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丁元竹:2010年:中國的三種可能前景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內容提要:從這次與專家合作來確定中國2010年前的危機因素,我們認為失業(yè)問題、三農問題、金融風險、貧富差距、生態(tài)環(huán)境、臺灣問題、社會秩序、公共安全、中美關系、全球化和外貿、周邊安全、人事更迭、治理問題、民族問題、愛滋病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國有資產流失與金融危機問題,等等,都是中國2010年前的不確因素,可能會對這個時期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帶來沖擊,尤其是就業(yè)、金融、社會差距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此外臺灣問題也不可忽視。

  

  一、引言:方法論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們與國內外有關專家,包括政府專家和非政府專家、國際專家和國內專家密切聯系與合作,通過面對面訪談與討論、電話交談與調查、傳真問卷調查、電子交流與郵件問卷調查一起來確認中國2010年前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風險因素、可能發(fā)生風險的領域以及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沖擊程度。

  

  在這個過程中,課題組盡量使不同部門、不同專業(yè)背景、不同組織機構和不同國家的專家都能夠參與到確認過程中來。最后,課題組一共得到98位專家的支持,與他們進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交流,也收到他們的答卷。從專業(yè)條件上,我們盡量使專家的專業(yè)領域能夠覆蓋經濟、社會、環(huán)境、軍事和外交等方面;
從職稱和職務上,我們選擇正教授、研究員或政府有關部門副局級以上官員。我們確認這些專家的標準是:他們必須是所在研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或領軍人物,必須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所選擇的政府官員同時也是學者或在某個領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國內外形成一定影響。考慮到中國未來發(fā)展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研究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國際專家大有人在,我們盡量與國際上研究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專家取得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例如,2002年曾經因對中國統(tǒng)計數據提出質疑而名聲大噪的美國匹茨堡大學經濟系教授Thomas Raski就參與了我們的調研討論,還寄來了他的最近研究成果。我們也與許多駐華國際組織的專家取得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這些組織包括聯合國駐華代表處、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亞洲開發(fā)銀行駐華代表處、美國福特基金會,等等。這些來自國際組織的專家從他們的視角提出了自己對中國未來發(fā)展,特別是中國2010年前發(fā)展的看法。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我們需要不同視角的人參與我們的研究和討論。

  

  課題組根據所掌握的資料確定了調查對象的京內外分布(表-1),這些專家在境內外(并不等同于專家的所在地)的分布為:境內專家81位(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境外和境內國際組織專家17位(包括香港、日本、美國、瑞典、聯合國系統(tǒng)、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美國福特基金會)。北京的專家來自中央政府的不同部門,包括國務院研究室、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國家環(huán)?偩帧鴦赵何鞑块_發(fā)辦、民政部、國家統(tǒng)計局、商務部、國資委、衛(wèi)生部、勞動部等;
研究和教學單位的專家來自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國家發(fā)改委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水利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央黨校、中國國際關系研究所、中國農業(yè)大學等等;
外地機構包括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員、南開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
境外機構和組織包括福特基金會、美中關系全國委員、匹茨堡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德意志銀行、日本女子高知大學、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中央政策組、瑞典皇家研究院等等。

  

  在這次調研中,我們特別選擇了一些目前在國內很活躍的非營利部門的領導人參與我們的工作,其活動領域包括環(huán)境保護、社會福利,他們活躍于實際工作的第一線,又屬于草根組織,有對問題的自己的視角。在我國不同領域發(fā)揮積極作用的非營利組織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可忽視的力量。民間組織的專家來自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環(huán)境與發(fā)展研究所、行動援助、零點公司、天則經濟研究所、中國國際問題交流基金會、中國國際金融學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會、工業(yè)聯合會等等。

  

  對于專家的職業(yè)身份和職稱,因為缺乏有關數據不便進行清楚的分類,所以這里不能給出精確的統(tǒng)計。但歸結起來,這些專家在專業(yè)上的分布為:經濟領域45位,環(huán)境領域4位,社會領域16位,國際關系領域6位,衛(wèi)生領域2位,公共政策領域6位,其他領域17位。

  

  表-1 咨詢專家情況

  專家類別 專家專業(yè)領域 專家工作性質

  國內專家 國際專家 經濟 社會 環(huán)境 國際關系 公共政策 其他 政府 非政府

  81 17 45 16 4 6 6 17 23 85

  資料來源:2003年春夏調查與咨詢。

  通過專家來確定未來發(fā)展趨勢是我們開展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研究中的一種嘗試,傳統(tǒng)的做法是利用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和預測。我們試圖通過專家提出的因素確定來提供一個討論未來的可塑性框架。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專家的綜合性意見來確定關鍵危機性因素,為國家中長期發(fā)展決策提供一種中長期的戰(zhàn)略眼光。所以這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未來評估方法-緊緊依靠傳統(tǒng)的資料、數據和方法,而是依靠課題組以外的專家,通過與專家之間的建設性對話來確定未來發(fā)展趨勢。而且,所有的風險因素都是建立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基礎上,因此在使用這個分析的時候,我們必須始終記住:

  

  --沒有一個因素會決定中國2010年前的走勢;

  --每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諸多因素的變化;

  --這些因素在一定情況會相互加強,引發(fā)連鎖反應。

  --這些因素在中國2010年前的變化還取決于中國2010年前社會和政府采取的有關政策及其效果,因此,我們需要跟蹤中國2010年前的政府政策效果評估。

  使用專家確定未來的關鍵不確定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預測方法。1997年和2000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or

  NIC)分別通過專家系統(tǒng)-與來自學術界、思想庫的專家對話來確認2010年2015年前全球的驅動因素和關鍵不確定因素,并提出著名的《2010年全球趨勢:圍繞未來與非政府專家對話》(Global Trends 2010: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s)!2015年全球趨勢:圍繞未來與非政府專家對話》(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s)。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是在國內外專家的幫助下,課題組確定了中國2010年前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風險因素、可能發(fā)生風險的領域以及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沖擊程度,并試圖將它們納入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風險管理程序中去。這些因素中,有些將是持久發(fā)揮作用的,有些將會隨著現行政策的實施而逐步減弱。

  

  我們這次確認的因素是:中美關系、臺灣問題、周邊關系、人事更替、全球化與外貿、金融風險、國有企業(yè)問題、三農問題、社會差距(貧富、地區(qū)和城鄉(xiāng))問題、失業(yè)問題、社會秩序、公共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能源、民族沖突、治理危機、教育和人口素質問題、社會風氣與信心危機、公共衛(wèi)生。從總體上看,這些因素相互交叉,形成一幅完整的2010年前中國面臨挑戰(zhàn)的局面,據此我們能以不同程度的自信做出并確認一些影響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棘手的不確定因素。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中國2010年前面臨國際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
國內經濟和社會領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復雜。

  

  同時我們要承認這次調查與咨詢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困難,主要表現在:

  --沒有得到更多專家的支持與合作,主要是由于專家通訊地址不正確或不完整以及由于經費和研究人員自身能力的限制。有的專家在樣本名單上只列出了工作單位,還有的專家的通訊方式已經發(fā)生了變更。盡管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努力試圖與專家進行聯系,但截止報告撰寫之前,仍尚未與個別專家取得聯系。

  

  --盡管一些專家相當支持我們的工作,但仍有部分專家不配合。這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有個別的專家明確拒絕合作與咨詢;
盡管研究人員反復與之進行聯系,但仍有少數專家沒有給予任何的回應;
處于某些原因,使一些專家不能接受咨詢,包括休假、出國、以及所在單位不允許接受外來調查等等;
多數專家因為工作時間緊張,所以不能及時給予回復。研究人員采取了隨時和他們保持密切聯系,并不時進行善意催促的策略,因而絕大多數此類專家到最后都能給出他們的回答;
有少部分專家給出的回答并不完整,這里有課題研究設計本身的原因,也有研究人員和專家溝通不夠的因素,但不能排除專家有敷衍應付的可能。這些都是我們今后僅需研究需要吸取的教訓。

  

  除了專家咨詢外,我們還借鑒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來分析中國未來的趨勢。除了前面提到的《2015年全球趨勢:圍繞未來與非政府專家對話》(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s),最近又有不少關于中國未來發(fā)展的研究成果問世,如蘭德公司支持的Charles Wolf的《中國經濟領域的斷層線》(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還有國內專家的研究成果,等等。

  

  二、中國2010年前的危機點、可能性與領域

  

 。ㄒ唬、專家們最為關注的危機領域

  

  我們與專家們的合作是從他們最為關注的危機領域切入的。這次合作與咨詢發(fā)生在SARS危機前后,危機成為熱門話題,專家們對于中國可能發(fā)生的危機問題考慮得比較多。由于專家們的專業(yè)背景、工作背景不同,他們關注的危機類型也不一樣,關注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最多,都站專家人數26.39%,在經濟危機中,人們較為關注金融危機。社會危機在這里較為寬泛,包含了通常意義上人們所謂的公共危機。環(huán)境生態(tài)以及能源危機也是人們較為關注的,有14.58%的人關注此類危機。政治危機和信心危機同為10.42%,國防危機為4.86%,其他為6.94%。從總體上,社會危機(如城鄉(xiāng)貧困問題、失業(yè)問題、農民工問題、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教育危機等)、經濟危機、環(huán)境危機是最受關注的三類問題(圖-1)á 。請點擊:“人們對于危機的關注”。

  信心危機并不在課題組最初的調查框架中。但是很多專家都關注信心危機。他們認為信心危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認為人們對政府治理缺乏信心、對企業(yè)信用和個人信用缺乏信心,對政府信用和政府政策效率與透明度問題缺乏信心,對企業(yè)虛假浮夸擔心,以及對某些個人品質、素質問題的擔心是潛在的社會危機。信心危機不僅會對經濟發(fā)展有直接影響,而且會對改革措施的實施產生影響,尤其在市場化向深度發(fā)展的形勢下,公眾信心危機是十分危險的。

  

  另外,專家們還關注社會公正危機、人類安全(這是聯合國系統(tǒng)常用的一個術語,也是聯合國專家提出的,它包括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文化安全,也有人將其稱為公共安全危機)、臺灣問題(有專家認為民進黨雖然不會魯莽到引發(fā)大陸采取軍事行動,但是臺灣問題是重視和定時炸彈)、腐敗和在富人中間滋生的自私心態(tài)和行為、教育、治理危機(有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國家基本制度的重建嚴重滯后。由此在各個領域產生治理危機,如非典反映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頻繁的工傷和其他非正常傷亡事件,普遍的腐敗,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等)、外交危機(有專家認為特別是臺灣問題、中美關系、朝鮮核危機等問題。我國要保持20和平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關鍵是要解決好臺灣問題。中美關系的底線是臺灣問題,在朝鮮問題上應該采取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堅持半島無核化的原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朝鮮核問題,不要被朝鮮拖下水。中國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地區(qū)性強國,然后才能成為一個世界性強國。因此,擴大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讓周邊國家充分認識到中國發(fā)展給他們帶來的機遇,通過密切的經濟聯系,擴大互信,形成良好的周邊國際環(huán)境)、也有人為環(huán)境危機雖然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但是它畢竟已經潛伏很長時間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現在它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fā)。

  

  專家們認為能否同時處理眾多危機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問題是各種危機都是相互關聯的,每一種局部危機都可能引發(fā)全面危機。

  

  (二)、危機和沖擊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這次與專家合作發(fā)生在SARS前后,危機和危機管理成為中國一個非常流行的詞語,也為官方部門所接受。但是專家們對于危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類。

  1、危機和沖擊意味著動蕩。某一領域出現危機,“意味著將引起其他領域內的連鎖反應”,“并最終導致社會動蕩,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出現重大動蕩,嚴重到暫時倒退”,“社會發(fā)生動蕩,破壞正常生活”,“國民經濟出現劇烈波動”,“社會危機可能會導致信心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心不穩(wěn)、政府共信度減弱、國際地位和形象下降”。危機意味著“經濟、社會領域的發(fā)展突然失去了平衡。例如高通貨膨脹或緊縮,或銀行由于呆、壞賬過多引起民眾恐慌、擠兌而出現金融危機”。

  

  2、危機和沖擊意味著遭受損害。“雖然我國有特殊的手段解決一些問題,但應該看到問題積累的嚴重,不可低估。浮夸、浮躁以及不真實越來越多”。“環(huán)境污染意味著許多人死于環(huán)境污染,許多人的健康受損害”!跋C無疑需要付出代價,視代價的大小而影響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如減慢發(fā)展速度、停滯、甚至倒退”!敖逃母母餃,將極大地損害未來社會各個群體的就業(yè)安排,在教育投入上存在著巨大的戰(zhàn)略偏差,過于注重高等教育,而輕視基礎教育的做法,將使中國制造業(yè)與一般服務業(yè)停留在低水平,同時技術工人奇缺,高等教育人才就業(yè)困難,低水平勞動力無法實現起碼就業(yè)”!拔覈鴩乐氐乃禐暮Ρ旧砭涂赡軐е聡乐氐沫h(huán)境危機。歷史上一旦出現長時間、大范圍的大旱大澇、聯旱聯澇的天氣形勢,或赤地千里、或汪洋一片,社會與環(huán)境都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階段,人與自然間的脆弱的平衡必然被打破,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是難以避免的問題。一些發(fā)達國家是在人均GDP達到7,000-10,000美元時才走出環(huán)境惡化低谷的。我國目前的環(huán)境仍然處于總體惡化過程中,區(qū)域間經濟發(fā)展的差距在繼續(xù)加大,即使經濟最好的區(qū)域,要達到人均7,000美元的水平,也還有相當的距離。環(huán)境危機的發(fā)生將直接威脅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碍h(huán)境退化不可逆轉”。

  

  3、危機和沖擊意味著無法應對沖擊和困難!靶判奈C意味著社會和國家松散無力,經受不了沖擊和困難”。危機“意味著社會經濟的非正常化并產生連鎖反應,伴隨而來的必然是政治危機、信心危機等其他危機”!叭绻赡艹霈F什么突發(fā)性事件或微機的話,很有可能是在社會領域或局部的信心/政治領域。實際上過去幾年中這類事件在不同地區(qū)時有發(fā)生,只是規(guī)模較小,沒有產生全國性影響而已”!霸趪H問題方面,出現危機意味著可能發(fā)生戰(zhàn)爭。我國應當盡力避免戰(zhàn)爭,避免與美國發(fā)生直接對抗”!拔C意味著發(fā)生了對每一個人都是很危險的事情”。

  

  4、危機和沖擊意味著對抗,“政治危機動搖人們的信心,增加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中國的政治體制還是比較脆弱的”。“所謂政治危機主要是指政治性的大規(guī)?棺h,或高層發(fā)生公開的分裂”!巴饨晃C主要是指臺灣問題導致中美之間出現直接的軍事對抗形勢”。“經濟危機指因匯率問題處理不當導致經濟大幅度滑坡”!吧鐣C指因收入差距過大導致局部社會動蕩”!罢挝C指因腐敗、經濟滑坡和受差距過大導致政局不穩(wěn)”。

  

  5、危機和沖擊意味著無力抵御風險,“經濟危機,尤其是因金融危機引發(fā)的經濟危機,結果往往導致市場恐慌、社會動蕩、政局不穩(wěn)乃至政權更迭。這一局面已經在印尼、阿根廷等國家發(fā)生。我國目前金融領域問題很多,不良債權居高不下。兌現入世承諾又需開放金融市場,尤其是一旦實行自由浮動匯率(這只是時間問題),風險將浮出水面。一旦危機爆發(fā),我國將面臨比印尼、阿根廷等國家更加糟糕的局面,任何國際機構或國家都無力拯救中國,況且我國還存在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定為乘勢實施其反華倒共之目的。上個世紀90年代俄羅斯出現的局面不是不可能在我國重演的。加之,目前我國金融系統(tǒng)尚未具備防范、化解和抵御風險或危機的能力,且內部問題不少—監(jiān)管不力、效率低下、官員腐敗、專業(yè)人才缺乏。此外,短期內我國在所有制改革方面不可能有大的突破。那么,國企難題將繼續(xù)存在下去,也將持續(xù)拖累銀行”!皬慕洕囊暯莵砜,投資決策是所有危機的根源。失敗的投資除了創(chuàng)造債務外沒有創(chuàng)造任何價值。中國最大的危險來自銀行和金融系統(tǒng),來自他們的壞賬和死賬!

  

  6、危機和沖擊意味著沖突,“在城市中由于失業(yè)和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不滿情緒,尤其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在城里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以及缺乏正常的權利保障。在農村中,農民收入的持續(xù)相對下降,農村中缺乏基本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農村中各種矛盾的嚴重化和復雜化等因素都使整個社會潛伏著危機。如果遇到某些誘發(fā)事件,可能釀成較嚴重的社會沖突和政治危機事件”。“如果經濟的發(fā)展出現停滯,那么一個國家諸如社會、政治以及國民信心方面大危機就會隨之發(fā)生”!爸卫砦C處理不好會轉化為政治危機”。“危機將使發(fā)展進程暫時放緩”!安粩嘣黾拥氖I(yè)。貧富差距的擴大,腐敗,對農民橫征暴斂,這些集合到一起會引起人民的不滿,可能會引發(fā)政治動亂”!皬纳鐣叨葋碚f,危機的存在反映了社會整合的缺乏。對于社會危機的低估導致政府忽視對現存社會問題的審視和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會使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

  

  危機的無限惡化將會造成無法修復的局面,因而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遏制。

  

  (三)、中國2010年前發(fā)生危機的可能性

  

  對于在中國在2010年前是否會發(fā)生影響這個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的重大危機,有77位專家作了回答,其中51位認為會發(fā)生重大危機,26位認為不會,分別占66.23%和33.77%

  á

 。▓D-2,請點擊“對中國2010年前發(fā)生重大危機的判斷”。),說明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2010年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風險較大的時期,或者說是危機多發(fā)期。事實上自從亞洲金融危機發(fā)生以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危機決不是短期現象”。全球化將發(fā)展中國中國家置于風頭浪尖之上。亞洲眾多國家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亞洲國家經濟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幾乎所有國家都缺乏一個完善的國內市場,在全球化背景下,他們在金融和勞動力方面的弱點暴露無遺”。在深度市場化和快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在金融和其它體制方面的弱點將越來越明顯。

  

  專家們認為中國2010年前政府在危機管理問題上要關注金融問題,目前金融還談不上危機,但金融風險很大,并會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一些銀行連續(xù)出現大問題,不僅是經營管理問題,也與體制有密切關系。當然,金融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另外,中國整個社會體系是非常脆弱的,但是由于公眾組織性很低,演化成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的因素存在,但形成實際的社會動蕩的條件不足。不過,金融危機、失業(yè)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值得重視。城鄉(xiāng)差距是個大問題,處理不當農民工,特別是農民工中的受過教育的精英人物會成為中國2010年前不穩(wěn)定的領導力。目前這個階層缺乏就業(yè)機會、社會保障、衛(wèi)生保障、教育機會和公共服務。這里有一個悖論,不解決農民的社會安全網問題會引發(fā)嚴重的社會不穩(wěn)定,全面解決他們的社會安全網問題會大大提升政府的財政支出和勞動力成本,中國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會不復存在。如果腐敗在近期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國2010年前成為社會動蕩的根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它可能是危機的導火索,與失業(yè)下崗、貧困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其危險性大增。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未來社會不穩(wěn)定的前景。

  

  當然必須注意的是,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的,人們對于危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重大危機的狀態(tài)、程度、方式也是有著各自的理解。危機能否演化成激烈的社會動蕩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SARS的經驗要求我們在觀察危機時要特別小心,即便是身臨其境都不容易把握其趨勢,更何況是那些可能發(fā)生在數年之后的不確定事件。但是由現實嚴峻形勢引發(fā)對未來的擔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從國內還是到國外,包括2000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報告都提出了未來10年到15年中國發(fā)展存在的不確定性。

  

 。ㄋ模、中國2010年前危機發(fā)生領域

  

  我們請專家們列舉中國2010年前最可能出現的三個危機,并按可能性高低排序。

  對于可能性最高的危機,專家們的回答是這樣的(圖-3):出現頻次最多的依次是“社會”(占總數的21.25%),“金融”(占總數的18.75%),“經濟”(占總數的12.50%),“就業(yè)”(占總數的10.00%)。請點擊圖表:“2010年前最可能出現危機的領域排序”。

  

  對于可能性次高的危機,專家們的回答是這樣的(圖-4):出現頻次最多的依次是“經濟”(占總數的12.82%),“社會”(占總數的11.54%),“信心危機”(占總數的8.97%),“金融”(占總數的8.97%),“環(huán)境”(占總數的8.97%),“三農問題”(占總數的7.69%),“就業(yè)”(占總數的7.69%)。圖表:“可能性次高的危機”。

  

  對于可能性第三的危機,專家們的回答是這樣的(圖-5):出現頻次最多的依次是“信心危機”(占總數的12.16%),“環(huán)境”(占總數的12.16%),“公共安全(占總數的12.16%),“社會”(占總數的9.46%)。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社會”、“金融”、“經濟”、“就業(yè)”、“信心危機”、“環(huán)境”、“三農問題”、“公共安全”等問題受到了較多的關注。如果將這個問題看作一個整體,對不同問題出現的總頻次進行統(tǒng)計的話,則有如下結果:

  

  從總體上看,按照出現頻次,排在最前面的依次為:“社會”(占總數的14.22%),“經濟”(占總數的11.21%),“金融”(占總數的11.21%),“環(huán)境”(占總數的8.62%),“信心危機”(占總數的8.19%),“就業(yè)”(占總數的6.90%),“公共安全”(占總數的6.03%),“政治”(占總數的5.60%),“三農問題”(占總數的5.17%),“外交或國防危機”(占總數的3.88%),“臺灣”(占總數的3.88%)。

  

  我們把這些領域重新歸類,分為社會(包括社會差距、就業(yè)、公共安全等)、經濟(包括三農問題、金融)、國防與外交、環(huán)境、政治(包括人事交替)和信心,則得出如下結論:專家們認為中國2010年前發(fā)生重大危機的領域主要在社會領域(41.25%),其次為經濟領域(35%),第三為政治領域(7.5%)(圖-6)。

  

  在社會發(fā)展領域,社會差別拉大(包括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地區(qū)差距)、失業(yè)下崗問題被認為是高風險的領域。在經濟領域,金融風險、三農問題最為人們關心。社會危機包括地區(qū)差別、城鄉(xiāng)差別和貧困差別的擴大、公共衛(wèi)生狀況惡化(如非典和艾滋病的擴散)、中產階級的成長及其對權力的要求、高失業(yè)率、腐敗泛濫、社會穩(wěn)定、進城民工的抗議和騷亂、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沖突、三農問題、公共衛(wèi)生問題、公共安全危機。“經濟是基礎,信心是關鍵,二者不可分割。從爆發(fā)的可能性來說,社會為爆發(fā)點的可能性最大”。

  

  三、主要風險的嚴重程度分析

  

 。ㄒ唬、各種風險的影響程度

  

  首先需要強調一下對于這個問題的編碼處理。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采用的是封閉式問卷,問題是:“下面我們將各界討論中國2010年前經濟社會發(fā)展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或風險因素列表”,請您對其沖擊程度給與判斷”。

  

  這個問卷問題為一個5*12的表格,一般情況下,應該將該表格分解為5*12個變量進行0、1編碼。但課題組在這里采用了另外一種編碼方式:為“嚴重”、“較嚴重”、“一般”、“較不嚴重”、“不嚴重”這五個類別依次賦值為“1”、“2”、“3”、“4”、“5”,即是說,將原序次變量轉化為連續(xù)變量,分值越低則嚴重性程度越高。這主要出于以下理由:

  

  1、如果嚴格按照問卷中的操作化定義,即“關于沖擊程度,嚴重是指造成GDP增長速度減慢2個百分點以上,較嚴重為1.9-1.5個百分點,一般為1.4-1.0百分點,較不嚴重為0.(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9-0.5個百分點,不嚴重為0.4個百分點以下”,則可以看出,從“嚴重”到“不嚴重”應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可以將其轉化為一定的數值進行計算。

  

  2、鑒于現有統(tǒng)計工具沒有相應功能,同時限于時間和人力的有限,不便進行0、1編碼數據處理。

  對這個問題的分析結果如下:

  表-2 各種風險因素的總體均值及總樣本標準差

    失業(yè)問題

  三農問題

  金融風險

  貧富差距

  生態(tài)環(huán)境

  臺灣問題

  社會秩序

  公共安全

  中美關系

  全球化和外貿

  周邊安全

  人事更迭

  總均值

  1.88

  1.93

  2

  2.07

  2.37

  2.68

  2.74

  2.85

  3.06

  3.08

  3.6

  3.64

  總標準差

  0.86

  0.86

  0.87

  0.91

  1.02

  1.13

  1.08

  1.07

  1.05

  1.06

  1.05

  1.11

  

  根據表-2,可以看出,各種風險因素的離散程度比較接近,即是說,從樣本總體上講,調查對象對不同的風險因素的態(tài)度的離散程度是比較接近的。其中,“臺灣問題”、“人事更迭”的離散程度最大,即引起的爭議相對最大,而“失業(yè)問題”、“三農問題”、“金融風險”的離散程度最小,即對其的態(tài)度相對比較集中。從均值上看,“三農問題”、“失業(yè)問題”等風險因素的嚴重性程度相對較高,而“人事更迭”、“周邊安全”等風險因素的嚴重性程度相對較低。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搜集的數據,可以進行“專家類別對不同風險因素的評分”的方差分析,以檢驗二者的相關程度。但因為EXCEL2000沒有相應的功能,所以這里僅列出了不同專家的態(tài)度均值和該類專家的態(tài)度樣本標準差,由此可以簡單了解不同專家的態(tài)度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課題組認為,專家的專業(yè)身份有可能會影響到其態(tài)度,但這個假設還需要用F檢驗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二)、其他危機因素

  為了能夠了解專家對于未來的全面看法和為了不限制專家對于未來的判斷,課題組在與專家合作的過程中設計了開放性問題,讓專家自己回答他們認為在中國2010年前可能出現的問題,下列危機是他們提出的,可能影響中國2010年前發(fā)展的因素。課題組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基本沒有進行修改,僅進行了簡單的歸類,以求盡量展現出專家們的原本觀點(表-3)。

  

  表-3 (單元格中的數值即該類因素在該等級上的出現頻次)

  補充意見

  挑戰(zhàn)或風險因素

  非常嚴重

  較嚴重

  一般

  較不嚴重

  不嚴重

  民族沖突   3

       

  治理危機 14

   12      

  教育問題   1 2

  1

     

  信心和誠信危機 1

  5

       

  愛滋病 3

    1

     

  公共衛(wèi)生 1

  3

  2

     

  資源與環(huán)境危機    5 2

     

  國有資產流失與金融危機 3

   1  1    

  社會保險與社會保護問題 1

   1      

  規(guī)模較大的恐怖主義襲擊    1      

  社會差別與社會運動 3

         

  課題組認為,根據統(tǒng)計結果,值得注意的問題有治理問題(包括腐敗等問題)、民族問題、以及愛滋病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國有資產流失與金融危機問題以及資源與環(huán)境危機問題。此外,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也值得考慮。

  

  四、對主要因素的趨勢分析

  

  從這次與專家合作來確定中國2010年前的危機因素,我們認為失業(yè)問題、三農問題、金融風險、貧富差距、生態(tài)環(huán)境、臺灣問題、社會秩序、公共安全、中美關系、全球化和外貿、周邊安全、人事更迭、治理問題、民族問題、愛滋病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國有資產流失與金融危機問題,等等,都是中國2010年前的不確因素,可能會對這個時期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帶來沖擊,尤其是就業(yè)、金融、社會差距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此外臺灣問題也不可忽視。

  

  在現有思維模式和就業(yè)戰(zhàn)略模式下,就業(yè)問題將成為我國未來發(fā)展中不太容易解開的結!案呤I(yè)率意味著潛在的勞動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運用,這樣,經濟增長就達不到其可能性生產便捷;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高失業(yè)率會使貧困現象難以治愈”。目前的問題是失業(yè)率持續(xù)上升,一直居高不下,現行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政策不能奏效,但又提不出新的有效對策。必須清楚地看到,沿著目前的政策取向走下去,擴大就業(yè)是不會有明顯效果的。尋求新的就業(yè)政策和戰(zhàn)略,將是政府在新的五年計劃期間必須解決的問題。未來的五年計劃,尤其要在戰(zhàn)略上有明確解決就業(yè)問題的思路。國內專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我國就業(yè)增長速度下降得越來越快:‘八五’期間,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夠創(chuàng)造90多萬個就業(yè)機會;
而在‘九五’期間,雖然GDP以每年近10%的速度遞增,但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只能創(chuàng)造七、八十萬個就業(yè)崗位。按照這種趨勢,很容易就能感覺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就業(yè)形勢的嚴峻”。國際上也有類似的看法,主要來自美國的蘭德公司,“失業(yè)問題以及有時也引起的城市貧困和鄉(xiāng)村貧困可能在未來10年中影響中國每年GDP增長的0.3-0.8個百分點,因為失業(yè)會造成降低要素生產率、造成低儲蓄率和減少資本形成”。這個問題實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我國就業(yè)形勢十分嚴峻。不僅勞動力總量矛盾和就業(yè)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還有下崗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部分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以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等問題相互交織的復雜情況”。無限的勞動力供給和有限的勞動力市場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表-4),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將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
2006年,中國將全面履行WTO規(guī)則,入世后僅考慮3%的糧食進口,也將減少農業(yè)就業(yè)機會上千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guī)模在現有1000多萬的基礎上,每年還將增加至少200萬個。在目前生產力水平下,我國農業(yè)勞動力需要的合理勞動力在1.5億人左右,未來至少有1.9億左右的農村剩余勞動需要轉移出來;
國有企業(yè)職工下崗和失業(yè)人員在一段時間內仍將維持在1000多萬人左右,這部分人年齡較大,技能單一,再就業(yè)較為困難;
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還是我國中學生的畢業(yè)高峰,高等院校如果不繼續(xù)擴招,大批高中畢業(yè)生將失去繼續(xù)教育的機會,這對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極為不利,如果高校繼續(xù)擴招,從目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將不會是個短期問題!耙鉀Q我國的就業(yè)問題僅靠調控運行的戰(zhàn)術性措施已無濟于事,必須根據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對國民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做出重大調整”。

  表-4 2000-2005年勞動力需求量預測

  彈性系數 2000年 2005年 20010年 2015年 2020

  E=0.11 71220 74005 76479 78606 80971

  E=0.13 71368 74417 77134 79477 81890

  E=0.13 71517 74831 77796 80453 83003

  資料來源: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第三屆中青年干部經濟研討會論文匯編,2002年9月14日。第15頁。

  “當前我國‘三農’問題的嚴峻性有發(fā)展階段的原因。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我國‘三農’問題的嚴峻形勢不能根本消除的”。

  但是,對于“三農”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盡管我國國民經濟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農業(yè)幾乎成為一個無利可圖的產業(yè),農民的收入基本停滯不前,而且大部分農民的收入基本上是下降的。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下,國內大部分農產品價格將遠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通過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價格來提高農民收入是不可能的。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找工作是農民擺脫困境的基本選擇,但是這些進城農民并沒有因為進入城市而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在身份上他們依然是農民,城市的福利,包括子女受教育的權利與他們無緣。由于農村人口眾多,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但是農民的弱勢地位和不利處境將使他們不斷為更大的生存空間抗爭。

  “近十年來,我國農村特別是中部地區(qū),發(fā)生了一系列針對基層政府的群眾性時間。這些事件大度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得到了較妥善的處理。但是,也有些實踐由于處理不當,各種矛盾和沖突依然存在,并逐步產生了一些以‘減負上訪代表’、‘減負代表’等名義出現的所謂‘農民利益代言人’。在他們的組織和領導下,部分農民與基層政府進行長期的抗爭,其結果是,農村的群體性事件在數量、規(guī)模和對抗性程度方面都在增長。與此同時,農民的政治訴求也發(fā)生了重大升級,在內容上變得更有進取性,并提出了在政治上組織起來的要求,其具體表現就是自發(fā)籌建農民協(xié)會”。對于農民、農民工問題的最有利政策莫過于政府采取善治模式,三農問題的治理危機將會引發(fā)全面農村的危機,這也許不是危言聳聽。各級基層政府,特別是農村基層政權和城市與農民工有聯系的基層政府作風的根本轉變對于緩解三農問題危機最為關鍵。在三農問題上引發(fā)的危機將是治理危機。

  

  金融問題,我國儲蓄率高,資本形成順利,但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卻長期沒有建立起來。金融體系缺乏引導資本順利流向生產領域的推動能力和監(jiān)管功能,這是中國經濟發(fā)展中一個最大的缺陷,也是中國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國有銀行占有80%的總信貸資金,吸收75%的居民儲蓄,卻創(chuàng)造不足30%的工業(yè)總產值。行政干預下的銀行機構一直在向半死不活的國有企業(yè)‘輸血’。受國有企業(yè)的不良貸款拖累,銀行系統(tǒng)的改革進展緩慢,從整體上加大了金融風險。這種體制也為權力作為資本進入經濟過程的創(chuàng)造了外部條件,是導致驚人腐敗和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國有銀行的根本問題是接近甚至超過25%的呆帳,以及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改革方案。根據國際標準,銀行呆帳比列控制在5%才應當屬于可管理水平,但是,我國已經遠遠高于這個標準。

  

  盡管有人僥幸中國在1997年沒有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其內部沒有任何問題。事實上,1997年保護中國金融體系免遭沖擊的是人民幣的國家固定匯率,而不是現行的金融體制。換句話說,金融業(yè)的現狀,可能是危及中國經濟安全的最大風險。

  

  “在各種環(huán)境下,中國能夠經歷資金從銀行撤出的驚慌-大規(guī)模資金流出,儲蓄減少,以及資本形成的驟然減少等等。繼而發(fā)生的金融危機和信譽滑坡將導致要素生產率降低0.3%,伴隨每年股市增長率的降低和失業(yè)率上升,年均GDP將降低0.5-1.0%之間”

  

  貧富差距,我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在國際預警范圍之內,而且?guī)缀醣仁澜缟先魏螄叶紘乐。分配的不平等反映了持續(xù)拉大的收入差距,包括城鄉(xiāng)差距、地區(qū)差距和教育差距,從經濟發(fā)展來說,我國過去創(chuàng)造經濟發(fā)展的契機,但是從社會發(fā)展來說,我國的過去20年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社會不平等。社會不平等對于社會穩(wěn)定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貧困的農民、無法就業(yè)的學生和失業(yè)的工人都將成為不穩(wěn)定的社會力量。貧困也會導致犯罪率上升。社會不平等的結果會在社會秩序中得到反映。最近不斷發(fā)生的企業(yè)家遭受傷害事件已經敲響社會不平等的警鐘。被整體性拋入社會弱勢群體的人群包括那些下崗失業(yè)職工以及面對明顯制度性歧視的進城農民,從數量上說,他們已經不在一億人之下。通常解決社會不利群體的政策之一是政府通過稅收政策和公共項目、公共服務來實現社會財富的轉移,即由富裕群體向貧困群體轉移,發(fā)達國家的基金會、慈善組織、非營利部門、社會救助組織,等等,就在發(fā)揮類似的作用,他們存在的基礎是政府的社會財富再分配政策。但是到目前為止,在我國政府的社會發(fā)展政策中還不曾有這個的規(guī)劃和計劃,短期內也不會看到這樣的政策和法規(guī)出臺,所以未來一個時期內社會差距縮小的政策環(huán)境不會有很大的改觀,貧富差距問題也不會得到根本性地遏制,社會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將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基本趨勢。國際經驗表明,社會差距拉大的最簡單結果是社會安全,特別是公共安全將受到極大傷害,南非社會治安不斷惡化的基本原因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社會差距的持續(xù)拉大,。這個曾經是非洲大最繁榮和安全的國家,現在社會不安全和艾滋病纏繞著,投資環(huán)境受到極大傷害。

  

  生態(tài)與資源問題,以石油為例,我國石油資源人均占有量較少,勘探開發(fā)的難度越來越大,(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我國國產石油供需缺口逐漸加大,對進口國際石油的依賴度越來越大,我國獲取國際石油供應面臨激烈的競爭中國在2020年以前能源需求將是巨大的。世界石油資源分布不均勻及數量有限,造成了在世界范圍內對石油資源的爭奪并導致了無數的戰(zhàn)爭和地區(qū)沖突。

  

  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fā)生的特大自然災害和新世紀初發(fā)生的鋪天蓋地的沙塵暴,以及最近剛剛過去的SARS沖擊,給中國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問題敲響了警鐘。沙塵、洪澇、干旱、地震、蝗蟲等各種自然災害,襲擊中國的三分之一國土。由于生態(tài)破壞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4%。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Michel C. Oksenberg受美國太平洋政策委員會和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的委托,領導的“未來中國研究小組”提出:“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侵蝕以及水資源短缺已經嚴重影響健康并限制增長率”。聯合國認為未來對中國持續(xù)發(fā)展的沖擊將來自“區(qū)域不平衡發(fā)展、自然資源的破壞”。另外一個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問題就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資源和環(huán)境基礎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但就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00美元來說,它依賴的能源和資源是否能夠通過國內資源得到滿足?雖然翻兩番不是很大的目標,但是畢竟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說,上個世紀翻兩番可以通過國內資源得到實現,下一步翻兩番的目標能否得到國內資源的支持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如果國內資源不能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我國的策略是什么?通過國際性治理得以實現?還是戰(zhàn)爭?這種方式在歷史上都曾被應用過。

  

  平心而論,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臺灣問題一直在朝著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方向發(fā)展,臺灣居民對于大陸的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使越來越低,這不應當被看作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信號,事實上它應當被看作為臺灣走向獨立的嚴重信號,在對臺關系問上,我們忽略了這個問題。另外,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一系列推動臺獨的行動和言論也不是孤立的,它是整個臺獨勢力有組織、有計劃行動的一部分。2004年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大選結果對于中國2010年前大陸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從目前來看是不確定的,因為我們不知道誰將當選,陳水扁如果繼續(xù)當選,臺灣進一步走向獨立的可能性極大。未來臺灣問題的走向是要看臺灣的民意,如何影響臺灣的民意將是大陸對臺政策的關鍵,這是考驗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最重要的指標,也體現新一代領導人的智慧。沒有臺灣民意的支持,臺灣問題的解決將是非常困難的,這是我們對臺政策的最大失誤。臺灣問題的復雜性在于美國對亞洲事務的介入,換句話說,臺灣問題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一部分,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美國不會放棄對臺灣問題的干預,這就大大增加了解決臺灣問題的難度,大陸與臺灣問題之間的摩擦將長期存在,并不斷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造成或大或小的沖擊。與臺灣問題相關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香港問題,香港最近出現的問題,對于兩岸的統(tǒng)一投下了陰影,這個影響不可低估。

  

  全球化正在成為全球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對其1997年與2000年預測報告的比較發(fā)現,在過去的幾年中,全球化的影響已經超出了他們1997年的預料,換句話說,2000年的狀況表明,1997年他們對全球化影響的估計過低。世界貿易組織和信息技術傳播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F在看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并不像我們最初預料的那樣會體現在幾個主要的產業(yè)上,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將通過其規(guī)則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深層次結構。

  

  全球化治理的影響正在凸現,最近的朝鮮核武器問題六方會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主權國家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合作處理全球公共事務和公共危機的作用將超出我們最初的預料,類似恐怖主義、全球犯罪、全球能源和水資源問題、環(huán)境問題、糧食問題、等等,對于經濟發(fā)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通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越來越強烈。

  

  下列已經成為國內外共同關注的問題:

  “--中國在過去20多年保持的經濟增長速度還能保持多久,增長速率如何?

  --未來10年中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斷層和厄運是什么?一旦這些挑戰(zhàn)、斷層和厄運發(fā)生-個別發(fā)生或連鎖反應,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經濟成長的步伐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起軍事現代化?

  --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會使美國獲益還是受到傷害?

  這些問題很大,很復雜,也相互關聯。對于美國決策者來說,對于第四個問題的回答是非常關鍵的,這是美國對于中國經濟增長態(tài)度的底線”。

  “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可能還會保持較高的外資直接投資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確定的環(huán)境,這些環(huán)境可能會使外來直接投資驟然減少,這些變換的環(huán)境包括由于權力更替的導致的內部關系緊張,可能的內部金融危機,人民幣的不可自由兌換,以及中國不能履行WTO的承諾,或者外部關系緊張,包括在其他國家出現良好的基礎設施投資環(huán)境,如歐洲、印度、俄國,或其他地方。未來中國外來資金直接投資取決于與其他國家比較下的投資風險,退稅政策等”。

  

  未來真正影響中國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恐怕還是中國經濟和社會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如需求結構不合理、產業(yè)結構矛盾加重以及生產資料銷售價格與居民消費價格變化不協(xié)調,等等,激起更深層次的矛盾。

  

  國內治理危機使人們較為關注的危機因素,這是課題組在調查涉及之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治理危機包含的因素很多,包括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腐敗問題、法制建設問題、軍政不分問題、政治危機問題、公開參與政治制度改革問題、共產黨高層內部的團結問題、政府官員的責任不清問題、黨群關系問題、政府的形象問題、中央政府政策渠道不暢通問題、政府的法律權威下降問題,以及政治改革滯后等等。這是一個自填問卷,專家們使用的語言不同,歸結起來是這樣一些因素,我們將其歸結為治理危機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專門研究,詳細可見《公共事務和公共危機的善治問題研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向看來是需要淡化政府的責任,強調其他部門在公共事務中的作用和責任。如果不是這樣,人們對于政府的期望值一直居高不下,但實際上政府又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個落差有可能成為人民的怨恨和不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官員的貪污腐化、欺壓百姓、違法亂紀,不嚴格執(zhí)行黨和政府的政府,將激化現已存在的社會的矛盾,引發(fā)進一步的社會危機,換句話說,治理危機可能會成大規(guī)模經濟或社會危機的導火索。

  

  除了治理危機,信心和誠信問題也使專家們關注的問題。有的專家認為失業(yè)問題關系到民生問題,誠信和信心關系到精神問題,這兩大問題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當然并不是所有專家都持這樣的看法。誠信問題和信心問題是與治理危機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問題,人們之所以失去信心和缺乏誠信與某些政府官員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敗壞黨風、敗壞風氣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這些官員的腐敗導致人民對共產主義失去信心,也從此失去理想。信用問題不單是一個道德問題,也是一個制度性問題。目前我國的信用現狀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企業(yè)信用低下,公民個人信用基本屬于空白,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隱患嚴重,許多銀行依然把自己的信用建立在居民對于中央銀行的信任之上,信用缺位對我國國民經濟的深層影響主要表現在:抑制消費,制約投資,直接造成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巨大損失,加大了金融風險,造成市場經濟秩序混亂。

  

  信心和誠信問題可能使中國長期發(fā)展面臨的最為艱難的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國內外挑戰(zhàn)面前,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如果沒有大多數人民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將顯得勢單力薄。人民缺乏信心將隨時影響政府的政策效率和執(zhí)政效果。對于我國當前的道德狀況,有人概括為道德滑坡,世風日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促進了經濟增長,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道德水平卻走向滑坡。“一切向錢看”的極端正在促使一部分人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識形態(tài)的支撐。“信用”可能是時下我國國民最缺乏的一種道德資源,這似乎成為許多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共識。應當說明,這些問題不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相反,它是與我們所要建立的市場經濟目標背道而馳的。

  

  艾滋病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聯合國和蘭德公司2003年以來相繼發(fā)表報告,對中國的艾滋病問題提出警告,認為中國現在的處境與泰國在10年以前的處境相同。聯合國專家認為,除非中國采取有效措施,否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中國人將遠遠超過目前預計的1000萬人,可能會高達3000萬人,如果那樣,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數最多的國家。聯合國駐北京代表處官員在于我們交流的過程中也表現了對這個問題的擔憂。世界銀行的報告認為,艾滋病對于經濟的成長所造成的影響要比過去預料的嚴重得多,除非采取措施,否則許多國家將會瀕臨崩潰的邊緣。患艾滋病死亡的人往往是青壯年,他們留下的孩子無人照顧,而撫養(yǎng)這些孩子的人不會把他們的教育問題當作首要問題,隨著疾病的擴散,孤兒的數量會使社會無法承受。這些兒童成人之后沒有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謀生技巧,其結果是導致經濟和社會的倒退。由于艾滋病南非經濟呈處于崩潰的邊緣!爸袊滩☆A計的增長率每年為20-30%,專家已經對中國艾滋病的未來作了七種情景分析,包括艾滋病成本的估計、艾滋病患者的生產效率估計、以及人均資本產出分析等等。最底線的估計是在本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中國每年死于艾滋病的患者為170-270萬人,由此造成的2002年-2015年之間每年的GDP減少1.8-2.2%”。“對于未來的HIV流行作準確的預測是困難的,因為存在著一系列復雜的因素,包括政府干預措施和效果、高危人群行為方式的改變(包括變好或變壞)等。但是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目前HIV感染著數量急劇增加。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專家和熟悉中國艾滋病疫情的國內專家估計,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國艾滋病的感染著數量到2010年有可能達到1000萬”。于發(fā)生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SARS不同,艾滋病問題還沒有引起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眾所周知,艾滋病問題決不是一個單純的醫(yī)療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其原因就是艾滋病不僅給艾滋病患者帶來巨大沖擊,而且也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沖擊。其實,艾滋病也好,SARS也好,只是中國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中國公共衛(wèi)生危機的冰山一角。

  

  五、2010年前幾種可能的國家發(fā)展前景

  

  《2015年全球趨勢:圍繞未來與非政府專家對話》估計2015年前中國的發(fā)展充滿得艱難和不確定。要求經濟快速增長同時又要保持現有政治體系不變會使其社會、政治和經濟發(fā)展充滿壓力和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影響到其政權的合法性,甚至其生存。加入世界貿易組,經濟全球化的廣泛需求和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全面結構性變革將產生社會和經濟混亂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和類型,這些混亂將加劇已經廣泛存在的國際和國內問題!霸谠S多專家看來有兩種不同的情形將挑戰(zhàn)美國及其盟國:一是一個虛弱和分裂的中國,或者一個崛起并利用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優(yōu)勢挑戰(zhàn)周邊的中國。這兩個相反的情景使專家們更愿意看到中國作為一個和平的力量,經濟保持增長和內部問題穩(wěn)定!

  

  Charles Wolf在其《中國經濟的斷層線》中指出:“中國在未來10年面臨的厄運具有廣泛的可能性。這些厄運可以分成制度性和結構性的(如城鄉(xiāng)失業(yè)、貧困和腐。、部門性的(如艾滋病和其他傳染病、水資源和污染以及能源)、金融(國內金融危機和外來直接投資的萎縮)、安全性的(臺海軍事緊張和沖突以及亞洲其他周邊關系緊張等)”。事實上,中國在過去的20年終已經經歷了這些厄運中的五個:失業(yè)、腐敗、水資源問題、艾滋病和金融脆弱等等,但是,中國依然保持了其經濟發(fā)展的持續(xù)性。所以評估這些因素對于中國未來的影響需要確定:這些因素是否會對未來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產生影響?為什么會產生影響?他們如何才會產生影響?

  

  中國最近也經歷了國際社會曾經擔心的石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美伊戰(zhàn)爭后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表明,石油價格波動對于中國經濟的沖擊并不像原先預想的那么嚴重。剩下的兩個國際上擔心的因素:外國直接投資的萎縮和臺海軍事沖突,這是不曾發(fā)生的,也是無法預料的。

  

 。ㄒ唬⒀刂鴮崿F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定目標穩(wěn)步前進

  

  這個過程產生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持續(xù)健康增長、有力的國際環(huán)境、社會與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能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利用和有效治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我國大多數人民不分地區(qū)和城市,不分鄉(xiāng)村地都能在發(fā)展中獲益。技術開發(fā)與傳播-一方面它將通過技術開發(fā)來縮小我國與發(fā)達國家之間技術方面的差距,提供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技術含量,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和產業(yè)結構轉型,加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它將通過技術開發(fā)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huán)境和資源危機或公共衛(wèi)生危機,緩解人口和資源壓力;
經濟增長可以廣布財源,提高人民收入和福利;
,經濟增長的前提是要解決目前存在銀行不良資產和國有企業(yè)低效率問題。社會發(fā)展是保障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及時處理和消除社會差別(地區(qū)差別、城鄉(xiāng)差別和貧富差別)、擴大居民的就業(yè),能源和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利用將為我國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基礎,并保持一個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
治理在國際和國內都需要的是我們現在所說得善治,即政府在處理國內公共實物和國際公共事務的過程中,通過積極的制度安排,使國家面對的內部和外部的公共事務和公共危機能夠以最有效的方式解決,國內和國際沖突大幅度減少。在這樣的發(fā)展模式下,只有少數地區(qū)和居民無法從中獲益。

  

  目前“中國處于對未來發(fā)展決策的關鍵時期,中國2010年前的發(fā)展將決定中未來的發(fā)展路向。應當讓更多的人參與這個決定中國未來發(fā)展方向的決策中來,如果大部分認為‘我不能影響未來發(fā)展,我何必參與’或‘官員與商人決定未來,我只管自己的事情’,那么中國就很難看到一個有效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解決問題的一攬子措施,促進更多的人民參與將使我國應對危機的最有效的辦法”。

  

 。ǘ、偏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定目標

  

  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得到加強,GDP按照預定的目標持續(xù)增長,少數經濟、社會和政治精英從發(fā)展中獲益,財富繼續(xù)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絕大多數人民不能得益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過分強調經濟發(fā)展,不改變發(fā)展是硬道理的戰(zhàn)略,繼續(xù)認為發(fā)展可以解決一切,忽視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社會問題,社會差別問題、就業(yè)問題、道德建設問題以及國有企業(yè)和金融體制問題,其直接后果財富繼續(xù)向少數人手中聚集,廣大勞動者被剝奪生產資料,社會分化嚴重、地區(qū)差別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低下,國家貿易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國家遭受全球化中負面因素的干擾越來越嚴重,并因不斷加劇的國際經濟危機而使國內的發(fā)展陷入困境。國家內部沖突加深,不公平、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關系緊張。在這個過程中,少數人可以享受小康社會的成果,但大部分人將與之無緣,在這樣的情況下,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在經濟發(fā)展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將不能得到實現!叭娼ㄔO小康社會的出發(fā)點和最終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ㄈ、無法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定目標

  

  由于業(yè)已存在的經濟體制內部的各種矛盾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各種問題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國際或國內的突發(fā)性事件激化了現有的內部矛盾,經濟發(fā)展進程中斷或發(fā)生經濟倒退。地區(qū)差距、收入差距以及城鄉(xiāng)差距的繼續(xù)拉大,導致社會沖突,影響到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性。由于國內市場,特別是國內需求不能進一步擴大,國家經濟對于國際市場的依賴進一步加深,由于國際市場和國際經濟的波動引發(fā)國內經濟危機,中斷經濟發(fā)展進程,或引發(fā)經濟倒退,居民收入降低,大量居民失業(yè),進而加深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社會差別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不能提高,經濟增長缺乏刺激因素,經濟速度降低,失業(yè)率上升,激化其他社會矛盾。

  

  綜上所述,除第一種可能性,經濟增長并不能推動中國社會走向預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反,在第二種情景中,經濟增長會加劇社會分化、混亂和沖突;
第三種情景中,可能會激發(fā)社會沖突和合動蕩。這三種可能性的最終結論是:

  

  ---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xiāng)村如果再不能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將嚴重受到影響,國家既定的發(fā)展目標的預期實現將面臨巨大困難。

  ---在全球化條件下,治理的有效性,包括國內和國際治理,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健康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換句話說,這是實現持續(xù)、全面和均衡發(fā)展的基本條件。

  ---國際因素和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加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它的影響程度取決于國內矛盾的解決程度,解決國內矛盾是中國2010年前的關鍵。

  注:

  1,本研究問卷是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陳崇林同志執(zhí)行的。陳崇林同志還對數據進行了初步計算和分析。

  2,NIC: global Trends 2015: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 December 2000.

  3,NIC: global Trends 2015: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 December 2000.

  4,á

  需要注意的是,EXCEL不能給出列聯檢驗的結果,因而這里不便對專家類別和問題一答案之間的關系進行量化檢驗。而我們認為,因為樣本較小,所以統(tǒng)計的結果很可能會不顯著。但根據調查對象人數較多的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來看,專家身份和其所關注的問題還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

  

  5,á

  對于在2006年至2010年“是否”有可能出現危機的問題,部分調查對象在回答時顯得比較遲疑。類似于“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不能排除可能性”,“可能性極小”,“無法預測”之類比較模糊的回答并不少見,因而如果簡單地用“是/否”的二分法來對答案進行歸類的話,則有失偏頗,或者說,過于明確、簡化的備選答案會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掉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個別調查對象表示,“可能性”一般是會存在的,只是“可能性”的“大小”不同而已。筆者認為,是否可以將問題三的備選答案改成“不可能”,“可能性不大”,“一般”,“可能性很大”,“完全可能”五項,這樣的話,一方面便于調查對象的回答,另一方面也可以搜集到更多的信息。

  

  6,Ku-Hyun Jung, Anuchat Poungsomlee, Mochammad Maksum and Tae Kuu Park, Civil

  Society Response to Asia Crisis, Institute of East and West Studies Yonsei

  University, 2003,p17.

  7,Ku-Hyun Jung, Anuchat Poungsomlee, Mochammad Maksum and Tae Kuu Park, Civil

  Society Response to Asia Crisis, Institute of East and West Studies Yonsei

  University, 2003, p18.

  8,NIC, 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s, 2000

  9,王健:“關于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的三個判斷”,cei.gov.cn/expert/2003081801.htm

  10,Pual Krugman, The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 U.S. Economic Policy in the

  1990s, the third edition, Published by MIT Press, 2000, pp22.

  11,“把就業(yè)壓力轉變?yōu)榘l(fā)展動力”,cei.gov.cn/expert/2003082804.htm

  12,Charles Wolf: 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

  13,《人民日報》社論,2003年8月16日。

  14,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第三屆中青年干部經濟研討會論文匯編,2002年9月14日。第261頁。

  15,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第三屆中青年干部經濟研討會論文匯編,2002年9月14日。第304頁。

  16,劉福垣:從戰(zhàn)略上解決就業(yè)問題,2002年5月10日。

  17,姜長云:“如何看待當今中國的‘三農’問題”,調查研究 建議 2003 年7月2日。

  18,于建嶸:“農民有組織抗爭及其政治風險”,《戰(zhàn)略與管理》,2003年第三期。

  19,Charles Wolf: 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

  20,Charles Wolf: 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

  21,Charles Wolf: 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

  22,陳新年:當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政策建議,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2002年8月。

  23,聯合國:《艾滋病在中國:新世紀—巨大的挑戰(zhàn)》。

  24,India, China face AIDS catastrophe,

  cnn.com/2003/HEALTH/07/03/asia.aids/index.html

  25,Charles Wolf: 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

  26,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國務院扶貧辦:艾滋病防治與扶貧工作關系,2002年10月。

  27,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國務院扶貧辦:艾滋病防治與扶貧工作關系,2002年10月。

  28,NIC, 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al

  Experts, 2000.

  29,Charles Wolf: 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 RAND, 2003.

  30,《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第67頁。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志愿服務與福利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國家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

  

相關熱詞搜索:三種 中國 前景 丁元竹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