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1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古典散文篇一:古代散文欣賞
古代散文鑒賞
一、 五人墓碑記? 張溥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⑴,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⑵,抶而仆之⑶。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⑷毛一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⑸,則噪而相逐⑹。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⑺。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⑻,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⑼。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⑽,談笑以死。斷頭置城(轉(zhuǎn)載于:www.91mayou.com 蒲 公 英 文 摘:古典散文)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買五人之頭而函之(21),卒與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22),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25)?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26),鉤黨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28);大閹亦逡巡畏義(29),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30),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31),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32),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賤行(34),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35),贈謚褒美(36),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39),
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40),安能屈豪杰之流(41),扼腕墓道(42),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4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4)。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45),太史文起文公(46)、孟長姚公也(47)。
【文本注釋】
?本文作于明崇禎元年(1628)。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quán),網(wǎng)羅遍天下,以殘暴手段鎮(zhèn)壓東林黨人。天啟六年(1626),派人到蘇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選員外郎的周順昌,激起蘇州市民的義憤,爆發(fā)了反抗宦官統(tǒng)治的斗爭。本文是為這次斗爭中被閹黨殺害的五位義士而寫的碑文。文章議論隨敘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盡致,題外有情,題外有旨,開人心胸。
?蓼(liǎo)洲周公:周順昌,字景文,號蓼洲,吳縣(今蘇州)人。萬歷年間進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選員外郎等職,因不滿朝政,辭職歸家。東林黨人魏大中被逮,途經(jīng)吳縣時,周順昌不避株連,曾招待過他。后周順昌被捕遇害。崇禎年間,謚忠介。
?郡:指吳郡,即今蘇州市。當?shù)溃簣?zhí)掌政權(quán)的人。
?除魏閹廢祠之址:謂清除魏忠賢生祠的舊址。除,修治,修整。魏閹,對魏忠賢的貶稱。魏忠賢專權(quán)時,其黨羽在各地為他建立生祠,事敗后,這些祠堂均被廢棄。
?旌(jīng):表揚,贊揚。
?去:距離。墓:用作動詞,即修墓。
?皦(jiǎo)皦:同“皎皎”,光潔,明亮。這里指顯赫。
?丁卯三月之望:天啟七年(1627)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此處屬于作者筆誤,實際應為天啟六年(1626)丙寅年。
?吾社:指應社。行為士先者:行為能夠成為士人表率的人。
?聲義:伸張正義。
⑴緹騎(tíjì):穿桔紅色衣服的朝廷護衛(wèi)馬隊。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緹騎,故后世用以稱呼捕役。
⑵堪:忍受。
⑶抶(chì)而仆之:謂將其打倒在地。抶,擊。仆,使仆倒。
⑷“是時”句:這時做蘇州巡撫的人是魏忠賢的黨羽。按,即毛一鷺。大中丞,官職名。撫吳,做吳地的巡撫。魏之私人,魏忠賢的黨徒。
⑸其:指毛一鷺。呵:呵斥、責罵。
⑹噪而相逐:大聲吵嚷著追逐。
⑺匿于溷(hùn)藩:藏在廁所。溷,廁所。藩,籬、墻。
⑻按誅:追究案情判定死罪。按,審查。
⑼傫(lěi)然:聚集的樣子。
⑽詈(lì):罵。
(21)函:匣子。這里是用棺材收斂的意思。
(22)大閹:指魏忠賢。
(23)縉紳:也作“搢紳”,指古代縉笏(將笏插于腰帶)、垂紳(垂著衣帶)的人,即士大夫?N,同“搢”,插。紳,大帶。
(24)編伍:指平民。古代編制平民戶口,五家為一“伍”。
(25)曷:同“何”。
(26)矯詔:假托君命頒發(fā)的詔令。
(27)鉤黨之捕:這里指搜捕東林黨人。鉤黨,被指為有牽連的同黨
(28)株治:株連懲治。
(29)逡(qūn)巡:欲進不進、遲疑不決的樣子。
(30)“非!倍洌悍浅V\,指篡奪帝位的陰謀。猝(cù)發(fā),突然發(fā)動。
(31)圣人:指崇禎皇帝朱由檢。投繯(huán)道路:天啟七年,崇禎即位,將魏忠賢放逐到鳳陽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投繯,自縊。投,擲、扔。繯,繩圈,絞索。
(32)抵罪:因犯罪而受相應的懲罰。
(33)“而又有”二句:還有剃發(fā)為僧,閉門索居,假裝瘋顛而不知下落的。
(34)辱人賤行: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為。
(35)暴(pù):顯露。
(36)贈謚(shì)褒美:指崇禎追贈周順昌“忠介”的謚號。
(37)加其土封:增修他們的墳墓。
(38)百世之遇:百代的幸遇。
(39)戶牖(yǒu):指家里。戶,門。牖,窗。
(40)隸使之:當作仆隸一樣差使他們。隸,名詞用作狀語,像對待奴仆那樣。
(41)屈:使屈身,傾倒。
(42)扼腕墓道:用手握腕,表示情緒激動、振奮或惋惜。
(43)明死生之大:表明死生的重大意義。
(44)匹夫:指平民,這里指五義士。社稷:國家。
(45)冏(jiǒng)卿:太仆卿,官職名。因之吳公:吳默,字因之。
(46)太史:指翰林院修撰。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
(47)孟長姚公:姚希孟,字孟長。
二、 捕蛇者說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nia)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xī)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luán wǎn)、瘺(l?u )、癘(lì),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dàng)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為之十二年,幾(jī)死者數(shù)(shu?)矣!毖灾,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lì)事者,更(gēng)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cù)。殫(dān)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xǐ),饑渴而頓踣(b?),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a)也。曩(nǎng)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
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視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sì)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sì)夫(fú)觀人風者得焉。
【文本注釋】
1.之:的。
2.野:郊外。
3.產(chǎn):生產(chǎn)。
4.異:奇特的。
5.黑質(zhì)而白章:黑底子,白花紋。質(zhì):原指質(zhì)地,在這里指蛇的身體,花紋的襯托面。章,花紋。
6.觸:碰。
7.盡:全。
8.以:假設(shè)連詞,如果。
9.嚙:用牙咬。
10.御:抵擋。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傷毒。
12然得而臘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順接。之,它,代永州的異蛇。 13臘(xī):干肉,這里作動詞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為餌:以,用來。為,作為。餌,糕餅,這里指藥餌。即藥引子 15可以:可以用來。可,可以。以,用來。
16已:止,治愈。
古典散文篇二:中國古典散文發(fā)展史
中國古典散文發(fā)展史
外語二班 陳紫珺 1421611033 散文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文體之一。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一)先秦時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書》。自漢以來,《尚書》一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jīng)典,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經(jīng)大法”,在歷史上很有影響。
2。 歷史散文
隨著時代的需求,產(chǎn)生了描述現(xiàn)實的歷史文學,這就有了《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歷史著作!蹲髠鳌放c《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3. 諸子散文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紛爭,游說之士蜂起。在百家爭鳴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寫作了大量以說理透辟、邏輯嚴密、言辭鋒利、善用比喻為特點的論說散文,又稱諸子散文。諸子散文各具特色:《論語》雍容和順富有哲理性、《孟子》雄暢犀利富有鼓動性、《墨子》樸實謹嚴富有邏輯性、《荀子》淳厚富贍富有學術(shù)性、《韓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莊子》汪洋譎怪富有浪漫性。在諸子散文中,文學性最強當數(shù)《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與諸子散文輝映一時的,是以記言記事為主的歷史散文!蹲髠鳌、《國語》和《戰(zhàn)國策》,或以年為序,或以國為別,多出于各國史官之手。其中許多優(yōu)秀篇章,情節(jié)曲折,人物生動,剪裁得體,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如《左傳》中的《鞍之戰(zhàn)》、《鄭伯克段于鄢》,或敘述激烈的戰(zhàn)爭進程,或表現(xiàn)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爭斗,在敘事寫人方面均很出色!稇(zhàn)國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個性光彩,描寫技巧愈加高明,是歷史散文中文學價值最高的一部。
(二)兩漢
兩漢崇文,大一統(tǒng)的鼎盛帝國,要求用文學來歌舞升平。于是一種以鋪寫帝王和都市生活為主的文學樣式——辭賦便應運而生。賦是兩漢最流行的文體,是一代文學的標志。其體式導源于荀子的《賦篇》,并吸收了楚辭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漢初賈誼、淮南小山的賦,尚未脫楚辭形跡,被稱為騷體賦;枚乘的《七發(fā)》奠定了漢代大賦的形式格局;至漢武帝時代,獻賦誦賦風氣大盛,產(chǎn)生了一大批賦家。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極寫帝王苑囿之盛、田獵之樂,稍后的揚雄,有《甘泉》、《羽獵》諸賦。這些賦寫得鋪張揚厲:多以歌功頌德為宗旨。到了東漢,班固的《東都賦》《西都賦》,張衡的《東京賦》《西京賦》仍是散體大賦中的煌煌巨作。隨著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國強勢不再,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用辭賦來抒情志、來刺時世。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等是這方面的名作。他們的創(chuàng)作突破了大賦原有的體制,對以后魏晉時期的抒情小賦和唐宋時期的散文賦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1. 政論文
賈誼的文章《過秦論》,晁錯以主張募民備塞的《守邊勸農(nóng)疏》、《論貴粟疏》兩篇散文最為著名。
2. 史傳文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封建王朝迫切需求總結(jié)古代文化,給予大一統(tǒng)的統(tǒng)治局面以哲學和歷史的解釋。
(1)《史記》司馬遷的《史記》代表了兩漢散文的最高成就。
(2)《漢書》
在《史記》的影響下,東漢產(chǎn)生了不少歷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漢書》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賦
漢代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文體“賦”。賦的名稱始于戰(zhàn)國趙人荀卿的《賦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體制。講究文采、韻節(jié),兼具詩歌和散文的雙重性質(zhì)。接近散文的稱“文賦”,接近于駢文的稱“駢賦”。
(三)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期文章多講求聲律,形成馬并儷文體,《水經(jīng)注》、《洛陽伽藍記》不同凡響。
(四)唐宋時期。
中唐韓愈、柳宗元領(lǐng)導了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時,歐陽修力倡古文,蘇氏父子等人互相應和,古文日漸占領(lǐng)文壇。
(五)元明清時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繼承發(fā)展了唐宋古文運動的精神。明代出現(xiàn)了前后七子的復古派,反對復古的唐宋派,主張性靈的公安派,出現(xiàn)了歸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響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典散文篇三:古代詩詞散文欣賞
古代詩詞散文欣賞(詩歌部分)測試卷
1.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A.首聯(lián)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下文寫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chǔ)。
B.頷聯(lián)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
C.頸聯(lián)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
D.尾聯(lián)想到自己胸懷抱負,如今年歲已老,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于是悲從中來,不禁涕淚交流。
2.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夜歸鹿門歌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A.這首詩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表明人們喜動喜熱鬧,所以他們爭著、擁擠著、吵吵鬧鬧地渡過河去,一起走向江村;而詩人卻喜靜喜冷清孤寂,于是他一個人走向了寂寥的山林。
B.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C.詩人真實地抒寫出了脫盡塵世煙火的隱逸情趣,又表現(xiàn)出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D.詩人以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孤寂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3.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A.這首詞的開頭總述江南風物人情的美好,接著從景、事、人三個角度具體寫江南的美。
B.七、八兩句表達了作者久居江南,不愿回到家鄉(xiāng)去的心情。
C.這首詞的詞眼是“斷腸”,因為作者客居江南,無法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去,而內(nèi)心又充滿著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所以他覺得不回歸故鄉(xiāng)只能讓人傷心腸斷。
D.全詞謳歌了江南水鄉(xiāng)風光宜人、人物風流的美好情景。
4.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雨紛紛,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cè)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jié),生動到表現(xiàn)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huán)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5.對下面這首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開頭兩句一問一答,描寫了泰山南北一片青翠,望不到邊的壯觀景象。
B.三、四兩句是對前兩句的進一步描寫。“造化”指大自然;“陰陽”指山的南北。
C.五、六句表現(xiàn)了詩人浩蕩的襟懷和寬闊的眼界;七、八句既表現(xiàn)了詩人胸懷壯志、勇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氣魄,也進一步渲染了泰山的高大險峻。
D.最后兩句由望岳寫到登岳后看到的壯觀景象,給人以奮發(fā)向上之感。
6.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詠懷古跡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注:明妃,即王昭君。紫臺,指漢朝皇宮。青冢是王昭君墓。
A.這是一首七律,“諧聲律、工對仗”是律詩的特點,此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對仗工整且每聯(lián)都壓“un”韻。
B.首聯(lián)“赴”字突出三峽兩岸群山山勢的雄奇,下句點出昭君村所在地,詩人用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烘托王昭君。
C.頷聯(lián)寫王昭君一生的悲劇,頸聯(lián)更進一步寫王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 “畫圖”句承前“一去”句,“環(huán)佩”句承前“獨留”句。
D.尾聯(lián)痛斥漢元帝的昏庸,表達了詩人對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和對漢元帝的滿腔怨恨。
7.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A.前兩句的意思是:我這里秋風漸起,你現(xiàn)在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B.三、四兩句的意思是:一路上風波險惡,你什么時候才能平安到達啊?
C.第五句的意思是:杰出的文人大都生平坎坷,好文章就像跟命運作對似的!镑西取北玖x為妖怪,此指奸邪小人。
D.最后兩句由李白聯(lián)想到屈原,把李白屈原并稱,體現(xiàn)了作者對李白的欽敬;也想象到李白遇赦返回時途經(jīng)汨羅,應會投詩贈送給屈原。
8.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登宣城謝眺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A.首聯(lián)點明登樓遠眺的時間和地點,用“江城如畫里”引出中間兩聯(lián),第二、三聯(lián)是對首句的具體描繪。
B.第三聯(lián)中的“寒”和“老”,既表現(xiàn)出秋色已深的景象,又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易逝的感慨。
C.最后兩句的意思是,在這北樓之上,臨風眺望迷人的風光,誰會不懷念它的建造者——謝眺的功勞呢?
D.這首詩前四句表現(xiàn)了對宣城的贊美之情,情緒是愉快的;后四句表現(xiàn)了對秋色已深,獨自登樓的感慨,心情是寂寞的。
9.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終南望余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A.第一句點明望見山的北面!靶恪奔葘懢爸滦沱,又引出下句。
B.第二句寫出山勢之高,同時點出了望雪之題。
C.三、四句從視覺和感覺的角度,拿雨后天晴的景色和大雪紛飛時的寒意進行對比,突出了雪過天晴的美好。
D.全詩用詞極為精練,例如僅用“霽色”和“暮寒”四字,就突出了詩題“余”字的意味。
10.對下面的詩歌分析欣賞,不確切的一項是
畫松景云
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憶得無?
曾在天臺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寫見到畫松,立即為之打動,覺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樹!耙凰啤倍直磉_出一種驚奇之感。
B.二、三四句寫詩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畫境。當畫境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得到印證時,詩人獲得了一種頓悟的極大樂趣。
C.詩人用秀麗奇險的東南名山天臺山上的松樹與“畫松”進行對比,表現(xiàn)畫松的蒼老遒勁。
D.作為題畫詩,本詩獨具一格,未對畫松作實在的形狀描摹,而純從觀者的心理感受生活體驗來寫,從虛處傳畫松之神,既寫出了欣賞活動中的詩意感受,又表現(xiàn)了畫家的藝術(shù)造詣。
11.對下面的詩歌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A.一、二句是寫作者聽到樂天授江州司馬的時間、情景。
B.第三句是寫作者聽到樂天授江州司馬后的表現(xiàn)。
C.全詩主要是寫作者聽到樂天授江州司馬后,不顧重病在身,吃驚地坐起來,激動得夜不能寐。
D.詩中的燈是“殘燈”,風是“暗風”,窗是“寒窗”,以哀景襯托哀情,令讀者黯然銷魂。
12.對下面的詩詞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浣溪沙范成大
十里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濃霧秋晨氣爽,薄云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A.這首詞描繪了田園豐饒、氣候宜人的美景,贊美了田園旺盛的生命力。
B.上闋重在寫景物,下闋轉(zhuǎn)入寫作者的主觀感受。四、五句點明時近晚秋,漸覺涼爽宜人,末句寫出作者的歡樂心情。
C.身著戎裝的作者,在詞中流露出的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更表明自己對保衛(wèi)國土的重大責任。
D.本詞顯示了作者取景的匠心,作者徐徐展開畫卷,景中見情。
13.對下面的散曲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山坡羊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A.“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這兩句是勾畫秦漢建都的關(guān)中一帶的景色。
B.“西都”是指秦朝都城咸陽和漢朝都城長安。
C.“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是說秦漢時期統(tǒng)治者榨取民脂民膏而營造的無數(shù)宮殿,滅亡時都化為灰土。
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說老百姓對國家的興亡、朝代的更替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14.對下面的散曲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蟾宮曲馬致遠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韓信兀的般證果,澎通言那里是風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A.這支散曲運用借古喻今的寫法,列舉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借助讀者對歷史故事的聯(lián)想來體現(xiàn)作者針砭時勢的意圖。
B.作者以歷史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來評價歷史,認為秦末的楚漢之爭是無足輕重的功名之爭,流露出世道無常、人生如夢的低沉情調(diào)。
C.“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是發(fā)生在楚漢相爭時期的歷史故事,即項梁、項羽殺會稽郡守而起兵,劉邦以巴蜀為基地創(chuàng)下帝業(yè)以及淳于棼夢入槐安國當南柯太守。
D.“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曲中一語雙關(guān),承上啟下,既是對韓信故事的評價,又是對當世人情世故的諷喻;既呼應了前面的韓信的故事,又導出“醉了由他”這種超然物外、不問是非的人生態(tài)度。
15.對下面的散曲的分析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慶東原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那里也能言陸賈?那里也良謀子牙?那里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A.這首曲子開頭以“忘憂草,含笑花”起興,勸人忘記憂愁、笑口常開。
B.“勸君聞早冠宜掛”一句表現(xiàn)作者否定功名仕途,“掛冠”即勸人辭官。
C.“那里也-----”三句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反映作者仰慕這三位歷史人物,渴望像他們那樣建功立業(yè)。
D.這首曲子表面上悠然灑脫、故作曠達,其實寓含沉重的傷時嘆世之情。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兩個題目
塞下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 八月蕭關(guān)道①。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②,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 矜夸紫騮好⑧。
注:①蕭關(guān):古關(guān)塞名,故址在寧夏固原縣。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騮:駿馬名。
16.對這首詩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八月蕭關(guān)道”既點明了時令又點明了邊塞的具體地點。
B.“出塞入塞”暗示邊塞形勢緊張,“處處黃蘆草”顯示將士戍邊環(huán)境的艱苦。
C.“塵沙”指邊塞沙場,詩人歌頌了戍邊戰(zhàn)士長期守衛(wèi)邊境沙場,愿與“塵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勸勉戍邊戰(zhàn)士勤練戰(zhàn)馬,掌握保家衛(wèi)國的殺敵本領(lǐng)。
17.對這首詩的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A.這首是寫邊塞征戰(zhàn)之詩,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漢樂府,但又是樂府新詩。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現(xiàn)桑葉已經(jīng)落盡,也表現(xiàn)林中空空,渲染了邊地荒涼冷落。
C.這首詩通過描寫蕭關(guān)仲秋的自然環(huán)境,然后抒發(fā)了對馳騁沙場的健兒們的歌頌,由景到情。
D.詩人將戍邊戰(zhàn)士與“幽并客”作了正反對比,目的在于突出戍邊戰(zhàn)士長期駐守邊塞的決心。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陸 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18.對這首詞分析不夠恰當?shù)囊豁検?/p>
A.此詞以夢境寫心境,上片寫夢中見到的戰(zhàn)爭情景,下片寫夢醒后心情的悲憤。
B.詞中回憶發(fā)生在雁門西、青海際的一場戰(zhàn)斗,描寫出當時整肅的軍容和浩蕩的軍威。
C.“睡覺寒燈里”是說詞人從夢中回到了現(xiàn)實,見到的是凄涼寂寞的情景。
D.“鬢雖殘,心未滅”對比強烈,深刻地反映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憤心情。
19.這首詞圍繞題目的“夢”字,上片和下片分別描寫了什么情景?
20.“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幾句包含著作者怎樣豐富的思想感情?試作分析。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定風波 蘇 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散文 古典 中國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名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