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高職教育的理論根據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科學理論是指導社會實踐的法寶。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 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我們干任何事業(yè)都要善于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把握規(guī)律,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中國兩倍于普通本科院校數的高職院校,占接受高等教育人數近一半的高職教育,其理論根據是什么?還真的沒有現成的答案,只看到領導講話中說是社會發(fā)展到工業(yè)社會,是社會人才需求倒逼教育的產物,是學習德、日等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的產物,這僅僅是社會存在價值說,卻不從中國5000年的教育發(fā)展史上找依據,從世界教育理論系統(tǒng)找根據。
回顧近、現代中國高職教育發(fā)展史,如果說,1866年的(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完全是仿效歐美教育模式設置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機構,基本沒自己的想法是客觀存在。20世紀80年代,先后成立的北京聯合大學、南京金陵職業(yè)大學、江漢大學、上海大學、無錫職業(yè)大學等 13所短期職業(yè)大學,當時只是地方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強烈的高教需求和社會職業(yè)人才需要主動適應的產物,沒有系統(tǒng)的辦學思想和定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1997年3月,原國家教委批準,邢臺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更名為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與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成為中國首次 以“職業(yè)技術學院” 冠名,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以其獨有的專用名稱,正式登上中國高等教育的殿堂 。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高教舉措,應該說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仍然說沒有理論指導,是說不過去的。
問題出在兩年后,1999年大學擴招,這么大規(guī)模地新建高教機構,基本沒有系統(tǒng)的高教分類發(fā)展指導意見出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教育發(fā)展思想不明,沒有理論指導下的失誤。到2015年末,新設置專升本和獨立本科院校600多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1 341所。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件頒發(fā),主張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工學結合”教學。應該說這10年(2006-2016)已經初步形成了完整、系統(tǒng)的高職教育實踐,本應有一定的理性思考。更可惜的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從理論到實踐都沒有完成任務,半途而廢,更沒有形成權威的理論體系。中國第一本《高等教育學》作者潘懋元先生關于高職教育的只言片語,也成了高職教育遵循的原則之一。
難道中國人辦事情真的不需要理論指導?世界本來就沒有高職教育理論?高教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本人的研究,關于高職教育的理論根據,有如下初步認識。
1.從人類歷史視角看,國家雛形出現之前,人類只有職業(yè)教育,當部落走向國家形式之后,才有了知識教育形式需要。教育,產生于職教。
2.從中國歷史視角看,職業(yè)教育始終是存在的,且大量存在民間,只是沒有成為國家正規(guī)教育的主體形式,即“師傅帶徒弟”。即使是社會主義新中國前30年工業(yè)化時期,一線工人基本上是靠“師傅帶徒弟”帶出來的,只有少量的中專生和大學生下基層、到一線鍛練的現象。
3.從中國文化視角看,職業(yè)教育也有自己的“祖師爺”。知識文化教育(普教)的祖師爺是孔子,技術文化教育(職教)的祖師爺是墨子。而且,職教還有自己的宗師——魯班。當代中國各行各業(yè)的“大國工匠”們,都是職業(yè)教育的典范人物。
4.從全球教育學派看,職業(yè)教育是教育學主體流派之一。人類近代產生、現代尚存的五大教育學派:(1)實驗教育學派,代表人物是德國教育學家梅伊曼和拉伊;(2)文化教育學派,代表人物有狄爾泰和斯普郎格;(3)實用教育學派,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中國是黃炎培和陶行知;(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派,代表人物是馬卡連柯、凱洛夫、蘇霍姆林斯基、加里寧和楊賢江等。(5)批判教育學派,代表人物有美國的鮑爾斯和金蒂斯等。其中,實用(主義)教育學派的思想,就是職業(yè)教育的主體思想。
5.從教育學派別看,職教思想來自“實用教育學”。 實用教育學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國版”的教育學,對整個二十世紀全世界的教育產生極大的影響。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和《經驗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實用主義教育學”是在批判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學基礎上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有:(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過程和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教育不是“準備生活”;(2)教育即個體的經驗繼續(xù)不斷地增長;(3)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學生要在其中學習現實社會中所需要的東西;(4)課程的組織要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而不是以科學知識體系為中心;(5)師生關系以兒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問中心;(6)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獨立發(fā)現、表現和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6.不同層次的教育學之間的地位與分工。教育學著作有教育思想著作和教育規(guī)律著作兩類,現代五種教育學流派,是教育思想的不同,培養(yǎng)的人才方法與測重點不同。在此基礎上貫徹一定的教育思想所產生出來的某一類教育或某一層次的《教育學》,則是教育規(guī)律學著作。如1984年中國第一本《高等教育學》,它是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一般規(guī)律、具體的辦學規(guī)范性理論體系。它們之間的分工類似如中國大陸治國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治國的根本規(guī)律和規(guī)范是《憲法》的區(qū)別一樣。
7.高職教育的教育思想是“實用教育學”,堅持的是“職業(yè)主義”。 杜威和克伯屈,中國的黃炎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中國高職教育思想的直接來源,學習的直接目標是就來自“職業(yè)主義”。 “職業(yè)主義”來自《新青年》創(chuàng)辦者、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陳獨秀。陳獨秀先生在1915年10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一卷第二號上撰文《今日之教育方針》提出教育的四大方針:一是現實主義;二是惟民主義;三是職業(yè)主義;四是獸性主義。而且,“實用教育學”與“職業(yè)主義”是適用于大眾化條件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是一線勞動者。
8.高等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主區(qū)別是職業(yè)知識存在大量的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英籍猶太裔物理化學家和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在1958年從哲學領域提出的概念,按照波蘭尼的理解,顯性知識是能夠被人類以一定編碼系統(tǒng)(如語言,數學公式、各類圖表、盲文、手勢語、旗語等多種符號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識。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相對,是指那種我們知道但難以言述的知識。隱性知識就是職業(yè)行為知識,如駕駛汽車,在教室里任何方法都教不會,只有學習者在師傅的指導下親身體驗駕駛、訓練學習,才有可能學會。為此,在2010年前后產生了姜大源的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論,徐國慶的項目化課程論,趙志群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論。
9.實用教育學思想有缺點,但只是人才培養(yǎng)類型適用問題。實用(主義)教育學有三個“忽視”,忽視了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校的特質。因此,也不斷地遭到批判,特別是前蘇聯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美國人把科技落后的板子打在了杜威的身上。說明任何教育學流派不可能“包治百病”,不同類型的人才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學思想和方法。如普通本科大學普遍遵循的是“實驗教育學思想“,但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必須采用“批判教育學思想”,而社會主義中國大陸的高校,又必須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派的骨架。
10.高職教育應該有自己的《高職教育學》。從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頒發(fā)之后,全國1 000多所高職院校進行了10年實踐,有“示范”與“骨干”校建設工程。現在,又產生了“教學質量自我診斷”與優(yōu)質校建設新概念、新標準,以及負面清單等新進展,應該說基本條件具備,“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而格物”,完善高職教育的理論體系到時候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