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在日本】日本年輕人相撲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作為非西方體育文化內容之一的相撲,在今天的日本社會里如何生存與發(fā)展,值得正艱難探索民族體育項目未來的中國參考。 2007年6月,據日本中央調查社的調查,日本人最喜歡的運動是棒球,接下來是足球,第三位是相撲,而在1995年之前的歷次調查中,至少有一半人選擇相撲為最喜歡的運動。
很長一段時間里,歷史已經超過1000年的相撲都是日本社會的第一運動。如今,古老的相撲運動的地位雖然比過去低了,但仍然非常穩(wěn)定。
日本人為什么喜歡相撲?
在日本語境里,“相撲”一詞本來是“比一比、爭一爭”的意思,與其它語言的“摔跤”“格斗”等詞沒有什么區(qū)別,只不過經過1000多年的時間錘煉,“相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文化和規(guī)則,從而成為一項日本社會獨特的運動項目。
槲田朗是負責日本著名體育報《日刊體育》的編輯部副主任,在日本相撲的黃金時代,曾多年跟蹤采訪相撲大賽。他向記者介紹說,相撲的起源是祭神儀式,原來是日本農村祈愿五谷豐登的儀式里的比賽。
“到今天,相撲也不完全算是競技運動,它帶的娛樂性或戲劇性更強,不單單爭勝負。”槲田朗說,相撲如果失去了其獨特的衣裝、獨特的儀式,就不會再有很多人看了。
相撲比賽的場所是泥沙和草繩做的叫“土?”的圓環(huán)場地,頭上有帶著紫色幕布的屋頂,是模仿神社建筑的,還有運動衣,也是刻意保持傳統(tǒng)的。
相撲運動員被人們稱為“力士”,他們平時穿和服和草屐,頭上扎上仿佛武士治世時代的髻,比賽時赤裸裸的只穿上絲綢兜襠布,比賽前后的土?儀式和持弓儀式時穿的是刺繡花鳥風月等各種更加絢爛豪華的兜襠布。
觀眾看相撲比賽與看球賽、拳擊也完全不同。貴點的座位是4個人一組的,小小的空間里鋪著4張座墊,票價往往包括食物飲料在內,4個相撲迷能夠一邊吃便當喝酒,一邊看比賽。
隨著時代的推移,雖然這些儀式也經過了不少變化,但還是極力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色彩,觀看相撲比賽的人,一走進比賽場所,就能感受到時光逆流的體驗,仿佛返回了幾百年前的社會情境。光這些獨特氣氛就令喜歡的人們興奮不已。
這些嚴格遵循著古老儀式和裝束的相撲比賽被日本人視為職業(yè)相撲界,即所謂的“大相撲界”。但事實上,除了這些職業(yè)相撲之外,日本還有很多業(yè)余愛好者的圈子,而且業(yè)余圈子每年都會組織大規(guī)模的比賽,甚至有條件的成績優(yōu)秀者還會轉入大相撲界。
但是,對于一般的日本相撲愛好者來說,他們并不太關心業(yè)余的比賽,原因之一是那些業(yè)余相撲比賽都是完全現代化的,比如按照選手體重分級別,也有些外國選手穿著褲子參加比賽,這樣相撲的魅力――看到身體小的人打敗身體大的人的快感沒有了,相撲的傳統(tǒng)色彩也沒有了。槲田朗說,“日本人欣賞相撲也可以說有點像參觀歌舞伎!比绻麤]有絢爛豪華的衣裝與舞臺設計,也沒有那些獨特的身段、唱歌,歌舞伎不是歌舞伎了,一樣的道理。
家庭還是公司?
相撲的培養(yǎng)力士的環(huán)境,與其他體育項目也很不一樣,非常獨特。槲田說“相撲力士是不允許轉隊的。這與其他體育完全不一樣”。相撲培養(yǎng)力士的地方叫“部屋”,它也是一個年輕人從進入相撲這一行開始到作為力士參加比賽的漫長時間里,生活和訓練的主要場所。
很多力士首先經過某些渠道,比如通過親戚朋友,或直接聯系,也有被與特定部屋的物色者發(fā)現等等,決定自己要進入的部屋。直到最近幾年,大部分想當相撲力士的孩子都初中畢業(yè)之后馬上進入部屋,開始力士人生,吃飯、睡覺、練習等都在部屋里面做,跟隨部屋的“親方”――對力士來說是個師傅同時也是個教練,與師兄們一道學習相撲的傳統(tǒng)與技巧,準備上每年6次的比賽,按照成績升級,最高級是橫綱。
力士與部屋的關系是獨特的,每個部屋按照所有力士的人數、地位等,從日本相撲協(xié)會接受培訓費等,力士的工資也不像足球、籃球等其他運動員,不是每年定多少錢與公司簽合同,而是每個月接受按照相撲協(xié)會規(guī)定算出的薪水,還有按照每年6次的比賽勝負和上臺次數等算出來的獎金和賞金。
如果一個力士能做到橫綱,他一年工資大概3000萬~4000萬日元。但低級別的力士每個月則連薪水都沒有,只能靠獎金,還需要為上層力士負責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日常雜務。每個力士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起床,吃早飯之前就開始練習。按照地位,級別高的人先吃飯。下面的人為了脫離這樣為別人服務的日子,更加拼命地練習。
力士就是在充滿著殘酷等級關系的部屋里長大。一般來說,同一個部屋里的力士是不會對戰(zhàn)的,除非同一部屋里的兩個人的勝負數一樣。一般的體育項目,特別是個人運動,為了促進運動員之間的競爭采用循環(huán)賽,但是大相撲的世界敢于避免這個競爭原理,不像其他運動講究合理性和效率,相撲更看重保留每個部屋的文化與人際關系。
還有,有關大相撲界的資金,所有力士與行司等有關相撲的人們都是靠相撲協(xié)會發(fā)的資金和喜歡相撲的人的捐款生活,并非每個部屋都能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相撲協(xié)會的經營費用來源是通過每年6次的相撲比賽和地方巡回比賽的收入和企業(yè)、團體等的捐款等。
換個角度看,日本大相撲有關人員都好像是在叫“日本相撲協(xié)會”的一所大公司里工作的人們。對于有一定成績的力士來說,他退出力士生活之后,愿意的話可以留在協(xié)會里工作,也可以繼承前輩的部屋或自己設立部屋。這也可以說是一個照顧成員一輩子的大家庭。
相撲的未來會怎樣?
事實上,相撲是一個不像運動的運動。隨著時代遷移,人們對于相撲運動的爭論也不斷出現,有不少人就開始更為看重相撲的體育色彩,而不是傳統(tǒng)的日本人所看重的文化、傳統(tǒng)等側面。比如統(tǒng)管國內業(yè)余相撲的日本相撲聯盟居然加入日本奧委會(JOC),槲田說:“日本相撲聯盟一直都有個強烈的愿望,即將來使相撲成為奧運項目。”
據說1992年設立的國際相撲聯盟也是為了這些目的而創(chuàng)立的,而且,在1998年,它也確實成為了國際奧委會(IOC)的暫定承認團體,從1992年開始,日本相撲聯盟每年召開世界相撲錦標賽,2001年也開始了女子相撲的世界新相撲錦標賽。
但這些舉動也都一直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如果把相撲這樣的特殊傳統(tǒng)運動做成國際體育項目,是不是在把它改造為外國人容易接受的運動,而不是日本人的傳統(tǒng),是不是在把它簡單化,單純化?事實上,很多喜愛相撲的外國人就喜歡相撲的文化成分。住日本很久的美國人JIM HAWE一直喜歡相撲,甚至他年輕的時候每年都參加業(yè)余相撲比賽。他說之所以喜歡相撲,是因為“相撲是最純粹、最原始的格斗運動,但其目的不單單是勝利,最后目的是讓自己身體、 精神都變成強壯”,HAWE說相撲很難成為國際性運動。他又說:“我想關鍵不是在國際社會怎樣推廣相撲,而是在日本國內怎樣推廣相撲。”
其實HAWE說得很對。這些年,日本大相撲界遇到了好多大變化,甚至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之后,喜歡相撲運動的人有減少傾向,新入門的力士也越來越少,數量以1992年春天的151人為頂,后來漸漸下滑,到了2000年秋天,居然只有一個人了。相撲協(xié)會對此著急,把入門條件身高1.73米、體重75公斤以上改為身高1.67米、體重67公斤。但對于現代社會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還是害羞帶兜襠布而不愿意入門,他們寧愿選擇棒球、足球。
目前立足于力士頂點的兩名橫綱,朝青龍與白鵬都是蒙古人,保加利亞人琴歐洲很有可能成為第三名外國人橫綱。其他級別選手中還有不少俄羅斯人、愛沙尼亞人、格魯吉亞人等。他們本來就身體龐大,都來自于較窮的國家,為了成功賺錢拼命練習,沒有饑餓感的日本年輕人已經根本打不過他們。
傳統(tǒng)上,日本的東北地區(qū)和北海道的力士比較多,在過去,這些地方是日本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早已富裕起來的日本社會,很多人都不太愿意進入相撲這樣恪守傳統(tǒng)的嚴格世界了。也可以說,現在的蒙古、東歐等一些國家相當于過去日本東北地區(qū)那樣供應了不少職業(yè)力士,對于他們來說,從事相撲運動其實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去年在整個日本社會鬧得沸沸揚揚的問題之一就是橫綱朝青龍的問題。相撲界還有整個日本社會,對橫綱的要求很高,橫綱應該有所謂的“品格”,是那種寬容、又有氣量的大人物,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朝青龍經常有違相撲界和日本社會的期望,在土?上做出不太禮貌的事隋、突然獨自回國、裝病缺席該出面的巡回比賽等。當然朝青龍是個外國人,但問題是作為傳統(tǒng)運動面對這樣的問題,該怎樣尋找出路。使相撲本身更體育化?還是保留傳統(tǒng)再考慮文化教育?只有相撲有關人士組成的日本相撲協(xié)會,是不是沒有能力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相撲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直到現在,在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相撲還是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和支持,這里邊有老年人,也有很多年輕人。很多受歡迎的力士仍然是日本社會的明星。
日本的精英階層一直以來都是相撲運動的熱衷者,特別是最近媒體經常報道的皇太子家的愛子內親王也熱愛相撲,這些都是日本相撲未來讓人樂觀的地方。雖然,目前的日本相撲界的確包含了很多問題,但那些相撲迷們都非常期待相撲界能夠做好適當的改革,將來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優(yōu)勢和樂趣,讓觀眾開心。
相關熱詞搜索:相撲 在日本 相撲在日本 日本有女相撲圖片 日本相撲文化介紹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