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 [紅軍四渡赤水戰(zhàn)役舊址]
發(fā)布時間:2020-02-1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中的偉大壯舉,是世界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范例,它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被毛澤東稱為“得意之筆”。 紅軍進入貴州后,蔣介石飛抵貴陽坐鎮(zhèn)指揮,急令中央軍薛岳部尾追不舍,令劉湘的川軍在長江一線布防,又令李宗仁、白崇善率桂軍向北推進,令龍云的滇軍在滇黔邊境設防,貴州軍閥王家烈沿途堵截,數(shù)十萬兵馬形成合圍之勢,企圖把紅軍消滅在崇山峻嶺的貴州高原。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遵義會議勝利召開,徹底清算“左”傾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面對嚴峻的形勢,紅軍以3萬人對抗數(shù)十萬尾追堵截的敵軍,采取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的戰(zhàn)術,隨時變換作戰(zhàn)方向,在萬山叢中與敵人周旋,終于粉碎了蔣介石的“圍殲”計劃,沖出絕境,走向勝利!八亩沙嗨笔羌t軍長征中的偉大壯舉,是世界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范例,它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被毛澤東稱為“得意之筆”。
大軍壓境,建立黔北根據(jù)地已不可能。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離開遵義,準備北渡長江與四方面軍會合,于是集結赤水。蔣介石急令川軍南下,進逼土城,企圖聚殲紅軍于赤水河畔。中央軍委當機立斷,于1月29日從猿猴(今元厚)、土城一帶急速渡過赤水河,向川南古藺、敘永推進,這便是“一渡赤水”。蔣介石料所不及,正在部署川軍、滇軍阻止紅軍渡長江北上的時候,毛澤東突然揮師東向,于2月18、19日在二郎灘、太平渡再次渡過赤水河,甩開敵軍主力,奇襲桐梓,這便是“二渡赤水”。
紅軍再回遵義,首先必須打通婁山關。一場激烈的爭奪戰(zhàn)在婁山關展開,硝煙滾滾,殺聲震天,戰(zhàn)斗一直進行到下午4時。紅軍機動連從左翼迂回到婁山關守敵背后,主力搶占可以俯視婁山關的點金山,擊潰敵人援軍,乘勝殲敵4個團,取得了遵義會議后第一個重大勝利。毛澤東為此寫下了氣勢恢弘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婁山關戰(zhàn)役,出乎意料地打破了蔣介石的“圍殲”計劃,他稱這次戰(zhàn)役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蔣介石立即飛往重慶“督剿”,布置各路兵馬“南守北攻”,擬“圍殲紅軍于遵義地區(qū)”。毛澤東用兵如神,為了迷惑敵人,尋找新的戰(zhàn)機,紅軍離開遵義向仁懷進發(fā),于3月17日在茅臺鎮(zhèn)附近第三次西渡赤水河,擺出北渡長江的架勢。蔣介石還來不及完成布防,紅軍又于3月21日秘密、神速地在二郎灘、太平渡第四次渡過赤水河。為了調(diào)出滇軍,讓開北上通道,紅軍南渡烏江,佯攻貴陽。蔣介石急回貴陽指揮,令滇軍孫渡部速至貴陽“保駕”。紅軍乘云南空虛之際,出其不意地進軍云南,連克沾益、馬龍、尋甸、崇明,在昆明虛晃一槍,然后直奔金沙江岸,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勝利完成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紅軍歷盡千辛萬苦,從勝利走向勝利,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毛澤東在《長征》詩中豪邁地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四渡赤水閃耀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為了紀念這段難忘的歷史,在四渡赤水的渡口、在紅軍激戰(zhàn)的地方建紀念碑。1973年建了一座婁山關紅軍戰(zhàn)斗紀念碑,高25米,鑲嵌大理石貼金的《憶秦娥?婁山關》詩詞,氣勢雄渾。1978年在習水土城渡口建四渡赤水紀念碑,前后豎刻“土城渡口”四字,頂端有紅軍軍旗圓雕,雕刻著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次年建仁懷茅臺渡口紀念碑,有30余級臺階直達渡口。1996年在茅臺鎮(zhèn)赤水河畔山頂上修建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塔為帆船造型,通高25米。2006年,上述紀念碑、紀念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熱詞搜索:舊址 紅軍 戰(zhàn)役 紅軍四渡赤水戰(zhàn)役舊址 紅軍四渡赤水示意圖 四渡赤水紀念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