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權交易試點困難【教育平權:辦法總比困難多】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最近,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等15名學者聯名致信國務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報考的戶籍限制。與此同時,一份由20多名隨遷子女家長起草的《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方案》建議,應取消高考戶籍限制,不再把戶籍作為高考報名的限制條件,高考報名資格依據學籍和父母經常居住地等標準認定。
取消高考戶籍限制,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父母同在一地,并在流入地上高中、參加高考,確保他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近年來教育界、學術界和媒體一直為此奔走呼吁,但高考平權的陽光至今仍未照進現實。教育部雖然多次表示要研究推進“異地高考”,去年7月頒布的國家《教育規(guī)劃綱要》(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溫家寶總理今年8月在河北省張北縣考察時也強調,要“抓緊研究制訂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輸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然而,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在這方面遲遲不見具體的措施。問題到底卡在哪里?到底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從表面上看,問題主要卡在現行的高考“分省命題”體制上。這一體制導致各。ㄗ灾螀^(qū)、直轄市)的高中教材不同,教學模式不同,高考試卷也不同,如一個河南籍學生在北京上完高中,按規(guī)定必須回到原籍參加高考,必然會有很大的不適應。鑒于此,張千帆教授提出,變目前的“分省命題”為全國統(tǒng)一命題,全國高中采用統(tǒng)一的教材和教學模式,“考生不論戶籍,在哪里考試都是同樣的試卷,并以同樣的分數線錄取,隨遷子女考試問題頓時消失”。這個辦法聽起來不錯,但各省自選高中教材、高考自行命題是十余年來實施教育改革的結果,現在如果重新改回去,必然會造成一系列新的“不適應”,所謂“頓時消失”實在過于樂觀了。
進一步看,問題更要緊的是卡在高校錄取環(huán)節(jié)上。比如,河南籍學生在北京參加高考并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還要和北京籍考生一起競爭被錄取的機會,這就與北京籍考生及其家長的利益產生了沖突。為緩解這樣的沖突,國家可以根據某地外來考生的報考人數,在該地增加相應比例的招生名額,尤其是相應增加重點高校的招生名額(相當于外來考生把“招生名額”從原籍帶到了流入地),使該地的高考錄取比例、重點高校錄取比例與之前大致相等。不難設想,由于外來考生沒有擠占戶籍考生上大學的機會,各地對推行異地高考的抵觸情緒將逐步消除。這個辦法具有可操作性,且比較討巧,至少不必像恢復全國統(tǒng)一高考那樣“大動干戈”。
從長遠看,解決隨遷子女異地高考的問題,應當與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相聯系,將這兩項改革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制度的有效對接。隨著高校自主招生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覆蓋面越來越廣,應當充分、完整地落實高校的自主招生權,使獲得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學生,不用再參加統(tǒng)一的高考和集中錄。ò凑宅F行高考及錄取制度,參加某一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還要參加統(tǒng)一高考和集中錄取,達到錄取線后高校優(yōu)先錄取),這就實現了高考(實為自主招生考試)與考生戶籍的剝離。有朝一日,如果自主招生能夠成為高校招生的主渠道,“異地高考”也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障礙。
借鑒國外高校自主招生的經驗,高校對考生的考察,除了看考生的中學學科成績、中學綜合表現和自主考生筆試、面試成績,還可以考量考生家庭狀況、地區(qū)教育狀況等因素,對不同家庭、地區(qū)學生實行加分或減分評價,通過“矯正措施”促進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宣布,2012年自主招生考試實行“校長直通車計劃”和“圓夢計劃”,“圓夢計劃”被推薦的考生原則上要求平時成績排名為所在中學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農村戶籍學生。應該說,這個計劃體現了人民大學“為最貧困、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圓夢”的誠意。
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是橫向上的高考平權,對貧困家庭學生、貧困地區(qū)學生、少數族裔學生等予以一定“照顧”,則是縱向上的高考平權。無論從哪個意義上說,推動高考平權,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希望總是比壓力大,只要真正下決心推進改革,就一定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關鍵是必須行動起來,一味坐而論道將永無希望。
作者系知名評論人
相關熱詞搜索:總比 困難 辦法 教育平權:辦法總比困難多 教育平權法案 教育平權辦法總比困難多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