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家鄉(xiāng)熏豆腐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說起豆腐,可謂家喻戶曉。這一可以常年生產(chǎn)又不受季節(jié)限制的中國傳統(tǒng)食品,味美而養(yǎng)生,是大眾餐桌上的常見之物。20世紀(jì)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jīng)濟(jì)展望》雜志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并非是汽車、電視機(jī)或電子產(chǎn)品,而是中國的豆腐!比缃,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在我的故鄉(xiāng)山東曲阜城東北四公里處,有一座洙泗書院。當(dāng)年孔子周游列國返魯后,在此一邊刪詩書、定禮樂、系周易,一邊聚徒講學(xué)。這座講堂所在的村子,被命名為“書院村”。書院村不僅因為坐擁這座儒家書院的祖庭而聲名遠(yuǎn)播,還因為幾乎家家戶戶會做熏豆腐而名揚周邊。據(jù)史料記載,乾隆皇帝來曲阜,衍圣公曾以滿漢宴來招待他。雖然擺上桌的都是美味珍饈,但根本提不起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的胃口,于是一道道菜怎么端上來的又怎么被原封不動地端了下去。衍圣公派人傳話給廚師,讓其趕快想辦法。于是,廚師做了幾道當(dāng)?shù)靥厣,乾隆皇帝食用之后由衷“點贊”,其中就有“熏豆腐”。
說起熏豆腐的由來,當(dāng)?shù)亓鱾髦@樣一種說法。以前,書院村有韓家兄弟兩個,都以做豆腐為生。韓家的老二,有一年遇上了三伏連陰天,做的豆腐有一多半沒有賣出去。為防止時間長了變質(zhì),他就切了切放在箅子上晾著。但在燒火時,不注意把箅子燒著了,上面的豆腐有的燒糊了,有的熏黃了。韓家人不舍得全扔掉,就把那些熏黃而未煳的豆腐放在鹽水里煮了煮,一吃覺得味道很不尋常,便送給“老客戶”衍圣公品嘗。衍圣公吃后也覺眼前一亮,又放上桂皮等作料一煮,更有說不出的美味。
到底是民間傳說,真?zhèn)螘呵也徽摚垢瘎e有風(fēng)味那是出了名的。我從小隨父母遷于書院村居住,可以說是在書院村長大的,去小伙伴家玩的時候,經(jīng)常遇見其家里大人在做熏豆腐。他們先將切好的長寬約五六厘米、厚約二厘米的豆腐塊整齊地碼放在刷過食用油的鐵箅子上,然后再在上面搭上一層鐵箅子,白嫩嫩的豆腐就被夾在中間了。第二層的鐵箅子下面是鋪好的鋸末(是指在進(jìn)行木材加工時因為切割而從樹木上散落下來的樹木本身的沫狀木屑),F(xiàn)在有專門的鋸末制造機(jī),以前可沒這么方便,這一做熏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需要專門向家具廠討要。畢竟“人多鋸末少”,有不少人家為了制造鋸末,專門買來鋸子等工具,在家自制。點燃的鋸末并不出現(xiàn)明火,而是冒出一縷縷輕煙,炙烤著豆腐塊的底面。半個小時之后,兩個人小心地將鐵箅子翻過來,再烤已經(jīng)抹好油的另一面。如此反復(fù)數(shù)次,待豆腐呈棕黃色,就可以取下放在水里浸泡了。浸泡一夜之后,第二天放在推車上,或直接送到餐館食堂,或到其他村子里沿街叫賣。為了方便控制浸泡的時長又不耽誤第二天出售,豆腐一般在下午進(jìn)行熏制,所以,黃昏時分,整個村莊都被浸在輕煙薄霧里,并散發(fā)出濃郁的木香。
做好的熏豆腐可直接食用,表層結(jié)實,里面細(xì)白鮮嫩,味道微苦,但這種苦不同于一般的純苦,而是苦中帶香。我最喜歡的是用芫荽炒熏豆腐,兩種味道結(jié)合在一起,再配以紅辣椒相佐,咬上一口,便唇齒留香,讓人忍不住想吃第二口,F(xiàn)在在曲阜,流行最廣的一種吃法是“豆腐鍋”。集市的路邊,一口大鍋正冒著熱氣,熏豆腐在五花肉以及桂皮、辣椒、茴香等作料的燉煮之下,散發(fā)出陣陣香氣。五毛錢一塊兒,用小碟盛好,最后澆幾勺新熬制的辣椒醬,真令人回味無窮。如果你有雅興,再啜一口孔府家酒,辣味與香味在舌尖共舞,活脫脫賽過神仙日子?鬃釉(jīng)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笨梢娝陲嬍撤矫孀非蟮氖呛啒愣椒,熏豆腐其本身的特質(zhì)恰恰符合孔子的這種觀點。
如今在曲阜,無論是高規(guī)格的宴席還是道路兩旁的小吃攤,隨處都能尋見熏豆腐的影兒。各路賓客匯集曲阜祭拜孔子先師,在悠遠(yuǎn)深邃的《論語》聲中品嘗一下熏豆腐等特色美食,帶著一份心靈的洗滌與熏陶以及唇齒間的余香又奔向世界各地。
責(zé)編/昕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