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鞍山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鞍山歷史篇一:鞍山在近現(xiàn)代革命和建設歷史中的重大事件調查和分析

岫巖農民起義 清同治二年(1863年),農民起義軍首領徐五(徐中理)、劉錦凱、劉訪等聚集千余人,以大孤山為根據(jù)地,武裝抗清,打死勒捐增稅、欺壓民眾的官吏多人。岫巖城守尉奕榕率兵進行圍剿。農民起義軍轉移到附近海島,繼續(xù)抗爭,粉碎清軍圍剿,堅持抗清斗爭達三年之久,直至同治六年,清盛京(后稱奉天)將軍都興阿增派安定、色楞額、沙克都林(倫)扎布三個都統(tǒng)率領眾兵分路圍剿,起義軍寡不敵眾, 被驅散到各地。同治五年7月,以王作福、翟永亮為首的一支三四百人的農民起義軍奪取大孤山之后,又轉戰(zhàn)在西山坡、龍王廟、大東溝一帶抗擊清軍。并有以于正潞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在龍王廟進行呼應,共同抗清,使得許多清軍頭目被革職。后來,清軍靠人海戰(zhàn)術,才將起義軍驅散。同治八年8月和同治十年10月,先后有叢俊茂、趙日先率領的起義軍刀傷岫巖廳通判英斌和李汶生。

日軍侵占海城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8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日軍兵分兩路,左路從朝鮮新義州渡鴨綠江攻陷清軍虎山前哨,先后占領安東(今丹東)、岫巖、鳳凰城、草河口等許多遼東城鎮(zhèn);右路從大連花園口登陸,先后侵占金州、大連灣、旅順口、普蘭店、熊岳城、蓋平等地。日軍向北深入,于11月中旬確定了派第三師團攻占海城的作戰(zhàn)計劃。12月9日,日軍第一軍三師團由日軍陸軍中將師團長桂太郎帶領,從岫巖出發(fā)分左右兩路向析木城進犯。右路軍經大偏嶺、王家堡子、中心臺、潘家堡子進攻析木城東北;左路軍經小偏嶺、小孤山、二道河子,襲擊析木城之南。當時清軍豐升阿、聶桂林兩軍分別在北路迎敵,馬金敘部隊防守析木城。12月11日10時,南路清軍在二道河子、龍鳳峪與來犯之敵展開激戰(zhàn),將日軍少佐參謀擊成重傷。下午3時,日軍大部隊到達,清軍寡不(來自:www.91mayou.com 蒲公英文 摘:鞍山歷史)敵眾,退出析木城。與此同時,清軍北路在潘家堡子也被擊敗。當晚,清軍退到海城縣城。12月10日,日軍侵占了析木城。12月13日,日軍大隊向海城發(fā)動進攻。海城雖然是軍事交通重地,但清軍防守的兵力十分薄弱,除豐升阿、聶桂林兩部由析木城退回海城的兵力外,只有城東蕎麥山、城西亮甲山設兵防守。9時,日軍步兵在大炮火力支援下,對駐守蕎麥山清軍發(fā)起進攻,清軍以三門連射炮還擊,但因炮火不及,退入城中。日軍分兩路由南門、東門攻入城內。清軍豐升阿、聶桂林兩部無力抵抗,棄城向牛莊、遼陽退去。12月13日中午,日軍完全占領海城。

海城義和團運動鴉片戰(zhàn)爭以后,以反對帝國主義為宗旨的義和團運動遍及全國,波及鞍山地區(qū),鞍山城區(qū)、海城、臺安、岫巖義和團運動興起,海城最為壯觀。而海城縣義和團運動最早興起于牛莊。1900年6月,以牛莊人齊鳳仙和西土臺人張某為首,分別號稱“岳元帥 ”(岳飛)、“楊元帥”(楊延昭)組織“神拳營”、“紅燈照”,一時間發(fā)展到三四百人,男練神拳,女練紅燈照,這時,海城全縣發(fā)展到千余人。農歷六月初十,當盛京(今沈陽)教堂被義和團燒毀的消息傳來時,牛莊義和團200余人,在“岳元帥”帶領下、活捉和砍死作惡多端的法國傳教士大司澤,放火焚毀教堂,不久,義和團活動中心移到海城,拆毀了沙俄修筑的中東鐵路、火燒海城車站。六月十九日(公歷7月15日),沙俄發(fā)兵進攻海城,義和團配合清軍還擊。迫敵潰退,義和團乘勝追擊到大石橋。后來,沙俄增兵,將海城義和團鎮(zhèn)壓,義和團勇士英勇就義。清政府卑躬屈膝,與洋人簽署了天主教案交涉案,重修牛莊天主教堂 。并為法國傳教士大司澤立碑,成為中華民族一大恥辱。

日俄鞍山大戰(zhàn)日俄戰(zhàn)爭是日俄兩個強盜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侵略戰(zhàn)爭,這

場長達兩年的戰(zhàn)爭,一直在遼東進行,戰(zhàn)火一直在旅大、營口、鞍山、遼陽地區(qū)蔓延,特別是遼陽會戰(zhàn),這是繼旅順口攻堅戰(zhàn)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戰(zhàn)役,就是在鞍遼交界地區(qū)進行的,日俄鞍山地區(qū)大戰(zhàn),1904年8月27日日軍第二軍、第四軍與俄軍西伯亞第一軍團、第二軍團、第四軍團交戰(zhàn)于今千山區(qū)的上石橋子、下石橋子 、湯崗子和今海城市的四方臺一線。8月28日,日本西起劉二堡、南沙河、判甲爐、石灰窯、響山子、四方臺、小嶺子、栗子園、石嘴子至英守堡一線。這場歷時19天的大戰(zhàn),給鞍山和遼陽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凡是日俄侵略軍經過的地方,這幫強盜野獸見房就燒,見人就殺,見物就搶,見錢就劫,見女就奸,無惡不作,日俄雙方對抓來的俘虜,優(yōu)厚款待,及時釋放,而把中國人抓去之后,卻嚴刑拷打殺害 。在日俄遼陽會戰(zhàn)中,有幾百個富饒村屯被摧毀,樹木被砍光,豬、雞牛、羊全部搶光,殺盡遼陽鞍山不下三萬余人的難民,無家可歸,恐惶不安地逃往奉天城,侵略者犯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鞍山工人罷工日偽統(tǒng)治下的資本家不顧工人的死活,殘酷剝削工人,引起工人罷工。1921年4月,鞍山制鐵所發(fā)電廠的日本資本家壓低工人工資引起80多名鍋爐、推煤工人罷工,迫使日本資本家答應工人要求后才復工。1922年3月8日,櫻桃園采礦所600多名工人,抗議日本人和把頭克扣工資,要求廢除大把頭制,罷工持續(xù)10天,日本人被迫給工人增加工資后復工。但不久,日方便派武裝進駐,監(jiān)視工人活動。1923年4月1日,櫻桃園采礦所140名工人因反對日本工頭壓迫,要求增加工資,罷工1天,當月23日,鞍山100多名人力車夫,為反對當局增加稅舉行罷工。1942年2月,鞍山昭和制鋼所350多名中國工人,因反對搜身與體罰制度舉行罷工斗爭,迫使日本資本家登門挨戶找工人上班,給工人道歉后,陸續(xù)復工。同月,鞍山昭和制鋼所2000名中國工人,在工人張玉梅、李金山、楊國忠等人的組織下,為反對資力降低工人獎勵金、福利金舉行罷工。日本憲兵抓走工人代表,罷工仍繼續(xù)堅持,直到資方滿足工人的要求才復工。

第一個中共支部鞍山地區(qū)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是1927年7月成立的中共臺安支部。1927年3月,中共奉天特別支部派中共黨員李煥章 (又名李郁階)到臺安縣師范中學以英語教員身份作掩護,開展黨的秘密工作。先后吸收該校教員黃吟秋(又名黃士逸)和第一小學校長張國威加入黨組織。5月,上級黨組織派王純一(又名王心齋)到臺安縣黃沙坨小學任校長,負責地下黨工作,李煥章調離。不久,黨組織又派孫廣英(又名孫潤芝)到臺安師范中學工作,為建立中共支部作好了組織準備。1927年7月,根據(jù)中共中央北方區(qū)委會的指示,建立中國共產黨臺安支部。王純一任書記,孫廣英、黃吟秋為委員,黨員4名。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反軍閥,提倡新文化運動,發(fā)展組織,掩護上級組織派來開展革命活動的同志。黨支部設在黃沙坨小學。黨支部逐步建立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以及“讀書會”、“文學研究會”等黨的外圍組織,培養(yǎng)發(fā)展了李述申、崔文仁、王潤身、金秉坤(女)、劉惠普、呂興周等6名黨員。該支部隸屬中共中央北方區(qū)委員會。

遼南抗日義勇軍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以海城為中心的遼南人民不甘忍受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蹂躪和亡國之苦,為拯救民族危亡,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號召,紛紛組織起武裝抗日隊伍。在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領導下,通稱遼南義勇軍。軍團部也稱總指揮部,駐海城縣境九臺子。設正副軍團長(也稱總指揮)和參謀長。遼南抗日義勇軍自1931年10月興起,到1932年末西征為止,與日偽軍進行大小戰(zhàn)斗上千次,先后攻克營口、海城、臺安、盤

山、關門山、牛莊重要城鎮(zhèn),殲敵3000多人,俘虜日軍少將指揮官成澤衛(wèi)亮、關東軍工兵司令久留大島等重要軍政人物,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軍馬。炸毀日軍軍列4次和敵機27架,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驚動了日軍老巢,給人民極大的鼓舞。由于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遼南義勇軍于1932年末撤出遼南,西征熱河朱碌科休整,但是苗可秀、鄧鐵海、劉景文等人領導的抗日義勇軍仍在岫巖山區(qū)與日軍進行頑強的戰(zhàn)斗。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執(zhí)行天皇旨意,密令其守備隊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溝附近的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命令關東軍公然炮轟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占領東北首府沈陽城,制造了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當時,東北軍發(fā)電南京國民黨政府請示,南京復電:“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事件擴大,絕對不抵抗。”當晚,駐鞍山的日本守備隊第六大隊,受令緊急開赴昌圖、長春、哈爾濱并占領四洮線后返回鞍山,“討伐”抗日武裝。19日,日本鞍山警察署與在鄉(xiāng)軍人分會決定,立即征集千名青壯年,組成警防團。19日下午2時,駐海城的日軍守備隊率20名日僑持械進城,包圍縣公署、公安局,繳械綁架縣知事,迫使投降.6時,縣知事孫文敷被放回,通知各界團體,稱上級秘密指示不抵抗,從而未放一槍激了械。同澤中學師生搶修戰(zhàn)壕進行抵抗,后因敵強我弱,許多師生敗逃關內。15日,偽滿與日本簽訂了所謂的“日滿協(xié)議書”。從此,關東軍成了太上皇,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東北人民成了亡國奴。 關門山伏擊大捷1932年12月上旬,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調集日軍多名中將的第二師團、天野少將的步行第十五旅團、獨立守備隊的主力及偽軍、地方鄉(xiāng)團共2萬余兵力,兵分三路向遼南和遼東義勇軍進行圍剿,妄圖將義勇軍擠迫到大孤山一帶聚殲。江南義勇軍第十四路軍司令劉景文,針對敵人的進犯路線,進行了周密的布陣設防,多次打擊進犯岫巖之敵。12月17日,日本參事官成澤直亮率500多日偽軍,從遼陽城竄出,直奔岫巖城而來。18日拂曉,這股日偽軍向關門山方向進犯,打頭的偽軍被義勇軍分割包圍,在義勇軍政治攻勢下,隊長馬樹山當即率隊投降。這時,日軍吉川小隊全部人馬被義勇軍包圍在陳家堡子葫蘆頭溝(現(xiàn)在的大房身鄉(xiāng)龍門村),憑借民房、院墻進行負隅頑抗。劉景文部第五旅旅長“雙龍”李向榮,帶領義勇軍戰(zhàn)士向敵人發(fā)起沖鋒,與敵展開肉搏戰(zhàn),敵軍傷亡慘重。李旅長中彈犧牲后,在其弟“雙江”指揮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全殲日軍吉川小分隊,擊斃日本山岸指揮官、吉川中尉和士兵100多人,擊傷無數(shù),俘虜日軍參事官成澤直亮及日軍士兵50余人。 500多名偽軍全部繳械投降。繳獲步槍500余支、機槍3挺、火炮2門、電臺1部,

及一批彈藥和軍需品。關門山伏擊大捷之后,劉景文揮師南下,攻打岫巖城。 鞍山實行市制鞍山的歷史很悠久,但是建立鞍山市卻很晚。半個世紀以前,鞍山無市可言,舊堡北為遼陽縣所轄,舊堡南隸屬海城縣。1937年12月1日,按照傀儡皇帝愛新覺羅·博儀頒發(fā)的403號“敕令”,鞍山實行市制,正式建立鞍山市,成立偽鞍山市公署,原“滿鐵鞍山附屬地”地方事務所長三重野雄,搖身一變?yōu)榘吧绞惺虚L,成了騎在鞍山8.3萬人頭上的太上皇。當時鞍山市的轄區(qū),包括鞍山、立山兩個滿鐵附屬地和與遼陽縣接壤的南沙河、北沙河、前立山、后立山、八卦溝、長甸鋪、大石頭、后三家峪、柳西屯、八家子、南大路、北大路、南陶官等13個村屯。面積49.1平方公里,人口83514人。 建市的第二年制定了“鞍山都邑計劃”,日本侵略勢力進一步擴大,到1939年10月,市區(qū)面積擴大到123.3平方公里,中國勞工也急劇增加,1943年全市人口達到30.6萬人。鞍山城市建設迅速發(fā)展,但蒙上了濃重的殖民主義色彩。日本人住在鐵

東,不僅居住條件好,還用上了電燈、煤氣、自來水。而中國勞動人民卻住在條件極差的工棚區(qū)里,只有解放后,鞍山市的經濟和社會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勞動人民的生活才逐步改善,真正過上好日子。

鞍山解放紀念日1948年2月19日6時30分,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四縱隊、第六縱隊共5個步兵師,遼南獨立一師和東北人民解放軍炮兵師等部隊,在完成了對駐鞍山國民黨軍隊包圍的前提下,發(fā)起了總攻。六縱隊十七、十八兩個師從鞍山西部平原經劉二堡沿公路向市區(qū)猛烈擴展。9時許,該部五十四團由陶官屯突入市內南部,并向轉盤街(今市府廣場一帶)進攻。四縱隊十師由市區(qū)東北攻克高地和貯水池,逼進對爐山。四縱隊十二師和遼南獨立一師從市區(qū)東南兩面向神社山(今烈士山)、偽市公署一帶猛烈進攻。10時許, 敵軍全部被壓縮在鞍鋼白樓、偽市公署轉盤街、對爐山3個據(jù)點。攻城部隊分工合作,協(xié)同作戰(zhàn),分別攻下這3個據(jù)點。戰(zhàn)斗到深夜12時結束,全殲國民黨五十二軍二十五師及礦警、地方保安團等總計1.3萬多人,生俘敵師長胡晉生,國民黨鞍山市長羅永年自殺身亡,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從此,鞍山回到人民手中。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這個日子,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政府決定, 把“二·一九”作為鞍山解放紀念日。

海城大地震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在海城、營口一帶發(fā)生7.3級強烈地震。震中在北緯40°36',東經122°48',位于海城縣岔溝公社西南北廟子一帶,故稱海城地震。震源深度為16公里,震中烈度為9度強。海城、營中一帶人民財產受到了很大損失。南部大連,北部鞍山市區(qū)、遼陽市,西部錦州市都受到波及。這次地震的有感范圍很大,北到黑龍江省的嫩江和牡丹江,南至江蘇省的宿遷,西達內蒙古自治區(qū)的五原鎮(zhèn)和陜西省的西安市,東線越出國境至朝鮮,有感半徑達1000公里。有感范圍,北至黑龍江海拉爾(現(xiàn)內蒙古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南抵安徽淮河流域,西到陜西黃土高原,東達日本,方圓2000余公里。海城地震是該區(qū)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震時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震區(qū)90%的人都看到了低空發(fā)光現(xiàn)象。遠近所見光色和光象不盡相同,近處可見一道道長的白色光帶,遠處則見紅、黃、藍、白、紫的閃光。此外,還有人看到從地裂縫直接射出的藍白色光,以及從地面噴口中冒出的粉紅色光球。在海城、營口、盤錦一帶普遍聽到了悶雷似的響聲。震前由于地震臺、站做出了預報,縣、公社、大隊積極組織群眾預防,使災情降低到最低程度。海城縣震災損失金額約4億元,死亡1020人,傷16933人。強烈地震發(fā)生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以及遼寧省委、遼寧省革委會、鞍山市委、鞍山市革委會立即發(fā)來了慰問電和慰問,鼓勵災區(qū)人民發(fā)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戰(zhàn)勝困難,重建家園。

鞍山歷史篇二:2016年鞍山中考歷史復習資料(完整版)

2016年鞍山中考歷史

復習資料

中國古代的文明與發(fā)展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七上)

1. 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變革

(1) 鐵農具:春秋時期開始出現(xiàn),戰(zhàn)國時得到推廣。

(2) 牛耕:至遲春秋末年己使用,戰(zhàn)國時得到進一步推廣。牛耕是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 水利:秦蜀郡太守李冰興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

2.商鞅變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

(1) 目的: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

(2)時間:公元前356年開始。

(3)內容: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獎勵耕戰(zhàn),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

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4)影響: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5) 各國變法結果:封建制度逐步確立,我國封建社會形成。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七上)

一、 秦的統(tǒng)一

1. 秦滅六國,建立統(tǒng)一國家

(1) 統(tǒng)一六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陸續(xù)滅掉了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

(2) 統(tǒng)一的意義:秦的統(tǒng)一,順應了歷史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對歷史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

2. 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 目的:為了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

(2) 措施: ①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②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 ③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④軍事上:反擊匈奴,修筑長城。

(3) 意義:秦朝首創(chuàng)的一整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12課 大一統(tǒng)的漢朝(七上)

1. 文景之治:長期的戰(zhàn)爭導致經濟蕭條,經濟者吸取秦亡的教訓,西漢文帝和景帝統(tǒng)治時期,輕徭薄賦,提倡節(jié)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fā)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

2.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1) 背景: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2) 措施: ①政治上重視人才,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②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③文化上推行儒學教育,創(chuàng)辦大學。

(3) 結果:西漢王朝在政治、軍事和思想上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進入鼎盛時期。

第15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七上)

1. 張騫出使西域:

(1) 西域:兩漢時把現(xiàn)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即今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2) 張騫出使西域:

為了聯(lián)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3) 設置西域都護: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人此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領干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絲綢之路:

(1) 絲綢之路:

漢朝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fā)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

(2) 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以后,西漢商人經常出海貿易,開辟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3) 影響:溝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第1課 繁榮一時的隋朝(七下)

1.隋的統(tǒng)一: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都城長安。589年,隋

滅陳,統(tǒng)一南北。

2.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隨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

(2)時間:605年開始。

(3)情況: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到余杭。

(4)四段:通濟渠、永濟渠、邗溝、江南河。

(4)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交流。

第4課 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七下)

1. 產生: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撥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

2. 完善:

唐太宗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 武則天時期開設了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3. 影響:改善了用其所長制度,使得有學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促進了教育事業(yè)和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第7、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七下)

1.科學技術:

(1)建筑——趙州橋:隋朝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發(fā)明,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xiàn)存量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詩歌:

(1)李白:人稱“詩仙”。

(2)杜甫:人稱“詩圣”,他的詩被稱作“詩史”。

(3)白居易:

3.書法和繪畫:

(1)書法:顏色卿(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創(chuàng)“顏體”。

柳公權自成“柳體”。

(2)繪畫: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吳道子被稱為“畫圣”。

4.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1、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有了很大發(fā)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那里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時期開鑿的。

2、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無數(shù)形象生動的彩色塑像。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第16課 中外交往與沖突(七下)

1.鄭和下西洋:

(1)目的: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

(2)經過: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海。

(3)意義: ①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②鄭和是我國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

③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組織“戚家軍”,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蕩平浙江的倭寇;又開赴福建、廣東,滅了那里的倭寇。

3、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廣東澳門居住權: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騙的手段攫取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2)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懷抱。

中國近代的探索與抗爭

(一)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八上)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政府內外交困,從清政府統(tǒng)治集團內部分化出“洋務派”。

2.目的:“師夷長技”,維護清朝統(tǒng)治。

3.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4.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5.口號:前期——“自強”

后期——“求富”

6.代表人物:

中央:奕訴;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7.主要內容:

(1)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前期);(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

(2)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后期);(如: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建立海軍;(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yǎng)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8.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

9.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破產。

10.評價:

(1)主觀目的: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但未能使中國富強起來。

(2)客觀作用:

①引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為中國近代企業(yè)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yǎng)了技術力量。

②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

第7課 戊戌變法(八上)

1.、背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民族危機加深。 2.變法維新的準備活動

①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公車上書”,要求變法圖強,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②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fā)行)。

③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4.百日維新:

5.戊戌變法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6.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8課 辛亥革命(八上)

1.孫中山創(chuàng)建革命黨:

(1)1894年創(chuàng)建興中會(革命團體);

(2)1905年創(chuàng)建中國同盟會(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3.武昌起義:

(1)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黨人在武昌發(fā)動起義,之后,全國響應。

(2)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 日南京;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4.評價:

(1)功績:結束了清朝統(tǒng)治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失。涸绖P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建立北洋軍閥統(tǒng)治。

鞍山歷史篇三:鞍山特色

鞍山市位于遼寧省中部,是我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素稱“鋼都”。

??鞍山地理位置適中,在遼東半島對外開放區(qū)域中是連接以大連為前沿,以營口、錦州、丹東為兩翼,以沈陽為腹地的中部城市群的要沖。

??鞍山資源豐富,市區(qū)周圍鐵礦儲量逾百億噸,占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南部和東南部是菱鎂礦富集地帶,約占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礦是我國三大產地之一,儲量居世界之首;岫巖地區(qū)素有“玉石之鄉(xiāng)”的美稱,擁有豐富的玉石資源;此外,農產品資源、地熱資源也相當豐富。

鞍山這座城市,雖然建置較晚,但他的歷史卻很久遠。在這里曾產生過絢麗多彩的文化,是遠古時代人類發(fā)祥地之一。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海城小孤山古人類遺址證明,在距今約2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里生息繁衍。此外,在海城境內的析木、牌樓、大屯、岔溝、騰鰲等地都發(fā)現(xiàn)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舊堡區(qū)發(fā)現(xiàn)有戰(zhàn)國晚期的青銅戈、銅鏃等,進一步證

明,在這里同中原一樣,很早就臍入了人類文明的行列,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遠在戰(zhàn)國秦漢之際,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遼東郡首縣襄平縣等縣的管轄。今海城市境域則為西漢遼東郡新會縣、遼隊縣、安市縣轄地。今臺安縣境域則為西漢險瀆縣轄地。今岫巖滿族自治縣境域亦屬燕國遼東郡襄平縣轄。此后延續(xù)2000多年,或屬于郡轄,或屬于國轄(如西晉設遼東國),或屬于道轄、路轄、衛(wèi)轄、府轄、州轄,以至于省轄、縣轄,其建置依代相續(xù)。

鞍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東北明珠"之稱的千山 國家風景名勝區(qū),有中國最大的溫泉康復中心湯崗子溫泉,有堪稱"世界之最"的七彩玉佛,還有東山城市森林公園 、岫巖藥山風景區(qū)、海城 白云山 風景區(qū)等;以鞍山國際大酒店為代表的一大批高中檔酒店可以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休閑環(huán)境;海城西柳服裝市場、南臺箱包市場、岫巖玉器市場及遍布鞍山城區(qū)的各大商場,也將為來鞍游人提供理想的購物場所。

千年傳承

鞍山博物館

講述鞍山的歷史,在這里曾經發(fā)生過絢麗多彩的文化,是遠古時代人類發(fā)祥地之一。 博物館包含鞍山地方史、冶鐵、玉文化、館藏精品、及多功能廳五個展廳。

“一個地方歷史的傳承”

“讓人回味的歷史與曾經的輝煌”

“彰顯城市文化特色與品味”

1、鞍山二一九公園,1948.2.19,紀念鞍山解放日

2、孟泰公園,鐫刻著工人階級楷模名字

3、鞍山全國著名的鋼都,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鞍山地處遼東半島腹部,素以祖國“鋼都”著稱,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從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以海城小孤山人為先驅的歷代先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從荒蠻逐步走向文明,用生命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與文化,為我們今天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鞍山地方史陳列》,旨在以鞍山歷史為主線,以地上地下遺存的文物為載體,以史前文化、兩漢文化和明清文化為重點,真是地再現(xiàn)鞍山地區(qū)輝煌的歷史進程,為觀眾展示出一幅脈絡清晰、內涵豐富的歷史畫卷。

冶鐵技術的發(fā)明和鐵器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一個全新時代——鐵器時代,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進步。我國古代用鐵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冶鐵技術歷經三次重大變革,即戰(zhàn)國秦漢時期生鐵技術的發(fā)展和生鐵軟化技術的發(fā)明:唐宋時期“炒鋼”技術的發(fā)展和由南北朝時期發(fā)展而來的“灌鋼法”的推廣:明清時期“生鐵淋口”技術的發(fā)明。

鞍山地區(qū)的冶鐵歷史,與上述三個歷史發(fā)展階段同步,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人工鐵制品是戰(zhàn)國西漢時期。今天鞍山被譽為“鋼都”,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

此次展覽,將以鞍山地區(qū)多年來出土的歷代冶鐵遺跡、遺物及近現(xiàn)代鞍鋼的發(fā)展歷程為背景,介紹千百年來本地域冶鐵業(yè)發(fā)展的概況,揭示其所涵蓋深厚的文化內涵。

天下美石玉為先,素有“玉都”之稱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所產岫玉,是中華寶玉石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是迄今最早被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的玉石種類,堪稱“古玉之光,萬年魂寶”。

從中國最早的玉制品,到世界最大的玉制品,從原始文化階段的玉器,到當代譽為國寶的玉雕,有很多出自岫巖玉,其質地溫潤,雕工精湛,深受垂青和珍愛:其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令人嘆為觀止。

挖掘岫巖歷史,展示岫玉風采,弘揚岫玉文化,提高岫玉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本館陳列的宗旨。期待觀眾朋友能在溫馨的美石文化中得到享受和啟迪。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瓷器的發(fā)明及其裝飾的藝術成就,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化發(fā)展所做的卓越貢獻。從東漢時期瓷器成熟以來,瓷器裝飾藝術沿著以簡單到復雜的道路推進,并伴隨著不同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追求而發(fā)展。

明清時期的宮廷家具,科學合理,美觀大方,堅實耐用,技藝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價值、歷史價值,它濃縮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鞍山市博物館館藏精品,薈萃了瓷器、銅器、景泰藍、家具、漆器、雕刻、書畫、刺繡、錢幣、雜項等十一大類。本次展出以瓷器、家具和漆器為主。

相關熱詞搜索:鞍山 歷史 鞍山歷史天氣 鞍山歷史簡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