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桑塔格]桑塔格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玻埃埃茨辏保苍拢玻溉,美國一代才女蘇珊?桑塔格在曼哈頓與世長辭,享年71歲。全球各大媒體不惜版面,隆重悼念她的離去。她是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思想質量和影響力與西蒙?波伏瓦、漢娜?阿倫特并稱。她是小說家、隨筆家、激情昂揚的批評家、“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最具智慧的人物”、“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作家之一”、“美國最睿智的女性”……在她生前,她既受到正面的追捧,也受到反面的攻擊,但她始終不忘堅持一個知識分子應該堅持的價值觀:對普遍正義的信仰,對弱者應該承擔的責任,對多元文化的支持,對國際團結的追求。
蘇珊?桑塔格生活簡樸。她沒有什么奢侈品,沒有小汽車和電視機。她留給世人的,除了思想和正義,只有近兩萬冊的私人藏書。
文字生涯
“我不僅僅只是個作家,我主要是個有道德良知的人。”
蘇珊?桑塔格1933年出生于紐約,父母都是在中國做生意的商人。桑塔格五歲喪父,母親改嫁空軍飛行員桑塔格上尉,蘇珊隨繼父姓。她在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長大,先后就讀過加州伯克利大學、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過哲學、文學和神學。畢業(yè)后在多所大學任教,1965年成為專業(yè)作家。
她不喜歡學院對智力的束縛,“決意不以學究的身份來茍且此生”。1959年,她和丈夫離婚后,謝絕了丈夫的贍養(yǎng)費,獨自帶著七歲的兒子、兩只箱子和僅有的70美元來到紐約,在一間狹小的公寓里,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是時代使她從“書蟲”變成一個公共知識分子。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到處充滿了反叛精神,民權運動、女權運動、性解放等思潮風起云涌,時代在呼喚著英雄的出場。從巴黎歸來,受過歐洲新思想熏陶的桑塔格應運而生。這一點,正如美國左派評論家希欽斯所說,“到60年代中期的時候,肯定得有人就美國流行文化的能量和活力說些值得注意的話!鄙K褡匀痪统闪诵挛幕拇匀恕K深A了她的時代,成為美國及歐洲先鋒藝術和現(xiàn)代美學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她寫了《反對闡釋》和《疾病的隱喻》兩本書,使其在美國的聲譽如日中天。任何討論當代文化的人都無法繞過她。而且,后一本書還是她被判了“死刑”之后的產物。
。保梗罚赌,時年43歲的桑塔格被診斷為乳腺癌,醫(yī)生的結論是活不了多久。但是不久,人們看到戴著帽子(因為長時間的化療而脫發(fā))的她又出現(xiàn)在紐約的咖啡館里,而且還帶來了她的那本《疾病的隱喻》。接下來的30多年,她依舊成績斐然。她的成績單包括《在美國》、《火山情人》等獲得各種國際大獎的文學作品,還包括她讓人難忘的一系列社會活動。1989年,她出任國際筆會美國中心的主席,1993年當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的院士。她豐富的社會活動和言論的影響力,讓她獲得了世界各國人們的尊重。
正義的化身
“真正的知識可以解放人,它使人接觸現(xiàn)實,使人看到事實真相,使人接觸自己的時代、自己的良知!
正義感是桑塔格作為知識分子的重要特征。從60年代起,她就是個堅定的反戰(zhàn)分子和人權活動家。1968年,她訪問北越,寫出了長篇紀實報道《河內之行》,敢于說出“白種人是人類歷史的癌癥”這樣驚世駭俗的話。1982年在紐約,她站在演講臺上毫不客氣地指責波蘭當局的軍事管制行為是“戴著人類面具的法西斯行徑”,把那些主導著左派知識界的人氣得臉色發(fā)紫。
在拉什迪事件中,桑塔格同樣彰顯了她精神上的勇氣。作家拉什迪因為一本《撒旦詩篇》激怒了穆斯林世界。198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親自頒布了對他的追殺令。一時間,知識界很多人對拉什迪避之唯恐不及。蘇珊?桑塔格當時擔任國際筆會中心美國分會的主席,她站出來替拉什迪說話,呼吁人們摒棄唯利是圖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市民的堅韌”。在她的帶動下,大家堅定了立場,連鎖書店也修正了不再購買和陳放拉什迪小說的決定,F(xiàn)任國際筆會中心主席的拉什迪一直對此難以忘懷,在悼念桑塔格的文章中,他稱她為“真正的患難的朋友”。
桑塔格幫助過的作家又何止拉什迪一人!她先后幫助過的人中有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和達尼洛?基什、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等。美國人有時候免不了會發(fā)牢騷,抱怨她胳膊肘往外拐。當小說家阿帕德?根茨當選匈牙利總統(tǒng)后應邀訪問白宮時,他要求在他的貴賓名單中列上桑塔格,這件事足見桑塔格在東歐國家的影響。
桑塔格對社會的介入來自于她的正義感,而正義感是知識分子必備的德行。事實上,不少知識分子是隨波逐流的,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蘇珊?桑塔格與這些知識分子之間最大的差別即在于,她始終保持著一種清醒的、獨立的和自由的思考狀態(tài)和對自己的良知(而不是知識)的聽從。
正是基于這種信念,她游走在世界各地,用言論張揚正義、影響公眾。1993年,科索沃戰(zhàn)爭期間,在南斯拉夫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她導演了薩繆爾?貝克特的名劇《等待戈多》,與被內戰(zhàn)所圍困的克羅地亞人民一起承受痛苦,一起等待。可以設想,在一個燭火通明的劇場,一個由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猶太人組成的劇團正在上演經她改編的《等待戈多》,在那個停水斷電的城市,這種姿態(tài)會給人怎樣的鼓舞!
自由的母獅
“如果必須在真相和正義間作選擇,那么我就選擇真相。”
承擔對弱者的責任,這是蘇珊?桑塔格視為己任的事情。既然她的言論能夠影響部分公眾,她就決不放棄說話的權力。9.11事件爆發(fā)之后,她并沒有隨大流地將矛頭指向伊斯蘭世界,而是強烈抨擊美國政府以及媒體上充斥的反伊斯蘭情緒。她甚至為那些劫機者辯護,認為他們“無論是什么,但肯定不是懦夫”,明目張膽地向布什政府提出了挑戰(zhàn)。
她無所顧忌的“反美主義”言論,受到盲目愛國主義者的抨擊。《新共和》雜志甚至說:“奧薩馬?本?拉登、薩達姆?侯賽因和蘇珊?桑塔格,他們有什么共同之處?答案是:他們都期望著美國的毀滅!比欢K癫]有因此而緘默無言,她繼而出版了關于戰(zhàn)爭暴行的攝影論著《旁觀他人之痛苦》,進一步申明了她對美國霸權立場的否定態(tài)度。
人們不會忘記她的言論,人們也樂意將各種殊榮獻給她。去年5月,蘇珊?桑塔格繼伯特蘭?羅素、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奧克塔維歐?帕斯、米蘭?昆德拉和以賽亞?伯林等作家之后,成為第20位耶路撒冷獎得主。桑塔格做了題為《文字的良心》的演講,公開譴責以軍對巴勒斯坦民眾的暴行。觀眾席上的某些極右人士憤然離場。
同一時間段,巴格達阿布格萊布監(jiān)獄傳出美軍虐待囚犯事件的消息,桑塔格在《紐約時報》上撰文對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戰(zhàn)爭進行譴責。這時,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很多會議都無法出席。他的經紀人也認為“我們快要失去她了”。果然,圣誕節(jié)剛結束,就傳來了她的死訊。而此前,回應她文章的英國報紙剛剛給她的稱號是“自由的母獅”。
還是在那個位于耶路撒冷的領獎臺上,桑塔格說過:“如果必須在真相和正義間作選擇,那么我就選擇真相!比欢,選擇真相是要付出代價的。桑塔格去世后,《紐約時報》為她發(fā)了訃告。這是一份奇特的評價清單,卻表達了公眾對這位積極介入公共生活的女性知識分子的矛盾認識:
“40年來,公眾對桑塔格的讀解幾度分裂,她被截然不同的詞匯描述著:
引發(fā)激烈爭議的,虎頭蛇尾的;創(chuàng)造性的,無創(chuàng)意的;幼稚天真的,深奧難解的;親切隨和的,冷漠超然的;高人一等的,民粹主義的;清教徒般的,縱情享樂的;真摯誠懇的,矯揉造作的;禁欲主義的,浮華奢侈的;左翼激進的,右翼保守的;深刻的,膚淺的;熱情的,冷血的;傲慢專斷的,猶豫不決的;明晰的,模糊的;狂熱的,理智的;疏遠冷淡的,溢于言表的;中肯的,過時的;模棱兩可的,堅持不懈的;狂歡的,憂郁的;幽默的,古板的;冷漠的,激情的;剛愎自用的,性情和順的……但從來沒有任何人把她和愚蠢沾邊!
這就是蘇珊?桑塔格。
相關熱詞搜索:這就是 桑塔格 這就是桑塔格 蘇珊桑塔格 蘇三桑塔格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