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介侖:精神首富袁隆平
發(fā)布時間:2020-06-1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242
故事片《袁隆平》五月中旬即將全國公映,79歲高齡的袁隆平也首次“觸電”,出演老年時候的自己。對于新片的上映,他有意回避了對電影的評論。他只是說,這是上級安排,“我還沒看”。按他的秘書的理解,把科學家的經歷藝術化以及高調展現當年的感情波折,是不事張揚的袁隆平所不喜歡的。低調平和的袁隆平調侃地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做名人一點都不好玩�!�
畫面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輕輕定格,片尾音樂聲響起,一眾演職員登臺亮相,擠得滿滿的湖南大劇院放映廳,掌聲如雷,71歲的老太太鄧哲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眼眶有些濕潤,她的情緒久久地停留在影片演繹的故事情景之中,而老伴的第一次本色演出更勾起她對往昔歲月的回憶......
這部為建國60周年而精心籌劃的國慶獻禮片,演繹了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的奮斗故事。首映式上的鄧哲,是袁隆平的夫人。
時間過去兩個月,就在電影《袁隆平》即將于5月中旬全國公映前夕,袁隆平在位于湖南長沙的寓所接受了南都周刊記者的專訪。交流中,他不時抱以開懷大笑,盡管咳嗽聲不斷,他依舊煙不離手。對于新片的上映,開朗幽默的他有意回避了對電影的評論。他只是說,這是上級的安排,“我看都沒看”,然后轉身對秘書說,“其實也不想看”。
戴牛松頗為理解袁隆平的想法,按照他的理解,過于“美化”科學家的經歷以及展現當年的感情波折,是不事張揚的袁隆平所不喜歡的。
自打27年前與袁隆平結識,并成為他的“鐵桿”司機兼忘年交之后,戴牛松一直在袁隆平身邊工作。現在,他還是袁隆平至為信任的兩位秘書之一,除了文字上的工作一般交由另一位秘書辛業(yè)蕓統(tǒng)籌之外,袁隆平大量的日常事務基本都由戴牛松代為打理。
在戴牛松的心目中,袁隆平是一位知行合一、憂國憂民的偉大科學家,樸素、誠懇、實在,待人和藹可親,沒有半點官員或學者的架子,反倒像個溫和的老農。
戴牛松樂于與朋友們分享有關袁隆平的各種趣事,每逢談及此類話題,他常常是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當然,他也會鄭重其事地駁斥外界一切對袁隆平的誤讀。在他看來,袁隆平幾可稱為完人。
袁隆平的身體非常好,他自己的總結是,“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tài),20歲的肌肉彈性�!�
浪漫科學家是“閃婚族”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長沙市芙蓉區(qū)馬坡嶺,距市中心尚有一段距離,這個建于1984年6月的事業(yè)單位,是全球第一家從事雜交水稻專項研究的科研機構,現在隸屬于湖南省農科院�,F年79歲高齡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依舊奔忙于中心的各種工作,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自己帶領的團隊,將一個個研究目標按時完成,甚至提前完成,這會讓他高興得不得了。
自中心籌建至今,袁隆平一直在此停留,他將自己的辦公室和住所一應俱全地安置在了這個面積達數百畝的“實驗田”里。
袁隆平的住所與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其他家屬樓不同,這所獨門獨院的大房子是國家給予他的特殊待遇。但偌大一處居所,除了待客時“熱鬧”一陣,大部分時間就是他與老伴鄧哲居住。三個兒子都忙著各自的事業(yè),周末和節(jié)日兒孫們的到來,會讓這里立刻洋溢起溫馨歡快的氣息。
由于住所與辦公樓相去不過百米,袁隆平每天上午只需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中心上班。從中心到稻田,則委實有些遠,而且稻田面積太大,袁隆平此前都是用摩托車代步,近幾年,他干脆將摩托車換成了別克賽歐。
除了定期到全國各地的實驗田調研指導外,袁隆平大多數時候就在中心埋頭于水稻研究,像個小孩子一樣享受著工作帶來的快樂。盡管他通過各種方式想去避開紛擾,但各式應酬和官方指定的各種會議和邀請依舊令他不勝其忙。作為無黨派人士,他既無意參政,又無心進入某個學術圈子,更無時間接受五花八門的訪談與研討,但找上門來的人依舊絡繹不絕,躲閃不及的話,一向謙和的他便只能“從命”。他調侃地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做名人一點都不好玩。”
黑黑瘦瘦的袁隆平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但他的事業(yè)基點始于湖南,而且正是借由雜交水稻的巨大影響力,湖南人已將袁隆平視為自家人,將他當作驕傲的資本。而袁隆平在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上,幾十年如一日,解決了數億人的吃飯問題,這一點,袁隆平自己也深感欣慰。
袁隆平愛好豐富,游泳、排球無不在行,象棋更是每天都要對陣一兩個小時的小游戲。早年,袁隆平的游泳水準已經達到了入選國家隊的級別。談到游泳,在煙霧繚繞中侃侃而談的他,頓時神采飛揚。直到如今,但凡中心的游泳館開放,他每天都會去游上個把小時,他說,連年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而每天下班后,他總會約集三五老友打排球,對排球的迷戀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
正是仰賴這樣的體育鍛煉,除了最近并不嚴重的神經性胃炎,袁隆平的身體非常好,他自己的總結是,“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tài),20歲的肌肉彈性。”
英文水平極佳的袁隆平,其實俄語也非常不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他便在安江農校做過一兩年的初級俄語教師,并在那時與自己的學生鄧哲相知并成為夫妻。那會,袁隆平34歲,比鄧哲大了8歲。有意思的是,兩人從確立關系到完成婚禮,總計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這對“師生戀”老夫老妻被如今的年輕人直呼為“閃婚”。對于相守大半生的老伴,袁隆平直呼“賢內助”。
結婚前夕,袁隆平與鄧哲開玩笑說:“將來,如果我對你不好、不愛你了怎么辦?”信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鄧哲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我也不會離婚�!�
婚后,鄧哲偶然發(fā)現了袁隆平與大學時期女友的往來書信,對方表達了希望重修舊好的愿望。感情已穩(wěn)定下來的袁隆平只給對方回過一次信,之后就將所有信件燒掉了。如今,老兩口的生活甜蜜而溫馨,但鄧哲還是會故意打趣袁隆平,袁隆平總是笑呵呵地嗔怪老伴“小心眼”。
在電影《袁隆平》的片尾,袁隆平也首次觸電,出演老年時候的自己,還在影片中講起了流利的英語。這也成為片子的一大亮點。他不僅可以用英文與外國專家交流學術觀點,甚至能用英文發(fā)表各種演說,而他的發(fā)音可稱得上地道。他說,這完全得益于兒時母親對他的優(yōu)良教育。
由于喜歡聽音樂,也喜歡有板有眼地跟著哼唱,早在西南農學院讀書時期,他便是學校合唱團的一員。如今,在記者面前,袁隆平依舊難以掩飾對自己杰出“男低音”水準的自得之情。
袁隆平對蘇聯(lián)歌曲尤其垂青,對英文歌曲也格外嫻熟,年近八旬的他可以隨口哼唱出某首歌里的一段來,歌詞都不會出錯。
功名利祿笑談中
上個月底,袁隆平擔任主任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袁隆平事后感慨,參加這個會議,他是受之有愧的,國家給他的榮譽太高了,把他抬得太高了以后,他就覺得不怎么舒服。那天會議的主席臺上,不但有勞模代表,還有國家領導人,“我的旁邊就是習近平呀”。袁隆平堅持認為,“人啊,不要太出名,你爬得太高,掉下來會摔死的�!�
近幾年,可稱得上多才多藝的袁隆平,不時會被邀參與娛樂節(jié)目、少兒節(jié)目的拍攝,有調查顯示,袁隆平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受歡迎程度,甚至高過了當紅的演藝明星。
5月4日,湖南衛(wèi)視《成人禮2009》播出,令人驚訝的是,在前期的票選嘉賓環(huán)節(jié),節(jié)目組發(fā)現90后并非盲目追星,最受孩子們青睞的是農業(yè)科學家袁隆平,遠遠蓋過了林俊杰、周杰倫。在袁隆平看來,如果年輕人喜歡他,而且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起到教育與示范作用的話,他是愿意全情參與的。
從第一代雜交水稻問世到當下,袁隆平的科研之路歷經坎坷并最終取得了一連串的成功,水稻產量更是從當初的畝產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時下的他以及他的團隊正在全力攻克畝產900公斤的第三代超級雜交稻技術難關,并已準備開始向第四代超級雜交稻的1000公斤畝產目標進發(fā),“實現起來有難度,但我抱有極大的信心�!�
依照光能利用率2.5%來計算,袁隆平堅定地認為,從理論上講,水稻畝產1500公斤是具備潛力的,而由此看來,畝產900公斤及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畢竟才是上限的60%嘛。”
至于雜交水稻可否借鑒轉基因技術的某些特性,袁隆平坦承,這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的團隊已介入該項研究。在他看來,轉基因技術不可一概而論,純粹的或揚或抑都非理性。盡管目前國際國內存在針鋒相對的兩派陣營而且“爭得很兇”,但轉基因技術的某些價值是具備積極意義的。比如,他的學生與康奈爾大學合作,已經在野生稻里面發(fā)現了兩個增產基因,每個基因會比時下的優(yōu)良品種增產18%的效益。他說,這可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對外界有關袁隆平身價達1008億的評估,爽朗的他哈哈大笑之余,干脆將自己定義為“湖南的精神首富”或者“中國的精神首富”�,F實生活中,樂觀豁達的袁隆平極盡節(jié)儉。他說,自己每年的總收入大致在30萬元,這些錢對他來說已經相當富裕,“自己花不了”。
每月的花銷除了抽煙,袁隆平大部分支出用于資助窮苦的農民和學生,這項支出每年都要有幾萬元。
與低調的個人生活不同,袁隆平落選中科院院士,曾被廣泛關注,按照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的此前表述,袁隆平的落選實屬“歷史的遺憾”。2007年4月29日,“落選”中科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獲得全票通過,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并再度引發(fā)媒體對中國院士制度的質疑與批判。要知道,在全球,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只有18名,中國在美國科學院作為外籍院士的,兩岸三地總計6人。如今,袁隆平依舊未能被中國科學院接納為院士。
采訪中,袁隆平總是一以貫之的平和與淡然。他說,能不能入選中科院,對他來說,意義已經不大,他也并不在意這些。他甚至說,自己理解中科院的選任邏輯,“我搞的是應用科學,中國科學院搞的是基礎研究,如果按這個來評,我不合格�!� (本文來源:南都周刊 作者:齊介侖)
“畝產900公斤不是放衛(wèi)星”
南都周刊:您提出,超級雜交稻的產量要從800公斤提高到900公斤甚至1000公斤。這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袁隆平:根據大多數專家的估算,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是5%,也就是說,陽光輻射的能量中有5%可以轉化為有機物,可以轉化為產量。我們打個對折,按照光能利用率2.5%來計算,根據長沙在水稻生長季節(jié)的輻射量,得出的結論是,畝產最高可到1500公斤。
我們提出,超級雜交稻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畝產700公斤,在2000年已經達到了。第二個階段畝產800公斤,計劃2005年實現,結果提前了一年。我們現在向第三期畝產900公斤攻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計劃2015年實現,爭取提前兩到三年,最遲在2013年實現。
南都周刊:從畝產300公斤,一直到現在是800公斤、900公斤,還計劃要達到1000公斤,有人懷疑您是在放衛(wèi)星。
袁隆平:這怎么是放衛(wèi)星呢?通過科技的不斷進步,水稻的產量是會逐步提高的。過去的水稻產量為什么不高?主要是種子不好,再一個就是我們過去在水稻種植上的投入不夠。
南都周刊:您已經設置了時間表,比如您剛才提及的三代雜交稻要在2015年甚至提前兩三年達到畝產900公斤的目標。如果到時候實現不了,怎么辦呢?
袁隆平:我還是有信心的,這是能夠實現的,而且我們在小面積的實驗田里已經實現了。我想把它擴大到100畝。我們今年在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四川,安排了11個百畝片,向900公斤攻關。
我們近期要開一個攻關會,會向農民介紹水稻品種的特性。另外,給他們經費,一畝地給300塊錢的經費,免費贈送種子、肥料。國家給了我們科研經費,我們把這些錢拿給農民,用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南都周刊:您的雜交稻現在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
袁隆平:有印度、越南、美國、菲律賓,還有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埃及等。美國是個超級大國,它也在用我們的雜交稻,它去年的種植面積有400多萬畝,今年可能要達到600萬畝,要占到美國水稻種植總面積的1/3,我們雜交稻的產量比美國當地的優(yōu)良品種,要增產20%至25%。
南都周刊:您從中能得到多少回報?
袁隆平:美國去年給了我們130萬美元,今年估計能有200萬。但這些錢我個人是沒有的。這些錢一個是用來支付科研經費,再一個就是給同事們搞點福利。(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南都周刊:美國的科學家有沒有可能在技術上超過您?
袁隆平:他們想超呢,但目前我們還是遙遙領先。我們給美國的種子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
身價千億只穿幾十元的襯衫
南都周刊:您與隆平高科公司的合作,是基于怎樣的一個背景?
袁隆平:當時隆平高科要上市,想用我的名字,我不同意。后來,省領導多次來說服我,國家領導人也來勸說。最后,我同意它用我的名字是基于兩點:第一,雜交水稻需要走出國門,但我的錢不夠,隆平高科成立后,我們可以不再需要外國人的投資,自己來搞了;
第二,在國內,一般到了七十歲就不能再當首席科學家了,也就沒有了科研經費,隆平高科許諾每年給我200萬元的科研費。
南都周刊:在隆平高科,您是怎樣的一個角色?
袁隆平:我是名譽董事長,占5%的股份,我不涉及公司的業(yè)務,就是發(fā)揮品牌的作用。其實,我5%的股份也是象征性的。400萬股,現在一股20來塊,算起來也有七八千萬了,但我不能套現,我一分錢都不能賣,我一賣,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會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了?
南都周刊:每年的收益怎樣?
袁隆平:公司每年都分紅,去年大概有20多萬元,這幾年都是這么一個水平。
南都周刊:有人說,您的身價過千億了。
袁隆平:我了解的情況是,當時的評選從各方面綜合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我的價值是1008個億,說我是綠色王國的億萬富翁。其實,我每月的工資6000元多,每年的股份分紅有20多萬。還有咨詢費、報告費、稿費,但不多。所有收入加起來,一年30來萬是有的。我自己用不完的。
南都周刊:您怎么看待財富?
袁隆平:第一,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第二,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
穿衣吃飯,我講究樸素大方。在海南島,有人問我襯衫是幾百塊錢買的,我說二三十塊,他們都不相信。我最大的花費就是煙。我一天抽一包中華,一個月大概需要2000塊的煙錢。
我還有個小車,每個月的汽油費千把塊錢。我的車子是在田里開的,是不上街的。告訴你吧,我是有駕駛證的,榮譽駕駛證呢,不年檢的,是交警大隊的書記親自送給我的,上面寫著:袁隆平院士惠存。
我現在不愁錢,但我也不是什么首富。我的性格是過不了奢侈生活。
不要寄希望于進口糧食
南都周刊:能說說您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事嗎?
袁隆平:這個非常有意思,前期其實我不知道,最后是一個女院士,在評選過程結束5分鐘后,給我發(fā)了一個E-mail,她說,你全票通過了。
南都周刊:您曾在全國政協(xié)提案中提及,中國的糧食儲備,力度明顯不夠,怎么理解?
袁隆平:我聽到有人反映,有些糧庫存在虛報的情況,實際儲備根本沒有那么多。我提出,希望國家認真地下去查一查。除了正規(guī)渠道核查,還要搞突然襲擊,還要搞微服私訪�,F在,已經抓了兩條大魚,黑龍江一個,浙江一個。
聯(lián)合國有一個最低糧食儲備標準,大概是60天或者三個月。中國這么多人口,我建議糧食儲備至少要夠半年用的。
南都周刊:經濟學家茅于軾就糧食安全問題提出過不同見解,您怎么看?
袁隆平:他很有意思,很多觀點很奇特。糧食安全問題始終要警鐘長鳴。中國這么多人口,糧食一出問題,什么事情都解決不了。你們年輕人不知道,我們在三年饑荒的時候餓死了多少人啊,很厲害的。民以食為天,糧食儲備必須得到保障,不要寄希望于從國外買糧食,那是不可能的。你去國外買糧食,人家正好借此控制你。
南都周刊:您曾說過,有關耕地保護的18億畝紅線是保不住的。
袁隆平:這個問題我必須解釋一下。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曾經跟我講,18億畝紅線要保住難度很大。我的觀點是,正因為難度大,才要采取更為堅決的措施來保護。國家搞經濟建設,保護耕地確實很難,但這個紅線必須要保。
原載《南都周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