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擬古(其九)》原詩、注釋、翻譯、閱讀訓練附答案_陶淵明擬古詩
發(fā)布時間:2018-12-2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原文】:
擬古九首(其九)①
【晉】陶淵明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注釋]:
①公元418年劉裕扶持晉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晉恭帝退位,改晉為宋。有人認為這首詩暗喻晉亡的一段歷史。
(1)這首詩具有明顯的政治寓意。詩人以桑喻晉,言晉恭帝為劉裕所立,猶如“種桑長江邊”,
植根不固,依非其人,最終是山河改變,自取滅亡。
(2)種桑長江邊:喻恭帝為劉裕所立,終受其禍。桑:暗指晉。西晉初,人們曾以桑作為晉朝的
祥瑞之物。傅咸《桑樹賦》序文說:“世祖(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之君)昔為中壘將,于直廬種
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庇仲x中說:“惟皇晉之基命,愛于斯而發(fā)祥!贝送,陸機
《桑賦》、潘尼《桑樹賦》亦皆詠皇晉興起之端。陶詩句意本此而引申指晉恭帝。三年望當采:三年
后希望能采桑葉。寓言晉恭帝既已繼位三年,應當做出些成績。
(3)忽值:忽然遇到。山河改:山川河流的變遷。喻劉宋更替司馬氏晉朝。
(4)柯:樹枝。株:樹干。滄海:指東海。
(5)無食:無桑葉可食。欲準待:即“欲待誰”,指望靠誰來吐絲做棉衣。
(6)本:植物的根,這里指桑根。植:種,栽植。這兩句是說,桑樹本應植根于高原,卻被種在
長江邊,自取毀滅,現(xiàn)在后悔又有何用。
【翻譯】
種植桑樹在江邊,
指望三年葉可采。
枝葉長出將茂盛,
忽然遇到山河改。
樹枝樹葉被摧折,
樹干樹根浮大海。
春蠶無葉不得食,
無繭寒衣哪里來?
不把根植在高原,
如今后悔亦無奈!
【賞析】
陶淵明發(fā)舒歸隱之志的詩歌,往往是暢所欲言,而寄托故國之思的詩歌,則往往是微婉其辭。其中如《述酒》一篇,便隱晦曲折之至。所以,只論陶詩明白如話,其實并不全面!稊M古》九首之第九首,亦是一篇用比興手法寄托故國之思的作品。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狈N桑于長江邊,為期已是三年,似可望有所收獲了。乍一看來,起筆二句所寫不過是種桑之一小事,可是此一事象,實托喻著重大政治事件。桑樹乃晉朝之象征也。西晉傅咸《桑樹賦序》云:“世祖(晉武帝)昔為中壘將軍,于直廬種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侍(即晉惠帝)入朝,以此廬為便坐。”《賦》文并謂:“惟皇晉之基命,爰于斯而發(fā)祥!笨梢娨陨湎笳鲿x朝,是有來歷的。江邊本非種桑之地,“種桑長江邊”,此暗喻晉恭帝為劉裕所立。恭帝于義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即位,至元熙二年(420)六月被劉裕逼迫禪位,前后正是三年,故詩云“三年望當采”。本來,桑樹種植三年,則可望采其葉矣――此言其已當茂盛;君主在位三年,則可望有成績矣――此言其已當自強。此在恭帝,雖說是無望之望,然而同情晉朝的人,畢竟望其能夠固本自立。結(jié)果如何呢?“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敝l剛開始生長起來,卻突然遭到山河變遷。曰“始欲茂”,實是未茂。曰“山河改”,則呼應“長江邊”,不言而喻,洪水滔滔,江岸崩潰矣。長江邊豈種桑之地?昔日種桑是于斯,今日毀桑亦于斯,此正喻說恭帝是為劉裕所立,亦為劉裕所廢也!昂鲋瞪胶痈摹币痪,觸目驚心,雖是比興,亦是明言矣。元熙二年六月,劉裕逼恭帝禪位,篡晉稱宋,改元永初。山河變色矣!翱氯~自摧折,根株浮滄海!焙樗咸,高岸為谷,沖斷了樹枝,卷走了根株。那洪水滔滔,正如滄海橫流。三年之桑,毀于一旦。劉裕逼恭帝禪位,即廢之為零陵王。“根株浮滄!本,喻指此事。次年宋永初二年(421),劉裕便派人殺害了廢帝。從“三年望當采”及“根株浮滄海”之句,可知此詩當作于恭帝被廢之后,次年被害之前。恭帝被害之后,陶淵明是以《述酒》一詩,作出反應的。程穆衡《陶詩程傳》云:“‘柯葉’、‘枝條’,蓋指司馬休之之事。休之拒守荊州,而道賜發(fā)宣城,楚之據(jù)長社。迨劉?私,奔亡相繼,而晉祚始斬。”所言甚是。從“枝條始欲茂”及“柯葉自摧折”看,晉室本來并非未作努力自強,“三年望當采”亦并非毫無來由之望,可是晉室終非劉裕之敵手,同情者之希望,也終于落空!按盒Q既無食,寒衣欲誰待!贝硕洌瑥谋扰d之表面事象說,是寫桑樹既毀,春蠶遂無葉可食;蠶絲不成,寒衣亦無資源可制。從所寄托之深層情意言,則是表達天下同情晉朝之人包括詩人自己,當晉亡之后深深的失落悲感,其對于晉朝的依戀之情,亦見于言外。此二句所寫晉亡及于人們之影響,托喻春蠶、寒衣之事象,但仍與桑樹這一基本象征有密切聯(lián)系,全詩構(gòu)思,縝密而自然如此!氨静恢哺咴,今日復何悔!北菊,根也。結(jié)筆兩句,回向桑樹,仍是雙管齊下。表面意謂當時種桑既在江邊,而未植根高原,則今日桑樹根株全毀,又如何可以追悔!深層意蘊,則是當時晉室既依賴于劉裕,今日晉之亡于劉裕,亦無可追悔也。誠如黃文煥《陶詩析義》之所言:“事至于不堪悔,而其痛愈深矣!”
淵明此詩當作于晉亡之后不久。如詩所示,在淵明心靈深處,實痛憤劉裕,同情晉朝,對于晉亡,沉痛至深。這就說明,在歸隱十六年之后,陶淵明亦決非一忘世之人,他對于世道政治,仍然抱有堅確的是非之判斷,鮮明的愛憎之情。就是將他說為一道家,實亦未妥。同時,亦如此詩所示,淵明以一同時之人,能夠?qū)x亡之一段當代歷史,表達明晰之認識,提出清醒之教訓。尤其“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二句,可以見出其清醒、理智之態(tài)度。這,顯然又是與他早已棄官歸隱,與現(xiàn)實政治之間保持了相當距離所分不開的?梢哉f,淵明此詩是一幅晉亡之詩史。
淵明此詩藝術(shù)造詣很高。詩中采用桑樹這一晉朝之象征,喻說晉亡一段歷史,比興已可謂高明、得體。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此詩以比興結(jié)體,桑樹作為基本象征,全幅詩篇一以貫之,始終都未脫離這一基本象征。意象毫無支離之感。中國詩歌藝術(shù),以比興為根本大法!对娊(jīng)》之比興,多局于開篇之起興,簡單之比喻。比興至于《楚辭》,發(fā)展而為自覺之象征,寄托以深意,但亦多為片段,詩幅主體猶是直抒。淵明此詩,以同一象征性意象貫串全幅詩篇,極為完整圓滿,而寄托遙深,不著痕跡。可以說,淵明此詩之創(chuàng)造,豐富了中國詩歌比興寄托之藝術(shù)傳統(tǒng)。
【閱讀訓練】(1).簡析畫線句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分析這首詩的象征意義。(4分)
【參考答案】:
(1).(3分)結(jié)構(gòu)上起過渡作用,由描述轉(zhuǎn)為議論。哀嘆桑樹被毀,春蠶無葉可食,養(yǎng)蠶人的寒衣也無著落。暗喻晉亡后造成的禍害。寫出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給1分;寫出哀嘆的意思,給1分;寫出暗喻的意思,給1分。
(2).(4分)桑樹象征晉國。桑樹錯植在長江邊,以致折枝毀葉,被洪水卷走,而晉恭帝依賴于劉裕登基,又因劉裕而亡國,桑樹的命運就是晉國的命運。寫出象征意義,給2分;具體分析,給2分。如果從人生命運,或者從事物發(fā)展的因果關(guān)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陶淵明《擬古(其九)》原詩、注釋、翻譯、閱讀訓練附答案 陶淵明 擬古其九 陶淵明擬古雜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