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變化
發(fā)布時間:2017-01-2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感悟變化篇一:受到啟發(fā)感悟變化
龍源期刊網(wǎng) .cn
受到啟發(fā)感悟變化
作者:張文芝
來源:《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2年第11期
教材簡介:《科利亞的木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該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
本文是一篇反映兒童生活故事的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fā)的順序記敘。講的是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10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后戰(zhàn)爭結束,科利亞回到家里,在離屋門口10步遠的地方?jīng)]找到木匣子,經(jīng)過思考,他在離門口5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設計思路:新課程倡導“以學定教”,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愛提問,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但是有時自制能力差,容易走神又十分好動。為此,本課教學,擬首先通過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線索“科利亞的木匣”,理清課文脈絡。并通過多讀和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情感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學習、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人出外旅游。一天,他來到山里,看見一個樵夫在山上的一株大樹上砍柴。忽然,樵夫一失手,斧子從樹上掉下去了。這可糟了,怎么才能很容易地在山下找到掉下去的斧子呢?這個人正在著急,只見樵夫解下頭巾,在掉斧子的地方套上,然后下山去,來到樹上套毛巾的下面,很快就找到了斧子。這個人心里很高興,覺得這個方法很好。
有一天,這個人坐船過江,他一不小心,把掛在身上的寶劍掉進江里去了。這個人一點也不著急,他想到樵夫找斧子的事,便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有人催他:“還不趕快撈!在船舷上刻記號有什么用?”
這個人不慌不忙地指了指刻的記號,說:“不用著急,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從這兒跳下去,準能把寶劍撈上來!
等船靠了岸,他便從刻有記號的地方下去找劍,結果什么也沒有找到。
感悟變化篇二:感悟人性的變化
感悟人性的變化
人生的軌跡非常玄奇,不同的階段,想法意識環(huán)境都發(fā)生大的變化,人生不怕困苦,特別是青年,不怕阻礙,不怕絕境,但怕執(zhí)迷。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很多認為正常的,認為妥當?shù)模J為無害的事,往往無形中成為拖累命運的主力。
一過多享樂。也許是現(xiàn)在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享受已經(jīng)是很平常的事了,各種形式的服務和享受已經(jīng)達到極致也無法讓人們覺得可懼,更別說對生存的感恩了,人要生存追求物質是沒錯的,但是為了更多的享受去無度的追求物質,就絕對是墜落的本因,無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很多都早已大大的超出了可控的范圍,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就會難以接受,卻有更多總是接受的人覺得自己很善良。
二缺愛,F(xiàn)在的提到愛就想到的是男女在床上的戰(zhàn)斗,那是欲,不是愛,真正的愛是付出,是無怨無悔的付出,甚至是不計回報的付出,但是現(xiàn)代更多覺得愛是索取,是占有,是霸道,如果這個社會所有人都來索取,會是什么樣子?現(xiàn)下不少夫妻,發(fā)誓是多么愛著對方,卻為了屁大點事爭得你死我活,總是要讓對方低頭,對方承擔,卻早已忘記了,愛是真情的流露和奉獻,絕不是自我占據(jù)高點的勝利,更不
是為一己私欲的發(fā)泄,只指望著別人為自己的奉獻,那不是愛或被愛,那是統(tǒng)治。
三對比別人。自己這么做對不對?正不正常,自己沒有答案,在別人那里找答案,別人都在吃煙喝酒,于是這是正常的,別人都在殺生,所以也是無害的,甚至于到了一種圈子,別人都在吸毒,因此吸毒也是可以接受的了,當認知和道德被這種對比中無限的刷新底線時,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拖向痛苦的深淵,而最可怕的是他們還不自知。
四貪圖固執(zhí)。不知什么時候起,對“我”的感受越來越重,什么都是“我”為中心,這樣似乎就是自由了,靈魂也自由了,什么都開放了,卻不顧及“我”以外的人的感受,當對我執(zhí)產(chǎn)生一種貪性,產(chǎn)生一種為自己開釋的借口,成為了不去面對錯誤不去面對現(xiàn)實的虛假,那么最終,這個我執(zhí)帶來的就是,迷茫,不解,困惑,煩惱,吃得好用得好穿得好,但就是過得不爽,這就是過于貪圖,貪信我執(zhí)的結果。一時刺激和滿足于“我”,當這個短暫的過程結束后,剩下的就是大把無法滿足和刺激“我”的煩惱,這些個煩惱相信現(xiàn)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無法擺脫,特別是青年人。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來說,好煩,好無聊,這其實就是他們把“我”放任成了障礙,寵成了魔了,世尊在幾千年前就教導我們,只有念著眾生,才會有恒久的快樂。
五 推往以后。還有一種,就是總覺得時間還早,現(xiàn)在就算是有問題有錯誤,有作惡,等以后慢慢還,卻不知道,十幾歲時貪念惡念,直接在婚姻就報了出來,當惡運無法阻擋的時候,也就是因果成熟的時候,什么事推往以后,什么事總是說以后解決,真到了以后,就真解決不了了。
感悟變化篇三:實 踐 變化 感悟
實踐 變化 反思
為順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龍崗區(qū)教育局適時提出了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新思路,我校積極響應這一方針,在實踐中穩(wěn)步推進兩個重點項目《新課程背景下家校合作關系的研究》和《構建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研究》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F(xiàn)總結如下:
一、 實踐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感覺到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對新課程改革缺乏足夠的準備和認識,在與學校的溝通過程中形式單一、缺乏實效。于是,我們將家校合作關系作為學校內涵發(fā)展的一個研究課題進行了專項實施。
1、及時溝通。每學年的上學期初召開家長見面會,下學期開學初,教師與每一位家長電話聯(lián)系。
2、深入交流。分批次邀請參加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保證所有的家長都至少有一次參與的機會。學期末,每班都會有寫個家長的一封信,并召開家長座談會。
3、合作研討。分年級召開家長理論學習會議和家長開放日,為家長在新課程下的教育和教學提供指導。
另一方面,因為認識到了活動之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我校一直在探索構建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思路和方法,保持校園文化活動的常規(guī)性、持續(xù)性和有效性。作為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一部分,我們提出了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研究。
1、開展了新理念學習活動。以家長會和科組活動為載體,幫助家長和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讓雙方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達成共識。
2、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主線,開展了校園文化活動。在學期中分
別舉行體育節(jié)、語言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讀書節(jié)和合唱節(jié)。依據(jù)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特點,體育節(jié)內容為:低年級的“親子運動會”、中年級的“我運動 我快樂”運動會、高年級的“我比賽 我快樂”的運動會;語言節(jié)中各年級都開展課本劇表演再按年級舉行講故事、朗誦和辯論賽;藝術節(jié)以才藝展示和現(xiàn)場繪畫、硬筆書法為活動方式和內容;科技節(jié)以手工制作和科普知識競賽為活動方式;讀書節(jié)以各個年級的英語劇表演和分年級的的剪報、手抄報和征文比賽為活動方式;合唱節(jié)以中英文合唱和小組合唱為活動的方式。
3、注重評價。每項活動結束后以個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以科組的形式進行具體的評價操作。
二、變化
課題的研究和行動方案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孩子的成長,促進了家長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時也鍛煉了老師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指導功能,發(fā)展了教育空間,挖掘了教育資源,提高了教育效能。
一、家長的變化
通過近一年的家教指導,家長的教育觀念普遍得到了很大轉變,教育能力與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1、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日趨關心,開始重視教育。認識到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認識到素質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更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等的綜合教育;認識到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父母的事情,更是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參與、體驗、分享的過程;認識到了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課程目標、課程結構的改變,還牽扯到學習方式、評價標準等多方面的改革。
2、充分認識到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積極創(chuàng)設與家庭素質教育目標相一致的動態(tài)環(huán)境,并在擁有豐富物質環(huán)境的基礎上,
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親子關系更為融洽。
3、參與家校合作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認識到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家教質量,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因此,他們樂于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切家教聯(lián)誼活動,常常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有的還與教師建立長期聯(lián)系,隨時就孩子出現(xiàn)的某些情況與老師溝通、交流。
二、學生的變化
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有效開展讓學生收獲頗豐:
1、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延伸到了學生的課外生活!翱萍脊(jié)”的有手工制作比賽、語言節(jié)的“課本劇表演”、“辯論賽”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將課本知識直接運用到生活中,進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
2、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興趣。許多學生正是在校園文化節(jié)的活動中,逐漸培養(yǎng)出了自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活動體系中培養(yǎng)出來的這些興趣愛好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3、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在知識上,能力上得到提高,而且學生的整個素養(yǎng)都會得到提升。孩子們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認識了誠信、感受了關愛、(轉載于:www.91mayou.com 蒲 公 英 文 摘:感悟變化)學會了負責、磨練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品嘗了快樂、體驗了成功與失敗等。
家校合作關系的課題研究的讓家庭與學校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達成了最大程度的一致。孩子則是這種教育合力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在家長、教師的精心培育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認知能力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 因為家庭教育的積極、有效參與,進一步拓展了教育的空間,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
2、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課題實施很好的促進了
孩子們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生活自理能力更強,課堂常規(guī)更自覺,行為表現(xiàn)更文明、更安全。
3、有效的促進了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保護孩子的良好個性,讓家長了解新課程也是讓家長在孩子個性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更為積極的作用,從而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師的變化
教師是學校開展家校合作和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基本力量。課題實施以來,我校形成了一支團結、進取、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1、課題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一方面,家校合作關系的課題實施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需要教師了解并深入掌握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原則、方法、內容、策略與模式,并運用于實踐。另一方面,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課題實施需要有課堂教學的支撐,而文化活動的開展又為課堂教學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素材,從而更好的促進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2、課題的實施提升了教師自身的能力。課題的實施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與家長、學生的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協(xié)調能力、溝通能力和教育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同時,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過程中吸取了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和知識,從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顯得更為成熟。
3、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課題實施以來,我校師生在各級比賽中屢有出色表現(xiàn):在龍崗區(qū)、布吉街道組織的多次質量檢測中我校都名列前矛,個人方面,楊和平老師在龍崗區(qū)說課比賽中獲特等獎,唐韻同學自己的出色表現(xiàn)獲“布吉街道十佳知榮明恥好少年”稱號,
現(xiàn)正參加龍崗區(qū)的電視評選活動,其他的各類獲獎更是屢見不鮮。更重要的是:我校頗具特色的課題實施及實施過程中老師們傾心付出,得到了家長和各級領導的肯定和贊譽。
三、反思
當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回避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在家校合作關系的研究課題實施時存在反饋不夠及時,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研究課題實施時硬件設施不夠完備等問題。
實踐已經(jīng)證明:教育的內涵式發(fā)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極其有效的。我們相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家長的積極配合下,在全體教師的認真努力下,我校的課題研究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會有一個更大的飛躍,我校的師生將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