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南生:“任何對印度的評價無所謂對錯”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ù蠊珗笥浾 蔣兆勇 楊清林)20日,中國國家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按照中國的習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定要營造熱烈的氣氛予以歡迎,但是,印度的官員和學者卻重提中印的邊界問題,制造噪音。
對于這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過度,中國人并不陌生,在古代,有中國的僧人唐玄奘去西天——古印度天竺取經的故事,從印度傳到中國的佛教影響了中國上千年,上世紀60年代前,新中國和當時的印度政府曾經是親密的伙伴。
而兩國在1962年卻因為邊界問題打了一仗,之后,兩國關系經歷了很長的冰凍期,近些年,兩國關系經過發(fā)展?jié)u入佳境,政治和經貿關系得到不斷發(fā)展。
當中國領導人到訪以推動雙邊關系更好發(fā)展時,其國內卻又借邊界爭議攪局。
最令國人不能理解的是:這個有著十億人口卻有3·5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經濟不發(fā)達但其軟件業(yè)卻位具世界第二,養(yǎng)得起航空母艦、實行著民選制度但存在這封建的種姓制度的國家卻堅信能夠超過中國,龍象之爭甚囂塵上。
因此,中國印度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孫士海訪問孟買時說:“對印度的任何評價都是正確的,但是相反的觀點可能也是正確的,這個國家太復雜了。”
在中印邊界爭端的背后有著怎么樣的內情?這個連專家都摸不透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政治、經濟、文化?它有那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十七日,我們專訪了中國原駐印度孟買總領事、即將赴任津巴布韋大使的袁南生。
袁南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先后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曾經在中國駐埃及大使館任公使銜參贊,后任中國駐孟買使館總領事,在那里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
從印度歸國后,袁南生根據自己在印度期間的所見所聞,出版了《感受印度》這本以自己的親歷全面解讀印度政治、宗教、經濟、文化、人民的書,成為目前廣受歡迎的介紹印度的作品之一。
16日,我們在其中國外交部的辦公室里見到了他,這個五十出頭的外交官,面貌和藹可親,說話柔和清晰,不僅具有外交官的親切,更有學者洞悉問題本質的觀察力,在他緩緩的講述中,那個神秘奇怪的印度漸漸清晰。
外界看不懂的印度式民主
記:在印度,十億人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因此,中國人,包括其他國家人認為,對印度所謂的民主制度都有點看不懂?
袁:印度的民主制度我認為雖然有不完善的一面,甚至有欺騙性的一面,但是整體來說,其設計卻是符合其國情的。
有人說印度的民主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話,那印度共產黨的領導人怎么能當選上印度的議長,他就是靠群眾選上來的,而且,共產黨在西孟加拉邦連續(xù)6次獲勝,執(zhí)政長達27年,這些都是群眾選舉出來的。
印度開國至今已進行了11次大選,但是無論是被選上的還是下臺的,沒有不尊重選舉結果的情況,它的選舉是計算機機票,不是人工點票,大家都非常認可。
在印度,政治制度設計是資本主義,就是選民政治,為多黨民主制度,而經濟上則長期實行社會主義,在其憲法里有社會主義條款,他們的所說的社會主義就是講平等、平均,很關注弱勢群體,在這方面,印度是做的最好的。
這種制度不如中國的制度效率高,它可能導致決策緩慢,但是不會出現大的社會政治方面的問題。
從實際效果看,印度的制度設計是符合它的國情的,印度有那么多的民族問題,種姓問題,但是從未出現過大的沖突。
他的制度設計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他規(guī)定的哪個邦有多大比例的公務員,那就必須有多大比例的殘疾人公務員。
我到孟買就任時,迎接我的卡邦的禮賓官就是個瘸子,我當時就納悶的,這么大個國家,怎么派個殘疾禮賓官,多少有些不禮貌,這個禮賓官就是靠國家的這種制度考進公務員隊伍的。
印度的制度設計有普度眾生的理念。
六成國會議員是“黑幫”?
記:在人們的印象里,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公務人員的名聲,有報道稱,在印度的國會里,有六成的議員是“黑幫”,就是有犯罪前科?實際情況是什么樣的呢?
袁:百分之六十議員是黑幫,我覺得有點夸張,沒有那么多。
我聽說過印度的一些議員和官員有犯罪的前科,我知道的一個鐵道部長就有前科,后來被選為議員,歷史上也有這種情況,策劃錫克衛(wèi)兵刺殺英·甘地的策劃者后來就被選為議員。
這在國外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在印度這卻是正常的事情,在印度,人們判斷一件事情對錯的標準是:老百姓是否認同,老百姓認可的就是合法的,否則就是不合法的。
一個議員,就算他有犯罪的前科,如果他被民眾選舉出來,那就合法的。這就是印度的國情。
更典型的例子是:曾被世界銀行評為經濟改革典范的安德拉邦首席部長在地方議會選舉中竟遭選民淘汰,原因就是大多數老百姓認為,邦政府的經濟改革未讓大多數老百姓受益,只是讓富人受益。
制度設計阻礙了印度經濟發(fā)展?
記:在印度這么多個國家里,竟然沒有高速公路,這讓外界非常奇怪?有人說,這和印度當初的制度設計有關?
袁;
印度以前確實沒有高速公路,現在有了,如孟買到普納就有八九十公里的高速路,但是非常少。為什么呢?
這與它的制度設計有關,在印度,土地是私有財產,不象中國那樣土地歸國有,就無法象中國有些地方中那樣強制拆遷,這就此外,在城市的建設中也有這樣的情況,他們只能另外找個地方建新城,這就出現了諸如新孟買等城市,這種制度確實影響了經濟的發(fā)展速度。
但是它這種制度卻有效的保護了文物古跡和老百姓的利益,如果北京也能采取這樣的建設模式建個新北京就好了。
印度式社會主義
記:那它整個制度是按照私有化設計的,尊重私人產權的,他的財產、物權很清晰,但是他的經濟制度卻實行社會主義,這不是很矛盾的嗎?。
袁:印度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的綜合經濟制度,發(fā)展到現在這樣子,是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發(fā)展起來的。
印度開國時,從英國手里接收的象民航、鐵路、海運等,都不是私人的,是國家所有,而且在一些重要領域,它不允許私人資本進入,象現在石油、外貿出口等,都是國家的資產。
而且印度在當初開國時沒把個人資本清得一干二靜,一些私人財產也沒有動,因此,結合這種實際情況,他的指導思想還是以發(fā)展公有制經濟為主,同時保護私人財產。
但是,在經濟的發(fā)展中,印度政府發(fā)現,經濟發(fā)展慢,是國有資產搞多了,所以現在專門成立了一個部,叫國有資產減持部,就是為了降低國有資產的比例。
世界辦公室和加工廠孰優(yōu)孰劣
記:新加坡原總理李光耀在一個論壇上曾經說,制造業(yè)僅僅給印度創(chuàng)造了600萬個就業(yè)機會,而印度有3億多人口生活貧困,外界認為,印度經濟的發(fā)展并未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因此的經濟模式是失敗的?
袁:印度經濟最發(fā)達的是服務業(yè),如它的銀行業(yè)、證券業(yè)高度發(fā)達,孟買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之一,但是象民航就不發(fā)達。
它的外包服務也非常發(fā)達,如全球五百強中的大多數企業(yè)的財務數據處理,都通過衛(wèi)星傳送到印度的班加羅爾,70%的財務數據在這里處理。
美國的大企業(yè),它的服務在印度完成,如北京的消費者,打的電話是到美國,但是通過網絡轉到印度了,由于時差的關系,對美國來說是24小時在加班,印度的外包服務做的很好。
印度的軟工業(yè)發(fā)達,這對就業(yè)幫助不大,這需要有文化水平的人。
印度的制造業(yè)就和中國差的比較遠,外界認為,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印度是世界的辦公室,到底是加工廠好還是辦公室好呢?
目前,關于這兩種經濟模式,還在爭論中,到底是印度模式好,還是中國的模式好。
加工廠的經濟模式可以帶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加快城市化、為國家提供財稅收入,但不好的地方是,對環(huán)境污染大,容易過渡開發(fā)和開采,寅吃卯糧,同時,可持續(xù)發(fā)展有些問題,投入產出比不合理,高投入低產出。
一個實際的情況是,在過去十幾年,印度的經濟每年保持著7%的發(fā)展速度,在世界上僅僅次于中國的9%的發(fā)展速度,如果印度的經濟模式是失敗的,那世界上除了中國,就沒有成功的經濟模式了。
而且,印度在“走出去”戰(zhàn)略比中國成功,如印度是美國本土以外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認證的制藥企業(yè)最多的國家;
它的教育也是與國際接軌的,現在,在聯合國里工作人員中,印度人很多。
機制不斷喚醒民眾民族情緒
記;
我們知道,印度是一個崇尚和平的民族,性格比較溫和,但是,在中印邊界問題上,中印戰(zhàn)爭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了,但是,印度人對此好像并不溫和?
袁:印度人的面子觀念非常強,1962年這場戰(zhàn)爭的失敗情緒對印度人的影響非常大,自印度開國以來,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因此,在印度人心目中,失敗情緒非常重。
此外,印度人的民族主義比中國人強,如在印度做的民意測驗發(fā)現,90%的印度人選擇來世還做印度人,比中國人的民族主義還強。
近幾年,隨著印度國力的上升,民族情緒也在上升,在改革開放前,不能說中國比印度好,但是現在確實比印度好,印度和中國至少有20年差距,中國的影響也在劇增,這使印度人心里不平衡,借機宣泄他們的情緒。
在政府方面,也有機制性的東西不斷喚醒民眾的這種記憶:我在孟買工作期間,有一年接到當地政府邀請去參加他們的警察節(jié)儀式,當我拿到邀請函時,在背面赫然發(fā)現,竟
然寫著“為了紀念在1962年中國侵略印度戰(zhàn)爭中獻身的警察”。
另外在新德里大學有一個尼赫魯的雕像,在底座上就寫著:1962年,中國“入侵”印度后尼赫魯總理憂憤而死。
對外資不如中國熱情
記者;
那印度人這種民族情緒是不是也滲透到了經濟領域?如現在,印度對中國的的資本進入印度就進行嚴格的限制?
袁:現在,印度對中國資本確實一直有戒備心理和防范心理,他們把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四五個國家歸為一類,到印度投資,有些領域對中國等國家是嚴格限制的。
他一怕中國控制他的經濟命脈,(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二怕中國占他便宜,因此,中國和印度的經貿嚴重不對稱,中國在印度投資少,印度在中國投資多,如2004年我在印度時,各種原因到印度的中國人只有5萬人,總投資不到一億美元,而到中國的印度人有48萬人,總投資達7億美元。
此外,印度不少人對投資者的看法和我們不一樣,他們認為對給引進來的外資實行優(yōu)惠政策,視為把國家資產送給外國人,如同賣國,所以他們對外國投資也不如中國熱情。
對待印度國人不可有大國心態(tài)
記:對于目前存在這種狀況,國人在與印度民眾交往時應該怎么做呢?
袁:無論從國際利益和傳統(tǒng)友誼來說,中國人都要和印度人搞好關系,印度是承認新中國的第一個非社會主義國家,在1962年的中印戰(zhàn)爭后,印度仍然堅定地支持中國的一個中國的政策。
而且,印度普通民眾對中國人是比較友好的。
因此,在中印交流中,國人要克服傳統(tǒng)思維——不少人印象里覺得印度很窮,因此瞧不起印度人,近幾年,有的國人在到印度旅游時就有這種心里,在印度趾高氣揚。
印度和中國一樣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只不過現在比中國發(fā)展稍微慢些而已,我們在和印度的交往中一定要警惕大國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共同促進中印的關系。
富人知識分子值得國人學習
記:對于過人來說,印度人有那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呢?
袁:我覺得印度人的許多優(yōu)點值得國人學習。
如印度的富人,總體上非常自律,很少花天酒地,包二奶,嫖娼,不僅不偷稅漏稅,還主動要求多交稅,而且,樂善好施,經常向扶貧項目和教育事業(yè)捐款,在印度,公立學校,包括新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幾乎不用交學費,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有大財團的捐助。
此外,印度的知識分子也非常值得國人學習,整體來說,他們淡薄名利,不會去投機鉆營,為了利益而說假話、傍大款;
在學術研究上堅持良知、耐得住寂寞,一個課題研究搞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也心甘情愿。
這就是為什么印度在獨立以來短短幾十年時間里有三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醫(yī)學和經濟學獎的原因,也是在短短十年時間里,印度軟件業(yè)將日本和歐洲遠遠拋在身后,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軟件大國的緣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