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親近的觀察者
發(fā)布時間:2018-06-3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侯波的角色更像是中國重要歷史時刻的記錄者。在毛主席對外公開的700多張照片里,有400多張出自侯波之手。因為在中南海擔任了12年專職攝影師,侯波也被稱為“紅墻攝影師”。而由她拍攝的《開國大典》黑白照片,在不同出版物中被不斷使用,如今早已融入了中國人的公共記憶之中。
周總理“輔助”拍照
1949年開國大典,是侯波攝影生涯中銘刻于心的記憶。作為唯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共和國開國大典拍攝的女攝影師,25歲的侯波拍下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告新中國成立的激動人心的瞬間。而能夠順利按下快門,周總理也有“功勞”。
當時侯波端著只能裝12張底片的120型照相機,為了抓拍好的鏡頭,她不斷地調整位置,甚至冒著危險臥在天安門城樓的琉璃瓦上。“那天,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站在天安門城樓的前廊上,離前面的護欄不遠。為了能拍到他們的正面,我只好將身體伸到護欄外面。毛主席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剎那,我的快門同時按下。這時,我感到身體一晃,差一點掉下去。周總理看到了,忙用手拽住我的衣角,等拍完后,我發(fā)現總理還在拽著我的衣角!
成為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之后,侯波習慣了毛主席所到之處必是前呼后擁。于是,侯波只好在眾多警惕的衛(wèi)士中,在歡呼的群眾中,鉆來鉆去找角度。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在河南農村看棉花豐收。棉農們、地方官員們形成了幾道人墻,把毛主席完全隔在了侯波的視線外。終于,她看見了堆積成山的棉花,就踩著囤積棉花的圍子往上爬,上去后,忽地一下陷進了棉花堆里。正同棉農交談的毛澤東忽然聽到侯波的尖叫聲,跟周圍人說:“侯波掉進去了,去把她拉上來!
因為有著非同常人的敏感,侯波對毛澤東微妙情緒變化的觀察,幾乎到了細致入微的程度。比如,如果晚上沒有休息好,毛主席看上去就氣嘟嘟的。
攝影伉儷
將侯波帶進攝影這扇大門的,其實是她的丈夫徐肖冰。
14歲時,面對著鮮紅的黨旗,侯波高舉起右手,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安吳堡西北青年戰(zhàn)時訓練班學習幾個月后,侯波來到延安,先是讀邊區(qū)中學,后又進了延安女子大學,先后上了7年學,當時許多中央領導都在延安大學講過課。
在這里,不滿18歲的侯波和徐肖冰相識了。有一天,幾個女同學約她到延河邊上散步,徐肖冰迎面走來,同學向侯波介紹說:“這是咱們團的大攝影師!碑敃r,侯波感到奇怪:“為什么對我說這些?”后來才明白,同學是有意介紹他倆相識。
戰(zhàn)爭年代的愛情樸實真摯,侯波回憶說:“我們選了一個晚上,買了些紅棗,把平時積攢下來的饅頭切成片,曬干當餅干。大家聚在窯洞里為我們祝賀,婚就算結了。”
抗戰(zhàn)結束后,侯波跟著徐肖冰來到當時位于鶴崗的東北電影制片廠(現長春電影制片廠前身),并被分配在攝影科當科長。從那時起,侯波開始學起了攝影,“后來隨著工作的需要,拍攝難度越來越大,機器也更復雜了,有問題時,我就回家向徐肖冰請教,取景、采光、洗印等等,我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
1949年,侯波先后轉任北平電影制片廠攝影科科長、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局攝影科科長,徐肖冰則調任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導。
此后,在近30年的時間里,侯波夫婦倆拍攝了無數張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照片。
開創(chuàng)中國攝影界大會的最高規(guī)格
侯波曾說:“做了這么多年的攝影工作,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在為偉人尋找背景拍攝的時候,偉人們已經做了我的‘背景’。在他們的背景之下,我才能記錄下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瞬間。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攝影師,由于歷史的偏愛,我才能成為這樣一個幸運者!
謙遜如她,始終希望能夠培養(yǎng)新一代的攝影師。侯波和丈夫離休后,只要是有益于少年兒童的活動,他們都積極參加。他們先后擔任北京三里屯小學少年攝影學校顧問,浙江紹興、臨安市一些青少年攝影學校的顧問。
1995年,正值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70歲的侯波抓住契機,提出創(chuàng)辦中國女攝影人的組織——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為了完成夙愿,侯波克服了重重困難,到文聯、民政部等主管部門申報,聯絡各個方面的有識之士,爭取大家的支持。同年,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成立,首屆名譽主席有王光美、聶力、黃啟操,開創(chuàng)了中國攝影界協會的最高規(guī)格。
侯波在擔任中國女攝協第一任主席期間,組織了蓬萊閣杯全國攝影大獎賽等多場大型攝影比賽。其中,“中國婦女、兒童攝影大賽”投資方曾出現變故,為了避免活動半路夭折,年逾古稀的侯波愣是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湖南請求援助,最終活動有始有終地完成。
2017年11月底,侯波離開了。她留下的,是無數傳世之作,是中國歷史上最珍貴的、具有文獻級別的老一輩革命家影像。
〔本刊責任編輯 錢璐璐〕
〔原載《文史博覽·人物》2017年第11-12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