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孩子”愛讀書_怎樣養(yǎng)成孩子愛讀書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隋唐史及中國古代婦女史。2007年11月,她走上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jié)目,因主講《武則天》系列受到好評,一舉成名!拔疑1975年,是一個典型的‘70后’。我的長輩、老師多是‘50后’、‘60后’,學生以‘80后’為主,現(xiàn)在也有‘90后’了,所以還是很有發(fā)言權的!弊鳛椤70后”女性知識分子的代表,蒙曼對這一代人的經(jīng)歷和特點早已有所觀察和思考。
能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
“70后”出生在一段中國文化荒蕪的時期。但幸運的是,他們又成長在民族文化復興、西方理念涌入的上世紀80年代。在蒙曼眼中,“70后”是“改革的孩子”,求知的過程帶著明顯的時代特色。“生于70年代的這批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帶有革命主義、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強調集體利益,崇尚舍生取義的英雄,比如黃繼光和董存瑞。他們成長在80年代,那是人民最希望承擔責任、最風起云涌的時代。”
學生時代的蒙曼,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學生,但卻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學生。她5歲就被送去讀一年級,在懵懂中完成了小學課程。到了初中,蒙曼迷戀上了課外書,閱讀各種文學名著和歷史書成了她最大的享受。初二的時候,父母擔心蒙曼看太多課外書影響學習,便把書放進了儲藏室的一個大柜子里,不但給箱子上了鎖,還在上面壓了好多重物?蛇@些都沒有難倒看書心切的蒙曼。瘦弱的她找來錘子,硬是把書箱的鎖砸開了。由于箱子上壓著重重的東西,她的力量只夠把箱子蓋掀起來一條縫兒,把一只胳膊伸進去抓書,摸著哪本看哪本。就這樣,蒙曼從《紅樓夢》的最后一本讀起,倒著讀完了這部文學經(jīng)典。那時,她還不到12歲。
上了高中后,蒙曼成了家鄉(xiāng)河北省平泉縣唯一一家新華書店的?,常常手捧一本書,一看就是大半天。書店工作人員每月都要上門給她家送一份新書單,因為知道“這家人買書的可能性很大”。蒙曼總是帶著感恩的心情回首那段歲月:“那是一個物質還挺匱乏,但賜予了我豐富精神食糧的年代!
蒙曼暗下決心要去北京上大學,因為覺得北京“文化氣息濃厚,是個念書的好地方”。1992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那時正趕上88級的畢業(yè)生離校。那些畢業(yè)生們張羅著在校門前立一個紀念碑,刻上“天之驕子”4個字。雖然最終沒有實現(xiàn),但此事給蒙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說:“那時候能上大學的人還不多。這件事反映了那個時代大學生的自豪感,他們?yōu)樽约耗軄淼酱髮W求知感到驕傲。試問,現(xiàn)在的大學生還有這種驕傲的感覺嗎?”
“看書既是求知,也是娛樂”
離開父母,進了大學的蒙曼,也迎來了人生中一段盡情讀書的美好時光!坝浀90年代北京有很多書市,能買很多便宜書。對我專業(yè)影響最大的《資治通鑒》,就是在書市上淘來的。這本書為我的求知打開了一扇大門!庇幸淮,班主任到教室抽查學生上自習情況,蒙曼正在看古文《資治通鑒》。班主任對她看古文原典很驚訝,問她:“誰讓你看的?”蒙曼回答說是自己想看。老師更驚訝了!办o下心來看《資治通鑒》,讓我受益頗多,也為我后來從事歷史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泵陕嬖V記者。
蒙曼說:“‘70后’上高中、大學的時候,來自社會上的誘惑非常少,娛樂活動比較單一,網(wǎng)絡幾乎沒有,這是一大時代特色?磿仁乔笾那,也是娛樂活動。此外,和中國的時代氣氛也有關系。當時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國到底應該怎么辦?應該向何處去?傳統(tǒng)文化到底意味著什么?不管對也罷,不對也罷,全民族都在討論這些問題。這是共性。剩下的,就是一些個人氣質的東西了,我喜歡看歷史,你喜歡看小說,他喜歡看哲學,就各不相同了!蹦莻時代的大學生,從書中得到很多知識,很多快樂,很多夢想!拔疑磉吅芏嗳硕荚诳磿闪艘淮髽啡,巴爾扎克、雨果的書看了個遍,寫文章動不動就用名人名言。我覺得那時候人的心里很平靜,能靜下心來看打動人心的小說,甚至是古文!
1999年9月,蒙曼碩士畢業(yè),來到北京大學歷史系繼續(xù)攻讀隋唐史專業(yè)博士學位。2002年博士畢業(yè)后,她回到中央民族大學,成了歷史文化學院歷史系的教師。
從小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70后”走上社會,遇到的卻是一個金錢、物質意識日益泛濫的時代。他們不適應,但又必須在其中安身立命。有人說,“70后”從求知識開始變得求實際了。但蒙曼覺得,這是任何一代人都要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70后”也不能例外:“對求知的懷念,對求實的批判,反映了一個人在青春遠去的時候的一絲落寞。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總要找到一個平衡。只有理想,沒有現(xiàn)實,那豈不成了空想家;只有現(xiàn)實,沒有理想,一個人就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每個人想的和做的肯定會有距離,否則他就成了圣人了。帶著夢想投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有何不可?”
對于“70后”來說,蒙曼認為他們身上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更具有獨特性:“中國發(fā)展得太快了,可謂飛速前進。身在其中的‘70后’,理想主義的東西肯定會逐漸褪去,個人的考量肯定會逐漸多起來。我們只能在跑步過程中解決問題,而不能停下來。如果停下來,問題可能會更多。作為承前啟后的一代,‘70后’正用自己的知識,為中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70后’將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在時代大潮中親手導演這一歷史進程。”
接受服從性教育,充滿理想主義色彩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您能否用幾個詞簡單概括一下您眼中的“70后”?
蒙曼:責任、低調、理想主義。“60后”有叱咤風云的一面!70后”屬于過渡性的一代人!80后”這一代個性非常張揚。
“70后”非常有責任感,F(xiàn)在,他們正在承擔社會和家庭中的重大責任。在家庭里,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開始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了。其次是低調!60后”是革命的一代;“70后”看起來非常溫和,可以說是改良的一代,對知識的追求更迫切;“80后”的自我宣傳能力特別強!70后”上學的年代,班上敢于直接表達自己觀點的人是少數(shù)。他們受到的是服從性教育。我的學生中有“80后”和“90后”。他們在課堂上很活躍,非常熱衷表達自己的想法。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您怎么理解“70后”的理想主義?
蒙曼:在“70后”的身上,有著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特別是在“70后”的大學時代。大學本來就是培養(yǎng)理想主義的地方。那時候,大學生們不是想著自己,而是想著改變中國,甚至是改變世界。以前一個大一學生曾問我:“你在大一的時候,有著怎樣的人生規(guī)劃?”我想了一下,我們那時候還真的不知道何謂人生規(guī)劃,或者說想的不是人生的規(guī)劃,而是諸如“美國霸權還能撐多久”,“中國文化應該如何傳承發(fā)展”等世界級規(guī)劃,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比起“60后”、“80后”,“70后”對知識的追求有哪些特點呢?
蒙曼:“70后”對閱讀更有熱情,這也是時代的產物!70后”成長的年代,媒體不如現(xiàn)在多樣,網(wǎng)絡也沒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紙質書。80年代,中國真正開始大量引進西方的思想。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在經(jīng)歷了一段文化沙漠之后,也大量地浮現(xiàn)出來,涌現(xiàn)了一批經(jīng)典的書籍,不像現(xiàn)在的書,量很大,但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我看書的時候,還是紙質文本的天下,精品層出不窮。那時候國外的譯制小說大量出現(xiàn),浪漫主義的、經(jīng)典的我們都看過,比如《牛虻》等。
“60后”求知有一定的局限性!70后”的就業(yè)壓力相對“80后”要小得多。比我年長的“70后”,國家還包分配工作。就業(yè)壓力小了,就可以考慮自身生計以外的東西多些,看書學習的功利性、實用性不是那么強烈。而“80后”的就業(yè)壓力很大,使得他們的求知有功利色彩。現(xiàn)在的學生有“技工化”傾向:人人忙著掌握一門生存技巧,托福、GRE就不用說了,有的還考教師證。多一個證件意味著多一個機會。他們缺少很多像“70后”那樣對人的思考,比如對“人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構成了人的精神世界?”等問題。我的歷史系學生,有的從大三就開始看考公務員的書了。
“求實沒有錯,只是想承擔更多責任”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您把問題歸結于時代?
蒙曼: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結于時代。為什么時代可以造就你,也可以造就另一個人,還是有個人選擇在里面。比如一個人一天有3個小時來看書,完全可以拿兩個小時來看公務員的考試書,另一個小時看看對做人有點價值的東西。個人修養(yǎng)上去了,未必對考公務員沒有幫助。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有人說,“70后”走上社會后開始變得“求實”了,對金錢和地位開始有所追求了。求實比求知聽起來,功利了許多……
蒙曼:我不覺得求實有什么錯。一個人追求社會地位就錯了嗎?追求官職就錯了嗎?官職說明了責任,說明一個人想要承擔更多的責任,F(xiàn)在有人把官職矮化了。人想要承擔責任,總要有一個位置。在家庭之中,母親有母親的責任,如果你不是母親,有一些責任是不存在的。所以求實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應該被積極看待。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如果把求知看做起點,那么求實是終點嗎?
蒙曼:終點是求保重。如果讓我現(xiàn)在對“70后”說一句話,已經(jīng)不是“你要加油啊”或“你要努力啊”之類的話,而是“請多保重”,因為這一代人現(xiàn)在都重任在肩。前幾天,我的一個朋友從遠方打來電話,告訴我她的房東去世了。房東也是個“70后”。我有些愕然,就在一個星期前,她還在跟我講和房東斗智斗勇的故事。只一個星期,就陰陽兩隔,一切恩怨全無意義,只剩下對生命脆弱的唏噓。
這是一個警示!70后”因為承擔了太多責任,有事業(yè)、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真的到了該保重的時候了。從精神的角度也是一樣。不要給自己那么多的壓力,這個世界總要接著走下去,沒有哪件事是靠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相關熱詞搜索:改革 孩子 讀書 “改革的孩子”愛讀書 您的孩子愛讀書嗎 你想對愛讀書的孩子說什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