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惠:別把儒學當成救世良方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新儒學能否成為當代救世良方,筆者的態(tài)度是否定的,儒學擔當不起這一重任。兩千五百年來,儒學能成為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支柱,并非其理論有什么遠見卓識,而是中國的特殊歷史進程使儒學獲得了超歷史性。以孔子仁學為核心的儒學所帶來的后果只不過是:君權與父權家長統(tǒng)治相結合的宗法專制主義政權的鞏固,和人民大眾視君主為臣民之父的奴性與愚昧的增長。
這么說可能會觸怒儒學的倡導者,因為他們重構的新儒學據說被賦予了“振興民族精神”的屬性,他們從“孝、悌、忠、恕”中提煉出來的新道德?lián)f可作為救國與治人的良方,可救轉型之當代中國于“文明危機、信仰危機、道德危機”之中。這些自戀的論調真是匪夷所思,令人瞠目結舌。不過考慮到這些“優(yōu)秀的儒學研究者和倡導者”居然能從陳腐的“仁學”中嗅出民主法治的氣息來的,或許他們真的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招。但是很不幸,以普及、弘揚新儒學為已任的鄭家棟教授竟涉嫌人口走私。更不幸的是,文筆了得、才華橫溢的鄭教授寫得一手切中時弊的道德文章:“最污穢者乃是以搞政治的手法來搞學術,以‘立言’為‘立功’之曲徑——略通文墨的聰明之士,寫點什么或主編點什么或找人捉刀點什么,乃招搖過市,登上學術的殿堂,并穩(wěn)坐‘權威’的寶座,攫得各種學術的、非學術的頭銜,聲名利祿反大于一般的政客!倍嗝淳伲宋臉淞⒘似洹肮仓R分子”的形象。
以重樹國人道德為已任的新儒學家們立刻意識到“鄭家棟事件”會給新儒學的重構以重創(chuàng),連忙發(fā)表聲明和文章撇清干系,但似乎效果不佳。素與新儒家不合的新自由主義者豈能放過如此大好時機,從道德上封死對手易如反掌,這也是國粹,新自由主義者亦不能免俗,可見國學之歷害。以個別研究者的個人道德品質來否定儒學,的確有些勝之不武。但是,儒學就是構建在道德的個體內在化的基礎上的,以孔子的仁學為例,他先是把宗法觀念溶入親情之愛,把家族內父權專制的合理性歸結為人們的內在心理,通過“忠、恕”把親情之愛這一家庭支柱,擴大為國家生存的基礎,進而在人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效果,即君主的專制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根本上的缺陷,使得儒學沒有推陳出新的重構基礎,同時,這也是儒學倡導者難以將“鄭家棟事件”說成是個人事件的原因所在。
此外,以鄭教授的智商,似乎不應犯如此低級錯誤。上得山多終遇虎,連續(xù)重犯6次,除了利欲熏心,應該還有其他原因。以筆者對事件經過的一知半解,認為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儒學的道德觀與當代的法治觀的不兼容。鄭教授深受儒學浸潤,雖常出國,但出國是為了將東方之儒學傳播到西方,打破西文中心主義,實現(xiàn)“儒學的普世性”,故無暇研究美國法律。再說美國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多6“妻”又何妨。而且鄭教授“人蛇”作得十分人道,不會有沉尸大海的風險,也沒有屈嫁老頭的無奈。成人之美,順便賺錢,既符合儒家之“恕”道,又符合主流經濟學效益優(yōu)先的教條,簡直就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結合?上в|犯了法律,只怪儒學是“有法術而無法治”。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的底線是法律的上線。換言之,犯法之人,自然是無道德之人,可無德之人偏偏以傳道為業(yè)。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錢鐘書先生在《談教訓》中有絕妙解讀:“惟有絕無道德的人來講道學,方見得大公無我,樂道人善,愈證明道德的偉大。” 真是得儒學之精髓,入木三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