,通過千姿百態(tài)、或動或靜的鮮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聯(lián)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構成細密、幽遠、渾圓的意境。他的散文結構縝密,脈絡清晰,婉轉曲折的思緒中保持一種溫柔敦厚的氣氛。文字幾乎全用口語,清秀、樸素而又精到,在 20 年代就被看作是嫻熟使用白話文字的典范。
許地山散文:近似散文詩,滲入宗教氣氛,既有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也有對人生哲理的探求。名篇《落花生》質樸短小,有寓意,主
張人生"要學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這又是他生活態(tài)度扎實的一面。
郁達夫散文:A.他的率真、坦誠、熱情呼號的自剖式文字,無所隱飾地暴露赤裸裸自己,稱得上是個獨樹一幟的散文家。他聲稱
比起小說來,"現(xiàn)代的散文,卻更帶有自敘傳的色彩了"。他和郭沫若散文的主要方式,確實都有直接傾訴自身的遭遇,發(fā)出對齷齪的現(xiàn)代文明和官僚社會的切齒詛咒,又帶有時代病的感傷。他早期散文以瓷肆的文字噴發(fā)激憤,只是被自己小說的文名所掩,人們注意散文家郁達夫,是在他大量制作小品游記的 30 年代了。
B. 郁達夫寫散文大都在暢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直接抒發(fā)感傷情懷,常常像跟親友訴苦或聊天那樣,不拘形式的傾訴使你感動。
讀他的散文,就如同走進了他的生活。這樣真率自然的寫法,不但在傳統(tǒng)散文中少見,在新文學中也很獨特,那酣暢的神韻得益于古典文學修養(yǎng)。他自哀自憐過甚,是消極的一面,也是當時一部分知識青年的菜同心境。文中夾雜的一些色情描寫,是他發(fā)泄
悲抑、郁悶的特殊方式,自然也含有對女性的變態(tài)心理。他的散文有時支離散漫,缺少節(jié)制,不講究章法,質量上不平衡。但郁
達夫的影響長期存在,說明一種十足個性化的文學,也是能有充沛的時代性的。
語絲文體":他們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雜感,其批評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
忌,要催促新的產生,對于有害于新的舊物,則竭力加以排擊,——但應該產生怎樣的'新',卻并無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覺得有些危急之際,也還是故意隱約其詞".
相關熱詞搜索:三十年 散文 三十年同學情散文 三十年同學聚會散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