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匆x小說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我很喜歡孔子的一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币馑际恰拔也粨鷳n別人不了解我,我擔心我不了解別人”。作為一個寫作者,之所以會喜歡上寫作這件事,是因為我對了解別人的興趣,已經(jīng)遠遠地大于讓別人來了解我。但是我也知道,這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自己能夠被別人理解、關(guān)心和安慰,對于去了解他人則沒有太多耐心和興趣。我的讀者在看完我的小說之后對我說,他們更喜歡我寫給讀者的回信集,因為覺得更溫暖。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感受?梢赃@么說,在我的第一本回信集里,我是作為一個作者,去以讀者為中心,為他們付出耐心去傾聽,去解讀,所以讀者會很容易就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關(guān)懷和被安撫;我的第二本書則是以電影,或者說電影所展現(xiàn)的生活為中心,由我這個作者拉著讀者一起去理解;而到了現(xiàn)在這本小說的時候,便演變成由我這個作者單獨構(gòu)建出來一個完整的、屬于他人的世界,沒有任何提示地放到讀者面前,讓讀者獨立去解讀,這就需要讀者以我在第一本書中所占的那個位置,去對書中的世界和人物,對他們的命運,付出他們自己的理解力、耐心、見識,甚至是需要他們的寬容和慈悲心去體察。結(jié)果可想而知,大多數(shù)人更在意的是“我”有沒有被關(guān)心、被治愈,甚至是我在書中有沒有讀到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被教育。更多人關(guān)注的是我得到了什么,當書里的人物和自己是那么不同時,很多讀者都懶得去付出耐心理解書里人物的種種。由此可見,我們大多數(shù)人更患“人之不己知”,很少有人會患自己“不知人”。對于他者的世界,更多人會直接下結(jié)論,貼標簽甚至做出批判,這其實是大多數(shù)人看世界的方式方法,不僅僅在閱讀小說這一件事上。
在《一代宗師》的3D版中,趙本山最后說了一句話:是非、榮辱、成敗,最后都是一個字——“我”;可是,如果一個人的眼中真的只能看到“我”,而看不到他人和世界的話,他要如何能夠懂得別人以及這個世界呢。不去理解這個世界,又如何能夠懂得“我”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在哪里,“我”和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如何,又如何真正地了解“我”呢?
曾經(jīng)有讀者問過我,要如何了解真正的自我。我說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可以分三步訓(xùn)練自己:一、遠離自我,忘記自我。二、關(guān)注他人,理解他人。三、像理解他人那樣去理解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認為閱讀文學(xué)作品是一種很好的訓(xùn)練。我這里指的不是那些通俗小說,通俗小說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給讀者講一個故事,無論是偵探,言情,還是恐怖小說等等,它們的目的是明確的,無論是哭是笑,都是達到娛樂讀者的目的,并不逼讀者去理解和思考,這樣的作品很親切,不會給讀者出難題,也不會讓讀者難堪。但是文學(xué)作品卻往往不是這樣,特別是那些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之所以能夠經(jīng)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世界始終有人需要它們的存在。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讀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時,那時候我只有十四五歲,我特別討厭書里的女主角愛瑪,我的內(nèi)心非常氣憤,我不能理解一個那么虛榮,自以為是,不貞潔的女人,為什么會成為流芳百世的經(jīng)典名著中的女主角。但是當我到了30歲的時候重讀這本書,我在讀到愛瑪死去的時候,我和福樓拜一樣淚流滿面,小說還是那本小說,愛瑪還是那個愛瑪,而我變了,當我年紀增長之后,我有了更多的閱歷,對他人和世界的理解能力都有了增長。這就是大師作品的魅力,他們足夠豐富和深刻,可以等著我們長大之后在與他們重逢,從前不懂作者的用心良苦,現(xiàn)在都懂了。這樣的閱讀體驗也讓我用更輕松的心態(tài)去讀那些小說,不抱定見,不急于審判和批評。
有人說,文學(xué)無用,我倒不這么認為,如果它真的是無用的,那么它早就會自然消亡了,為什么這么多人還是在讀它呢。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我始終認為閱讀文學(xué)作品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幫助人提高情商,對此很多人可能不大相信,也沒有這樣的耐心,想提高情商的話,為什么不去直接讀卡耐基,而要花費時間,去讀令人頭大的托爾斯泰,讀《包法利夫人》呢?況且那些經(jīng)典的文學(xué)名著,有時候看上去實在是對讀者并不那么友好,因為作者本人從來沒有把取悅讀者當作寫作的目的,他們總是把一個個關(guān)于人性的思考題,打包丟到讀者面前,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和理解?墒悄阋,人性這種東西,其復(fù)雜程度超出我們想象呀,有時候除了光明可見的一面,也常常會有曖昧糾結(jié)不清、陰暗隱晦不明的一面,更有時代的影響,教育的灌輸,這種種的作用力下,其實沒有幾個活生生的人的個性,會真像卡耐基的書里所羅列的那樣,標簽分門別類,清楚地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你只能穿過層層迷霧,自己去搞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這個人做出這樣的決定,而那個人會有那樣的行為。我始終在小說里修習著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力,這是我喜歡讀小說的一個重要原因,它讓我不斷地學(xué)習了解人性,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并且越來越喜歡它。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我之前提到的了解自己的三個過程,通過閱讀小說,都能夠?qū)崿F(xiàn)。
文學(xué)作品并不在書中傳授知識,因此很多人得出了“小說無用”的結(jié)論。但其實小說并不是用來長知識的,而是用來增長智慧的。這個世界上的智慧,也并不是只要得到知識,就可以水漲船高的。否則怎么有那么多人掌握了那么多的知識點,讀過那么多書,卻還是對人性一竅不通,溝通起來不可理喻,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呢。除了閱讀小說,我當然也會閱讀一些心理學(xué)、歷史、美學(xué)、社會學(xué)和人類學(xué)的理論書,但最后我總是會去讀小說,我發(fā)現(xiàn)把我讀書掌握的其他知識運用在對小說的理解上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小說家們不負責給我們灌輸三觀,也不負責給我們傳授知識,但是他們提供給我們了一個個人性的經(jīng)典案例,讓我們自行去分析,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答案,有時候也參考別人的答案,但是沒有人有標準答案,只有生活會驗證你的思考是否正確,這樣我們才避免了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它給予我們的,并非短短幾個小時的歡愉時光。
讀小說的人,未必都是要當作家或者藝術(shù)家,但世界上很多高情商的人,都會閱讀文學(xué)作品。從這樣的角度來討論讀小說的意義,難免有些世俗和功利,然而我還是衷心希望那些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能夠被更多的人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畢竟這些人類的瑰寶,在我們的生活中唾手可得,卻這樣被人忽視,不知道它們的妙處,這實在是可惜。你能從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的世界里得到什么?我不好說,打個比方的話,就像那個古老的美國西部故事,給你一匹馬,你可以撒歡兒地跑,凡所到之處的疆土,都是你的,至于你能跑多遠,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選自《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愛》,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選文有刪節(jié))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小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