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緒程:預算公開:改革新切入點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長久以來,財政預算似乎不關百姓的事,或視為“禁區(qū)”或視為官員的“專利”。預算是公共財政的基礎。盡管公共財政提出20年了,寫入政府報告也有10年了,但是,公共財政的實質——“民主性”卻被人遺忘,而所謂的“三性”——公共性、非營利性、法制性則一再被學者們津津樂道。于是,如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仍由官員說了算。難怪一位已退休的財經(jīng)官員感嘆說,實現(xiàn)公共財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要20年。本來,公共財政的題中之意就是眾人的財政,財政預算——收入和支出應公開透明,應有公共參與,可惜卻長期當作“秘密”與廣大民眾無緣。
由于缺少有效的公共參與和公共監(jiān)督,財政預算不公開不透明,亦由于人民代表大會對財政預算的審議多半流于形式,暗箱或灰箱操作、收入分配不公、公權私用、貪污腐化、社會資源使用不當、老百姓與政府官員關系緊張等等問題難以避免,人民的認同感和政府的公信力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社會公眾對各級財政預算的關注與日俱增,從行政開支到基礎設施、醫(yī)療、教育、社會福利、救災賑款的支出;
從國家上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chǎn)到最近拉內需、保增長的“四萬億投資”的有效投入,無不關心,街談巷議,這充分反映了社會公眾對國民財富分配的公正性、對如何使用好政府的“錢袋子”的高度關注,以及對公民社會形成過程中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的強烈訴求。它似乎昭示著以公開財政預算為切入點的經(jīng)濟與政治配套改革提上日程。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廣東“財政預算公開”的探索又走在了全國前面。在前不久召開的廣東人大第十一屆二次會上,代表們盯住的是本年度財政預算!邦A算不是秘密,應該掛在網(wǎng)上向社會公開”,如何管好政府的“錢袋子”,已成為廣東人大代表的心聲。早在6年前,廣東就首創(chuàng)包括102個部門預算支出、長達605頁的“預算大本子”供人大代表審議。代表們走過了財政預算“沒得看”——“看不懂”——“爭著看”的審議歷程。如今廣東的做法已被不少地市爭相效仿,甚至發(fā)揚光大。
國家財政資金主要源于納稅人,政府如何用,為何用,用向何處?必須向納稅人有一個交代,向納稅人負責,唯一的辦法是公開透明。這不僅是政府應盡的義務,而且也是建設民主法治政府,提高執(zhí)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因此,切實推進公共財政制度改革,讓財政預算公開透明,讓更多的人參與監(jiān)督,讓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看好人民的“錢袋子”,讓人民的錢為人民謀福利,在金融危機和經(jīng)濟不景氣的當下尤為重要。
危機催生改革。我們期待財政預算公開成為推進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配套改革的切入點。
。ū疚脑d于《中國改革》2009年第三期卷首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