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回家過年時】我想回家過年時找人替我上班幾天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盡管全球化進程使許多東西化解,但回家過年的執(zhí)著,顯示著中國人眷念家人故土之情的永不化解。 又到回家過年時。在北方,遙望我的家鄉(xiāng)貴州――那片充滿了生機活力的層巒峻嶺,那片把我撫養(yǎng)成人的“富饒的貧困”的土地,心中充滿了思念。
想回家過年!到車站、碼頭、機場一看,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哪管“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哪管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從人群中,找個農民工兄弟打聽,辛苦一年,為何把錢花在路上?他會毫不猶豫告訴你,家有妻兒老母、兄弟姐妹,還有祖宗墳墓、家鄉(xiāng)水土,“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從人群中,找個學者請教,君作何感?他會引經據典感動你,“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從報刊里,找個名人問問,過年何意?馮驥才說,臨近過年,中國所有的城市鄉(xiāng)村,都變成了情感磁場,把出門在外的人吸引回家。望著人滿為患的機場、車站和排成長龍的購票隊伍,會為“年文化”在中國人身上的這種刻骨銘心而感動。春運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團聚嗎?還有哪一種文化能夠一年一度調動起如此浩大的千軍萬馬?能夠凸顯故鄉(xiāng)和家庭如此強大的親和力?張頤武說:“春節(jié)是中國人文化認同的象征,是對自己文化記憶的頑強保留,也是對家庭、親情等重要文化價值的堅定守候!
是的,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為何唯有中華文明延續(xù)到今不曾中斷,歷經蹉跎不掩輝煌?我想原因之一,就因為中華民族有著這種最為頑強的文化記憶,最為深沉的文化認同。這是樹根對泥土的眷戀,是水滴對大海的皈依。這種文化記憶和文化認同,一到過年就濃烈釋放,年復一年可代代相傳。盡管全球化進程使許多東西化解,但回家過年的執(zhí)著,顯示著中國人眷念家人故土之情的永不化解。盡管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與許多傳統(tǒng)決裂,但一到過年,“家和萬事興”又重新開張,“和合”文化又大放異彩。過年就要回家。11年前的春節(jié)晚會,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響大江南北,感動無數人。11年后又是年關將至,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規(guī)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yǎng)人。要經?赐蛘邌柡蚶先恕!俺;丶铱纯础本谷惶嵘椒杀U系母叨。
最感人心是母愛,念茲在茲乃鄉(xiāng)情。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我的故鄉(xiāng)――貴州,那里的共青團員們就以親情、鄉(xiāng)情、友情為紐帶,動員他鄉(xiāng)游子,為促進自己貧困的家鄉(xiāng)發(fā)展做貢獻。此舉謂之“春暉行動”。一個樸素的口號、樸素的行動,六年來應者云集,無論是科學家、藝術家、教授、企業(yè)家、公務員,還是莘莘學子、務工農民、華人華僑,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積極參與到反哺故土親人的行動中來。真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升華了的親情鄉(xiāng)情。
愛己與愛人,盡孝與盡忠,愛鄉(xiāng)與愛國,在中國的“年文化”中,是那樣自然地相連。
又到回家過年時。頂風冒雪、星夜兼程往家里趕路的游子們,心中纏繞著怎樣的一番情結?
――家,是為我們心靈“給力”的、濃得化不開的“情感結”;
――年,是為我們民族的年輪增添縝密和厚度的、生生不息的“同心結”;
――而“年文化”,牽動著為我們的大“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心同德同奮斗的“中國結”。
相關熱詞搜索:年時 又到 回家 又到回家過年時 離鄉(xiāng)的人兒回家過年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