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釋意:
捉刀:握著刀,拿著刀。這里的“刀”為修改竹木簡錯字的小型工具,和筆的作用類似。故古時的讀書人常常隨身攜帶著刀和筆。后來,人們把“捉刀”比喻成為別人代筆作文。
字里故事: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擁有“高顏值”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喜愛。這種“愛美天性”自古就有,尤其是在漢末到魏晉時期。
漢末時期最大的諸侯袁紹,因為三兒袁尚形貌俊偉,有“英雄之表”,故尤為喜愛他,常常把他帶在身邊,并重用他;東吳的周瑜是名副其實的美男子。每有宴飲,陪宴撫琴的歌女們?yōu)榱俗屩荑た此齻円谎,常會故意彈錯琴。因此,后人有詩曰:“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三國時期的梟雄、曹魏政權(quán)的開創(chuàng)者曹操是擁有雄才大略的超世之杰。只是,這樣一位英雄卻其貌不揚,《魏氏春秋》甚至直接將他評為“姿貌短小”。
曹操本人很有自知之明。在北方統(tǒng)一之后,匈奴的使臣想要拜會曹操。曹操認為自己外觀欠奉,沒有讓人心折的英雄氣概,為了一舉震懾對方,他想出了一個“替身”的法子。
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崔琰,是大儒鄭玄的學生,見識和風儀皆不凡,《三國志》中形容他“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曹操便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他則持刀站立在崔琰旁邊。
席間,崔琰言笑晏晏,風采卓然。但散席后,生性多疑的曹操還是派人去套使臣的話:“你覺得魏王(曹操)怎么樣?”使臣回答說:“魏王風姿豐偉,儀表堂堂,非同凡響。但是,在他席邊捉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曹操得知后,立刻派人去追殺這名使臣。因為他不被假象所迷惑,是了不起的人物,若為匈奴所用,必然危及曹魏政權(quán)。
后來“捉刀”就衍生出“頂替人做事”和“替人寫作”的意思。
清朝時期的乾隆帝,一生寫了四萬三千多首詩(這個數(shù)字與《全唐詩》四萬八千多首基本等同,但是《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共有兩千兩百多位)。然而,乾隆帝的眾多詩作中,大部分是由他人捉刀的。
當時,詩人沈德潛名聞江南。乾隆帝聽說后召他進京應(yīng)試,并重用他。在沈德潛死后,乾隆帝還親自為他寫了挽詩。
可是,沈德潛在死去十幾年后,卻因為文字獄受到株連,乾隆帝甚至降旨收走他的所有追封。據(jù)說,乾隆帝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在翻閱沈德潛的詩集時,發(fā)現(xiàn)沈德潛將當初為自己代筆的詩作都收錄了進去,所以勃然大怒。
其實,曹操即使沒有“高顏值”,也不會有損他“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的豪氣;而乾隆帝即便沒有這四萬三千多首詩,也依舊是那個在位期間讓清朝達到全盛,內(nèi)外賓服,實際掌權(quán)時間創(chuàng)造了紀錄的君王。
他們的風采,卓絕于世。
——整理自《世說新語·容止》
你知道嗎?
1.魏晉時期,美男子所受到的追逐喜愛衍生出了很多成語典故。比如曹魏時期的何晏,因膚白貌美,被魏文帝懷疑是敷了粉,因此有了成語“傅粉何郎”,后泛指美男子;西晉時期的衛(wèi)玠,因為風采出眾,常被人圍觀,最終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死,于是有了成語“看殺衛(wèi)玠”。
2.曹操的幾個兒子都非常有文采。曹丕著有《典論》,《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tǒng)的文學專論;曹植除了寫下《七步詩》,還寫下著名的《洛神賦》。但是,曹操非常欣賞東吳的孫權(quán),稱“生子當如孫仲謀”。
3.乾隆帝的審美品味被稱為是“農(nóng)家樂審美”,和父親雍正帝喜愛的“清新淡雅”風格不同,乾隆帝特別喜歡浮華的裝飾,曾命人燒制了同時凝聚17種不同釉彩的瓷瓶,還給它起了一個超級鄉(xiāng)土的名字——各種釉彩大瓶。因它的制作匯總了當時所有的瓷器施釉技法,后人們稱它為“中華瓷王”,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捉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