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萼:臺灣經濟發(fā)展對中國大陸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一、前言
臺灣與大陸均為中國人的地方,他們都擁有古老中國文化的資產.中國這部經濟思想史是部市場經濟發(fā)展史,歷史長河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當前世界經濟的潮流也是以私有財產制度為主軸,時代巨浪潺潺滾滾,來勢洶涌。臺灣與大陸的經濟在二十一世紀里無法與世界自由市場經濟思潮相分離.(註一)臺灣經濟與中國大陸經濟息息相關,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中華經濟圈的主要成分。
幾十年來臺灣經濟發(fā)展成果亮麗,政治發(fā)展隨之,但頗有爭議.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已令世人刮目相看,預料政治改革勢在必行。(註二)臺灣政治經濟發(fā)展經驗均可為中國大陸的借鏡.臺灣政治民主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違背中國歷史文化的臺灣獨立聲浪,而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或許會造成政治的不安定,此似可以防范於未然。(註三)
二、經濟中國:臺灣與大陸經濟的趨同
若能把「真國民黨」的孫中山經濟思想與「真共產黨」的鄧小平經濟理論結合起來,則可建設一個富而強的中國。中國只有一個,臺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由於歷史文化的因素,抗日勝利之后中國的內戰(zhàn)與中西文化沖突,因而有暫時的中國分裂;
這就是現(xiàn)階段的「一國兩區(qū)」。
在臺灣,自從西元一九四九年開始實施了以私有財產制度和市場經濟為主要的經濟發(fā)展方針,這曾與中國大陸有了明確的對照,這段期間中臺灣經濟以美國資本主義為學習對象,而中國大陸則以蘇聯(lián)社會主義為主要張本。一九七八年以后的中共經濟發(fā)展方針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為中共改變了。(註四)鄧小平先生的睿智和勇氣,將中國大陸經濟發(fā)展帶到一個新的境界,這個新的經濟發(fā)展設計就是傾向於西方主流經濟思想,一反過去一味走上反西方主流思想的馬列主義經濟思想,特別是史大林的經濟發(fā)展模式。
西方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呢?其答案是私有財產制度和市場經濟。這正好與中國傳統(tǒng)主流經濟思想雖然不同,但在方向上是相符合的。於是這個經濟發(fā)展的新設計也得到了實踐與檢驗,并且證明鄧小平所領導中國新經濟是正確的。這也已奠定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基礎.(註五)
湊巧得很,中國大陸新經濟發(fā)展的方向正好與一九四九年以來的臺灣經濟發(fā)展制度與政策相當近似。這就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具體的說,它是傾向於西方亞當。史密(AdamSmith )和約翰。凱恩斯(John M.Keynes)的經濟思想。如此,中國大陸經濟學的教育方針和經濟發(fā)展模式已轉向美國、西歐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漸遠離蘇聯(lián)以及前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模式。(註六)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已經定位了,繼之的是政治改革。臺灣過去的經驗也是如此。臺灣經濟發(fā)展之后,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到相當水平之際,開始要求民主的呼聲愈來愈高;
這是一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國大陸自然亦不能例外。中國大陸實施民主改革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臺灣政治改革民主化之出現(xiàn)了「臺獨」,而中國大陸政治改革民主化將對中共政權提出嚴正的挑戰(zhàn)。但這是一件不能回避的事實,如何面對此一新歷史的趨勢,這要考驗中國知識份子的良知與智慧了。(註七)
不過一個可以肯定的是:西方文化資本主義(或說之為文化帝國主義)的入侵必須提出正面的防范。(註八)換言之,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是什么?大家必然要正面因應。臺灣民主化的經驗缺乏中國特色的結局是臺灣本土化的「獨立運動」,制造了兩岸的緊張氣氛。中國大陸的民主化若處理不當也可能造成中國的再分裂,甚至於發(fā)生內戰(zhàn)的危險,此不得不慎。(註九)
至於臺灣與大陸之間經濟發(fā)展模式的互動與趨同性主要的原因為:蘇聯(lián)以及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失敗和政權土崩瓦解的教訓,中國大陸經濟發(fā)展的相對落后以及中國文化的復興、中國民族主義的崛起,戰(zhàn)后臺灣經濟發(fā)展的成績以及亞太「四條小龍」經濟發(fā)展的傑出表現(xiàn),鄧小平卓越的智慧與領導等因素促成的;
於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與開放得以順利進行。即使沒有臺灣經濟發(fā)展經驗的刺激,中國大陸本身亦會走上改革與開放,邁向富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道路,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與本質.(註十)
臺灣與中國大陸經濟關系也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與開放速度而加強彼此之間的經濟關系.最近二十幾年來臺灣對外經濟關系已從一九五○-一九七○年以日本為重,轉向為一九七○-一九九○年以美國為重;
近年來,一九九○年以后臺灣對外關系則以中國大陸經濟為腹地,彼此唇齒關系非常明顯,這與中國大陸自身經濟發(fā)展方向有了密切的關系,預料這個現(xiàn)象將逐漸加強。臺灣與大陸將共同組成亞太(中國)經濟共同體中的重要部份,貢獻世界整體經濟,此一新經濟形勢的發(fā)展也將吸引美國(特別是猶太經濟集團)以及日本等經濟強權暗潮洶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如此當可使中國經濟錦上添花。中國進入WTO 之后經濟加速邁向市場經濟也是必然的,這是中國順應世界觀經濟環(huán)境的需要。
易言之,臺灣與中國大陸經濟發(fā)展制度與政策的趨同將愈來愈明顯,而彼此之間的經濟發(fā)展與經濟合作也是顯而易見的。經濟發(fā)展之后,政治發(fā)展必將隨之。而中國政治的發(fā)展之后又可再推動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彼此互為因果。
三、兩岸經濟改革后的政治發(fā)展
二○○○年五月二十日臺灣總統(tǒng)陳水扁就職以后,一方面可明確看出臺灣政權已經改變:這似從一個中國分離出來的臺灣獨立國家,這也已表示臺灣與中國的不同。另一方面,中國政權也已經改變:今日的中國:這似是已從馬列主義(特別是蘇聯(lián)史達林模式)共產政權改變?yōu)榉邱R列主義共產政權。臺灣仍然稱之為中華民國,大陸則仍然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二者彼此在本質上已經有了很大改變,這種改變與過去不同,因為并沒有訴之武力,這就是所謂的寧靜革命。(註十一)
臺灣本土化是一條必然的途徑,而臺灣民主化與臺灣本土化之關聯(lián)性甚高。由於臺灣特殊的文化與歷史,臺灣本土化過程甚容易變成臺灣的獨立運動;
於是蔣經國政權轉移到李登輝是一個過渡,從李登輝政權轉移到陳水扁政權則又是另一個新政權的開始;
民進黨人士認為這是「政黨」的輪替,事實上這已經是統(tǒng)、獨「政權」的轉移,此影響臺灣的前途甚為深遠.(註十二)李登輝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從執(zhí)政黨到在野黨的過程,頗富戲劇性。
李登輝有當時反對黨(民進黨)的情結,將政權移交給民進黨這自以為是一種成就,而沾沾自喜,這莫非是一個政治笑話。因此有許多中國國民黨的黨員要求開除他的黨籍,這是有道理的。擁護李登輝的人士則認為李登輝是民主先生,說他對於臺灣民主化、現(xiàn)代化是有貢獻的,并且也認為他把政權和平轉移給民進黨的現(xiàn)象很像蘇聯(lián)哥巴契夫的新思維(Prestorika),其推動蘇聯(lián)改革之后終將使蘇聯(lián)解體,進而使昔日東歐社會主義獨裁國家轉變成為今日資本主義民主國家。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主義政權何以仍然在表面上屹立不搖呢?中共因為走上富有中國文化的「大同社會主義」,而中國經濟傳統(tǒng)思想是私有財產制度和市場經濟為主軸的。由於中國文化有整合性、持續(xù)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中國共產主義依然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依然屹立不搖.若我們再進一步探討現(xiàn)階段中共的政治經濟體制的本質,則不難看出中共已從馬列主義的共產主義體制,特別是史大林模式的經濟發(fā)展體系似已完全崩潰、瓦解無遺.中國共產主義本土化之后,事實上已經走進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大同社會主義.換言之,孔子的「大同理想」正是中國人共同努力奮不懈的目標。(註十三)具體的意義是中國的經濟已回歸中國,特別是「經濟的中國」。這與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九年臺灣經濟奇蹟期間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甚為相似。
由於臺灣與大陸的長久彼此敵視;
但很不幸的是臺灣經濟雖持續(xù)發(fā)展,但近年來逐漸西化,同時臺灣經思潮濟明顯遠離「經濟中國」,失去社會正義,甚為可惜。若能擺脫政治因素的考量,臺灣與大陸經濟制度與政策自然會逐漸趨同,邁向富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這個經濟發(fā)展方向已使中國大陸經濟發(fā)展成績亮麗,超越臺灣經濟奇蹟期間(一九四九-一九八九)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成長,此一成就已令舉世注目。
而中國大陸市場的經濟改革成功之后,此是否要進一步推動中國大陸的民主的政治改革,此亦令舉世關注?墒俏鞣降拿裰髡伟l(fā)展摸式不足取,而臺灣經濟發(fā)展后的民主政治過程也可以為未來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殷鑑.若中國大陸政治改革能夠順利成功,此足以提供經濟再發(fā)展的基礎.其中,中國大陸的民主政治教育觀念極為重要。臺灣經濟、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崇洋派」,已造成了臺灣現(xiàn)代化的重大代價,這是中國大陸必然也會發(fā)生,應該給予適當?shù)姆婪丁#ㄔ]十四)
中國民主政治改革過程中的選舉制度若實施不當,豈止於中國社會政治的混亂而已,也可能產生中國的分裂與內戰(zhàn),進而使中國同胞再度受到嚴重的傷害。此不可不慎。這是基於中國人的民族性與民族文化的問題了,當然這有百余年來中國落后的經濟和薄弱的民主政治教育有關.
四、西方文化、資本主義在中國
西方帝國主義是從十八、九世紀以后的殖民地政策開始逐漸變本加厲,這與產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的盛行有關;
這是由經濟資本主義,轉而為政治資本主義,進而是文化資本主義的侵略。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區(qū)域民族主義的盛行,民族國家風起云涌;
新興民族主義興起,這表示經濟資本主義或政治資本主義的殖民政策逐漸告終,起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資本主義.他們企圖以西方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行為模式為工具來滲透世界其他國家。中國是要邁向政治民主化的途徑的,但絕對不是西方的那一套,這是因為中國有中國文化的特色。
民進黨籍陳水扁總統(tǒng)於二○○○年五月二十日的就職演講特別強調自由、民主的意義,此似乎要以此為政策工具來刺激中國大陸的自由化、民主化,并且也要討好美國等西方國家。(註十五)當然的這多少暗示他在抗拒中國的統(tǒng)一,也有臺灣國際「地位未定論」的呼喚。陳水扁先生是一個弱勢的總統(tǒng),他是一個典型的「畏威而不懷德」而且富有殖民地特色奴隸性的臺灣人。陳水扁與李登輝不同,李登輝是一個富有日本人武士道精神的臺灣人,他有促成臺灣共和獨立的使命感。(註十六)
再說,陳水扁的日本人,美國人的背景不甚強烈,還有他站在民進黨的立場上又與李登輝站在國民黨「監(jiān)守自盜」的性質不同。所以陳水扁的政治資源比較薄弱,但陳水扁可塑性高,投機性強,他為了執(zhí)政,保持其所謂的新中間路線以培養(yǎng)其政治資源,有朝一日若他的政治羽毛已經豐富以后,或許也會展示其權力欲和使命感。但這對他來說,機會不大,因為只要有強大的中國,那會有獨立的臺灣呢?眼看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里勢將強大,另外,美國、日本為支持臺灣的勢力也不敢正面支持臺灣的獨立,因為中國的強大,這些列強國家也不敢得罪中國大陸的看法,只好採取聯(lián)合臺灣施展其「文化資本主義」以改變中國的策略。臺灣民進黨的新政府將竭力力求表現(xiàn),防止黑金等腐化,為了繼續(xù)執(zhí)政,其當會戮力以赴把臺灣治好;旧闲抡畬ε_灣來說應該還是利多。而值得注意的是陳水扁先生的就職講話里兩次強調臺灣人站起來了。確實如此,陳水扁先生也暗示臺灣仍有獨立的可能,惟只要中國強大那里會有四邑的分裂呢?正如當今的西藏、新疆等地表面上不敢藏獨或疆獨一樣,但根據(jù)目前趨勢觀之,臺灣跑出去的可能性不大。(註十七)
陳水扁先生的當選臺灣第十屆總統(tǒng),自稱臺灣之子,而李登輝則應為臺灣之父,若無李登輝的長期政治鋪路工程,陳水扁是不可能當選的。李登輝沾沾自喜說政權交給民進黨是成功,這也證明李登輝替國民黨總統(tǒng)候選人連戰(zhàn)的助選是虛假的?偠灾,李登輝過去十二年的執(zhí)政,都是在真真假假的政治爭議當中渡過,他被譽為臺灣的民主先生,走出了臺灣的李登輝路線。所謂李登輝路線,自喻為愛自由,愛民主,愛臺灣,其實李登輝是假藉愛自由、假藉愛民主、來搞臺獨。所以說他是臺灣之父,其是有朝一日臺灣若獨立成功,他則可從「臺灣之父」搖身一變成為「臺獨之父」。具體而言,從蔣經國的中華民國(第一共和)到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臺灣(第二共和)(註十八)
以至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第三共和)等是李登輝奮斗努力的目標。這可能嗎?目前臺灣的新國民主義和臺灣教義派的主張是主流思想。并且認為臺灣統(tǒng)獨之爭是國共內戰(zhàn)的產物;
并認為如今國民黨在臺灣已下臺,固然「一個中國」的基礎也當然應該下臺。(註十九)并且說中共的北京政府心中沒有臺灣人民,臺灣人民不熱愛一個中國,中共談一個中國是患了歷史盲癥等語.(註二十)此種說法極為不正確,也相當危險.
五、漢唐對匈奴、吐蕃的和親政策
(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中國歷史上漢唐的「和親政策」正是大中國、堂堂正正中國人寬宏大量的象徵。中共對臺灣,對西藏、新疆、蒙古等地應給予協(xié)助與支持,避免發(fā)生沖突,中國應幫中國人,中國人應對中國人的讓步。推而遠之,對於其他民族國家應採取扶弱濟貧的政策。這些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王道思想的表現(xiàn).以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政治經濟層面的落實!敢粋中國」的原則甚為簡單,但在某些人士看來何以相當困難.這個前提,在二十一世紀里基本上似乎可以解決,否則必然會帶來戰(zhàn)爭的危險.這是中國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若「一個中國問題」原則可以和平解決,臺灣與大陸將可省下鉅款的軍事負擔,共同和平發(fā)展經濟合作,如此中國人一定可以富強起來。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以漢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貞觀之治」為模樣,若能實現(xiàn),當然是中國人的福氣。因為這不但是兩岸彼此間的零敵意,也是中國人的雙贏.此大家矚目以待。(註二十一)
當前臺灣何去何從的國際定位似有前途「未定論」的感覺,此頗為危險.從臺灣近四百年的歷史觀之,自從一六二三年荷蘭人的?琢煒?跡???啻握?ǖ母?媯??舊隙嗌儆η閬蜢噸泄???涔?市緣鈉?障嗟迸ê瘛R瘓虐稅四暌岳蠢畹腔韻壬???甑鬧湊???固ㄍ宓匚荒:??。(註二十二)
二○○○年五月二十日陳水扁先生的新政府似乎更使臺灣何去何從「懸案化」了。誠如陳水扁所說的他的就職演說要使國人滿意,美國人接受,中共沒有辦法找到藉口來反對。的確,他的就職演說,各方反映相當不錯,但是若從另一角度看,不滿意的人士也非常多。這就是所謂「放諸四海而怕準」,反之或則為「放諸四海而不準」的矛盾現(xiàn)象。(註二十三)這莫非是陳水扁先生殖民地臺灣人投機心態(tài)的具體表現(xiàn)吧!
陳水扁的新政府何去何從各方甚為關注。他口口聲聲臺灣人站起來了,但他也說要兩岸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這可以看出來彼此可以努力的空間甚大。(註二十四)臺灣是統(tǒng)、是獨皆有可能,這要看中共與國際;
但若又從中國歷史觀之,只要有強大的文明中國,那會有分裂的四周呢?臺灣問題更不會例外!嘎(lián)邦」、「邦聯(lián)」、「國協(xié)」等均不合於中國的文化與國情。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誠如王陽所說的是萬物一體,或多元化一體.中國應以漢族為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心的多元化一體,可是幾個重要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蒙古、新疆、西藏、廣西等地仍然將是未來歷史中國中的重要隱憂.為了消除中國后代子子孫孫的后患之憂,「共和國」的體制仍將是中國的最主要。(註二十五)
臺灣與大陸之間最大的問題在於臺灣教義派人士的狹隘族群主義與中國大陸激情民族主義之間的落差太大。這是歷史造成的悲哀。唐太宗所言「社稷一戎衣,文章千古事」可為殷鑑;
中國大陸的中共如何效法漢唐盛世的「和親政策」以解決臺灣與大陸之間的敵對狀態(tài).
中國歷史上始自兩周,一向以華夏中原為中心,而以逐唐中原為目標,尤以柬周春秋戰(zhàn)國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代表。舉凡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三國、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國或五代十國等等皆是典型的例子。中國歷史上總是分分合合的「大統(tǒng)一」或「大一統(tǒng)」政權;
統(tǒng)一時期是所謂的「大統(tǒng)一」時期,分裂時期則為「大一統(tǒng)」時期,分裂是為統(tǒng)一的準備,也是統(tǒng)一的過渡。這個歷史規(guī)律一再、不斷的循環(huán).這似可供研究臺灣前途的學者們參酌?上У氖恰笟v史的悲劇」的重演。唐太宗有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請識者三思。西方世界的所謂新劍橋學派(Neo-Cambridge Shool )所引伸的「七塊論」試想支解中國的想法甚值國人警惕,他們的代表性人物有奈羅(Lester c.Thurow),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ezeziniski),杭亭頓(Samuel P.Huntington)等人。(註二十六)
臺灣的國際地位似乎又回到一九五○年代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Harry Truman)所說的臺灣地位未定論。這,雖然臺灣政治當局一再否認這個事實;
這,或將帶來海峽的新危機.
六、結語
五十幾年來臺灣經濟發(fā)展的方向、制度、政策等,雖非盡善盡美,但基本上是正確的,成功的。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國又大陸經濟,由於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環(huán)境均不利於中共,於是不得不採取那些不能為經濟學家所接受的經濟發(fā)展方向、制度、政策。這些都是階段性的過渡,因為二○○○年以來中共經濟已經回歸本土化的「經濟中國」。這已將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大陸經濟脫了胎、換了骨。
中國大陸經濟發(fā)展如何從經濟的「惡性循環(huán)」轉換為經濟的「良性循環(huán)」呢?除了上述經濟制度與政策之外,中國經濟如何擁抱世界市場經濟,走出世界市場經濟等極為重要;
其中如何吸引外資及發(fā)展外貿是關鍵性的手段。臺灣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外資與外貿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另外,臺灣一向重視傳統(tǒng)儒家思想文化,同時也崇尚宗教自由,特別是民間信仰甚為發(fā)達,這是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因為文化與宗教這也是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只看不見的手」。(註二十七)
臺灣經濟發(fā)展也有一些錯誤經驗可以為殷鑑的,譬如說官商勾結貪污腐化、黑社會的介入工商界等現(xiàn)象;
還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等皆可能在未來的中國大陸出現(xiàn).不過一九四九年以來,臺灣經濟發(fā)展所採取的藏富於民、民富國強的市場經濟,這個方向甚為正確,因為此與中國傳統(tǒng)經濟思想文化是一致性的。這一點,中國大陸也朝此方向正在實施中,因此中國大陸經濟發(fā)展前途將是一片藍天。(註二十八)
註釋:
註一:魏萼,「中國國富論」(一個富中國特色的新國富論),時報出版社,臺北,二○○○年,第一至二十頁。
註二: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臺灣,一九九七年,第二五○頁。
註三:同註一。
註四:同前。
註五:理查。伊凡著,莊勝雄譯,「鄧小平傳」,希代出版有限公司,臺北,臺灣,一九九四年,第一三三頁至二六五頁。
註六:同前。
註七:同註二。
註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e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立緒出版社,臺北,臺灣,一九九八,第二五八至二八二頁。
註九:同前。
註十:同註一。
註十一:魏萼,「中國國富論」(經濟中國的第三只手),時報出版社,臺北,臺灣,第一至二十五頁。
註十二:同註一,第六一六至六一八頁。
註十三:同註十一,第四十二頁。
註十四:同前。
註十五:陳水扁先生於二○○○年五月二十日就職第十任中華民國總統(tǒng),他的就職演說內容似又重回「臺灣地位未定論」的歷史陰影。
註十六:李登輝,「臺灣的主張」,遠流出版社,臺北,臺灣,一九九六年,第二十一至三十八頁。
註十七:李登輝,「經營大臺灣」,遠流出版社,臺北,臺灣,二○○○年,第三至十三頁。
註十八:陳水扁自命為臺灣之子,詳請參考他的著作「臺灣之子」,晨星出版社,臺灣,二○○○年。
註十九:呂秀蓮於二○○○年五月二十九在「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一項學術研討會發(fā)表專題演講.
註二十:同前。「臺灣地位未定論」乃一九五一年九月舊金山和約簽訂的建構。在此之前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於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發(fā)表聲明中談及。
註二十一:「鹽鐵論」,中華書局印行,臺北,臺灣,一九八五年。
註二十二:同註十六。
註二十三:同註十五。
註二十四:同前、
註二十五:黃麗生,<正史中分裂時代的「中國」>,「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夏潮基金會編),海峽學術出版社,臺北,臺灣,一九九七年,第一四六至二○七頁。
註二十六: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chessboard),立緒出版社,臺北,臺灣,一九九八年,第二五八至二八二頁。
註二十七:同註十一。
註二十八:同註一。
。ㄎ狠,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教授)
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activity/20001018/mt200010_01.htm
來源:http://www.future-china.org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