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是不是中國人,他來自西域還是來自蜀地?
發(fā)布時間:2022-08-1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當然是中國人。人們質疑的無非就是兩點,第一,可能他出生在中亞,第二,他可能有少數民族血統。但是,毫無疑問,李白是中國人。首先,他認可自己是中國人。其次,他成長、生活在中國,他學習并擅長的是中國文化。再次,他血統特別是父系血統肯定是中國人。第四,即使他出生在西域,那時西域也是大唐控制范圍。更何況,按現在的標準,即使出生在中國,成長在中國,甚至還在中國撈金,只要入了外籍,他也算那個國家的人。唐代雖然沒有現在的戶口簿,但是,從以上來看,李白是中國人還有疑問嗎?
你錯了,李白來自韓國!
有哪些讓你觸動的宋詩詞?
李清照的絕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深深觸動農夫心靈的宋詩詞,當首推李清照的五言《夏日絕句》:
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個人悲憤之情的懷古詞。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了徽,欽二帝。當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擔任著建康知府,在城中發(fā)生兵變叛亂時,趙明誠不但不思如何平叛,反而臨陣脫逃。當時正處于逃難之中的李清照聽到此消息,心中感到十分悲憤和羞辱。在過烏江時想到西楚霸王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垓下之戰(zhàn)中,寧肯兵敗自殺,也不愿過江東的歷史典故,激憤之中,寫出了這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鏗鏘之作。
詞中的人杰一詞來自于漢高祖劉邦,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中之杰。屈原曾在《國殤》中寫到:“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李清照的這首《夏日絕句》之所以能夠深深觸動我的心靈,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深感詞人李清照,學識,才思之源愽和敏捷,二是作為一個弱女子來說,在國難當頭之際,巾幗不讓須眉“的那股大無畏精神。全詞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個字,但這不僅僅只是文字的精確組合和潤色,而是一種精神,一種震奮人們心靈的氣魂。
你最難忘的一句宋詞是什么?
令我最難忘的一句宋詞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才子皇帝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之所以喜歡這句詞,不僅僅是因為詞主通過該句寫出了遭俘后在深秋下的清幽、凄婉、孤獨心情和悲愴,最主要的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深沉優(yōu)美的意境意象更加引發(fā)了我對李煜是否真正發(fā)自內心有悲愴產生了懷疑。
李煜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也稱南唐李后主,生于江蘇南京(古稱金陵),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國君。他在宋太祖消滅南漢后將南唐改稱為“江南國主”,后來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曾被授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和違命侯,死后被贈太師并追封為吳王。李煜雖然稱不上是有作為的皇帝,但他的詞卻在中國文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乃至被后世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愛好大自然,常常寄情山水。他原本就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只是命運將他推上了帝位。簡單帝座過程:李煜父親為帝時,本打算把寶座交給弟弟。但李煜的哥哥雄心勃勃,趁叔叔還未稱帝就將其殺害,為自己打算?刹涣先伦笥,自己也命歸西天。李煜自然而然被推上帝位。但他的治國之才遠遜于他的詞畫。他一生詞文佳作不少,可惜被保留下來的屈指可數。他的詞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被俘稱帝前,內容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一部分是被俘后,內容主要反映被囚后的凄涼、孤獨、悲哀,以及對之前宮廷生活的無限回戀。他的詞作中最著名的有三首。這三首無論是從韻律的絕美、意境的深遠,還是心情的跌宕、詞意的境界,都可以說達到了詞界高峰。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這三首作品:
一、浪淘沙·窗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這首浪淘沙是他被俘入囚后的作品。李煜是敞開心扉,敢于盡情發(fā)揮自己情懷的現實大膽主義詞人。很少有被俘后敢表達自己真實思想的王者,像越王勾踐只能在夫差的地盤上偷偷臥薪嘗膽,孫臏在龐涓面前只能裝瘋扮傻,劉邦在鴻門宴上也只是借如廁借口悄悄溜開,當然實事證明這是他們的智慧。但李煜敢!傲_衾不耐五更寒”盡情寫出他的內心孤獨與寒苦。“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則大膽寫出了他對為帝時的留戀。這與劉禪的“樂不思蜀”在是否懼怕回答對故國留戀問題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疤焐先碎g”直接道出他被俘前后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李煜不在意宋朝庭對他的想法,他樂于把自己的所有思想通過淋漓盡致的詞表達出來。他的魂在詞上而不在帝座上,他為詞而獻身。這段詞可以說是字句璣珠,一針見血。
二、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單就字面,首先展示出來的是一幅深秋夜月涵虛中的清涼、靜寂、優(yōu)美、深邃畫面。無言并非真無言,只是詞者的境界無人事與之可言而已。梧桐的高大,如勾的夜月,西樓的幽獨,更加襯托出清秋之下作者的孤寂和失國愴痛,這使得他的詞得了到更大程度的發(fā)揮。如此深邃、優(yōu)美、至上意境的詞,使人難以相信他真的內心寂寞孤獨,真的被囚后痛苦難耐。反倒覺得他更加的灑脫奔放,他已經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詞作的至高境界內,完完全全在為詞作而生死。
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一生中最后一首戀國詞,也是他的絕命詞。李煜是為詞而不是為帝位而生死的詞人!靶亲蛞褂謻|風”大膽的留戀引起了宋朝廷對他的極大關注和恐慌,“只是朱顏改”更加加深了當朝對他的忌諱。于是悲劇終于發(fā)生了,當朝者最終賜了他毒藥!坝菝廊恕笨梢哉f是他的詞達到顛峰之際,也是他葬送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千古詞帝”的絕命作!皢柧苡袔锥喑,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也因此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的詞在中國文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詞具有其他詞人不具備的幾個特點:
第一:大膽性。李煜敢于大膽抒發(fā)情懷,一改歷史上不少詞人慣用的曲折隱藏寫作手法。周濟曾評價他的詞是“如生馬駒,不受控捉”,王國維以“血書者”來說明李煜的作品發(fā)自內心的真實。
第二:概括性。李煜的詞具有很高的藝術概括力,他的詞能夠通過具體的意境、形象,表現出人生中特別如愁與恨的感受和體驗,從而能引起更多同情形人的共鳴。
第三:藝術性。李煜的詞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人、景、情,可感可觸,對一些抽象而難于捕捉的思緒情懷,寫得非常具體生動,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他的語言自然、精煉、明凈,在古典詩詞中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有詩為證:
南唐君主有大才,王座生平作賦臺。
千古詞帝古今問,幾人可媲李煜懷?
柳永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讓人痛到心碎!
柳永一曲《雨霖鈴》,如長歌當哭,如蕩氣悲歌,把離愁別恨,撕裂給自己看,或他人看,讓人痛到心碎。
柳永是崇安人,即今天福建武夷山市,原名柳三變,后改名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他官宦世家出身,父親柳宜曾仕南唐,官至監(jiān)察御史,降宋后任過縣令,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的生活時期大致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柳永讀書破萬卷,滿腹學問,還填得一手好詞。盡管如此,但他科場不順,游走于煙花柳巷,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的作品,比皇帝的諭旨還傳播得快,尋常巷陌,市井人家,都喜歡他,“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關于他的《雨霖鈴》,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邢州(今河北邢臺市)開元寺法明和尚,平生有三好:好酒好賭好柳詞。人家請他齋醮,一律拒絕,召飲,則欣然而往。一飲輒醉,醉了就唱柳詞,如此十數年,附近小朋友都叫他“瘋和尚”。一天,他忽然對寺內眾僧說:“我明日當圓寂,你等不必送行!北娚詾樾φ。
誰知,第二天早起,法明便沐浴更衣,安然就坐,對眾僧說:“我去了,當留一曲。”眾僧驚愕,只聽得法明唱道:“平生醉里顛蹶,醉里卻有分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背,溘然而逝。法明和尚最后所唱,便是套用柳永的《雨霖鈴》。
可以說,柳永骨子里是平民詩人,里巷詞家,而且是詞章冠天下里巷詞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