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20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濟南的歷史篇一:濟南城區(qū)百年歷史變遷
濟南城區(qū)百年歷史變遷
100年前的濟南城有多大
長期以來,濟南為省級各衙署、濟南府、歷城縣治所所在地。清朝初年的《濟
南府城圖》顯示的濟南府城,僅為現老城區(qū)部分,基本為洪武四年(1371年)修建
府城的原貌。那時,整個濟南城"周圍一十二里四十八丈",也就是說,以人的步
行速度繞整個城市轉一圈,只需要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如今
的制錦市小區(qū)北部一帶,仍是一片水灣,名叫"三娘子灣"。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軍事的需要,濟南開始修建城外圩郭,因城北水多,缺其一面,整個圩子墻長3670丈,上有垛口3309個,辟有岱安、永固、永靖、永綏、永鎮(zhèn)、濟安、海晏七個圩子門。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一張《省城街巷全圖》上可以看到,三娘子灣一帶除了辟有"棘榛市(制錦市)"等街巷集市外,三娘子灣的水面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菜園子。圩子修好后,從而使?jié)铣蔀楸鴷纤^"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堅城。那時的老濟南依附在傳統(tǒng)的農業(yè)經濟的肌體上,高矗的城墻把城區(qū)封閉在2.6平方公里的圈子里,人口僅有5萬人左右。
開埠,就是另建新城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自開開埠。通過開埠,濟南的城市建設第一次打破了老城區(qū)的束縛,拓展了向外發(fā)展的空間。商埠區(qū)為在老城圩外另辟新城,當時濟南商埠的范圍是:東起館驛街西首的十王殿,西至大槐樹,南沿赴長清大道,北以膠濟鐵路為限,計東西長五里,南北長二里,商埠內道路以"經、緯"命名。 開埠后,濟南市區(qū)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4萬人。
1908年,濟南打開普利門,拓寬了柴家巷,并改名為普利街,與商埠的經二路相連。1909年后,又相繼修建打開了麟祥門,和經四路相接。至此,老城區(qū)與商埠區(qū)已融為一體。
1912年,黃河鐵路大橋建成,津浦鐵路、膠濟鐵路在濟南交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以今泉城路一帶為古城中心和以經二路、經四路為商埠中心的雙中心城市格局逐步形成,人口達到25萬人,較開埠前增長了64%。
康有為曾力主濟南建北部新城
近代著名政治家康有為曾三次來過濟南,對濟南極有好感,他曾把濟南和國內若干名城相比,認為"然山水之美,皆不若華不注也"。上個世紀20年代,他寫了一篇《新濟南記》。在這篇文章中,詳盡地論證了他開辟濟南北部新城的設想:
但開一新濟南,尤美善矣。今馳道已至黃臺山,黃臺橋有農林學校在焉。誠宜從黃臺橋通馳道于華山前,
以華山為公園,稍綴亭臺,循花木,先移各學校于山前,馳道間設一公會堂,為吏士公會之所。徙酒樓閭女
其間,因人情之汗樂,藉以開辟之,則游人率而來。車馬雜沓,咸愿受一廛而為
氓,乃為之限定園宅之制令,宅地必方十丈以外,宅必樓,瓦必紅,宅式不得同,
庶幾青島之閎規(guī)美觀焉。不十年,新濟南必雄美冠中國都會。
為發(fā)展商務,又開南北商埠
據1928年《歷城縣鄉(xiāng)土調查錄》記載:"今以商務發(fā)展,開拓南北商埠。北商埠,東盡津浦鐵路,北抵洛口鎮(zhèn),西以黃河碼頭黃家屯莊,南界官扎營。南商埠,自七大馬路以南開拓至陳、王二莊止,正在規(guī)劃中。"
1929年濟南設立為市,首任市長阮肇昌撰寫《建設新濟南整個計劃》一文,稱:"濟南為古代文化發(fā)祥地,但商業(yè)發(fā)達乃最近三十年事情,其主要原因為津浦與膠濟兩干線之完成,本市適當兩路之交點,陸路交通已極便利,水路方面由小清河可直達渤海灣,故本市發(fā)展趨勢系由舊城西移于商埠。今后最繁盛區(qū)域當為商埠至濼口間之北展界。"
阮肇昌還提出了未來的濟南規(guī)劃設想:"一、改善舊城與商埠;二、發(fā)展南北展界為新市區(qū)"。南北展界
的提出,開始了"利用科學知識以計劃新都市之改造"。
1930年,韓復榘督魯后,濟南市專門成立了"設計委員會"。該會于1932年對南展
界和北展界(即北商埠)作出規(guī)劃:北展界名為"模范市"(1934年改為"濟南市模范區(qū)"),
南展界命名為"模范村",并計劃以"濟南模范市"為全市中心。
當時的規(guī)劃以五三路(今濟濼路)為主干道,其東設縱路兩條,其西設縱路五條;小
清河以南設橫路12條,以北設橫路四條。成豐橋與濟濼橋之間為政府辦公地區(qū),金牛
山與小清河之間地帶辟為公園區(qū),并計劃將藥山辟為大公園。"七七事變"后,該規(guī)劃被
全部放棄。日偽時期,"濟南模范區(qū)"區(qū)域被辟為工業(yè)區(qū)。至濟南解放前后,濟南市區(qū)面積為23.2平方公里,人口61.9萬。
新中國首部城市規(guī)劃:要把市區(qū)擴大三倍
濟南解放后,從1949年4月起,數十萬濟南市民參加義務勞動,拆除了舊城外圩子門,拓建道路。1950年2月,又一段一段拆除了濟南府城墻。幾乎在同時,濟南市人民政府組建了"都市計劃委員會",負責城市建設規(guī)劃工作。1950年制定了新中國第一部《濟南市都市計劃綱要》。《綱要》對城市用地范圍勾繪了輪廓:"要把市界較現市區(qū)擴大到三倍",即西至玉符河,南至大澗溝、黑龍峪,東到劉志遠廟、
大張馬莊一線,北一直到黃河邊。這個《綱要》還首次提出了"建設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文教和住
宅都市"的概念。現在的植物園("綱要"中提出此處要修建"人民廣場")、英雄山烈士紀念
碑、無影山的氣象臺等都是按這個《綱要》而修建的。
1956年,在國家城建部蘇聯專家巴拉金的幫助下,濟南編制了《濟南市城市建設初
步規(guī)劃》!兑(guī)劃》對城市作了功能劃分:工業(yè)區(qū)主要有西郊重工業(yè)區(qū)、北郊輕工業(yè)區(qū)、
東郊混合工業(yè)區(qū)等;交通倉儲區(qū)主要在濼口、白馬山和黃臺一帶;居民住宅區(qū)以原有城
區(qū)為主適當向四周擴展;北園地區(qū)由于地勢低洼作為園藝保留區(qū);龍洞、佛峪以及玉符河兩岸為療養(yǎng)區(qū);市中心廣場設在南門外,各區(qū)也要修建區(qū)中心廣場。這個《規(guī)劃》1957年2月22日正式公布,并在大明湖南豐祠舉辦了"濟南市城市規(guī)劃展覽會",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
1959年,濟南市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的專家,對濟南的歷史現狀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調查,歷時8個月編制出
了《濟南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這個規(guī)劃雖然未經國家正式批準,但它是在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編制
而成的。此后20多年的建設實踐證明,這個"總體規(guī)劃"的骨架基本上是合理的。
到1965年底,濟南市建成區(qū)面積已發(fā)展到57.98平方公里,市區(qū)非農業(yè)人口增加
到71萬人。
青山進城,泉水入戶
東方風來滿眼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濟南市城市規(guī)模已達到面積78平方公里,人口94.2萬。1980年完成了對1959年規(guī)劃的修訂完善,編制出新的《濟南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并于次年印制成《濟南市總體規(guī)劃圖集》。1981年底,山東省委審查通過了這個規(guī)劃,并要求"突出‘青山進城,泉水入戶‘的特點,切實抓好保泉和綠化兩件大事"。1983年6月10日,國務院批復了這個規(guī)劃,要求濟南市要"逐步建設成具有泉城特色、環(huán)境優(yōu)美、文明整潔和經濟繁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國務院批復后,"濟南市規(guī)劃建設展覽會"于1984年元旦在大明湖正式展出,近十萬觀眾參觀了展覽。
1989年濟南市制定了《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明確提出了"一帶一片三街坊,五十二點一個網"保護古城風貌的基本構思。其中的"一帶",即指從千佛山到黃河南北的鵲、華二山的風景文化帶。"風景文化帶"的框架基本與"2003年-2020年濟南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方案"中提出的"泉城特色風貌帶"相仿。規(guī)劃還提出了"調整用地結構,保護古城特色"的具體要求。
1995年濟南市編制《濟南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1996年-2010年)》,2000年底國務院批復。根據這個方案,確定到2010年濟南市城市用地規(guī)模為205平方公里,人口220萬。1997年6月,山東省委明確提出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戰(zhàn)略決策,給濟南的城市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到2001年末,濟南市城市建成區(qū)面積已達176平方公里,人口已達209萬,規(guī)劃建設用地只剩20平方公里左右,"規(guī)劃"制定的發(fā)展目標已無法適應新形勢需要。
新規(guī)劃勾畫宏偉藍圖
2002年1月22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濟南市城市建設現場辦公會,揭開了濟南發(fā)展史上新的一頁。這次會議之后,濟南市邀請國內專家合作,編繪泉城新藍圖,先后完成了《泉城特色風貌帶規(guī)劃》和《濟南市城市空間戰(zhàn)略及新區(qū)發(fā)展研究》兩項成果。在近一年半的時間內,根據社會各方的意見,規(guī)劃部門對新藍圖多次修改,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2003年-2020年濟南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方案"。2003年6月,中共山東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加快濟南城市規(guī)劃建設發(fā)展問題,以大思路、大氣魄、大決策為泉城的明天勾畫出一幅燦爛恢宏的畫卷。新規(guī)劃確定的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是:東拓、西移、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用地規(guī)模將擴充至400平方公里,人口規(guī)模增至400萬人。這年的5月,長清縣正式撤縣建區(qū),成為濟南市區(qū)的一個區(qū),標志著濟南的城市重心將進一步西移。
2003年-2020年濟南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方案為濟南人勾畫了一幅宏偉的發(fā)展藍圖,為濟
南城市發(fā)展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縱觀濟南市近年的城市建設,速度更是驚人。許多"老濟南"不禁驚嘆:幾個月不出門,
出門就得買張新地圖,否則就要迷路回不了家了。有關人士也驚呼,濟南城市地圖如果90
天不更換一次就會"過時"。
濟南的歷史篇二:濟南市歷史2015題
濟南市2015年初三年級學業(yè)水平考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1—20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說:“秦國新法十年,秦民大悅……秦成為第一大強國!蓖菩小扒貒路ā钡拇砣宋锸茿.管仲 B.商鞅 C.秦始皇D.北魏孝文帝
2.某同學搜集到以下四幅圖片,請幫他擬定一個正確主題
前 秦 三國鼎立
東 晉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 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3.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边@種“最早的考試制度”是A.禪讓制B.世襲制 C.科舉制D.民主制
4.數十年來,十四世達賴一直企圖分裂中國、謀求西藏獨立。以下能駁斥達賴的反動言行、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史實是
①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行政區(qū) ②康熙帝以后,達賴、班禪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 ③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某興趣小組在學習“清朝歷史”時,制作了一張學習卡片。與學習卡片內容相對應的 選項是 A.閉關政策 B.社會風貌 C.民族關系D.君權強化
6.有人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薄斑@場戰(zhàn)爭”指的是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
7.請仔細觀察下面四幅圖片,判斷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yè)譚嗣同英勇就義 武昌起義 《青年雜志》
A.侵略與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D.人民解放戰(zhàn)爭
8.某報駐華記者在回憶錄中提到“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釋放被捕學生”等內容,那么,他回憶的歷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 C.北伐戰(zhàn)爭D.紅軍長征
9.對右圖所示的歷史事件,表述最準確的是
A.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C.標志著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
D.進行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
10.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的標志是
劉鄧大軍勝利到達大別山
A.新中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11.2015年4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紀念活動。60年前,萬隆會議上中國代
表團團長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改變了“會議的航向”,這位團長是
A.毛澤東 B.周恩來C.鄧小平D.江澤民
12.2001年江澤民主席親自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fā)給科學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貢獻。袁隆平的
突出貢獻是
A.參與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B.參與發(fā)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C.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D.參與研制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13.西方一位哲人說過:“這是一個需要巨人并產生巨人的時代,是一個體現人文主義、促進思想解放的運
動!边@個“運動”是 A.文藝復興B.新航路開辟 C.工業(yè)革命D.國際工人運動
14.有人認為文獻即歷史。下列歷史文獻與相關歷史事件搭配正確的是
A.《權利法案》——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獨立宣言》—— 法國大革命
C.《人權宣言》—— 美國獨立戰(zhàn)爭 D.《法典》——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15.瓦特和他的同伴改進蒸汽機時,英國國王前來參觀,并問他們在忙什么,瓦特的同伴說:“正忙于制造一種夢
寐以求的機器!眹醪唤獾貑枺骸斑@種機器有什么作用?”瓦特的同伴不可能回答
A.提供動力,促進大工廠生產的發(fā)展 B.推動交通運輸工具進步
C.“蒸汽時代”即將來臨D.把人類帶入“電氣時代”
16.如右圖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日本、西歐經濟實力對比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對此變化,下列表
述正確的是
①美國的經濟遇到西歐和日本的激烈競爭
②美國不再是世界一流經濟強國
③歐洲的聯合促進了歐洲國家經濟的發(fā)展
④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1991年,蘇聯解體,這標志著
A.“三國協約”瓦解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瓦解C.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瓦解D.兩極格局結束
18.龍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A.黑陶 B.彩陶 C.紅陶 D.紫陶
19.“濟南劉家功夫針鋪”是中國最早的商標,它出現在
A.漢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
20.為解放閣親筆題詞的是
A.毛澤東 B.粟裕C.陳毅D.許世友
一、(16分)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
路”)的戰(zhàn)略決策,使絲綢之路成為熱門話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
41(6分)
A: (城市); E: (國家或地區(qū))
材料二 從漢代開始,中國人就開通了從廣東到印度去的航道。??宋朝時,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fā)和經濟重心的南移,面對北方好戰(zhàn)民族的侵襲、圍困,從廣州、泉州等地出發(fā)的海上航路日益發(fā)達,越走越遠,宋朝發(fā)展出中國航海史上的一個高峰。 —雅虎知識堂
4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海上航路日益發(fā)達”的原因。(6分)
43.《大公財經》評價說:“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國際交流的典范,成為和平跨國商業(yè)貿易和跨種族文化交流的代名詞。”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作者的觀點。(有觀點,...有史實)(4分) ...
二、(16分)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
問題。
材料一
圖二
中國守軍在盧溝橋抵抗日軍 圖一 沈陽九一八事變紀念碑
圖三
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 圖四
諾曼底登陸
44.某中學將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圖片展”,以上四幅圖片入選。請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幅寫出入選的理由。(6分) ....
材料二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臂章 中國軍隊守衛(wèi)臺兒莊援華的美國“飛虎隊”
45.依據材料二,概括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原因。(6分)
46.一位同學看完圖片展后,寫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目的是??”請結合所學知識,聯系現實,將這位同學的話續(xù)寫完整。(4分)
三、(18分)1861年改革,對俄國近代
化歷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進行的戰(zhàn)爭)的失敗對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來說是一個嚴重打擊,因為事先許多人就警告俄羅斯會因其沒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腳步而將遭到失敗??實際上,這場失敗的確暴露了舊制度的腐敗和落后。
——摘編自《全球通史》
47.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一中的“舊制度”和“西方的腳步”分別指什么?(6分)
48.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上哪個派別的方案在1861年改革中基本得到體現?寫出該派別方案與1861年改革內容的兩點相同之處。(9分) ..
49.對于這次改革,有人說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說是“農奴的盛宴”,有人說是“歷史的轉折”。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這次改革?(3分)
濟南的歷史篇三:濟南歷史人物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yī)。據人考證,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為什么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y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刻苦鉆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chuàng)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于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扁鵲善于運用
四......[詳細]
房玄齡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zhàn);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wěn)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勛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叭盒桥踉略码[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范;作為一代勛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房玄齡是唐代初年名相,是唐朝開國功臣。名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自幼聰敏,博覽 經史,工草隸、善屬文。貞觀年間,輔佐......[詳細]
段志玄(598-645年),漢族,唐初齊州臨淄(今濟南市)人。其父段偃師為太原書佐。李淵起兵時,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隋大業(yè)十三年(617年),于潼關之戰(zhàn)擊敗隋將屈突通,后以功授樂游府驃騎將軍。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中,與尉遲敬德等討殺李建成和李元吉。貞觀十一年(637年),被改封為褒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拜右衛(wèi)大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加鎮(zhèn)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病卒,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謚號“莊肅”。 唐初齊州人。李淵起兵時,段志玄募兵千余人,被授為右領大都督府軍頭,歷遷左光祿大夫,后以功授樂游府驃騎將軍。跟從秦王李世......[詳細]
李清照(1084~1155?) 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學識淵博,尤用意于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后因列于元□黨籍而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宋史·李格非傳》),一說為漢國公王準孫女(莊綽《雞肋編》),也知書善文。生平李清照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李清照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教養(yǎng)。她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詳細]
秦瓊(?—638年),字叔寶,漢族,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于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wěn)固南北征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功居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與尉遲恭為傳統(tǒng)門神。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朝來護兒部將,秦叔寶(轉自連環(huán)畫《說唐》)后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zhàn)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jié)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詳
細]
張養(yǎng)浩(1270~1329) 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號云□,山東濟南人。幼 有義行,好讀書,初被薦為東平學正。后拜監(jiān)察御史,歷 官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職。因父老辭 官,屢召不赴。文宗天歷二年(1329),關中大旱,特拜 陜西行臺中丞,前往救災,到任四月,勞瘁去世。張養(yǎng)浩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諫。武宗時,曾因議 立尚書省事,大違當政者意,被構罪罷官,他恐遭禍,變姓 名逃去。英宗時又曾為內廷張燈為鰲山事上諫而險遭不 測。他的散曲多是在辭官歸里后所寫,由于對宦海風波、 世態(tài)炎涼有切身體察,因此能作比較真切的描寫。如才 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詳細]
張仁濤(1877~?) 安徽壽縣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投效新建陸軍炮隊辦理餉械事宜。二十八年(1902年)任北洋參謀處文案,后調任練兵處軍令司辦理庶務事宜。三十年(1904年)任陸軍第三鎮(zhèn)一等書記官。翌年調任第六鎮(zhèn)一等書記官。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任第六鎮(zhèn)正軍需官。三年補任江北軍需科科長,同年9月任軍政府軍需司司長。1914年6月任山東都督府軍需課課長,后改任泰武將軍行署軍需課課長,是年補受陸軍一等軍需正。1917年1月任山東陸軍軍需局局長。1919年7月至1920年8月,任山東濟南道道尹兼外交部特派山東交涉員。 ......[詳細]
周慶恩(1876~?) 字次瑾。歷城縣人。同盟會會員,早年入日本法政大學讀書。畢業(yè)歸國后,入司法部試署初級檢察官。后任天津北洋高等警察廳法律教員及北洋譯學館教員。嗣后回山東,任法政專門學堂教習。辛亥起義時,與同志設機關分部于濟南,謀泄被捕。1912年出獄,被推至煙臺組織臨時省議會,任議員。1913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后,在北京、濟南營律師業(yè),旋被聘為北京政府大理院特約律師。1916年第一次恢復國會時,仍任眾議院議員。1917年任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再任眾議院議員。 ......[詳細]
黃樸(1873~?) 浙江紹興人。清附貢生。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任新海防案報捐鹽課大使,分發(fā)兩淮。次年后歷充江蘇善后局文案、布政使署文案、蘇州銅元局文案收支,福建銅元局駐滬秉辦委員,陸軍第二十三混成協書記官、軍需官。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奉調山東,歷任充州鎮(zhèn)署文案、前路執(zhí)法營務處提調、濟寧道署文案收支等職。1913年署充州鎮(zhèn)副官長。1914年2月署金鄉(xiāng)縣知事。1916年署察哈爾都統(tǒng)署第二科科長。1917年署豐鎮(zhèn)縣知事兼察哈爾都統(tǒng)署軍法官。1920年任山東政務廳代廳長、山東籌備國會選舉事務所所長。1921年署山東政務廳廳長、署濟南道道尹兼全省路政局......[詳細]
李攀龍(1514~1570) 明代文學家。字于鱗,號滄溟。歷城(今山東濟南)人。9歲喪父,家境貧寒,無力延師,但刻苦好學。稍長嗜好詩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初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在京期間,先后與謝榛、王世貞、宗臣、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結詩社,諸人多少年,才高氣銳,互相標榜,視當世無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龍傳》)。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順德,饒有政績,3年后擢為陜西提學副使,不久以病歸里。自建一樓于華山、鮑山之間,取名白雪樓,讀書、吟哦于其中。為人孤傲,對于不合者,輒戒門人不接納。隆慶改元(1567),薦起浙江副使......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