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美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道教美文篇一:道家老子清心咒兩版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jīng)萬遍。此經(jīng)是天人所習(xí),不傳下士。吾昔受之于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于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子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于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xué)道之士,持誦此經(jīng),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jīng),悟解之者,災(zāi)障不干,眾圣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云。
靜心咒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 惟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 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惟見于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住。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 執(zhí)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毒欲,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道教美文篇二:時 文 美 文 專題:詩仙與詩圣
時 文 美 文
專題:詩仙與詩圣
一代詩仙
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雖然只是個小地方,但卻是一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詩仙就從這里起步,以隱隱雷聲的腳步闖進詩壇,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名字。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據(jù)記載,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在今天吉爾吉斯坦北部,大約五歲時才遷到這里。他父親叫李客。“客”可能是是對外地人的稱呼,表明他們不是當?shù)厝。?jù)李白自己說,年輕時漫游揚州一帶,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后人據(jù)此推斷,他父親應(yīng)當是個腰纏萬貫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從開始懂事的時候起就呼吸著這表山綠水的芬芳。他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種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應(yīng)當說就是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風(fēng)光熏陶出來的。
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則泛指各派的學(xué)說。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躍的地方,李白對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莊子為真人,而莊子最超絕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絕頂來看人間,用超然物外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歡哀苦樂。李白所以有那種天上地下獨往的來的氣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這座歷史的高峰上,有條件看的遠,但也由于莊子的哲學(xué)思想給了他沖開一切束縛的膽識,使他敢于昂頭去觀照宇宙,把視野擴張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還“十五觀奇書”,“十五好劍術(shù)”,“十五游神仙”。從這此詩句就可以看出來,他雖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卻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鵬,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歲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行”。開始了他向詩壇的進軍。他是云,必須飛到天頂去探測天空的浩渺是水;必須奔向大海的去揚起海上狂濤。他“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幾乎游遍了黃河中下游和整個長江流域的各個地區(qū)。在當時,且不說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騎馬,乘船,坐牛車,要走遍這么廣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時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僅到過許多地方,見多識廣,而且人生經(jīng)歷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當過隱士,在山林里與朋友 酣飲縱酒,養(yǎng)了無數(shù)的馴鳥。他曾當過道士,一門心思采藥煉丹,求仙得道,以為真的能夠白日飛升,他精于騎術(shù),擅長射箭,擊劍,以游俠自命,身上老是帶著一把短劍。他曾經(jīng)受到朝廷的征聘,有過皇帝召見,親自下車迎接的殊榮,有一個普通百姓一躍成為翰林學(xué)士,在安史之亂中他曾投筆從戎,以東晉著名的宰相謝安自命,想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爭,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成了囚犯,被判處永遠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紀已六十他還趕到今天的南京,準備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的軍隊,總之,他一生的經(jīng)歷大起大落,充滿了榮光和艱險。他打過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楊貴妃,朝廷各級官員,下至監(jiān)獄里的牢頭,和尚,道士和最底層的農(nóng)夫農(nóng)婦。他熟悉各個階層,各個身份和各種職業(yè)的人,把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錄在他的詩里。他能寫高適,岑參那種大氣磅礴的邊塞詩: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漢下白登道,胡窺青灣,由來征戰(zhàn),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應(yīng)未閑。(《關(guān)山月》) 王維的詩境界幽靜,但又充滿了生機。這種詩李白也有:
對酒不覺螟,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自遣》)
王維詩中有一種禪悅的境界,這是李白詩中所沒有的,但李白這首詩另有一種沉著瀟灑。 床前明月光,穎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
這大概是漢語詩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游子思鄉(xiāng),是小農(nóng)社會永遠寫不夠的題材。這首詩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這三個意象組合在一起。說”疑是地上霜”就說明抒情主人公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偏生又這么聯(lián)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層霜,有一股思鄉(xiāng)的冷氣,國人心里都郁結(jié)束這樣一股思鄉(xiāng)的冷氣。所以離開家一看見月亮就會想起這首詩來。
孟浩然的詩將田園生活寫的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園詩,但意趣大不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媼家》)
這個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詩人,并沒有擺出一幅悲天憫人的架勢去同情農(nóng)民,只是作為一個極普通的旅游者,端起老婦人那碗菰米飯,眼里噙著淚水,想吃卻又吃不下去。有幾個詩人能具有這樣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將進酒》》等等許多獨絕古今的詩篇。別的詩人不要說沒寫過,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達不到那樣的高度。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黃色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刀,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灑,與爾同銷萬古愁。
宋代著名詩歌評論家嚴羽,就別人寫詩是用筆一句一句寫下來,李白則只要把必里那股氣一張口噴出來就行了,這個比喻真是恰到好處。詩人站在黃河邊上看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忽然心情一激動,想到這黃河之水就像人類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去不復(fù)返,但依舊滔滔滾滾而來。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暫,明鏡中的頭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一轉(zhuǎn)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輪回!面對這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人活著為什么不盡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詩人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是如此自信。正由于這首詩強烈地呼喚真實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強行壓縮的靈魂都到詩里來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暢。李白的詩名越來越大,不但驚動詩壇,而且驚動了許多達官貴人,最后甚至驚動了對藝術(shù)有深厚造詣的唐玄宗。于是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進,唐玄宗聽從親信的薦引,下詔征聘他到長安,給予隆重的禮遇。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自以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實根本不懂政治的詩人,栩栩然得意,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他一廂情愿地以為,這回真的能大展鴻圖了,唐玄宗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邊,請教他該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錯了,他是完全生活在夢想中的詩人,夢一旦醒來,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以詩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嘉賓,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個。詩人能受到這樣的禮遇,也真算黃恩浩蕩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是何等人物,豈能把這種過眼云煙的榮耀看眼里,是醉了還是疲憊了? 興慶公園這里的沉香亭,就是當年唐玄宗與楊貴妃賞牡丹的地方。臥在這里的李白正閉
目養(yǎng)神,等待著噴發(fā)靈感。唐玄宗賞牡丹來了。名話盛開,美人相伴,當然需要有音樂助興。玄宗嫌舊詞聽膩了沒意思,一時高興,就頒下圣旨叫李白創(chuàng)作新詞。李白不是醉臥在這里嗎!快起來吧!于是他被人用涼水激醒了,于是一揮而就寫成了著名的《清平調(diào)》詞三首。第三首說:“名花清國兩相歡,長使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边@樣的詩,有高度藝術(shù)修養(yǎng)的唐玄宗能不欣賞嗎?皇帝一聲喝彩,意識終生迎合、于是眾生應(yīng)和,都來助興。可是對李白來說,陪著皇帝尋歡作樂,干這種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有詩人屈從政治家,斷沒有政治家屈從詩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這番道理,才永遠都是那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長安待了三個年頭總共一年多的時間,就痛苦的叫喊著“君王雖愛娥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玉壺吟》)。后人就此認為他在朝亭遭到了讒毀,處境險惡。這話其實信不得。玄宗認為他不是擔負朝廷重任的人才,應(yīng)當說這是非常準確的評價。按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來衡量,讀書就是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為將相,成為方面大員,才算不許此生。后人就是用這種心態(tài)來看李白,為李白鳴不平的。他們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將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詡,沒有這種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偉大的詩人?扇绻娴漠斣紫喈敶髮④娙チ,他也就不會再想到要當詩人。因此,李白離開朝廷,主要原因絕不是遭到了讒毀,而只是因為他根本不想去適應(yīng)處處都必須約束自己的政治環(huán)境。唐玄宗善于鑒識人物,認為不如給他自由,讓他去寫詩。應(yīng)當說這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這個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舉起詩歌的火炬,來照亮輝煌壯麗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來到洛陽,再這里遇見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歲的杜甫當時三十三歲,兩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詩人氣質(zhì)的相近而引發(fā)的,但杜甫對李白有晚輩對先輩的崇拜,加上為人比較忠實厚道,因此后來給李白寫了十二首情真意摯的詩。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正在廬山隱居。永王李嶙奉命征討判賊,李白只知道為國家效力,就投在李嶙的帳下。他斗志昂揚的歌唱著:“三川北劣亂如麻,四海難笨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湖沙。”(《永王東巡歌》)他以為這回該輪帶他大顯身手了。誰知李磷野心膨脹,不聽調(diào)遣,結(jié)果發(fā)生內(nèi)訌,被唐肅宗消滅。李白這一回可是真惹下彌天大禍了,在古代,像李白這樣在卷進爭奪皇室寶座的斗爭中失敗了,是必死無疑的。然而唐朝畢竟是唐朝,經(jīng)人營救,皇帝竟也沒有堅持要殺他,只判他永遠流放,最后遇涉又不了了之。這也成了后世貶低李白的把柄。其實這件事什么也不說明,只說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無時無刻不用真情去擁抱生活, 隨便遇上一個什么人,他就能坐下來與人對飲,歡快的唱著:
兩人對飲山花開,一杯一杯負一杯,我醉欲眠氫且去,明朝有意抱起來。
(《山中與幽人對飲》)
他喝的醉醺醺的,陶然自動的睡下了。
望著敬亭山, 他會象老朋友促膝談心一樣心緒悠然地吟誦著:“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凈亭山!彼苓@么呆呆的坐著看山,象孩子一樣透著傻氣。他一路來到安徽涇縣,在一個叫桃花潭的地方住了下來,村里有個叫汪倫的人常釀造美酒來招待他,臨別時他吟詩相贈送:“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聲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就象老朋友分升時隨便說的話,一個名動中華的大詩人,竟然也沒有一點故弄姿態(tài)的矯飾,輕松自然,洋溢著神情。
然而,李白又是個極為狂傲的詩人,自稱:“我本楚狂人,風(fēng)歌笑孔丘!保ā稄]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是自信的外現(xiàn),是對人格尊嚴的充分肯定,是對束縛人的社會習(xí)慣勢力的蔑視,他大聲疾呼:“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君遠參軍》),昂
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價值為標準,“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fēng)流肯落他人后”(《長流夜郎贈辛判官》),他是那樣不可一世,最可貴的,是他用時代的最強音,驚田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這一聲吶喊,使千百年來被封建制度壓的喘不過氣來得人,不愿被踩進泥坑去有無力抗爭,敢悄悄的直一直
腰,在心靈深出扶起最后的一絲人格尊嚴,在無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點心理平衡。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沒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絲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筆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分這種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黃河,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他眼里的長江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聲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伺御虛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筆下卻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保ā秹粲翁炖岩髁魟e》)。未必真那么險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噓,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根本談不上壯觀的廬山瀑布,也是“飛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總之,他處處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氣,賦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審美價值。
?驼勫蓿瑹熖晕⒚P烹y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誠。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顛。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我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發(fā)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這里埋葬著李白(當涂李白墓),埋葬著中國的詩魂,這顆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現(xiàn)狀,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終于在安徽當涂這里隕落了。而據(jù)傳說,他是從采石磯這里的捉月臺為捉到月亮跳人長江而死的。我們寧愿相信這美麗的傳說。他乘者酒興,要把發(fā)光的生命交于浩闊的長江,站在這捉月臺上,以詩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瑯瑯的明月,滾滾的波濤,永遠在中華大地上照耀著,奔流著。
千秋詩圣
杜甫字子美,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唐代是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發(fā)展的頂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頂。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分界線。因而也是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由盛轉(zhuǎn)衰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分界線把這兩個巨人分隔在山頂?shù)膬蓚?cè):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側(cè),頭是仰著的?吹降氖菬o窮盡的藍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鷹,因而心胸開闊,歌聲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側(cè),頭是低著的,看到的是小徑的崎嶇,深溝得陰暗,因而憂心忡忡,割聲凄苦。李白是盛唐氣象的標志,盛唐過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無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轉(zhuǎn)入中唐的代表,他從忠君愛國的立場出發(fā),痛斥禍亂,關(guān)心人民,因而隨著封建秩序的日益強化,他成了后代詩人學(xué)習(xí)的楷模,成了我國古代影響最大的詩人。
由于影響大,保存下來的有關(guān)他的古跡也就特別多。他出生在河南鞏縣,在這里度過青少年時期,于是這里有,杜甫的故里紀念館,三十五歲左右他到過長安謀求官職。曾“朝叩富兒門,幕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出潛杯心”(《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而一無所獲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幾年,陜西長安縣于是有紀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亂中,他逃往四川避難,路過甘肅成縣時,曾停留一段時間,于是這里也有一座紀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將進四年,這里紀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規(guī)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歲時他離開四川,經(jīng)湖北轉(zhuǎn)入湖南,兩年后死在這里,于是湖南平江縣這里有紀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詩名并不大,根本無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時韋編選的《才調(diào)集》,選唐詩一千首,里面連杜甫的名字都沒有?梢娫诋敃r,杜甫還談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開始強化的宋代他才變的詩名赫赫,到明、清時期,他才被尊為詩圣。
杜甫死后大約半個世紀,中唐詩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說,杜甫“盡得古今之體勢, 而蒹人人之所獨!,“詩人已來,未有如子美者。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墒嵌鸥δ軐憽按蠡蚯а裕斡袛(shù)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寫不出來(〈〈唐檢校共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于是元稹認為,李白雖然也寫詩,但本無法與杜甫相比元稹這篇文章,在唐代并沒有起多少作用。同時代的韓愈就認為“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有自量”,堅決反對抬高杜甫,貶低李白。其實,韓愈不明白,元稹這樣驚世駭俗,真實的用意是要為他和白居易新題樂府詩擴大影響,要達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們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辦法,又莫過于編造歷史,說他生前就與李白平起平坐,而實際是李白根本無法和他相比。李白是太陽,知道他的人太多了,F(xiàn)在說杜甫遠遠地超過他,還不使人大吃一驚。這個石破天驚的論斷,首先為歷史學(xué)家所接受《舊瘦書》把元稹這些話全文寫進《杜甫傳》,《新唐書》也以此為基調(diào)。由二這一誤導(dǎo),加上從宋朝起杜甫的詩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為他活著的進候就與李白并駕齊驅(qū)了。
杜甫雖然只能算中唐詩人,但一生五十九歲,將近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在盛唐度過的。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時代,他又和李白、高適和岑參這樣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有染上幾分狂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睜大眼睛看鳥往泰山上飛,看著看著,覺得山上的云在胸中回蕩使人有一種飄然高舉的感覺。于是決心要攀上山頂,去感受居高臨下欣賞風(fēng)景的快慰?达L(fēng)一匹駿馬,他立刻想到“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騎到馬上去馳騁建立轟轟烈烈的功業(yè)。早年的這些詩句,展示出他不平風(fēng)的氣度,表明他內(nèi)心充滿著盛唐的浪漫精神。所以盡管他的總體詩風(fēng)與盛唐大不相同,但與大歷時期的詩人也并不同調(diào),沒有那種走投無路的失落感和嘆老嗟卑的衰颯氣象。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始終保持著正視現(xiàn)實的熱情和突入時代的勇氣。
杜甫始終自以為是儒家的信徒!叭骞诙嗾`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乾坤一腐儒”(《江漢》),反復(fù)這樣強調(diào)。儒家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杜甫則更進一步,不光是不得志,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還在大聲呵斥“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諸將》),還在為皇帝擔憂。儒生時代是充滿使命感受和責(zé)任感的,時時都充滿憂患意識,杜甫就是這樣立身處世的,一輩子都被這種憂患意識驅(qū)趕得處于緊張狀態(tài)。他年輕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是典型的儒家理想。
在這一點上,他和李白大不相同。李白向往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從來不強調(diào)忠君,他
道教美文篇三:先秦諸子散文
先秦諸子散文(上)
漆園丁
內(nèi)容提要 老子與《老子》的概況,孔子與《論語》的 概況,墨子與《墨子》的概況,孟子與《孟子》的概況!独献印、《論語》、《墨子》、《孟子》核心思想的區(qū)別!独献印贰ⅰ墩撜Z》、《墨子》、《孟子》文 風(fēng)的區(qū)別。諸子語錄體具有一定的共性,發(fā)展過程中又有各自的特點!睹献印飞⑽纳形疵摫M語錄體形式,但已呈現(xiàn)為具有對立情緒和說服性質(zhì)的論辯文,形成獨特 的論辯風(fēng)格
關(guān) 鍵 詞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無為仁愛兼愛仁政語錄論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引起社會的變革,政權(quán)、文化下移,出現(xiàn)百家爭鳴!独献印返纳铄,《論語》的雍容,《墨子》的質(zhì)樸,《孟子》的雄辯,對后世文學(xué)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
第一節(jié)老子與《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xiāng)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詳,大約與孔子同時代,孔子曾問禮于老子。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任東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官吏。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是道家經(jīng)典,亦稱《道德經(jīng)》,凡81章,5000字。相傳為老聃所著,實出于戰(zhàn)國時 期,內(nèi)容基本是老子的思想。世傳《老子》道經(jīng)在前,德經(jīng)在后,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德經(jīng)在前,道經(jīng)在后。1993年湖北荊 門郭店出土的《老子》被認為是最早的版本!独献印份^早的重要注本是三國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經(jīng)注》。自漢魏以來,注釋《老子》之多,僅次于《論語》。今人 陳鼓應(yīng)有《老子今注今譯》。
《老子》的思想。首次闡述“道”的學(xué)說,認為道是宇宙之本,萬物之源,是人類社所必須遵循的準 則。概括出最高實體的道,對前人是一個突破,標志著人類理性思維的進步。闡釋虛玄模糊,沒有區(qū)分精神和物質(zhì),導(dǎo)致后世學(xué)者向唯物和唯心兩端發(fā)展。其樸素辯 證法認為事物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具有相對
性。萬物歸結(jié)于矛盾的兩極,相輔相成。事物向?qū)α⒚孓D(zhuǎn)化,禍福相倚,正復(fù)為奇。柔弱勝剛強,以消極退避的表象掩 蓋積極進取的實質(zhì)。無為而治的“小國寡民”理想社會,反映了戰(zhàn)亂中人們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卻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揭露和抨擊當權(quán)者的殘酷剝削,具有強烈的批 判精神。
《老子》的文風(fēng)!独献印,文章簡潔精練,寓理于形,情思深邃。文體屬于語錄體,沒有對話的痕 跡,只述論點,略去論據(jù),適應(yīng)采用整齊的句式說理。韻散結(jié)合,某些章節(jié)全用韻語,大多隨文成韻,并無一定程式,但音調(diào)和諧,富于節(jié)奏感,呈現(xiàn)為形式精美的 哲理詩。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闡明抽象的哲理。語句凝練,精警深邃,善于對復(fù)雜事物作抽象的概括,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具有格言的特 性,警句廣為流傳。
第二節(jié)孔子與《論語》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 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人尊為“圣人”?鬃拥淖嫦葹樗螄F族,出生于魯國,做過管理倉庫和牧場的小吏,曾任魯國的中都 宰、司空和司寇,短期行攝相事?鬃又苡瘟袊,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他的主張違反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始終不得用事之機。暮年回到魯國,整理過《詩》、 《書》、《禮》、《樂》、《易》等,根據(jù)魯國的史料修訂《春秋》。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為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見《史記·孔子世 家》。
《論語》是孔門弟子和再傳弟子所編撰,大約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后為儒家 經(jīng)典。漢代有《古論語》、《齊論語》和《魯論語》三種版本!豆耪撜Z》和《齊論語》失傳,流傳至今的《論語》凡20篇500余章,是經(jīng)過融合的《魯論 語》!墩撜Z》通行注本有《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的《論語注疏》,用三國魏人何晏集解,宋代邢昺疏。宋代朱熹《四書集注》有《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父子有《論 語正義》,今人楊伯峻有《論語譯注》。
《論語》的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由家庭關(guān)系出發(fā)的有等級差別的愛。仁由禮和樂相輔相 成,禮區(qū)別人與人之間的等級,樂調(diào)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教育思想:首開私學(xué),有教無類。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學(xué)思結(jié)合,溫故知新等。文藝思想:重視文藝的 社會功能,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的社會功用事父事君的倫理教化作用。審美情趣:辭達而已。繪事后素。文質(zhì)彬彬。
《論語》的文學(xué)性!墩撜Z》是語錄體散文,章幅短小,篇章之間一般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不能以題概 篇。篇名取首章首句的關(guān)鍵詞,章名一般取首句。文學(xué)性不因語錄體而削弱,《論語》的文學(xué)性高出諸子。一是刻畫出孔子和孔門著名弟子及其他人物的形象。描繪 出人物的儀態(tài)舉止、神情口吻和音容笑貌,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語言風(fēng)格言簡意賅,雍容和雅,樸實含蓄,生動傳神,
明白易懂,含義深永,具有概括性, 富于哲理性,不乏個性化,傳世成語特別多。
第三節(jié)墨子與《墨子》
墨子(約前468——約前376年)名翟,魯人,一說宋人,墨學(xué)家派創(chuàng)始人,戰(zhàn)國初期著名思想 家、教育家。墨儒并稱顯學(xué)。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一派著《墨辯》,發(fā)展邏輯思想,一派推行宗教,演變?yōu)橛蝹b。墨家到戰(zhàn)國末期已經(jīng)衰微,漢代以后幾乎后繼無 人,銷聲匿跡!妒酚洝分心又畟鞲接凇睹献榆髑淞袀鳌分,只有短短二十余字。
《墨子》原有71篇,今存53篇;驗槟颖救怂驗榈茏佑涗浾矶,或為墨家后學(xué)所 寫!赌印窔v來不受重視,少有人研究,因為墨家宣揚平等,封建統(tǒng)治不接受;墨文不講文采,封建文人不欣賞。司馬遷將墨傳附于《孟荀列傳》末尾,僅二十四 字。清代孫詒讓是作《墨子間詁》。
《墨子》的思想。十大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 “兼愛”是《墨子》的核心思想,是提倡人與人之間無差等的愛,與儒家強調(diào)等級差別相對!凹鎼邸庇糜趪c國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非攻”,即反對攻伐性戰(zhàn)爭。但 支持、參與并且擅長防御性的戰(zhàn)爭。“尚賢”即任人唯賢,以反對貴族世襲制度,“尚同”是“尚賢”的發(fā)展,倡導(dǎo)國家政治和道德標準的統(tǒng)一,這兩大主張與儒、 法諸家相近似。“節(jié)用”、“節(jié)葬”是指節(jié)約活人的用度和死人的喪葬。墨家信鬼神,不同于諸子用神話傳說說理。
《墨子》的文風(fēng)!赌印樊a(chǎn)生于戰(zhàn)國前期,但成書很晚,因而體例較復(fù)雜。有早期的對話語錄體, 由論辯文,也有后來完整的專題論文,多數(shù)文章能夠以題概篇!赌印飞⑽脑谙惹刂T子中獨具一格,特色鮮明。一是文章體的例有因革,從對話語錄體到專題論說 文,反映了先秦諸子散文發(fā)展的歷程。二是邏輯推理很嚴謹,明確三表法、類推法,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首創(chuàng)中國古代形式邏輯的運用和闡述,同時首開論辯散文之 先河。三是樸實無華,不加修飾,尚實尚質(zhì),通俗流暢,說理透徹,體現(xiàn)了墨家特有的審美情趣。
第四節(jié)孟子與《孟子》
孟子(約前372年——約前289年)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 家和散文家,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師,被后人尊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是魯國孟孫氏的后裔,但家道衰落,家境貧困,
他的成長得力于母親培 養(yǎng)!盾髯印し鞘印穼⒆铀寂c孟子相聯(lián)系,《史記·孟荀列傳》載孟子“受業(yè)子思之門人”,故世稱“思孟學(xué)派”。孟子學(xué)成之后曾游事齊宣王、梁惠王,游歷 宋、薛、魯、滕等國。其政見不合于當時連橫合縱、攻伐為右的形勢,故未能為各國君主所采納,于是只好退而授徒,著書立說。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孟子》的概況。《孟子》記載孟子及時人的言論,是繼《論語》之后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妒 記·孟荀列傳》記載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稘h書·藝文志》載“《孟子》十一篇”,東漢的趙岐認為外篇四 篇是贗品,不作注釋,于是亡佚。七篇各分為上下篇,篇內(nèi)分為若干章,篇章之間一般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篇名取首句首句的關(guān)鍵詞,章名一般取首句,仍然是語錄 體,但章幅一般比《論語》的長得多!睹献印返耐ㄐ凶⒈居小妒(jīng)注疏》中的《孟子注疏》,保存東漢趙岐注,采用宋代孫奭疏。南宋朱熹《四書集注》中有 《孟子集注》,清代焦循在東漢趙岐注的基礎(chǔ)上作《孟子正義》,今人楊伯峻有《孟子譯注》。
《孟子》的思想。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仁政”,是對孔子“仁愛”的繼承和發(fā)展。提倡王道,則 反對霸道;提倡仁政,則反對暴政。揭露和批判統(tǒng)治者的貪婪殘暴,包含濃厚的民本思想。“仁政”的理論基礎(chǔ)是性善論,性善論是對孔子“性相近”的繼承和發(fā) 展。孟子認為如同人人有四肢,所有的人都先天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分別是仁、義、禮、智的萌芽。文藝觀主張:“知人論世”, 將作品與作者及社會背景聯(lián)系考察,以求正解。理解作品“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即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正確探求作者的本義, 而不至于望文生義,穿鑿附會。
《孟子》的文風(fēng)!睹献印飞⑽纳形疵摫M語錄體,但不同于《論語》的氣度雍容,坐而論道,而是以 論辯為特色,是為論辯文。其特點一是感情強烈,氣勢逼人;二是善設(shè)機巧,欲擒先縱;三是長于譬喻,說理生動。感情和氣勢來源于內(nèi)在的浩然之氣和外在的鋪排 手法,機巧和擒縱體現(xiàn)在掌握論辯的主動權(quán),嫻熟地運用邏輯推理。譬喻不見堆砌,用得恰到好處。此外作品通過對話過程和表情,展示出孟子的個性:傲岸梗直, 堅持原則,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有的寓言善于刻畫人物,成為諷刺小品。如《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章。《孟子》文章自然流露中心論點,自然形成篇章結(jié)構(gòu), 有些長篇已經(jīng)初具起承轉(zhuǎn)合的規(guī)模。
【精讀作品】
《小國寡民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季氏將伐顓臾章》、《長沮桀溺耦而耕章》、《非攻》、《公輸》、《孟子見梁襄王章》、《齊桓晉文之事章》、《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章》、《齊人有一妻一妾章》、《魚我所欲也章》。
【思考練習(xí)】
1.簡述《老子》的“道”
2.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季氏將伐顓臾章》看《論語》的文學(xué)性
3.從《非攻》、《公輸》等篇看《墨子》的文風(fēng)
4.從《齊桓晉文之事章》、《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章》看《孟子》的文風(fēng)
先秦諸子散文(下)
漆園丁
內(nèi)容摘要 莊子、荀子、韓非子、呂不韋等均為戰(zhàn)國中 后期的人物,《莊子》、《荀子》、《韓非子》和《呂氏春秋》等諸子著述有自創(chuàng)也有集體創(chuàng)作!肚f子》講究逍遙無為,《荀子》主張禮法兼用,《韓非子》總結(jié) 法、術(shù)、勢,《呂氏春秋》集合先秦諸子成為雜家。這一時期說理文體制成熟,而諸子文風(fēng)各具特色:莊文恣肆,荀文渾厚,韓文犀利,呂覽淵博。
關(guān) 鍵 詞 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無為禮法法術(shù)勢恣肆犀利
先秦諸子論說文體制漸趨成熟,《莊子》內(nèi)篇以題概篇,《荀子》的文章具備論點、論據(jù)、論證等基本要素,《韓非子》的文章創(chuàng)作立論、駁論和解說等多種形式,《呂氏春秋》進而講究全書的嚴謹布局,戰(zhàn)國后期諸子散文體制的發(fā)展達到最高階段。
第一節(jié) 莊子與《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約前289年)名周,宋國蒙邑(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的代 表人物,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散文作家。其生活年代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年齡小于孟子而大于荀子和屈原。莊子曾經(jīng)做過蒙邑的漆園吏,不算入 仕。往來游歷于齊、魏諸侯之間,因其剽剝?nèi)迥,放?/p>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