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月的美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1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詠月的美文篇一:月的意境1
月的意境 美的浸潤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xué)設(shè)計
【教材簡析】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出自我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手筆。這是一篇角度獨特、構(gòu)思新穎的寫月散文,主要寫了舅甥倆在江輪上對月吟詩和望月暢想的情景。文本中月光下的交談流淌著詩情,放飛著遐思,很能讓讀者的心伴著字里行間的情韻而融入那一片美麗的月光之中。
【設(shè)計理念】
1、語文姓“語” ,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xué)的核心。本設(shè)計采用生本教學(xué)模式,引領(lǐng)學(xué)生在讀、寫、說中自主建構(gòu)語感。老師引著學(xué)生圍繞話題體悟詞、句意味,借助填詩、拓寫等方式讓學(xué)生運用和錘煉語言,學(xué)生能在潛心朗讀中沉浸于月光情境,既悟語感,又練語感。
2、語文從“文”,文是文字、文學(xué)、更是文化。學(xué)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體驗、感悟,能逐漸觸摸到漢民族文化的月亮情結(jié),并積淀蘊含在文本中的情感,迸發(fā)出心靈深處的詩情和美感。
【教學(xué)目標】
1、運用已有策略學(xué)會本課生字新詞,借助情境、生活經(jīng)驗理解 “呵欠、剪影、繪聲繪色”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圍繞前置話題用比較生動、準確地語言傳達文本理解和感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并能將感悟融入朗讀中。
3、能在誦讀課內(nèi)外的詠月詩文中感受月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愛月情結(jié)根植心中。
【教學(xué)重、難點】
能圍繞前置話題用比較生動、準確地語言傳達文本理解和感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并能將感悟融入朗讀中。
【教學(xué)過程】
一、話題定向 開啟望月之旅
1、月詩月詞、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磥恚利惖脑铝潦侵袊诵闹薪獠婚_的情結(jié)。今天,我們繼續(xù)美好的望月之旅(板書課題)一起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你知道這篇課文
寫了哪些人看到的月亮呢? (板書: “我” 小外甥 眼中月詩中月心中月)3、作者的“眼中月”、 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詩人的“詩中月”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話題進行學(xué)習(xí)。
二、小組展示
采擷月亮之美
(一)出示話題,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學(xué)習(xí)課文。
討論話題: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詩人的“詩中月”給我們帶來了怎么的美的享受?從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內(nèi)容,認真誦讀,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語言文字談?wù)勀愕母惺堋?/p>
【設(shè)計意圖】
讀完本文的人大多會產(chǎn)生一種美的感覺,如此美文需要細讀和深悟。把話題聚焦于“美”,讓學(xué)生循著語言文字的表里而直面美的畫面,咀嚼美的語言,與文中諸人的望月情懷開始了美好的相遇。
(二)交流“眼中月”部分。
小組主體展示交流:
1、品月光之美。
(1)出示句子:
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2)品悟詞語,想象畫面。
“安詳”(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 “閃爍”(月光似頑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動的江水中跳動)
(3)朗讀展示,讀出月色動靜之美。
2、品月下景物之美。
(1)出示句子: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2)根據(jù)學(xué)生感悟拓展對句:
月光照在蘆蕩上,蘆蕩那黑色的剪影上瞬間添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月光照在樹林上,樹林那黑色的剪影上頓時添上了一圈——銀色的光環(huán)。 月光照在山峰上,山峰那黑色的剪影上立刻添上了一個——銀色的項圈。
(3)引導(dǎo)其他小組補充,品味“鍍”的妙處。
★“鍍”這個字用了擬人的寫法,充滿了人情味,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喜 愛。向我們傳遞出這美麗動人的月色。
師:這靜謐的江月,流暢的文字,若再有繪聲繪色的誦讀,定會妙不可言。大家認為我們班誰最適合讀這樣的文章?學(xué)生推薦,教師為其配樂。
評:我從你的朗讀中看到了一片柔和而寧靜,皎潔而安詳,朦朧而詩意的 月色。
師:其實這段文字適合每一個同學(xué)去讀,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聲音 里就會有一片獨特的月光。齊讀。
(三)交流“詩中月”
1、師生、生生模擬文中對詩情景。
2、像文中的人物這樣在月夜下對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有趣,陶醉,感覺很有詩意。)
3、作者和小外甥醉了,我們也醉了。
出示: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齊讀。
4、其實,月亮在古代詩人的詩中有著不同的情感內(nèi)涵。哪一小組和大家聊一聊詩中月?
預(yù)設(shè)一:
★我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詩人半夜醒來,獨自一人對著月亮的那種孤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從“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句詩看出詩人小時候特別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當(dāng)作白玉盤子。
★我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的“愁”字,感到詩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還睡不著覺。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詩人蘇軾在中秋的夜晚寫給他弟弟蘇轍的詞。讀了這句詩,我體會出作者在中秋月圓之時對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睂懗隽死畎纂x開蜀地時,看到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币惠喢髟聮煸诋(dāng)空,卻又善解人意,似乎與詩人越來越近,給詩人平添一份溫暖和親切之感。
預(yù)設(shè)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崩畎住抖朊忌皆赂琛
師:同是大詩人李白的詩句。上句是詩人回憶兒時的月,下句是詩人成年 時心中的月,月在詩人心中總是那么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象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崩畎住鹅o夜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師:這是游子心中的月,月亮是天下游子共同的家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碧K軾《水調(diào)歌頭 中秋》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泵虾迫弧端藿ǖ陆
師:這是詩人孤獨寂寞時的月,在這里詩人又把月亮當(dāng)作詩人的知己。
2、古往今來,詩人鐘情月亮,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課前大家進行了搜集,誰愿意和大家分享,出示音樂。
預(yù)設(shè):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這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是清幽寧靜的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這是大氣磅礴的海上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這是蒼茫曠遠的雄關(guān)月。
★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天上第二泉。”
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素有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月。
3、小結(jié)引讀。
這一輪輪明月,這一首首詩歌,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吐灑著一縷縷晶瑩的光輝,訴說著一個個悠遠的故事,傳遞著一份份珍貴的情感,讓人心醉,讓人癡迷。 再次出示:詩,和月光在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齊讀。
(四)交流“心中月”。
1、過渡: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江輪的甲板上,聊一聊小外甥的“心中月”。
(1)品想象之美。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多么豐富而又巧妙 想像,在他眼中,月亮是活的,是“天空”心靈的“窗戶”。
★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他困了,想睡覺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睜不開眼睛,躲到云層里睡覺去了,他賦予月亮以生命。心系月亮,深沉著迷。師: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是多么的可愛,調(diào)皮,富有生命活力,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美。
(板書:想象之美)
(2)悟人物個性。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毙⊥馍{(diào)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叫醒” “出神”可見小外甥對月亮的敏感,摯愛。
★第五到十一自然段,背詩,小外甥對寫月亮的古詩很熟悉,更表現(xiàn)了他對月亮的喜愛之情。
師:小外甥的想象奇特、而富有童趣,又十分自然,真是個“愛幻想” “聰明好學(xué)”的孩子。
2、小外甥的回答就像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你看老師不改一個字,只要把這幾句話重新編排一下,是一首童話般的詩!(指名生配樂讀 )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
又忍不住睜開
每個月
都要圓圓地
睜大一次
三、遷移仿寫,放飛月亮之思
1、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在詩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滿童趣的想象的啟發(fā)下,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引讀最后一段)??
2、此時,作者的心中月,還和開頭眼中月的景致一樣嗎?會有什么不同呢?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卻的。小外甥給一個舅舅插上了幻想的翅膀。那我們呢?同學(xué)們,讓我們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你的心中,月亮還像什么?學(xué)生仿寫。
四、總結(jié)回扣 銘刻月光之情
1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從古至今都是這一個月亮,但是作家、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什么都不一樣,都那么美呢?
2、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這就是“以心觀物 萬物皆有情”。心中有情,月亮才分外美麗。
五、練筆拓展 揮灑望月之文
1、小練筆: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學(xué)們觀察一下月亮,再仔細觀察一下周圍的景物(山、樹、人、房屋等),用心幻想,融入感情,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誕生。
2、整理并背誦寫月亮的詩歌。
板書:
“我” 眼中月 月景之美
望月詩人 詩中月 詩情之美
小外甥 心中月想象之美
詠月的美文篇二:中秋節(jié)古典美文:誰念嫦娥千秋冷
中秋節(jié)古典美文:誰念嫦娥千秋冷 文章作者:翁秀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秋夜,絲竹陣陣,冰盤皎皎,抬頭望,有宮殿隱隱,桂影搖搖,不由自主想到的,是那個古老的神話。懷想當(dāng)初,那美麗的人間女子是如何踏著祥云飄飄飛入月宮的呢?《淮南子·覽冥訓(xùn)》云: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
自唐以來,文人多有以中秋人間的圓滿快樂反襯嫦娥的孤寂冷清之作,李白《把酒問月》“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羅隱《詠月》“嫦娥老大應(yīng)惆悵,倚泣蒼蒼桂一輪!毕驕椤端{(diào)歌頭》“誰念姮娥單枕,寂寞廣寒宮殿。”對嫦娥深懷同情與關(guān)注。
月宮中的仙子,或倚桂樹,或撫玉兔,凝望下界熱鬧喧笑,似聽得一聲嘆息,悵惘無限。
晏殊《中秋月》最是傳情:“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弊陨淼募拍顾约褐橥贫Ф仍轮邢扇耍簭V寒宮冷,桂樹凄清,嫦娥即使長生不老,也未必就再無悵恨了吧。
悵恨之中,只怕更深的是相思與悔意。李商隱《月夕》言道:“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yīng)斷腸!痹聦m寒冷,佳人獨處,詩中別有一番深情體貼。
長相思,豈在月圓時?王沂孫《眉嫵·新月》云:“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wěn)。料素娥、猶帶離恨。”詞寫新月,將新月看作團圓之始,盼漸圓漸滿,卻因無賞月之人,便生悵惘,便覺新月如未畫好的美人蛾眉,這一定是嫦娥想到月圓之時黯然傷神之故。
辛棄疾《木蘭花慢》用“天問”體問月:“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末一句尤其問得有趣,嫦娥為何到現(xiàn)在一直沒嫁出去,不知道是誰把她留住了?如此親近之語,嫦娥若知,當(dāng)存感念。
縹緲的月宮,美麗的嫦娥,長久以來給人無限浪漫的遐思與癡戀。月中仙子無法享受到的人間歡樂,更讓世人珍惜身邊的一切,人們敬她愛她憐她念她,少有譴責(zé)之語,多為關(guān)切之情。
是否,人間這般單純美好的情懷,早已隨月光直達天庭,是以,月虧之后又復(fù)漸圓,給她希望,許她堅持。同時又似乎在暗示,當(dāng)曉世事無常,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因此月不長圓,只因有恨,而月之恨,世人寧愿想象成是因為廣寒殿中終身孤單的仙子。
是否,嫦娥終身沒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從此,高懸的明月成了凡間團圓的意象。月之清光,流瀉掉人間一切愁苦,將古往今來所有的傷痛失意輕輕化去,將遙望、相思、叮嚀化為千萬縷月絲,環(huán)繞在每個人身邊心頭,灑下一片清凈、靜謐與空靈。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其實,相信在飛天的一霎那,嫦娥悔意已生。幾乎所有的奔月圖,嫦娥飛入月宮之時,總是面向人間,一步三回頭,離愛人越來越遠,如何舍得?她在月里立了千年,年年歲歲,月圓之時,她捧出對人間最美好最由衷的情感,化作天地間恒久祝福,借縷縷清光散與八方: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善良的人們也一直在期待,上天能許她一個神話:何時月宮聞笑語,儷影雙雙永團圓?
詠月的美文篇三:千載此隋同皎潔,萬古美文共欣賞 從“赤壁-永’看蘇軾與月的結(jié)緣
陳 瓊
蘇軾與月結(jié)緣,在“赤壁三詠”中多次出現(xiàn)月亮意象。在詠月過程中蘇軾融入了他不同的生命體悟,使月亮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宇宙實體,還寓意著整個天地人生的變化哲學(xué),同時也折射出了蘇軾的人格魅力和博大胸襟!月亮,作為一種變幻的意象,同時也是一組多元的象征,從古至今,以其獨特的清冷神秘引發(fā)著人類無盡的幻想,也因詩人們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賦予她種種超越時空、歷古常新的人格力量,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悠遠的文化韻味。蘇軾對月情有獨鐘,與月結(jié)下了不解的緣份,在他的三百幾十首詞中,寫月夜的就有五十多首。月,因其盈虧變幻卻永恒常在,獨冷凄清卻又高潔美好,使蘇軾在清風(fēng)皓月中舉杯獨酌,感情人生;在暗月孤燈下神弛心系,惆悵懷人!俺啾谌仭敝柑K軾在黃州寫的兩篇散文和一首詞,即《赤壁賦》(以后簡稱《前》)、《后赤壁賦》(以后簡稱《后》)、《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后簡稱《懷古》)。在這三篇傳世美文中,不僅出現(xiàn)了同一個千載此情同皎潔“月亮”意象,而且融入了作者鮮活生動的生命智慧和對宇宙人生的感悟。蘇軾賦一江月韻,化千千心結(jié),將明月的意象化成文化積淀。一、賞月之美
《前》、《后》兩文中都描繪了一幅水勢浩蕩、茫茫無涯,月色恬淡,與水輝映的夜色月景的美妙圖景!肚啊芬婚_篇寫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卑嗽碌囊箍涨逅巳, 十六的月光皎潔如霜。茫茫白霧氤氳江面, 月華映照水色, 清風(fēng)蕩漾波光。一葉小舟就在這樣一個遼闊而悠遠的銀色懷抱中任意東西。這是一個美得無聲的神秘世界。無邊江月就如多情女子的明眸與柔情, 夜夜朗照、日日奔流。
《后》對月夜美景是這樣描寫的“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彼ㄐ鷩W,驟然有聲,月色恬淡,主客開心。
多情江月,迷人美景,讓詩人敞開襟懷,縱酒高歌明月之詩,這正好表現(xiàn)作者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與造化神游的暢適愉悅之情。
二、感月生悲
月在“赤壁三詠”是變幻的、多層次的,內(nèi)蘊是豐富的。
《前》一文寫道:“蘇子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栽娊(jīng)時代起,“美人”就用來象征著美政理想或者君王,到屈原更加明顯。蘇軾泛舟赤壁,觸景生情,貶謫兩年多,一直期待被昭回,在這南方瘴癘地,身體之衰壞、生計之困頓、精神之孤獨一直折磨著蘇軾。雖然身處江湖之遠,但心卻系廟堂之高,“美人”在天一方,歸期“渺渺”。 賞月的本身恰恰郁結(jié)著作者思君念國之執(zhí)著。這種悲情不僅體現(xiàn)在美人這個特殊的意象,更直接的描寫還體現(xiàn)在:“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蘇軾由月明星稀引出一代梟雄曹操,由湯湯江水遙想千里舳艫、蔽空旌旗。同是一方水月見證,一葉扁舟承載的是漁樵“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失意而非“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得意;月下舉杯所吞飲的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憾恨而非“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豪情。在《懷古》中蘇軾一方面仰慕周瑜“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少年英雄,另一方面悲嘆早生華發(fā)、功業(yè)無成、仕途潦倒的自己。仰慕功蓋一世的曹公或周瑜越發(fā)引起自我渺小之嘆,憑吊英雄業(yè)績更會生發(fā)壯志未酬之痛。宇宙無窮,生命有限;人生如寄,生命無常。生死的來臨與消失連創(chuàng)造時代的英雄都無法過問,何況平凡人生!生,大志難伸,于世無補;死,如蜉蝣一粟,亦無傷于世。這樣的惆悵與不甘,是人類永恒的憾恨與痛嘆!這種感月生悲的情緒跟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是緊密聯(lián)系的。
蘇軾一生經(jīng)歷坎坷,宦海沉浮,曾一次入獄,兩次外放,三次遭貶。他既做過皇帝身邊的近臣,也曾被流放到蠻荒之地;既在前往貶所的途中再接貶謫,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入世心志堅定,歷百難而不改。他抱著輔君治國、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以“尊主澤民”、“致君堯舜”而自任,“何日遣馮唐”是他報國之志的袒露,“西北望,射天狼”體現(xiàn)了他建功立業(yè)的熱望。然而長期飄零異鄉(xiāng),遠離親人的孤單與寂寞,官場失意的悲涼與慨嘆,生活的貧困與凄慘,使得這位敏感而博學(xué)的詩人筆下涌流出的明月詩句,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將太多的無奈和悲哀寄托于明月之中,以月寄情,感月生悲。
三、觀月思哲
佛教文化中明月的意象意蘊十分豐富,其中獨具代表性的意蘊主要是喻指自性的圓滿空凈!斗鹫f月喻經(jīng)》日:“皎月圓,行于虛空,清凈無礙!狈鸾陶J為月是一種思想的象喻,月也是佛教徒參禪悟道的入門處!扒Ы兴Ы隆、“ 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釋子借月來比喻自性與他性,有與無、變與常的辨證關(guān)系,在世界的差別中,更注重?zé)o差別的覺悟,達到無融無礙的境界。蘇軾的心靈、精神經(jīng)過人生苦痛與生命困境的淬煉,將觸須深入到無限時空,從中尋找超脫,在更深刻更理性的層面上認識人生、社會與宇宙。圓融無執(zhí)的禪思消除了入世與出世的矛盾,他開始以平常心去思考,超越得失、人我的思想局限,自得自適。仰觀宇宙,俯察自身,進入哲學(xué)的思考之境。他與釋子一樣,也以月為喻,“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仿佛是恒久的,但同樣的永恒蘊藏于我們短暫的生命:“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有限即無限,縱化自然的悟態(tài)顯露出無差別之境,平靜坦然中擁有智者的視域,散發(fā)著蘇軾佛家與世無爭、隨緣自適的濃郁氣息。在變與不變的月亮面前,蘇軾開創(chuàng)了一方嶄新的哲學(xué)天空。
四、酬月豁達
德國哲學(xué)家雅斯貝爾斯有言:“生命像在非常嚴肅的場合的一場游戲,在所有生命都必將終結(jié)的陰影下,它頑強地生長,渴望著超越。”蘇軾對現(xiàn)實人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 超越生命困境,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不做泥于傳統(tǒng)世俗觀念 “趑趄于利害之道”的 “拘人”,而是 “君子如水,隨物賦形”, 給疲憊的心靈留下了進退回旋之所,構(gòu)建起超脫的自由人格,正如王光鵬在《唐宋詞史》中說:“他不作窮途之哭,而是力求從憂患中超脫出來,沖決世間榮辱苦樂的羈絆,以期達到超自然的精神境界,求得精神中的慰藉和心理的平衡! 《懷古》一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前》末段“客喜而笑,洗盞更酌”“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浩大無窮的世界、皎潔寧靜的月亮使蘇軾的心量變得無限之大,那令人鄙夷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的狹小世界在眼前頓而消失,他忘懷了世俗一切煩惱,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著超乎俗世的圣潔理想,詩人那飄逸曠達的風(fēng)采躍然紙上。蘇軾以無礙之心映照天地萬物,最后以酒酹月,月沉西天,蘇軾擺脫了,自由了,萬象皆空?拖捕Φ摹跋病辈皇情_頭沉浸于山水之趣的“樂”,而是融心天籟,自我解脫,以自然之性存在于天地之間,由頓悟進入圓足之境。一顆痛苦的靈魂有了最美麗的歸宿,對短短幾十年的生命有了最豁達的詮釋,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
法國作家布封說:“一個大作家不能只有一顆印章,在不同的作品上都蓋著同一的印章!碧K軾“赤壁三詠”中的月亮意象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宇宙實體,還寓意著整個天地人生的變化哲學(xué),同時折射出了蘇軾的人格魅力和博大胸襟!與蘇軾結(jié)緣的月既繼承前人的文化也開拓前人的文化,既包含前人的精髓又充當(dāng)著后人楷模,是一種更深層的追求和創(chuàng)新。當(dāng)然,縱觀蘇軾文學(xué)中的月是一種多層文化代表的月,綿綿不絕,說不清,道不完,對其深層的把握還需更深入的研讀。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美文 詠月 詠月的名家美文 詠月美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