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挽聯(lián) 張伯駒為陳毅寫挽聯(lián)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張伯駒,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生于官宦世家,與張學(xué)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稱為“民國四公子”,是我國老一輩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xué)家、京劇藝術(shù)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他是當(dāng)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涌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shù)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xué)人!
張伯駒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畫名跡。他自三十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初時出于愛好,繼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為收藏,他不惜代價,變賣家產(chǎn)或借貸,甚至置性命于不顧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愛國至誠,也是基于對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深刻認識與酷愛。張先生慧眼識寶,所藏書畫件件堪稱藝術(shù)史上的璀璨明珠。然而,對于斥巨資購藏并用心血保護的書法名畫,張伯駒先生和夫人潘素女士(金碧青綠山水畫家)并不視為一己所有,而是看做全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自20世紀50年代起,張先生夫婦陸續(xù)將收藏三十年之久的書畫名跡捐獻國家,使這些文物成為博物館的重寶。
1957年,剛剛將一大批國寶獻于國家不到一年的張伯駒,被劃為右派分子。當(dāng)時的大右派章伯鈞很不理解,為什么張伯駒捐獻了那么多有價值的文物,居然在政治上沒有起到作用?張伯駒則說,我是個散淡之人,生活重心是琴棋書畫,共產(chǎn)黨用我,我是這樣,共產(chǎn)黨不用我,我也是這樣。
得知張伯駒被打成右派后,與張伯駒相識相知甚厚的陳毅元帥打來電話慰問。1961年,經(jīng)陳毅介紹,張伯駒出任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走之前,陳毅在家設(shè)便宴為張伯駒送行,還書寫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的詩句送給張伯駒。
四年后,張伯駒將自己所剩的書畫收藏計三十多件又捐獻給了吉林省博物館,其中一幅是宋代楊婕妤的《百花圖》,被認為是我國繪畫史上保存下來的第一位女畫家的作品,這件作品曾被張伯駒視為最后的精神慰藉。
這次捐獻之后,張伯駒的命運繼續(xù)向下滑落。1967年,張伯駒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在隔離審查了八個月后,被迫從吉林省博物館退職,到吉林省舒蘭縣插隊。但人民公社拒絕收下這個已近七十歲、不會勞動還要靠公社養(yǎng)著的老頭。在一個大雪天里,被拒絕落戶的張伯駒夫婦離開舒蘭,返回北京。他們回來時很落魄――沒有口糧,也沒有錢,住在他們原來大院西邊的兩間陰暗潮濕的小破房里,這里自張伯駒夫婦走了后住了四戶人家,是“文革”中居委會強塞進來的四戶人家。
曾經(jīng)擁有稀世寶物的張伯駒,一下子成了生活無著的落魄老頭,一無戶口,二無糧票,老兩口靠親戚朋友的接濟勉強過了一年多。
像那個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張伯駒的命運,也因一個偶然的機會而突然轉(zhuǎn)變。1972年,與張伯駒有患難之交的陳毅逝世,張伯駒要求前去吊唁,但由于他的政治身份,最終不能如愿。悲痛中,他揮淚寫下了一副挽聯(lián):
仗劍從戎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首大好河山,永離赤縣。
揮戈近日接尊俎,浩氣猶存。無愧于人民,有功于天下,九泉應(yīng)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這副被懸掛在陳毅靈堂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里的挽聯(lián),突然被穿著睡衣、臨時趕來參加追悼會的毛澤東看到了,他連聲說“寫得好寫得好”,詢問陳毅夫人張茜,撰聯(lián)者為何人?張茜趁機將張伯駒的近況告訴了毛澤東。于是,被“黑”了四年的張伯駒夫婦,正式落戶于北京!
。ㄘ(zé)任編輯/呂 靜)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挽聯(lián) 張伯駒 陳毅 張伯駒為陳毅寫挽聯(lián) 張伯駒陳毅挽聯(lián)內(nèi)容 張伯駒悼念陳毅的挽聯(lián)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