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初步思考] 中西文化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所謂文化交流,從民間的、國與國之間的交際交流層面講,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個人之間、群體之間、組織機構之間或國與國之間,為了實現(xiàn)增進彼此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和睦彼此間關系的愿望,而開展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或交際往來。而中西文化交流則專指我國和西方國家或地區(qū)不同群體、不同層次之間,基于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取長補短、促進雙贏的目的,而開展的涵蓋各種文化往來的交流活動。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必將快速發(fā)展,其層次正越來越高,領域正越來越寬,覆蓋面正越來越廣,成果也正越來越豐碩。
本文擬就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目的、媒介等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21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
。ㄒ唬┤蚧蚣芟碌闹形魑幕涣
當前,世界正處于以經濟一體化為核心的全球化進程中。文化全球化是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是全球化這一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必然推動文化全球化的進程,而這一進程的載體正是中西文化交流。雖然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快,文化全球化勢不可擋,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生活方式、思維類型、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仍將是客觀存在。只有不斷深化交流,才能逐漸增進了解,求同存異,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交流是雙贏的途徑,是文化融合的必由之路。
人類文化在逐漸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以歐美為中心的格局。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文化面臨著歐美強勢文化的壓迫,主要表現(xiàn)在核心價值觀的滲透,生活方式的影響,等等。在這種形勢下,主動開展“以我為主”的文化交流是我們的使命。要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挖掘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介紹中華文化的精髓,特別是植根于中國人心中、沉淀為中華民族性格的那部分文化成分,以此來重塑華夏文明的形象,充分展示華夏文明的獨特魅力,增進西方對我燦爛文明的了解和理解,不斷獲得其對我以華夏文明為基礎的核心價值觀的尊重,從而促進經濟建設、對外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和發(fā)展方向。
。ǘ┦澜缃裹c問題環(huán)境內的中西文化交流
世界進入21世紀,經濟發(fā)展的步伐明顯加快,經濟體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人類文明的燦爛前景呈現(xiàn)在世界人民面前。但不可否認,一些焦點問題也前所未有地突出,諸如,世界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頻繁,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不平坦,全球氣候變暖、環(huán)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fā),能源危機時隱時現(xiàn),恐怖主義威脅難以根本消除,東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共生共榮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等等。
而文化交流正可以擔此重任,通過彼此的交流來加深了解,形成共識,彌合分歧,解決爭端,或者逐漸縮短彼此的距離,不斷擴大彼此的交集,從而為這些焦點問題的迎刃而解打下基礎,正所謂用“軟”方法來解決“硬”問題。
可以說,世界焦點問題的存在和不斷擴大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用武之地。促進世界焦點問題的解決,文化交流義不容辭,只有不斷擴大,才能適應世界形勢的發(fā)展和變化,顯示文化交流的魅力。
二.21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
。ㄒ唬┬畔⒐蚕
從國家之間或民族之間的角度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準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的接觸,是在更深層次上的各種文化觀念,習俗、行為模式的對話、溝通、協(xié)調。在這個層面上的文化交際實際是各種文化信息的分享、交流。國際事務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信息共享,通過有意義的信息傳遞、接收與反饋,在各自的態(tài)度、意向上進行協(xié)調與溝通,表達各自的立場觀點,尋求某種共識,或者產生互動,由此實現(xiàn)各自的合理意愿,維持各方的進步和發(fā)展。
。ǘ┰鲞M了解
古語云: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而文化交流是心靈的對話、感情的溝通和友誼的紐帶。人與人之間,正是通過這種交流,從相識到相知,由陌路變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幫助。人如此,國亦然。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各種交流的頻繁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不斷擴大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可以使作為交流對象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國家與地區(qū)之間,彼此從一無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深入了解,甚至非常熟悉,進而發(fā)展到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交流了,了解了,逐漸地就越來越和諧了。
。ㄈ┗鉀_突
鄧小平同志指出,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但局部的沖突仍然不斷,有的甚至長期存在。像直接了當的軍事行動等正面沖突,“敲山震虎”式的挑釁等擦邊沖突,各類暗地進行的恐怖和極端主義活動等隱性沖突威脅著世界的安全。這些沖突的產生,原因相當復雜,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族、宗教等多方面,主要還是彼此立場的差異導致的。因為立場不同,所以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及安全,就不能做到以平常心,對待對方的利益及安全,懷疑、誤會、排斥、歧視、甚至攻擊對方,堅持自己所認知的正義,不寬松他國所認知的正義;膺@些沖突,如果一味正面交鋒,結果往往兩敗俱傷;如果過度反應,可能得不償失;如果聽之任之,則對方可能得寸進尺,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在這種情況下,文化交流的長處便又顯現(xiàn)出來了。通過發(fā)展和加強文化交流,以友善的方式推銷自己,廣交朋友,互相觀摩學習,贊美共同點,欣賞不同點,彼此互動,甚至包容、尊重、協(xié)助異己,可以求同存異,取長補短,逐步化解沖突,最終實現(xiàn)相得益彰的共存共榮。
。ㄋ模┏袚鷩H責任
我國在集中精力發(fā)展自己的同時,承擔著越來越多與本國國力和地位相符的國際責任,如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fā)達國家的債務,向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積極開展國際救援,等等。這些都是顯性的國際責任。實際上,我們還承擔著很多隱性的國際責任,如接受和派遣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推動彼此的教育、文化、科技、醫(yī)藥等方面的交流,促進彼此的經濟發(fā)展;共同開展文化發(fā)掘、研究項目,推進世界的融合;創(chuàng)辦孔子學院,傳播和諧文化;承辦重大體育賽事,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擴大旅游目的地國的范圍,向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開放旅游市場;舉辦漢語年(周)和外語年(周)活動,擴大基于語言的各種文化載體在彼此國家的影響;等等。這類承擔隱性國際責任的交流活動不勝枚舉,而且多以文化方面的交流為主。以軟實力的交流和互換來承擔國際責任恐怕會越來越成為承擔國際責任的主流。
三.21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媒介
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必須是全方位的,要涵蓋文化的各個方面和層次。既要有平面媒體的交流,也要有網絡媒體的互動;既要有藝術的交流,也要有醫(yī)療、飲食、旅游等方面的來往;既要有政府主導的交流,也要有民間自發(fā)的活動。要通過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一方面?zhèn)鞑ノ覀兊膫鹘y(tǒng)文化和現(xiàn)當代文化,反映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和實際存在的不平衡、不發(fā)達的狀況,尋找同外部世界的共同點,反映世界流行元素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另一方面也要廣泛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改造傳統(tǒng)文化中那些不合時宜的內容,使我們的文化永遠充滿朝氣和活力。
1、語言。語言是人際交流的基本媒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語言同樣扮演著基本媒介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媒介所無法替代的。
2、飲食。我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上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這是“筷子文化”和“刀叉文化”的天壤之別,但這不是文化交流的鴻溝,而正在成為一種紐帶。我國的西餐館可謂星辦棋布,西方有些國家的中餐館也是遍地開花。飲食文化的互相滲透早已不是新鮮事。
3、體育。體育無國界。體育交流是文化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我國通過積極參與在西方舉辦的體育賽事和承辦世界性運動會,展示我們的體育發(fā)展水平和文明,樹立我們的嶄新形象。西方國家亦然。
4、音樂。音樂也是無國界。歌頌如花的世界,抒發(fā)心中的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拓展中西文化交流,音樂責無旁貸。音樂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中國音樂家走出國門,推廣中國音樂,與西方同行進行交流
5、旅游。旅游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一樣擔負著文化傳播的功能。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活動已經成為世界范圍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途徑。隨著國際旅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了旅游的這種功效,并將其作為國家文化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
此外,醫(yī)學交流、美術交流、宗教交流、相互移民等許許多多媒介在文化交流中也都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正是所有這些媒介的單獨交流、交叉交流、共同交流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蓬勃發(fā)展。
四.21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
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文化對西方產生最大影響的30年,西方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深刻地了解和理解了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及其價值的肯定也超過了以住任何時期。同時,這30年也是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前所未有的時期,我國文化經歷了西方文化全方位、多層次的沖擊和影響。
21世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繼續(xù)加快的世紀。與之相伴的必將是文化作為經濟使者的作用日益凸顯,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文化影響日益擴大,文化吸收日益廣泛,文化融合曙光初現(xiàn)。
。ㄗ髡邌挝唬簝让晒劈h校)
相關熱詞搜索:文化交流 中西 思考 21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初步思考 關于21世紀民法的思考 離幸福很近21課思考題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