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延中:如何一個“火紅的年代”?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05年11月21日,我們敬愛的導師林茂生教授離開了他所熱愛的這個世界,離開了他所熱愛的事業(yè)、親人和他的學生們。每當他的身影再次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的時候,前蘇聯(lián)青年英雄保爾·柯察金這段膾炙人口的人生格言,就會閃耀在我的眼前。的確,這段格言是一個時代青年才俊激情理想的寫照,也是林老師生前最喜愛的精神座右銘之一。為追求這詩一般美麗境界的激情理想,曾經(jīng)有過那么整整的一代人,以它為自豪,為實現(xiàn)那個燦爛的未來之夢而不懈奮斗,甚至不惜貢獻出自己的生命;蛟S這是那整整一代人的真實寫照,是一簇心靈之火的歷史鏡像,也是林老師那曲折但坦蕩一生的心路經(jīng)歷。
在這里,我本想講我們上一輩人的故事,但即使在當下的語境中,也不能說這種久違了的理想情懷就確定性地已經(jīng)過時了。在那以激情為底襯的“火紅的年代”里,除了混濁,也還有清純,除了“斗爭”,也存在真情,那是一個既必須深刻反思,但同時也值得記憶回味的雙重變奏的時代。翻閱著林老師那些已經(jīng)變得微微發(fā)黃的手稿,特別是咀嚼著他當年的手稿、日記和書信,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就像電影片斷一樣,一幕接著一幕緩緩地展現(xiàn)在眼前,不時斷斷續(xù)續(xù)地傳播來一陣陣“批判”、“打倒”、“油炸”、“火燒”的嘈雜噪音,同時也不時蕩漾起手風琴伴奏下那一串串“綠島小夜曲”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悠揚琴聲……這一切,這兩種不同的旋律,對我來說感覺既是那么的似曾相識,同時又是那么的渾然陌生,我說不清對這些混合格調(diào)的“質(zhì)量”究竟該如何判定?更辨認不明那些迥異的要素之間究竟誰強誰弱?但我確信,這些感懷都不是幻覺,它們的存在是那樣的真實。這些錯落而并不有致的謎思幻影,那些難以用精當詞匯予以言說的深層撕裂,愿景與途徑、目標與方法、理想與真實,總是被維持在某種巨大的魔術(shù)般張力的掌控之下,……或許這一切,就是那整整一代人為之獻身的“火紅的年代”?
這,就是我要把保爾·柯察金的著名格言置于篇首的理由。也愿恭敬地把它祭獻給我們敬愛的導師。我真的相信他是能感應到學生們的拳拳心意,就像他臨終之前雖已不能說話,但看到學生的著述后所表示出的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一樣。
受師母楊云若教授的重托,也得到林老師眾弟子們的薦許,學生蕭延中承擔了先師林茂生教授之遺著的整理和編輯工作。這是師母以及眾多師弟師妹們對我個人的信任,同時更是學生與導師之間一次冥--生兩界的誠懇對話。非常遺憾的是,當林老師離開我們的時候,學生不在境內(nèi),未能親赴送別我敬愛的導師最后的一程。但是,這絕對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師徒之間靈魂深處那永久的精神聯(lián)系。我懂我的導師,同時我更相信我的導師也會原諒、甚至支持他的學生。只要他的學生仍然關(guān)注著重大社會政治現(xiàn)象的進展,只要他的學生仍然孜孜以求地思考著學術(shù)問題,那么,作為前輩學人,他就會踏實和舒心許多!
作為一個林老師帶出來的學生,我真真確確的知道,手頭寫著的這篇小文不應當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頌辭”,因為那樣才真的會由于感情輻射而使評價的客觀性受到減損。自今年清明祭日起開筆,四個月來翻閱了林老師生前留下的大量文獻,其中包括文章手稿、授課提綱、讀書筆記、工作日志、學術(shù)通信,甚至部分家書和檢查材料等等,斷斷續(xù)續(xù)也留下了幾萬個字符的痕跡。但事實證明,目前我做不到為持守客觀性而與我們的導師“拉開距離”,真的是實實在在地做不到。既然如此,我想還不如就此暫且罷手,待到將來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再與我敬愛的導師做長久的促膝討論,再去重評林老師以及他全部參與的、我們也曾半面沾染的那整個的一個時代,那一段特殊的歷史!
注釋:
* 這是即將出版的《林茂生文集》一書的所作的“編后記”,F(xiàn)標題為作者所加。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