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巴赫復調音樂創(chuàng)作的美學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188
摘 要:巴赫是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其在西方樂壇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巴赫最為著名的是他的鋼琴演奏技藝,其中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本文主要就巴赫在創(chuàng)作復調音樂作品中運用到的美學價值進行一些探討,就其寫作技法與結構思維中的美學進行了一些分析。以此為今后國內對于巴赫或是復調音樂的研究作出微薄貢獻。
關鍵詞:巴赫;復調音樂;美學
1.簡述巴赫音樂風格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代表人物,與浪漫主義時期的復調作品不同,巴赫的復調作品具有顯著的個人特色。相比之下巴赫復調作品的結構更加流暢平穩(wěn),旋律也更加嚴謹具有邏輯性,因而無法用浪漫主義的演奏方式去演奏巴赫的作品。要想演奏巴赫的復調作品應當做到“快而穩(wěn)、慢而動”,即使在強弱上有明顯不同,但節(jié)奏基本保持不變,因而不能以浪漫主義時緩時疾的方式演奏。
在古典音樂評論者的眼中,“巴赫的最高成就是復調音樂�!睆驼{音樂這個概念是相對于主調音樂而言的,他們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聲部是否有主次之分,主調音樂的聲部有主次之分,而復調音樂的聲部無主次之分,每個聲部都是各自獨立的。之所以巴赫的復調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源于巴赫對音樂主題進行加工時達到了各個要素之間的融合統(tǒng)一。
2.寫作技法中的美學價值
2.1情感是復調作品的內在動力
藝術是創(chuàng)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通過藝術的形式能夠將作者的情感用可見、可知的形式表現出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作者的情感通過一定的語言傳遞的過程。音樂就是這樣一種抽象的語言,通過一定的秩序將這些抽象語言聯(lián)系起來,轉化為人們能夠領悟的情感傾訴。如果這些語言失去了秩序,音樂也會因此喪失其情感表達的能力。而復調作品的寫作技法就是這種能夠以有序的方式組織語言,通過一定的秩序讓感情得以表達。
巴赫對于復調寫作技法的應用體現在對眾贊歌的創(chuàng)作上,眾贊歌通過這種形式被賦予了生命力,不同于傳統(tǒng)贊歌的沉悶嚴肅風格,巴赫通過復調的方式將眾贊歌賦予了獨特的氣質。正如在《基督躺在死神的黑牢里》中,巴赫擯棄了獨唱方式改與眾不同的長號與維奧拉合奏的方式,極具復古感與時代感。
2.2寫作技法對秩序的調控作用
主調音樂通常只有意象和聽覺上的信息,而缺少作為修飾部分的聲部,也就是說缺少相對于一項來說的變化形式。而復調將這兩種形式相結合,能夠將意象傳遞給聽者,聽者因此能夠同時把握兩種旋律。這種寫作技法將認知的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讓聽眾同時感知認知的時間與空間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音樂上的一種飛躍。復調音樂能夠進行多種音效效果的變化,能夠在聲部不同的主題見重復進行,由此讓主旋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進步。巴赫就是這樣以一種非常有秩序的寫作技法來進行情緒的控制。
3.結構思維中的美學價值
3.1簡述巴赫的結構思維
對于巴赫的理解應當發(fā)揮無窮想象力去分析,其中一種充滿想象的理解角度就是結構主義美學。以《賦格藝術》為例,這是在一個非常簡單的主題上進行的賦格式的變奏,它由四首卡農以及十五首賦格曲組成。其中的一首三重賦格曲成為了巴赫音樂人生的最后見證,于是它就形成了一種開放式的結束方式。它不依賴以任何一種單一的樂器,因而能夠保留有巴洛克音樂中最高級的純凈。
盡管于巴赫而言結構思維只是在創(chuàng)作音樂的過程中運用到的一種寫作技巧,但在之后的音樂教育中,結構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學科,甚至成為了一種結構主義。而今的結構主義更是一種哲學領域的思潮,從哲學領域有延伸至語言、社會、等多個領域之中。
3.2結構思維對于創(chuàng)作的影響
巴赫作品中的結構特征主要體現在他大多復調作品的第一首創(chuàng)意曲中,通常來說就是在不破壞樂曲的整個主題的前提下,產生一個梁小姐左右的小主題,并因此構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主題的來源不一,有的來自宗教,有的來自民間,甚至有可能來源于巴赫自己偶然的靈感。但主題不是巴赫音樂中最重要的部分,巴赫的音樂之所以能夠永垂不朽正是因其對構成復雜樂曲技巧上的把握。
在巴赫的音樂創(chuàng)作已經成熟的時代,復調技術已不再是音樂的主流創(chuàng)作形式,但巴赫堅持實踐這種作曲方式,并且在部分曲子中刻意突出其復調音樂的方式。巴赫的復調作品能夠將聲部層次融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一種固定的組織結構,通過這些層次之間的穿插方式構成了一片片美妙的音樂作品。在巴赫的音樂作品中,對題、答題以及自由聲部能夠通過緊湊的規(guī)則結合起來,聲部與音符之間相互融合又相互制約,以此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結構。
4.以《二部創(chuàng)意曲》為例談巴赫的復調作品
《二部創(chuàng)意曲》中的第五首采用的是一種縱橫可動對位手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這首曲子是降E大調的三部式曲。它的主題包含兩個動機:第一個動機由第一小節(jié)的右手聲部呈示出來,繼而在第二小節(jié)強化這個動機,第二個動機是在第三小節(jié)中出現的。這兩個動機前后形成鮮明對比,但對于整個曲調來說,第一動機比曲調中的第二動機更重要。第一部分的1~4節(jié)5~8節(jié)發(fā)生的復對位也就是《二部創(chuàng)意曲》中的縱橫可動對位創(chuàng)作手法。
與第一部分結構類似,第二部分的結構同樣采用了對位聲部的方式,通過同樣的音型之間的多次反復的變化形成。第二部分的12~15小節(jié)就是對主題原形的8度復對位。在這個時候,復對位中主題與對位聲部的縱向、橫向關系皆發(fā)生了變化,對位聲部以提前兩拍的方式與主題同時出現。16~19小節(jié)中主題與對位聲部只有橫向上的變化,它的調性由之前的4小節(jié)c調開始向f小調變化。而20~22小節(jié)也是一個由主題第一動機重復模進的經過句,調性也因此轉向了降b小調。
第三部分是《二部創(chuàng)意曲》的高潮部分,其動力源于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頻繁使用的對位技術。在第23~26小節(jié)中,曲子至采用了第一動機,四個小節(jié)之間形成了一次復對位,同時縱向與橫向都發(fā)生了變化。第27~31小節(jié)在降E大調上再現了完整的主題,同時力度也有f變化位ff,最后由極富裝飾性的第32小節(jié)結束全曲。
《二部創(chuàng)意曲》充分體現了上、下兩個聲部旋律不斷發(fā)展與追逐、交換與補充的過程,展示了巴赫高超的對位技巧,進一步展示了巴赫音樂中的復調特征。在《二部創(chuàng)意曲》中有兩個重復部分的章節(jié)類似,如第6章和第9章。除此以外巴赫還在NO.2中嚴格應用了“卡農”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都是巴赫音樂中復調性的體現。
5.結語
巴赫的偉大之處在于他能吸收前人各方面的經驗,又能借鑒各種器樂中的精華,以此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巴赫的作品不僅僅是對前人藝術進行了概括與總結,更重要的在于開啟了一個新的音樂篇章,因此巴赫才能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巴赫的音樂富有邏輯性,輔之以嚴謹的結構、深刻的哲理。巴赫的復調作品的創(chuàng)作正體現了其嚴謹的邏輯,充滿著鮮明的個人魅力。本文通過對巴赫復調作品的美學價值進行了簡要分析,從巴赫的寫作技法到其嚴密的邏輯結構來分析其中蘊含的美學價值。巴赫的音樂能夠在進行主題加工的同時達到各個要素之間的統(tǒng)一、融合。通過對巴赫復調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夠加深演奏者對整個復調音樂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巴赫才能更好地演奏巴赫的作品,同時加深對于巴赫復調作品的研究也能為今后古典音樂領域相關理論的發(fā)展帶來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邢美琪,曹翎.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演奏技巧[J].藝術科技,2017,30(2).
[2]林佳妮.淺析巴赫復調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J].北方音樂,2017,(13):17-18.
[3]楊敏.巴赫《二部創(chuàng)意曲》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1):193.
[4]張鉬.對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幾點探討[J].藝術科技,2016,(2):400-400.DOI:10.3969/j.issn.1004-9436.2016.02.353.
[5]袁文杰.剖析雙鋼琴版二部創(chuàng)意曲NO.8的創(chuàng)作特點[J].大眾文藝,2017,(2):163-164.DOI:10.3969/j.issn.1007-5828.2017.02.132.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相關熱詞搜索:巴赫 復調 淺談 美學 音樂創(chuàng)作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