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飛:我們?nèi)鄙偈裁礃拥牡V難新聞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今日,見魯寧兄在中國保險報撰文說:“這個夏天,國內(nèi)最‘累’的高官要數(shù)李毅中。”(魯寧:最累的高官李毅中,http://news.phoenixtv.com/opinion/200708/0821_23_196711.shtml,2007年08月21日中國保險報。)李毅中一直到處“救火”疲于奔命,說他是中國“最‘累’的高官”,是有道理的,在礦難中,這也是媒體報道最多的:領導批示、官員重視、搶救及時、措施得力……但是,作為媒體的遺憾是,他們已經(jīng)很難有讓人感動的新聞了:很少有人去關注死難者或者僥幸逃命的礦工的命運。
我的朋友Jack從紐約發(fā)信來說:曾經(jīng),“礦難新聞原本封鎖得緊,媒體要搞點消息很難,登出來后往往都會成為議論的焦點,巔峰期的《南方周末》,許多頭版新聞就是此類事件。后來礦難新聞不能隱瞞了,我們才發(fā)現(xiàn),我們燒的是血煤,動輒有上百人死去,官員們不停地在現(xiàn)場宣誓、流淚,以為有用,其實沒有用;
媒體的頭版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礦工們無助的眼神盯著讀者;
到了現(xiàn)在,人照樣死,新聞價值卻越來越小?赡芨鞯氐墓賳T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放開報道礦難以后,更不會成為媒體的焦點了,悲慘的事情泛濫后,人們的心就會逐漸涼掉。”
根據(jù)國家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總局歷年頒布數(shù)據(jù),中國歷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shù)為:1990年,10,315人;
1991年,9,777人 ;
1992年,9,683人;
1995年,10,572人;
1996年,9,974人;
1997年, 7,083人;
2000年,5,798人;
2001年,5,670人;
2002年,6,995人;
2003年,6,702人;
2004年,6,027人;
2005年,5,491人;
2006年,4746人。2007年1至5月,全國煤礦共發(fā)生事故821起、死亡1478人.據(jù)統(tǒng)計,2005年,中國采煤業(yè)的每噸煤死亡率為美國的七十倍,是俄羅斯與印度的七倍。美國在礦難中1995年死亡46人,2001年死亡41人,2002年死亡28人,2005年僅為22人。
明知中國的礦難死亡比率很高,收入很低,但是不少人還是不得不去冒險。針對中國煤礦不斷地吞噬著礦工的生命,十名湖南師范大學學生于2005年3月對該省煤礦進行長達兩年的調(diào)查,最終完成了一份調(diào)查報告:《湖南煤礦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調(diào)查報告說,大部分的礦工家庭人口都很多,至少是一家四口。為支撐家庭,他們不得不在井下工作六至七個小時,甚至十小時以上;
有的在礦里上班以后還得在家干農(nóng)活。由于有著相對較高的勞動報酬,他們對這份高風險的工作還算滿意。在一些煤礦,工人采煤有可能拿到兩千元或者更高一點的工資,相當于一些務農(nóng)的家庭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但讓礦工們感到壓力最大的還是礦難,因為這一方面意味著工友的離世,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煤礦停產(chǎn),收入減少。(80后大學生調(diào)查煤礦工人:貧窮比礦難更可怕,來源:中國青年報。http://www.01e.com.cn/01eGB/jiao_yu_ju_jiao/2007-4/16/041610480741610483980502.html。)
礦工們?yōu)槭裁磿ッ半U,因為他們太窮,何祚庥先生更是直接地指出:“如果不參加采煤工作,那么由于貧窮、缺醫(yī)少藥、缺乏營養(yǎng)等因素,而引起的“意外死亡”的死亡率,將比2.7%高出很多!不見得每一位參加工作的礦工們都知道這里的計算,但是,他們都懂得趨利避害。這就是:‘要不我們怎么養(yǎng)家糊口,怎么給孩子交學費?’”(何祚庥:中國礦工不采煤死亡率會更高,http://view.news.qq.com/a/20070525/000002.htm,2006年05月25日,南方網(wǎng)。)作家劉慶邦說:“煤礦的現(xiàn)實就是中國的現(xiàn)實,而且是更深刻的現(xiàn)實。”每一起礦難的背后,都有足以讓溫家寶總理流淚的辛酸故事,是死前的艱辛苦楚、是死后的凄慘悲痛,一個人的背后是妻子兒女和親人朋友等一個龐大群體的痛苦,每一個遇難礦工都有一部讓很多人同悲的血淚史。
2007年4月16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fā)生死亡33人的槍擊案件,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烈冷血的屠殺。這事當然攻占了我們所有紙媒與電子媒體的頭條,我們在整理近年來發(fā)生在美國的類似暴力事件,在批評美國媒體不負責任----曾經(jīng)草率地報道兇手是中國人。但是,我們在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的同時,也通過美國記者們的報道了解了其中的每一個受害人,他們的家庭背景、人生歷程、學業(yè)情況、親情友情、愛情故事都迅速傳遍了全球。
新聞固然要關注事件的整體,但更應當關注事件背后的每一個人,礦難中的受難者,從事這樣低薪的職業(yè),大都是中國底層的窮人,而從他們面臨的危險和磨難來看,又是最苦的窮人。對,靠制度和理性,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礦難,但是,制度和理性最終要靠人去建立,只有通過每一個礦工的命運去喚起官員和其他國人的悲憫和良知,讓人更多地去感受每一個具體的人的苦樂與悲歡,制定和實施制度的人才會感到急迫和沉重,從而更加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才會少一些黑心礦主和瀆職官員。
對死難礦工的印象,不要僅僅是一個黑色的面孔和冰冷的死亡數(shù)字;
對礦難的印象,也不要僅僅是“情緒穩(wěn)定”、“妥善處理”的陳詞。在所有的礦難報道中,婁底那位礦工臨死前在安全帽內(nèi)的帳單和遺言讓我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期待我們的新聞畫面上有一個個礦難死者活生生的遺象,有死者家屬的動情哭聲,有善良民眾的真誠祈禱,甚至于有半降國旗的舉國哀痛。
2007.8.21于重慶哥樂山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