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寧:在陳修齋先生最后的日子里——病程紀實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1993年8月23日凌晨,陳修齋先生在湖北省地質職工醫(yī)院與世長辭。噩耗傳來,珞珈嗚咽,東湖淚涌。陳先生在病魔纏身的數(shù)載中,他那嚴格要求自己、為事業(yè)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和寬容豁達的美德深深感動著我。我不得不將我所知道的陳先生病中的一些情況寫出來,即使掛一漏萬,也聊以告慰所有崇敬、關懷陳先生的人們。
一、“老慢支”急性發(fā)作勉力投身整黨
陳先生通過數(shù)十年艱難跋涉,在1988年于年近古稀之際終于實現(xiàn)了加人中國共產黨的愿望,對黨的事業(yè),他特別嚴肅認真、一絲不茍。1990年春天,適逢全黨整頓、黨員重新登記,不巧的是,陳先生在臺灣的姻兄來大陸尋根,這年4月,陳先生與夫人徐銑陪同他去浙江,途中勞累,氣候多變,陳先生原有的“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合并感染,回來后,人也大為消瘦。然而,在長達數(shù)月的時間里,陳先生置自己的病情于不顧,帶病認真參加了各項整黨活動,包括雨中在小操場聽報告,耽誤了對疾病及時有效的治療。當病情發(fā)展嚴重時,陳先生才去武大校醫(yī)院看看門診,開始是肌肉注射抗菌素,后來只有靠隔一段去打幾天靜脈點滴才能維持原狀。隨著病情的拖延,他對藥物開始產生依賴性。到了1990年冬天,情況更嚴重了,幾乎靠打吊針過日子。開始時打幾天還可以維持幾天,后來,打吊針的時間比不用藥的時間還長。每次去醫(yī)院打針,都得在寒風中行走近一華里,就這樣邊打針、邊吹風、邊感冒,達不到應有的療效。
在那段日子里,人們印象最深的是陳先生那長時間的、劇烈的咳嗽聲。周圍鄰居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引起大家深深的憂慮。但就在這種情況下,陳先生仍然在沒有暖氣的家中堅持伏案工作,只有暴發(fā)性的陣咳才迫使他不時地停下來,但馬上又握筆勞作,去趕自己那永遠沒有盡頭的任務了。
二、最后一面人文館抗洪救災獻丹心
1991年夏,我省發(fā)生特大洪水,全校進行抗洪救災總動員。陳先生的病情經過一年來的發(fā)展,感染未能控制,反復發(fā)作,已成為肺氣腫,呼吸困難,行動受阻,在陣咳中時有短暫意識喪失,出現(xiàn)尿失禁現(xiàn)象,一般情況下已經不再出門。但當他得到 “軍事化”行動的通知后,絲毫不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聽親人的勸阻,奮力徒步前往人文館參加動員大會。他走的十分慢,不斷地站下來喘氣,引起路上許多人的注意和同情。不到一公里的上下坡路,他走了近一小時,好不容易到達人文館,又沒有電梯,只能一級一級地登上6樓哲學系會議室。陳先生除捐助災區(qū)人民100元錢外,在會上還要求報名參加抗洪搶險隊,雖未獲批準,也表達了一位年老有病的知識分子對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誰知道,陳先生此行竟是他與人文館和哲學系的最后訣別,他再也沒有力量作這樣的艱難遠行了。
三、病情還在惡化醫(yī)院院長關懷住院
1991年秋開學不久,陳先生以重病之軀面臨著博土點整頓,身為博士生導師不得不參加會議。鑒于陳先生已不能再去哲學系開會,會址安排在附近的學校教工會。首次整頓會議定在1991年9月22日下午舉行。那幾天陳先生每天上午都在校醫(yī)院門診部打吊針,當他得到會議通知后,不顧自己的病情,不顧家人的強烈勸阻,決定打完吊針下午就去開會。然而,當校醫(yī)院肖院長巡視時見陳先生情況不好,形容憔悴,氣喘吁吁,咳嗽劇烈,口唇發(fā)烏,面色蒼白,當即就問“怎么在這里打吊針?”馬上決定要陳先生住院治療。由于院長關懷,陳先生才第一次住進了武大醫(yī)院內科,診斷為慢支合并感染,肺氣腫。由于陳先生住院,那次預定的重要會議他也就沒能參加了。
四、第一次轉入同濟醫(yī)院發(fā)現(xiàn)綠膿桿菌感染
陳先生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反復注射抗菌素,但感染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武大醫(yī)院住院半月后,陳先生于1991年10月4日第一次轉入同濟醫(yī)院高干病房。在這所飲譽中南地區(qū)的高級醫(yī)院中,經痰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是合并綠膿桿菌感染,這是目前尚無有效方法對抗的一種頑癥。但由于首次使用一些昂貴新藥,效果還很明顯,在系統(tǒng)治療28天后,綠膿桿菌培養(yǎng)轉為陰性。陳先生其他器官功能均未見異常,就于1991年11月1日出院回家休養(yǎng)。這次住院陳先生生活可自理,無須人陪伴,對病情可能的發(fā)展也未給予足夠的估計。
五、氣溫驟變無防寒設備突發(fā)高燒再次住院
如有條件在同濟高干病房住過冬天,陳先生的情況可能會完全不同。從同濟出院正逢深秋初冬,天氣往冷里走,陳先生因咳嗽已聞不得煤煙,在毫無防寒設備的家里,想使用紅外線取暖器,電表又負荷不了(僅2.5安),為改電表事多次奔波,領導雖批示,仍遲遲未解決。1個多月后陳先生病又復發(fā),1991年12月14日,因感冒高燒39C,再度住進武大醫(yī)院,因此又無法參加他已準備參加的又一次預定的重要的整頓會議。在武大醫(yī)院因有暖氣,又得到李醫(yī)生等的悉心治療,情況比在家好多了。由于寒假期間醫(yī)生人手少,大醫(yī)院此時病床較空,在醫(yī)生建議下陳先生于1992年元月31口(春節(jié)前幾天)又轉入同濟醫(yī)院高干病房。醫(yī)院條件好,無須陪伴,還可適當作些案頭工作,陳先生此時對治療尚充滿信心。這期間的治療主要是控制綠膿桿菌,其他方面的情況都還不錯。到5月份天氣轉暖,考慮出院了,但檢查發(fā)現(xiàn)痰中仍有綠膿桿菌,為謹慎起見,醫(yī)生希望像上次一樣,等綠膿桿菌轉陰性后再出院,這樣又堅持了1個月的治療,但均未達預期效果。由于一般情況尚好,癥狀大為改善,陳先生于1992年6月9口出院回家休養(yǎng),帶回一些口服的新藥。出院時同濟醫(yī)院彭教授認為,從X線片子看來,許多部位原本很模糊,都已變清晰,情況好多了,綠膿桿菌可能是寄生的,因此可以出院,還說陳先生可以活到80歲。
六、長達5個月未接受診治第三次高燒住院并發(fā)休克
在同濟住院期間,陳先生仍未停止工作,他在床邊指導博士生,并讓家人帶去書籍資料,居然應臺灣學術界之約完成了兩萬字的長篇學術論文《萊布尼茨的中國觀》 (已在臺發(fā)表)。但回家后不久,劇咳又起,病情轉重,已完全不能出門。陳先生此時對病的徹底好轉已開始失去信心,只是抓緊時間伏案工作,我多次勸他應注意休息,他總是說:“這樣可以轉移注意力”,“好受一點”。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長達5個月的時間里,他未到任何醫(yī)院接受診治,同濟都住過兩次,有什么辦法,只好聽任病情發(fā)展,甚至大熱天也未能控制住。拖到1992年11月7日,天氣轉冷,陳先生又因高燒39℃多第三次住進武大醫(yī)院。陳先生以為這次像往常一樣生活可以目理,他獨自上廁所,一次卻因蹲的太久而發(fā)生了休克。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醫(yī)生立即給予輸氧輸液并緊急聯(lián)系轉院。
七、呼吸衰竭渡過危機合并“肺結核”種下隱患
陳先生1992年11月14日急診轉入湖北省人民醫(yī)院,在走廊里等了兩天后進入6人一間的普通病房,當時已出現(xiàn)明顯紫紺、呼吸非常困難,病情已升級為“呼吸衰竭”,表明從同濟出院后,肺功能每況愈下,病情日趨危重,醫(yī)院發(fā)出病危通知。通過“動脈血氧分壓”測定,斷定氧分壓已降低到可怕的“死亡線”,肺科權威決定立即行“氣管切開術”,否則當晚就不能渡過。但陳先生意識清晰,冷靜地拒絕了這項搶救手術。上天保佑,通過把輸氧管插入深部,呼吸衰竭稍稍得到緩解,但直到生命的終點,陳先生再也未能離開過氧氣管。除嚴重的呼吸衰竭外,省人民醫(yī)院還首次診斷陳先生合并肺結核,而病情又不允許作進一步的確診。誰料到“肺結核”的帽子給陳先生日后的住院與治療帶來數(shù)不清的麻煩和不可逾越的障礙。尚須提出的是,省人民醫(yī)院權威專家當時并不認為“肺結核”的診斷妨礙住高干病房,只是由于醫(yī)院高干病房已由效益好的公司、銀行分別“承包”,僅有幾張床位由省衛(wèi)生廳掌握,陳先生只好“望床興嘆”了?紤]陳先生曾兩度在同濟住院,對病情比較熟悉,于是又設法轉人同濟高干病房,為此,學校黨政領導及基層干部均作了極大的努力,陳先生心里十分感激。
八、第三次住進同濟醫(yī)院因“肺結核”令其轉院
1992年12月29日,天氣寒冷。陳先生在用氧氣袋供氧的情況下,艱難地第三次轉入同濟醫(yī)院另一高干病房。由夫人徐銑日夜陪伴。由于人民醫(yī)院醫(yī)生說過不妨礙住高干病房,聯(lián)系轉院時未注意提及“肺結核”這個新問題,但同濟的醫(yī)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這一診斷記錄,經放射科醫(yī)生會診未予否定。按有關規(guī)定應轉肺專科醫(yī)院,而不能住同濟高于病房。其間由于呼吸衰竭加劇又下了一次病危通知,經高壓輸氧及采用貴重藥物后稍有緩解,即令其轉院。先是同濟建議轉到與其掛鉤的寶豐路一家醫(yī)院,即武漢市肺結核防治所,但那里無高干病房,普通病房已十分擁擠,陳先生身患呼吸衰竭,時時離不開人陪伴,具體問題實難克服,20天后,只好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武大醫(yī)院。醫(yī)院將他安排在傳染病區(qū)的一間單獨小房內,有暖氣,保證供氧,經崔醫(yī)生等悉心治療并特地購進好藥,陳先生闖過了咯血、一時性昏迷、合并感染等險境,病情趨向平穩(wěn)。陳先生在醫(yī)院渡過了1993年的春節(jié),這是他第2次在醫(yī)院過春節(jié)。由于離家較近,陳夫人百般照應,調節(jié)飲食,陳先生主動配合治療,一切尚可,還與研究生談些問題,只盼春暖花開出院回家。然而,在武大醫(yī)院平安度過3個多月后,情況又起變化。
九、因“肺結核”又轉出武大醫(yī)院在地質醫(yī)院煎熬至最后一息
陳先生自1991年9月第1次住進武大醫(yī)院以來,三進武大醫(yī)院,其間兩次轉同濟,一次轉人民醫(yī)院,又由人民醫(yī)院第3次進同濟,由同濟第4次轉回武大。古稀之年的陳先生,體質異常虛弱,時時處于呼吸衰竭的險境中,每次轉院不僅冒著很大的風險,而且?guī)Ыo他沉重的思想負擔。他沒有任何苛求,只渴望有一個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得以治療養(yǎng)病,好為國家和民族多做一點工作。陳先生在武大醫(yī)院住院期間還是比較滿意的,除了排便時憋氣難忍、猶如一場戰(zhàn)斗外,臥床吸氧呼吸尚平穩(wěn),有時還可以短暫停息一下輸氧,時常露出笑容,還談論學術。
但新的情況出現(xiàn)了。為加強醫(yī)院的規(guī)范化管理,呼吸道傳染病人不應住消化道傳染病房,但武大又沒有專門的呼吸道傳染病房,醫(yī)院決定陳先生應再次轉院。經多次動員,陳先生雖然知道困難重重,兇多吉少,還是不愿意給別人增添麻煩,答應由家屬先到別的醫(yī)院去看看。就這樣,陳先生于1993年4月8日再次由多人護送,在輸氧情況下轉入附近的湖北省地質職工醫(yī)院,那里有一個結核病房,周圍環(huán)境也還可以。但這只是一個很小的職工醫(yī)院,盡管主管的姚醫(yī)生也很盡力,但無論設備、技術、醫(yī)療水平與經驗,對接受陳先生這樣病情復雜而嚴重的病人實在是不能勝任的。因而在轉入地質醫(yī)院后,陳先生病情險象環(huán)生,茲略舉數(shù)例:(1)6月上旬因一口痰堵塞,束手無策,差點過去,醫(yī)生立即通知系里,待有關領導趕到時,在沒有任何吸痰設備的條件下,陳先生痰液自行排出,令人捏一把汗。(2)7月上旬因氧氣中斷,全身發(fā)紫,險些喪命。他在武大醫(yī)院每兩天要用一鋼瓶氧氣,且隨時有一瓶備用。地質醫(yī)院因無電梯,從樓下運沉重的氧氣瓶上來很不方便,改為8—9天用一瓶。有次氧用完了,更換時竟推來一空瓶,致使完全中斷氧氣達半小時之久,情況十分危急,眼看無法挽回,后于緊急中換上另一氧氣瓶,陳先生又慢慢緩過氣來。從此雖不再限制用氧,但其后果可想而知。(3)為控制綠膿桿菌,陳先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用藥反應明顯時,惡心嘔吐,滴水不進,頭昏無力,日益衰弱。由于經常找不到注射的血管,致使藥液停在皮下,雙手臂腫脹,陳先生對用藥已產生十分懼怕心理,家屬要求暫停,但陳先生充分信任醫(yī)生,咬牙忍受,積極配合,但收效甚微,全身情況不斷惡化。(4)由于感染得不到控制,對肺實質造成進一步損害,以致反復咯血,滿口鮮血。陳先生平靜地接受輸血,闖過了咯血可能造成的窒息。(5)7月下旬,陳先生因呼吸衰竭、反復咯血而煩燥不安,醫(yī)生給服了不該服的2片安眠藥,造成36小時以上的昏睡不醒,家屬為他洗頭也未醒,后來又意外地醒過來,以后就常出現(xiàn)嗜睡與煩燥,再不敢用鎮(zhèn)靜劑了。
7月中旬天氣炎熱,醫(yī)院無空調,可能并發(fā)褥瘡,醫(yī)生建議轉條件好些的醫(yī)院治療。從前住過的醫(yī)院當然無法再去,幸而陸軍醫(yī)院的老院長對陳先生的情況十分同情,他仔細觀察了在武大拍的X片,認為是陳舊性的肺結核,可以住高干病房,但具體聯(lián)系住院病房談何容易,(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經歷了一拖二磨三推,直至8月上旬終被回絕。這次可能的轉院使陳先生在生命危急之中萌發(fā)出的一線希望之光,最后終于又破滅了。
十、病情急轉直下獨自告別人世
早在6月下旬,當陳先生感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時,就已冷靜地向家人述說了遺囑。8月初轉院無望后,病情便急轉直下,眼看著一天不如一天,各種矛盾接踵而來,各種癥狀互為因果,形成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huán)。最主要的是憋氣難忍,萬分痛苦,僅靠注射氨茶堿暫時緩解,以后也無效了。青紫很明顯,不愿進食,不能平臥。原來心血管系統(tǒng)一直較好,這時出現(xiàn)心力衰竭,全身高度浮腫,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慌氣喘,還有血尿。整個肢體已幾乎完全不能動彈,要把浮腫的手臂抬一下告別探視者都十分困難,此情此景,令人無限酸楚。
最后幾天,陳先生的病已發(fā)展到“肺性腦病”。由于肺功能衰竭,造成大腦缺氧,而代謝產物二氧化碳潴留造成體內電介質紊亂,進一步干擾神經系統(tǒng)活動,致使意識障礙。陳先生時而清醒,時而意識朦朧,不斷地說胡話,白天嗜睡不清醒,晚上失眠,極度煩躁不安,片刻不寧。醫(yī)生曾用激素取得了暫時效果,但停藥后病情更趨惡化。由于醫(yī)院缺乏檢測手段,連一些對癥處理都沒有,只能眼看陳先生在各種病癥的矛盾中痛苦掙扎。
1993年8月22日,陳先生臨終前一天,好像一切都到了盡頭。一是主管醫(yī)生輪休,換了另一位醫(yī)生;
二是陳先生的幾位當教師的親屬因開學有課,當晚不能陪伴,只好把曾經照看過陳先生的農民老傅請來陪伴;
三是陳先生無限信賴和住院期間從未間斷陪伴或探視的夫人徐銑因過分勞累,心臟病發(fā)作,臥床休息而未能來醫(yī)院。這一切都使陳先生心中很不踏實,整個暑假親人日夜陪伴,寸步不離,陳先生有一種安全感,他多次表示最怕的是親人不在身邊……這兩天只有女兒、兒子輪流守夜替換。8月22日當晚女兒宣真因第二天要上課,不得不在晚9點趕回武昌家中。她見父親這天情況與往常差不多,晚飯沒有像往常一樣拒絕進食,勉力吞下了幾個陳夫人專為他做的小餛飩,估計晚上可能不會有什么意外。陳夫人雖躺在床上,一心牽掛陳先生,但已無力前往陪伴,加之最近家中兩次被盜,緊張、恐懼、焦急和勞累加在一起,終于病倒無法陪伴陳先生走完人生最后的幾個小時。女兒交待安排老傅之后就對陳先生說:“我要走了! 陳先生喃喃地說:“我也要走了!迸畠河行┢婀值貑枺骸澳侥睦锶?”陳先生說:“我要去睡覺了!迸畠赫J為他又在說胡話了,便說:“您不是在這里睡覺嗎?”陳先生不再作聲,也沒有挽留女兒,只是默默地望著女兒離去。誰知8月23日凌晨約5時半,陳先生竟真的離開了他無限眷戀的人生,沉入了永恒的睡眠。由于親人不在身邊,陳先生最后一息的具體時間也不得而知。從他的姿態(tài)與遺容來看,與平常的睡眠沒有什么兩樣。他是平靜而安詳?shù)鬲氉愿鎰e人世走向天國的。
十一、四大皆空 哲人無憾 生命似火 真我獨存
回顧兩年來,陳先生在各家醫(yī)院輾轉求醫(yī),艱難地從一家醫(yī)院轉到另一家醫(yī)院,即使條件再差,也從來沒有聽到過他發(fā)一句怨言。從1992年11月起,他就再未離開過氧氣管,時常鼻孔因輸氧管摩擦而血流不止,又因分泌物阻塞輸不進氧氣而憋氣難忍;
近10個月中他既不能平臥也不能坐起來,只能保持一個半臥半坐的姿勢。他以驚人的毅力,默默忍受著這一切。他是那樣地寬容,聽從醫(yī)院的安排,尊重醫(yī)護人員。當因為病痛引起煩躁偶爾對陪伴的家人生氣時,馬上就說對不起。地質醫(yī)院條件差,連紗門都沒有,蚊蟲叮咬,有時還因醫(yī)療費未及時送到而導致停藥,他也沒有氣惱,沒有怨言。他不止一次對我說:“我真想大哭一場,但是我不能這樣!彼慨斢龅揭恍┎豢伤甲h的事,總是告誡自己“我不能生氣,我不能生氣”。他為自己的病拖累了全家而感到內心不安,尤其是對夫人徐銑的勞累和悉心照料深為不安,他一想起就要哭。對于探視和關心幫助他的領導和同志不時流露出感激之情。
陳先生的早年摯友、大學同學、曾在聯(lián)合國任高級官員31年的美籍華人黃圣儀先生7月初曾來地質醫(yī)院病房探望他。得知黃先生要來,陳先生心里又高興、又害怕,怕引起老友的傷感。見面后只能說出“總算見面了”一句話,黃先生則反復地說:“我不知說什么好,我不知說什么好”,長時間地相對無言,老淚縱流。
近年來陳先生以重病之軀,承受了太多太重的壓力,還超負荷工作,為后輩仔細校閱譯著稿多部,為他人著作寫序,還一絲不茍地指導博士研究生。在生命之火燃燒的最后時刻,他都還渴望能重新回到書齋,提出要回家看看,哪怕只三五天戴上輸氧管工作也好。他曾百思不得其解地問家人,為什么我一離開家就再也不能回去了,書桌上還有好多事都沒有作完呢!在意識朦朧中他說自己像在鉆一個洞,鉆來鉆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對待死亡,陳先生對好些探視他的朋友與學生都談到“四大皆空”,表現(xiàn)的格外平靜超然;
但對視為自己真正生命的學術研究,他卻又看的那么實在、那么重要。他關心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未完成的著作《萊布尼茨研究》。7月中旬他曾對看望他的楊祖陶說,自己唯一的遺憾是未能親自完成這部專著,臺灣學術界組稿人已在催促此事,只好請他的助手段德智去完成了。(《萊布尼茨》一書,后由段德智執(zhí)筆完成,并于1994年8月由臺灣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陳先生終于走了。一代哲人,飄然仙逝,留給人們沉重的思念和深深的遺憾!
哀記于1993年9月23日,陳先生長眠1個月時。
原載段德智編:《陳修齋先生紀念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73-83頁。
(肖靜寧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生理學會會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