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無能,亞洲勝出?|優(yōu)秀的爸爸生出無能的我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馬凱碩先生的第三部著作《新亞洲半球》,封面印有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的推薦語:“在以后10年之內,本書是任何希望或將要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人所必讀之書!辫b于馬凱碩早有“亞洲的湯圓比”之稱,薩默斯此語并不為過譽,只是,此書對西方有如忠言逆耳!督洕鷮W人》就稱,“馬凱碩關于亞洲必勝的觀點和他所駁斥的西方必勝論一樣無聊和欠說服力!
亞洲不靠民主也能成功嗎?馬凱碩總結的“7條智慧支柱”――自由市場經濟、科技、用人唯才、務實、和平文化、法治及教育。似可作為答案。這些特性普遍存在于西方社會中,但正被亞洲國家引入或重溫。馬凱碩主張學習西方文明、捍衛(wèi)亞洲利益,二者可并行不悖。
近年來,唱衰美國的著作汗牛充棟,而此書最吸引人之處不是以類民主黨人口吻對美國政策大加批判,而是馬凱碩作為一個寒門出身的印度裔和曾經的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講出了自己的心聲和獨到觀察。比如,他大談手機、留學生對南亞經濟的催化效應,描述歐盟被農業(yè)既得利益團體和語言民粹主義綁架后的渙散無力,東盟又如何成為東亞外交的領頭雁,等等。他引用的各種凸顯亞洲經濟成就的數據也令人印象深刻。
馬凱碩常用的參照系還有人口和歷史。在他看來,倪占世界12%人口的西方不應幻想可以主宰全球其他88%的人的命運,而美國偏袒以色列,不但觸怒2億多阿拉伯穆斯林,還得罪另外12億非阿拉伯穆斯林;阿拉伯一伊斯蘭文明具有理性主義傳統(tǒng),波斯文明的成熟度不亞于印度文明,而寶萊塢的魅力說明印度的宗教寬容精神足以跨越東、西方文化的鴻溝。
在“西方無能,亞洲勝出”一章中,馬凱碩稱,西方在自由貿易、全球變暖、核武器擴散、中東、伊朗等問題上都已捉襟見肘,是時候“師法亞洲之長”了。而他所舉的反面例子,聽上去更像是穆斯林社會或印度人長久以來的抱怨,諸如:五大國拒絕停止核試驗,首先破壞了核不擴散體制,而在制裁印巴核試驗的同時,卻對以色列不聞不問;美英繞過聯合國發(fā)動伊戰(zhàn),令安理會權威在伊朗等國受到鄙視;美國自己不跟伊朗對話,何必強求印巴和解?
對于亞洲如何勝出,馬凱碩以中國和歐盟作比。他指出,歐盟在巴爾干問題上沒能避免戰(zhàn)爭,在中東四方套談中亦未發(fā)揮領導角色,迄今未能與毗鄰的北非和土耳其發(fā)展長期建設性關系,還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初逃之夭夭,向東亞顯示自己不是一個可共患難的朋友;相反,中國長袖善舞,不但加入了有美國參加的亞太經合組織,還主動幫助東盟度過危機,并與之達成自貿協(xié)定,且與日本外的所有鄰國建立起共贏伙伴關系,這證明亞洲人更有能力創(chuàng)造新秩序。因此,他呼吁西方認清形勢,在聯合國安理會、世界銀行和IMF中給亞洲國家讓權。
盡管對亞洲抱以厚望,馬凱碩勾勒的來來4個壘球領袖候選――美國、歐盟、中國和印度,各自的現狀都不能令他滿意,于是他又試圖將三大西方原則(民主、法治、社會正義)貫徹于改革后的聯合國,并敦促西方走出自己的文化安樂窩,通過創(chuàng)建與東方的平等合作關系來解決目前的種種難題。這種理想,用本書的副標題概括就是:勢不可當的全球權力東移。
相關熱詞搜索:亞洲 勝出 無能 西方無能 亞洲勝出? 西方無能 新亞洲半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