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君玉:以冷靜與智慧應對「中國威脅論」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美國總統(tǒng)布什不久前以「錯綜復雜」一詞來描述中美關系。與近來在美國越鬧越兇的「中國威脅論」相比,布什的表述頗具分寸。近來「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又有抬頭,從媒體到官員,都在談論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話題。美國國會甚至成立專門小組,跟蹤研究與中國崛起有關的問題。美國國防部的中國年度軍力報告,更是將中國列為常態(tài)威脅中最高警戒的層級,把中國的軍事威脅與恐怖威脅相提并論。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大會上,更是大聲指責中國的軍力增長過快,極力向亞洲國家灌輸「中國威脅論」。美國國務卿賴斯也一再對中國軍力增長表示擔憂。
有崛起就有「威脅論」
任何后進國家的崛起,必然引起現(xiàn)有強國的警覺和防備。這是歷史的必然,更是任何崛起國家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中國雖然一再強調(diào),中國的崛起是和平性質(zhì)的,絕不會走對外擴張和軍事掠奪的傳統(tǒng)道路。但是,作為現(xiàn)存國際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美國不愿看到其它國家的崛起,因而想方設法加以遏制,這種心態(tài)也算屬于「人之常情」。如果美國對中國崛起無動于衷,置若罔聞,那反而是不正常的。
可以肯定,「中國威脅論」將伴隨中國崛起的整個過程。只要有崛起,就有「威脅論」。美國制造「中國威脅論」,其實是對中國崛起作出的「本能反應」。這種心理反應的潛臺詞是不希望中國崛起,擔心中國崛起會損害美國的利益,制約美國在全球的行動自由。掀開「威脅論」的面罩,潛藏的是遏制中國的企圖。但是,提出「中國威脅論」,只是表達美國對華遏制的一種「心理需求」,美國在多大程度上將這種意圖變成行動,則并不完全取決于美國自身。許多內(nèi)、外部因素制約著美國。
考驗中國外交智慧 從目前看,美國面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僅僅處于「聽其言,觀其行」的階段。盡管對華遏制的意圖不會改變,但美國的「軟肋」也很多,中國不是隨心所欲就能遏制的。
美國最終采取何種對華戰(zhàn)略,雖然主動權(quán)不在中國一邊,但中國并不是沒有運作空間,僅有「任人遏制」的命運。相反,和平崛起為中國外交提供了空前的用武之地,但同時也對中國的外交智慧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中國必須以智慧和冷靜面對「中國威脅論」。中國不會因為「威脅論」而放棄崛起,但也要防止「威脅論」干擾中國的崛起。中國最艱巨的任務就是為中美關系培育一種既承認美國現(xiàn)有地位又保證自己順利崛起的妥協(xié)與進取相結(jié)合的新理念、新思維。
中國的崛起是無法阻擋的。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軍事現(xiàn)代化也是必然的。但是,一個國家是否威脅別國,不是由實力決定的,而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中國沒有與美國爭奪勢力范圍的想法,中國發(fā)展一定的軍事力量,唯一目的是保衛(wèi)領土,確保國家的和平與發(fā)展。全球化是中國崛起的大背景,而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的崛起都不可能通過領土擴張或軍事占領來實現(xiàn)。中國的崛起,除了選擇「共贏」外,別無他途。這一選擇,不僅不會損害美國的利益,而只會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利益。面對中國如此和平與理智的崛起方式,美國應該感到慶幸。遏制中國或者散布「中國威脅論」,都不會給美國帶來好處,更改變不了歷史的進程。(2005-6-23 大公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