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貪官適用死刑存廢的爭論]2018年查處的中央高官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近年來,關于對貪污受賄等經(jīng)濟犯罪是否適用死刑的問題,議論爭論持續(xù)不斷。了解一下貪官適用死刑的存廢之爭的有關觀點,對于我們全面認識今后我國法律走向,清醒看待死刑對反腐敗的作用,正確理解近幾年對貪官個案的定刑尺度,是非常有益的。
主張對貪官免除死刑的理由:
1.廢除死刑是國際大趨勢。20世紀以來,在世界范圍內廢除死刑已成燎原之勢。1989年,聯(lián)合國就通過了《聯(lián)合國廢除死刑公約》。目前,世界上已有111個國家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除了死刑。在發(fā)達同家中仍執(zhí)行死刑的現(xiàn)僅剩美、日兩國。而美、日等保留死刑的國家,也只是將死刑適用于殺人、販毒等暴力和傷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犯罪,對經(jīng)濟犯罪一般不適用。
2.死刑并不具有最大的威懾力。迄今為止,尚無任何證據(jù)表明發(fā)案率與死刑存廢之間有必然的聯(lián)系。死刑甚至沒有終身監(jiān)禁那樣具有更大的遏制效果,死刑威懾效果的鞏固期有縮短的趨勢。我國明朝對貪官實施剝皮塞草的酷刑,也沒讓貪官絕跡。相反,當今一些清廉指數(shù)較高的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地區(qū)沒有死刑,其反貪成果反而為世所公認。我國目前并沒有對貪官免用死刑,但腐敗現(xiàn)象仍呈高發(fā)多發(fā)態(tài)勢,在有的地區(qū)和單位還出現(xiàn)了前腐后繼現(xiàn)象?梢娤麥缲澒俚年P鍵,并不在于事后的嚴厲懲處,而在于如何做好事前防范,健全對官員權力的制約制衡機制。
3.死刑是不人道的。只要承認罪犯是人,罪犯便擁有國家和法律都不得剝奪的生命權。死刑斷絕了犯罪人悔過自新的道路,這與改造犯人的觀念是相違背的。死刑也是遠古野蠻時代血腥復仇的遺留,與現(xiàn)代社會文明不合拍。
4.不應該對經(jīng)濟犯罪處以極刑。貪污受賄說到底是錢財?shù)膯栴},不應該和生命聯(lián)系起來。而且很難說貪污多少錢該死,貪污一億元和貪污一萬元在本質上并沒有區(qū)別,都是貪欲引致的犯罪,只是因權力大小、職務之便不同而已。
力主保留對貪官適用死刑的觀點:
1.死刑在刑罰中具有最大的威懾力,是反腐敗斗爭不可缺少的。強烈的求生欲望是人的本能。死刑較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罰,具有更大的威懾力。大貪官胡長清就曾在獄中多次向有關人員苦苦哀求免于死罪。假如缺少了死刑的威懾,勢必會助長更多的有貪污受賄欲望和機會的人鋌而走險、違法犯罪。
2.當前反腐敗形勢不允許對貪官免除死刑。懲治貪官和懲治其他犯罪一樣,實施有效懲治必須具有“三性”:一是必然性,凡貪污受賄行為都逃脫不了被審判的命運。二是快速性,凡貪污受賄行為,都能很快被及時發(fā)現(xiàn),受到應有制裁。三是嚴厲性,凡貪污受賄行為,都會遭到遠遠大于其犯罪成本的懲罰,直到丟掉性命。然而,現(xiàn)階段懲治腐敗在必然性和快速性方面,均存在明顯缺陷(即腐敗分子不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和查處),而且短期內還難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再提出廢除對貪官的死刑適用,大幅度降低懲治腐敗的嚴厲性,勢必大大降低對腐敗分子的打擊力度,從而推遲反腐敗斗爭勝利的進程。
3.對貪官免除死刑違背人民群眾意志。人民群眾對貪官深惡痛絕。從歷史淵源來說,中國社會歷代貪官污吏貪得無厭、為非作歹、草菅人命的惡行已在人們心中留下深深烙。滑F(xiàn)實中的貪官,其罪行嚴重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將其中罪大惡極者處以死刑,也是人心所向,否則不足以平民憤。
4.廢除貪官死刑與講人道尊重人權、社會文明進步并無必然聯(lián)系。現(xiàn)階段對貪官適用死刑,正是為了有效維護社會秩序、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代表了國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了正義和公理。(據(jù)《黨的生活》)
保留死刑但嚴格控制死刑
全國人大常委會10月31日表決通過一項法律修正案,將死刑案件的核準權統(tǒng)一收歸中國最高法院行使。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指出,“保留死刑”與“嚴格控制死刑”是黨和國家刑事政策的有機整體。人民法院貫徹黨的刑事政策。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就是要嚴格掌握和統(tǒng)一死刑適用的標準,確保死刑只適用于極少數(shù)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肖揚特別指出,死緩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創(chuàng)舉,要注意充分運用這項制度既能夠依法嚴厲懲罰犯罪又能夠有效減少死刑執(zhí)行的作用,凡是可殺可不殺的,一律不殺,殺了就是犯錯誤。要更加注重貫徹執(zhí)行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對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減輕情節(jié)的,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一般不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
相關熱詞搜索:貪官 死刑 爭論 關于對貪官適用死刑存廢的爭論 對死刑存廢的看法 對我國死刑存廢的看法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