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讀書三百字【冬日讀書】
發(fā)布時間:2020-03-0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不曉得別人怎么處理冬天夜讀的問題?我專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夏溽暑,冬酷寒,還沒有室內(nèi)暖氣?纯磁笥褌,也是十八般武藝上陣。腳踏暖腳寶,身披嬰兒毯,懷揣熱水袋。去年(2008年),在網(wǎng)上看中了麥考林的小炕桌。哦,實物為一短腿木桌,可以放在被子上,攤電腦和書本于其上,還附有水杯座和小雜物抽屜。彼時我正好身懷六甲,大肚磐然,根本塞不進去,計劃就擱淺了。今年(2009年)再去訂購,只有塑料制品。本來線條就冷硬,再加上塑料的清寒,望之就不可親。超市也有類似款型,無奈木工粗劣,吾所不取。
夜看古人書,突發(fā)奇想,在沒有空調(diào)和電暖器的古代,讀書人是怎么辦的呢?唐宋之前,臥具尚未盛行,印刷術(shù)也未普及。書是一卷一卷的,讀書都是憑幾翻閱。在《古詩文名物新證》里,發(fā)現(xiàn)一款臥讀書架,形制類似于麥考林小桌。但不是放在被子上方,而是在一側(cè),就是一個T字型的木架,上端可以把卷牘的兩端打開,固定,看完一卷,再換下一卷,免雙手展卷之累。妙極。不過,從“席”上,引頸扭頭讀書,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也會脊椎僵硬吧。在西洋人的畫作里,見過它的遠親,閱讀架,用來攤放一本精裝書。有次看《上海的風花雪月》,顏文梁的家里,就有這么一個,不過久不使用,已經(jīng)蒙塵。
突然想起前兩天看的陶淵明,他是江西人,歷代畫家都喜歡美化他的讀書場景。光是“歸去來兮”圖,就不止一幅。把陶同學畫得仙風道骨,神氣俱清。倚“養(yǎng)和”,焚沉香,左稚子,右嬌妻。養(yǎng)和是一種靠具,依松枝的天然紋理而截成,極具野趣。然而這只是圖像學意義上的閑趣,畫家喜歡這么處理隱士而已。倪瓚那幅畫配置雷同。倪的乖戾氣是眾所周知的,傳聞他命童仆挑水,只取前擔,說后擔有異味。童仆想了半天,“哦,回來的路上,我放了個屁!”第二天又說前擔是臭的,童仆說沒放啊,今天,“想起來了,小的有口臭!”遂命其每天帶口罩運水。我一想到這個人像驢子樣帶嚼子干活,就笑得半死,比這個老家伙讓仆人天天掃落葉,使書房外片葉皆無,那種陰森的潔癖好玩多了。倪有錢也罷了,就說陶同學。看陶的飲酒詩,就知道,此人窮得敝廬漏風,衣不蔽體,“饑寒飽所更,披褐守長夜”,怕是凍得不成眠,才起來賦詩的。
宋人的“暖閣”,為我懷想不置。是在室內(nèi),用木格糊紙,隔離出一個小房間。到夏天可以自行拆去,所謂冬設夏除,很機動靈活。內(nèi)置炭火,炭是精制過的煤,燃燒率高,煙火氣少。狹小的空間里如此取暖。節(jié)能又高效。有一種暖閣,看得我快流口水,是竹子編制,束筠為籬。大概7尺見方,宋尺是33公分,也就四五平方米大小吧,留一個小柴扉般的人口,里面架書櫥若干,有榻,有幾,有沉香。宋人喜歡私密的空間,又或許我有洞穴幽閉癥?反正,我特別親近這種狹小密閉的自處。“獨坐閑無事。燒香賦小詩!薄八ロD清澈,不畏字如蟻!边@是陸游的詩。晚年他疲于官場,歸隱田園,回到紹興老家,就常在一個僅能容膝的小暖閣里,無事此靜坐,書中日月長。為什么宋總讓我覺得是個老齡的年代。宋詩,比起唐詩的勃發(fā),也顯得克制、沉靜、老氣相。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親宋吧。
相關熱詞搜索:冬日 讀書 冬日讀書 關于冬日讀書的名言 冬日讀書詩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