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中國特色”的發(fā)展到了關鍵時候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十年前,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基本上不會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但最近幾年卻有所不同,甚至大為不同。以西方人的觀念,中國全國人大固然還是“橡皮圖章”,但其現實價值已不能用“橡皮”來衡量。
5日,一年一度的中國人大會議在北京開幕,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CNN和BBC予以全程直播。而在此前幾天,國際媒體就開始猜測溫家寶是否會宣布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市場上的投資者更是予以樂觀的期待。在期待心理的驅使下,亞太和歐美各地股市前天紛紛大幅上揚。
可是,在昨天宣讀的報告中,溫家寶并沒有像外界預期的那樣,宣布擴大刺激經濟的配套。奇怪的是,亞太股市竟然沒有作出失望的反應,反而是再次上揚。
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
其原因之一,想必是投資者從溫家寶的報告中依然獲得了信心;
其二是在全球經濟一片灰暗的背景下,中國8%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全球所剩無幾的興奮點之一。只要中國為這個目標作出什么動作,海內外投資者就會作出興奮的反應。
在中國人大開幕之前幾個小時,英國首相布朗在美國國會發(fā)表“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演說。他強調美英之間有“特殊的關系”,呼吁美國和歐洲朋友一起“領導”世界經濟的復蘇。但是,與溫家寶的工作報告相比,布朗誓言要領導世界經濟復蘇的宏偉目標和慷慨言辭,卻被英國之外的世界媒體所忽視,市場上更是毫無反應。并非是言辭不動聽,而是因為在豪言壯語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太大的反差。
這樣的反差同樣存在于中國和歐美之間。在世界五大經濟體當中,目前唯一還在增長的經濟體只剩下中國。即便是去年12月只有6.8%的增長率,那依然是所有發(fā)達國家所無法企及的。
但是,把中國的現在和過去相比較,反差也十分強烈。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是連續(xù)六個季度放緩,數千萬人失業(yè)或者無法就業(yè),足以讓敏感于“社會穩(wěn)定”的中國政府寢食難安。最近以來,中國領導人多次以“極其嚴峻”來形容經濟形勢,溫家寶昨天更稱之為“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
再比較一下去年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基調,我們就更容易感受到,中國經濟隨著外部形勢而急轉直下的事實。
在去年的人大會議上,溫家寶誓言要控制借貸和資本供應量,以此抑制投資過熱和經濟增長過快的趨勢;
而在昨天,除了重申4萬億經濟配套之外,溫家寶還宣布多項“保八”措施,包括9080億元人民幣的中央政府投資,還有高達9500億元的預算赤字,后者為60年來最高。
毫無疑問,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其直接目的是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就如同溫家寶昨天所說:“在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國家,要擴大城鄉(xiāng)就業(yè),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wěn)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
“中國特色”能否再崛起
但是,從根本的角度看,能否確保經濟在較高水平上持續(xù)平穩(wěn)發(fā)展,攸關中國能否處變不驚,能否把握住正確的發(fā)展方向,能否繼續(xù)自信地去創(chuàng)造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成熟模式。
整整30年以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地試驗和摸索,終于以經濟和社會取得巨大進步的事實,初步證明了“走中國特色道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它使固有的政治管理體制經受了各種挑戰(zhàn)和考驗,又使中國在世界其他主要經濟模式中嶄露頭角、獨樹一幟。直到金融危機來襲之前,人們還在熱烈議論“中國模式”和“北京共識”。在西方模式長期主導世界歷史發(fā)展方向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的異軍突起似乎給人類文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但是,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對原本成功的“中國模式”構成了巨大挑戰(zhàn),也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特色”背后存在的重大缺陷,那就是還經不起外部沖擊。作為一個龐大的國家,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進程,理當能夠抵御和降低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但中國此次并沒有做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失去了外部市場的支持之后,“中國特色”也跟著失色。
也許可以這么說,“中國特色”的成功要素之一,在于有龐大的海外市場,尤其是美歐發(fā)達國家的市場。但海外市場一旦靠不住,“中國模式”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支撐點。中國政府早就大張旗鼓地提出了“西部開發(fā)”和經濟轉型的戰(zhàn)略,著眼點是要減少東西部發(fā)展的不平衡,只是因為沒有料到外部環(huán)境的突變,結果使經濟轉型的步伐比金融危機慢了幾拍。
然而,縱觀當前世界政經形勢,所有曾經成功的模式,都被金融風暴吹打得千瘡百孔,未來若干年還要不得不艱難地掙扎。在這個時候,若還要鼓吹和指望中國去照搬或仿效其他模式,就會顯得不合時宜。事實上,所有的模式都正在金融危機中重新洗牌,優(yōu)劣之爭依然沒有結束。對中國,這固然是一大挑戰(zhàn),但也是一大機遇。
目前的情況是,世界在看美國,美國在看中國,中國在看自己。美國經濟遲早必定要復蘇,它對中國依然非常重要,只是需要耐心地等待。而從短期來看,唯有“中國特色”最具備早日重新崛起的潛能。其東山再起之日,或許意味著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的萌芽。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