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網絡寫手的文體創(chuàng)新] 文體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有媒體報道說:“ 國內第一批‘科班’網絡寫手即將誕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將開辦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高級研修班。寫手從“學院派”那里學些什么,引起人們興趣。 每天上網,我們看到的是網絡紅火不單是因為網絡文學、網絡新聞―時政的、體育的、娛樂的新聞才是主角。所以我想,先辦的應該是網絡新聞類的學習班或研修班。 記者出身的美國網絡新聞學創(chuàng)始人丹•吉爾默寫了一本叫做《我們即媒體:民治民享的草根新聞》的書,原著沒讀過,但從網上和一些雜志上零零碎碎讀到了一些片斷。
吉爾默宣稱:“我們正在開啟一個新聞業(yè)的黃金時代。但是這個新聞業(yè)不是我們通常熟知的新聞業(yè)。媒體未來學家已經預言,到2021年,50%的新聞將由公眾提供,主流新聞媒體不得不逐步采納和實踐這種全新的形式!边@是個宣言,還是一個科學的預測尚需時間證明,但傳統(tǒng)主流媒體現(xiàn)在需要正視新一代的受眾消費口味,則是一個躲不開的事實。
網絡的崛起帶來了網絡寫作的繁榮,網絡寫作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的寫作。不僅是網絡文學,包括網絡新聞的寫作方式都大大有別于以前出現(xiàn)的文體風格。新的載體需要并產生新的文體風格,從網上讀到的新聞和新聞評論,單是寫法就讓我們耳目一新。以網絡閱讀為特征的新一代新聞受眾是傳統(tǒng)媒體流失群體,研究他們的口味,并適應他們才是聰明之舉。
讀上海社科院辦網絡研修班的這條新聞時,我想到一個問題,辦班,出發(fā)點不是讓網絡寫手認祖歸宗,而是經過學院派們的一番調教,互相借鑒,互相影響,滲透融合,形成新的、有活力、有活氣的新聞文本和新聞樣式。
閱讀網絡新聞,每每感覺到對于事實的不尊重,評論的輕率,這是網絡新聞的致命傷。但網絡寫手的敏感,評論的一針見血,單是那口氣的肯定,就是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評論所缺乏的。我倒想,各主流媒體都應該辦辦班,學習、研究網絡寫作。沒有空話廢話的虛張聲勢,沒有裝模作樣的拖泥帶水,沒有八股說教的呆板,行文的機智輕松,平民式的親近都是主流媒體應該學習的。
網絡寫手們的意義目前還被囿于傳播意義上的平民特征,它的文體意義的影響,特別是在青年讀者中的影響卻為我們忽略。比諸白話文的革命,可能有些不適當,但它的文體影響不可低估,無論你是否愿意,未來的讀者肯定是現(xiàn)在閱讀網絡文學和新聞的年輕人。
《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周暉說:“采訪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采訪時不能只聽采訪對象說,你也應該提供一些對他來說非常新的消息和情況,我常年在基層調研,有一些記者看到的現(xiàn)象采訪對象不了解,但又是他很關心和驚訝的。說出這些,會使采訪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代表委員開始時不太愿意對你提出的問題回答時,《上海證券報》記者苗燕說:“可以先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感受,引導他們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七、拉近距離。
一些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對一些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性格內向、表達能力不強等原因,接受采訪時較拘謹,不容易打開“話匣子”。記者采訪要有意拉近和采訪對象的距離。
《廣州日報》記者徐鋒說:“在全體大會期間,有一些代表委員會在休息大廳短暫休息,此時氣氛比較輕松,你也可看準某個‘有新聞’的代表委員坐著,做到他旁邊去休息,然后找機會攀談,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上海證券報》記者苗燕說:“在休息大廳,看到‘有新聞’的代表委員,可以先提出要和他們合影,要簽名什么的,他們一般都不會拒絕,待距離拉近之后,采訪就很容易了!
拉近距離也包括感情溝通與交流。采訪時,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并不應是簡單的問與答的關系。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任會斌說:“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一些代表時,不單為了某個特定的問題采訪,而是主動與代表進行多方位溝通,傾聽代表訴求,了解代表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代表著想。既能完成了預定采訪任務,還有大量額外收獲!
以來自內蒙古的農牧民代表廷•巴特爾為例,他對新農村、新牧區(qū)建設、現(xiàn)代農牧業(yè)發(fā)展、農牧區(qū)保障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建設等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也有不少困難需要呼吁。由于廷•巴特爾較內向,接受采訪時較為拘謹,思路也打不開。任會斌索性拋開采訪提綱,與廷•巴特爾聊起了草原、牧民以及牧區(qū)的生產、生活,漸漸地廷•巴特爾精神放松了,話也多了起來,與記者一談就是近兩個小時,收獲頗豐。后來6條稿件中都用到了采訪廷•巴特爾的素材。
拉近距離還包括尊重、傾聽。記者與代表委員進行坦誠的交流,盡量少打斷代表委員的思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扎西頓珠說:“與代表委員的采訪不能急于求成,而應循序漸進,這樣既可加深你對代表委員的了解,同時記者本身可以贏得代表委員的信任!
八、見縫插針。
兩會會期14天,要做大量精彩報道,還要為會后報道打下基礎,關鍵要把握住點滴機會,利用各種場合,見縫插針地進行采訪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扎西頓珠說:“樓道、房間、大廳、餐廳、車上等場所都可以成為你開展工作的最佳時機!眱蓵,每個角落都有新聞。
《廣州日報》記者徐鋒在委員駐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和委員攀談的機會,包括電梯里、大廳里注意觀察,先注意看清委員的胸牌名字,然后再問他的提案主題,并盡量問到該委員的房間號碼、手機號碼。這樣偶爾也能挖到“好料”,為后期采訪積累后備資源。到代表房間去串門,聊議案、建議或具體政策的落地。就餐時,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和代表委員坐在一起,閑聊時,引導話題,由此曾報道過獨家新聞。他在報道小組討論時,先選擇一個認為會“出新聞”組旁聽討論,再挑選一個可能會“出新聞”的組,放個錄音筆,會后再聽錄音,以免錯過“好新聞”。
九、預先鋪墊。
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代表委員詳細作答。如果僅僅依靠在人民大會堂前臺階上的“堵”或者記者招待會后的“追”,就不能獲得滿意的回答。因此,記者需要借用這些時機,為下次詳細采訪做好鋪墊。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最高法院院長肖揚參加山西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京華時報》記者田乾峰在肖揚剛準備落座時,拿著提前準備好的提問提綱,遞到他面前,上面非常禮貌地寫著:“肖揚院長:您好!打擾您,我有以下幾個問題想請你會后答復……”,文末,還訂上了一張自己的名片。由于當時時間較少,肖揚建議記者換個時間采訪。后來,肖揚還派工作人員核對記者的采訪提綱。直到3月14日,肖揚再次到山西團參加小組討論結束時,記者再一次迎上去,說明采訪意圖,肖揚找到了田乾峰的提問提綱,欣然接受了采訪!毒┤A時報》據(jù)此采寫了整整一個版的新聞《“同命不同價”近期將改變》和記者的采訪手記《肖揚兌現(xiàn)采訪承諾》。
十、創(chuàng)造機會。
代表委員都是新聞富礦,一般來說,記者也別指望一次就把某個代表“挖干榨盡”,如果條件允許,應盡量主動創(chuàng)造和代表委員交流機會,以再次獲取新聞素材;另一方面,與代表委員的交流熟悉,也能為會后采訪打下良好基礎。
《廣州日報》記者唐迎春知道廣東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廳長方潮貴是明星代表,在今年兩會重視民生的大背景下,擁有豐富的新聞源。3月2日,在采訪寫成獨家新聞《廣州即將推行全民醫(yī)!窌r,為了留下“后路”,在采訪的同時問了方潮貴今年準備提交的議案,順便借了他的U盤。第二天,又專程把U盤還給方潮貴,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交往、熟悉的好機會。過了幾天,就餐時,又主動湊到和方潮貴一起就餐,跟他約定采訪“勞動和社會保障熱點”。方潮貴一口就答應了。于是,又出了一個獨家新聞《廣東將爭取今明兩年全部解決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問題》。
記者在采訪后,注意將發(fā)出來的樣報或者播出時間及時反饋給代表委員,反饋過程也是交流的機會,代表委員們看到自己的言論刊登出來非常高興,與記者也由生變熟,不少代表、委員后來甚至主動約記者談對一些問題的見解,記者也能有額外收獲。此外,寫出稿件后,如果有很多涉及到使用直接引語時,必要的情況下要讓代表委員審閱,一是防止稿件見報后引起代表不滿,獲得信任;二是也能創(chuàng)造再次交流溝通的機會。
相關熱詞搜索:學學 寫手 文體 學學網絡寫手的文體創(chuàng)新 網絡詩歌的文體學創(chuàng)新 網絡小說的文體特征研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