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夾擊中的黃河源 黃河源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編者按:8月12日-8月29日,記者全程參與了由著名環(huán)保組織“綠家園志愿者”發(fā)起的“黃河十年行2011”活動,從黃河源頭青海省玉樹一直走到山東省東營黃河入海口。18天的行程里讓我們領略了母親河的美,也看到了母親河的傷;見證了她的歡歌,也聽到了她的哭泣。作為母親河的兒女,除了記錄下這段行程的見聞,或許我們還應該做得更多……
  
  “攬雪山,越高原,辟峽谷,造平川,九曲注海,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之長流,潤七十九萬平方公里之寥廓,博大精深,乃華夏文明之母;浩瀚淵泓,本炎黃子孫之根。張國魂以宏邈,砥民氣而長揚,浩浩湯。”
  《黃河源碑銘》中的詞句,將母親河磅礴的氣勢和文明的攸關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之前的寥寥數語則道出了它的發(fā)端之地―約古宗列曲。
  “今年的黃河源和去年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地面再出水的地方,離標識還是兩米。”8月14日下午,剛趕到位于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黃河源頭的約古宗列曲,汪永晨就拿出尺子量了一下第一灣地面水距離國家地理黃河源標識之間的距離。作為民間環(huán)保組織“綠家園志愿者”召集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視臺記者汪永晨,2010年起就開始組織媒體記者、專家以及環(huán)保志愿者考察黃河,記錄母親河的變化。
  源頭和去年差別不大,這正好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藍永超的研究吻合。藍永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們掌握的數據顯示:2002年前,黃河源區(qū)連續(xù)二十年少雨,降水量僅為多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多;2002年后,降水量回升,2005年開始,草原下墊面明顯改善!包S河源區(qū)經歷了一個從氣溫高、降水少的暖干時期,開始進入一個氣溫高、降水比較多的暖濕時期!彼{永超說。
  盡管如此,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黃河源區(qū)提供了黃河1/3以上的水量,黃河源區(qū)的生態(tài)涵養(yǎng)功能非常重要。盡管近年來降水量沒有明顯的變化,甚至略有增加,但隨著氣候變化,黃河蒸發(fā)量在上升,2000-2011年十余年間,黃河徑流量在逐年下降!彼{永超指出。
  更令人憂心的是,近年來黃河源區(qū)出現冰川退縮、河溪斷流、湖泊濕地萎縮、星宿海消失、沙化擴大、牧草退化等現象!2010年我在源頭見到的濕地,現在差不多干了!蓖粲莱空f,僅僅一年的變化就令她感傷。
  
  黃河之水這里來
  8月14日,黃河源頭,約古宗列曲。廣袤的河源地區(qū)天高云淡,丘陵起伏,地廣人稀。一群群藏原羚和藏野驢不時地闖入視線。扎陵湖和鄂陵湖,波光粼粼、清澈無比,無數的斑頭雁和野鴨嬉戲其間……
  自古至今關于黃河源頭還有一些爭論。史料顯示,真正以探查黃河河源為目的的實地考察,始于1280年。這年11月,元世祖忽必烈派專使都實等人查勘河源,后者至星宿海,即認為其是河源:“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渙!
  對黃河源的全面勘察到清朝康熙末年才實現,康熙為編制《皇輿全覽圖》,于1717年派喇嘛楚爾沁藏布等前往青海、西藏測繪我國西部山川地圖;次年《皇輿全覽圖》制成,圖上顯示,楚爾沁藏布認定黃河河源是瑪曲(藏語:孔雀河之意)。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年后,組成黃河河源綜合考察隊,進入源區(qū)。王化云等人經過勘定,認為黃河源頭的準確位置位于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海拔4698米。
  幾十年來,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中,有不少專家就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
  原來,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其中,扎曲居于最北部,發(fā)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則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fā)源于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水量甚。閷1.5米左右,深約0.15米的小溪);而南部支流卡日曲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涌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終年有水。
  還有專家據航測地圖測量指出,卡日曲比約古宗列曲長25公里?ㄈ涨饔蛎娣e為3126平方公里,約古宗列曲流域面積為2372平方公里。在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測得約古宗列曲流量為2.5立方米/秒。據此,他們認為卡日曲才是黃河正源。
  相較于黃河源頭的爭論,關于黃河河源區(qū)的界定,專家看法則比較一致。人們常說的黃河河源區(qū),是指龍羊峽水庫以上的黃河流域范圍;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涉及青海、四川、甘肅三省的6個州、18個縣,總面積約13.2萬平方公里;可分為三段,即黃河源頭區(qū)(黃河沿以上)、黃河沿至甘肅瑪曲縣區(qū)間和瑪曲至龍羊峽區(qū)間。
  從地圖上看,黃河從雅拉達澤山東坡流出后,南受巴顏喀拉山阻隔,北被布青山和阿尼瑪卿山約束―先后形成扎陵湖和鄂陵湖,后沿巴顏喀拉山朝著東南咆哮而去,直抵岷山。后又折向西北,與鄂拉山相抵,環(huán)阿尼瑪卿山北坡回流,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崇山峻嶺中畫出一個大大的“U”字,再折向東北,進入龍羊峽。
  “與橫貫中國的黃河流域(70多萬平方公里)比起來,黃河河源區(qū)的面積也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它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其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tài)。不僅因為那是黃河的根本,也因為黃河源區(qū)不同于長江和瀾滄江江源區(qū),前者直接提供了整個黃河每年徑流量的40%以上,后兩條河流則不足10%!8月15日,當我們從黃河源頭約古宗列曲下來時,長期關注黃河問題、曾在原林業(yè)部保護司自然保護處工作的野生物學者王海濱博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如果長江源降雨不夠,中下游還有不少補給。可是黃河源就不行了,尤其是從甘肅的瑪曲縣到龍羊峽這里,一旦這些地方草場被破壞,后果十分嚴重!彼{永超特別指出,“近四成的水量來自占一成多面積的河源區(qū),‘黃河水塔’之美譽,名副其實!
  
  抱病的“黃河水塔”
  “今年扎陵湖和鄂陵湖降水量不錯,相比去年水位有一定的上漲,兩邊的草場恢復得也很好!蓖粲莱空f。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1年算是黃河的“豐沛年”,尤其是比較于2003、2004年間黃河源頭鄂陵湖出水口出現的斷流現象來說。
  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因為干旱,黃河源頭正在逐年下移,源頭之一卡日曲則經常斷流,水量減少,已經無水或很少有水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這直接導致黃河源頭鄂陵湖出水口出現歷史上首次斷流,出水口處30多米寬的河道除河底低洼處結著冰外,其余河床全部裸露在外。
  “當時站在河道中央向鄂陵湖望去,隨處可見大片裸露的湖底!蔽覀兊乃緳C瑪多縣黃河鄉(xiāng)的華德回憶當年的情形。
  此前,據瑪多黃河沿水文站觀測記錄,黃河瑪多以上河段分別于1960年12月10日至1961年2月底、1979年12月20日至1980年3月10日、1996年2月、1998年1月1日至2月底、2000年12月全月發(fā)生連底凍。整個這一段黃河因氣溫太低而成為冰體,“頓失滔滔”。正因為如此,1998年有記者到此采風,驚呼“黃河源頭斷流了”!
  此外,有段時間黃河下游水是越流越少,幾乎流不進渤海,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黃河水塔”出了問題。
  “黃河源區(qū)的水系發(fā)育程度較高,水資源較豐富。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多達20多條。多年來,平均降水量為480多毫米,平均蒸發(fā)量在1000毫米左右,黃河源區(qū)天然來水量與降水量關系密切,正應了唐代大詩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名句!敝锌圃撼啥忌降貫暮εc環(huán)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楊勇說。
  楊勇介紹,半個多世紀來,黃河源區(qū)平均降水量總體減少微弱,不足5%,而來水量卻明顯減少,減少量高達30%!包S河之水確確實實是從‘天上’來了,但是相當一部分沒有‘東流到!@還是因為我們的‘黃河水塔’出問題了!
  與此同時,“黑灘頭”和草場沙漠化現象也經常發(fā)生。來自瑪曲草原站的報告稱:20世紀四五十年代,瑪曲縣草原草場到處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20世紀六七十年代,草場出現了零星沙化;80年代,草場沙化加劇;進入90年代,沙漠化面積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急劇遞增。另一份資料則顯示,1987-2000年13年間,黃河源頭土地沙漠化迅速發(fā)展,沙漠化面積擴大、程度加劇,直接導致水土流失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里,占黃河源區(qū)總面積40%,且侵蝕程度均在中度以上。
  “草場變成‘癍禿’,雪山冰川化了,湖泊干了,濕地消失了!比藗兒芮宄,這一切表明“水塔”真的是“生病”了。
  有鑒于此,2005年1月,國務院審議通過《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總體規(guī)劃》,批準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工程,國家計劃投入70個億實施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與修復、沙化草原綜合治理等工程!凹由2002年后,降水開始升高,2005年開始,草原下墊面明顯改善,整個黃河再沒有出現斷流現象了。”藍永超指出,兩方面的合力暫時遏制了繼續(xù)惡化的趨勢。
  “即便今年這樣的豐水年,整個‘黃河水塔’的形勢仍不能樂觀,警報仍不能撤除!睏钣赂嬖V時代周報記者,整個黃河河源區(qū)的情況還是“搖搖欲墜”!皻夂蜃兣┚上升,多年凍土下降,降水量下滲,含水層加大,鼠洞遍地,天上來水不能很快轉換成徑流,這些仍可能導致黃河源區(qū)來水減少。”
  楊勇特別指出,這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保證了黃河徑流量,但黃河源頭水位線的下降和阿尼瑪卿山以及濕地的持續(xù)萎縮絕對是警鐘,“黃河河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形勢依舊嚴峻,‘水塔’仍在病中!
  時代周報記者從“九曲黃河之首”―瑪曲縣環(huán)境保護局了解到的情況,證實楊勇所言不虛。8月17日,該縣環(huán)保局副局長才讓道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截至2011年6月,全縣90%以上的天然草場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黃河27條主要支流中,11條常年干涸,另有不少則成為季節(jié)河,數百個湖泊水位明顯下降!
  
  斷流之因:自然和人類的夾擊
  “前一階段,黃河斷流的現象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全球氣候變暖,一是人為因素,特別是過度放牧。”藍永超指出。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不斷地砍伐森林、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將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當植物與海洋來不及消化這些氣體,或是不能完全消化這些氣體時,多余氣體滯留在大氣中,仿佛給地球蓋了床被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在2001年發(fā)表的一篇報告表明,幾乎可確定20世紀的全球暖化大部分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青海氣象部門統(tǒng)計數據顯示,近40年來黃河源年平均氣溫增幅為0.7℃,屬于高原異常變暖區(qū)。而相應的河源區(qū)冰川末端的最大退縮率為每年57.4米,其中1969-2000年間黃河源因冰川退化而損失掉的水資源就有0.7億立方米。以阿尼瑪卿山為例,這一區(qū)58條冰川在1969-2000年間,除三條前進、兩條沒有明顯變化外,其余冰川普遍退縮。退幅最大的要算耶和龍冰川,34年退縮1950米!白罱@幾年,這種冰川退化的現象有加劇的趨勢!彼{永超說。
  如果說冰川退化對黃河水源的影響還不是很突出,那么多年凍土消逝的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所謂多年凍土,是指地表下一定深度內地溫持續(xù)兩年以上處于0℃以下的土層(土壤、土和巖石)。它擁有獨特的自身演變規(guī)律,對環(huán)境變化極為敏感。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多年凍土明顯退化,活動層中原有的水熱平衡被打破,熱量失衡引起地溫升高,季節(jié)融化深度加深,致使多年凍土上限逐漸下降,而多年凍土上限的下降,使得凍土活動層中水分向下遷移,近地表層土壤水分含量明顯降低,地表變干。
  更嚴重的是,“多年凍土退化,使河源本身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引起系列連鎖反應。多年凍土層的存在能有效阻止地表水和土壤水分下滲遷移,使植被根系層維持較高水分、養(yǎng)分和有機質。黃河源凍土發(fā)育的低洼盆地和山間谷地是高寒草甸、高寒沼澤草甸植被最為發(fā)育的地區(qū)。但氣候變暖,蒸發(fā)量劇增,干旱加重,必然導致黃河源區(qū)荒漠化加劇!彼{永超指出。
  另外,人為的破壞也加速草場的退化,影響到整個黃河河源區(qū)的生態(tài)和降水情況。其中,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畜牧業(yè)的大發(fā)展,無疑是罪魁禍首。
  1975年3月27日的《青海日報》報道:“近十二年來,黃河公社的牲畜從2.98多萬頭(只)發(fā)展到14.7萬多頭(只),加上歷年來向外出售的生產畜6.8萬多頭(只),比1965年翻了四番……”這個過程中,畜牧業(yè)對環(huán)境的破壞不難想見。
  “冬蟲夏草,黃河源區(qū)的寶貝,被人們稱為‘軟黃金’,50克售價一度高達幾千元。在利益的驅動下,未禁挖前,每年春季有大批采挖蟲草的民工擁向草原,這也加劇草原生態(tài)的惡化!8月16日,甘肅省綠駝鈴環(huán)境發(fā)展中心主任趙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西部開發(fā),同樣增加了黃河河源區(qū)的環(huán)保壓力。因為西部大開發(fā),不僅給黃河源帶來新的生機,也讓一些投機分子瞄上了這塊世外桃源。
  瑪多縣民族宗教局原局長諾爾貢指出,黃河斷流與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fā)密切相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淘金熱,近十萬淘金者涌入瑪多縣,吃住都在草場。濫采濫伐難以控制,再加上本地牧民的超載放牧,最終導致本世紀初黃河源區(qū)的生態(tài)危機!
  
  離開牧場,牧民路在何方
  或許正是因為本世紀初黃河斷流帶來的教訓太沉重,從中央到青海各個州縣,均要求采取諸如生態(tài)移民、網圍欄等嚴格措施。
  效果不可謂不明顯。2003年,鄂陵湖和扎陵湖的水域面積達到歷史最低點,分別是578和493平方公里;2011年,兩湖的水域面積則增加到677和560平方公里。由于降水持續(xù)增加,一路走下來,時代周報記者發(fā)現,瑪多縣這個“千湖之縣”過去萎縮和干涸的湖泊多數已經恢復,達日、久治、瑪曲一帶的草場也恢復良好。
  然而,不少措施在實施當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困局。為了保護三江源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黃河源頭地區(qū)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實施“退牧還草”的生態(tài)移民工程頗受牧民詬病。
  曲麻萊縣麻多鄉(xiāng)的嘎里,就是這些牧民中的一員。今年32歲的嘎里有兩個孩子,養(yǎng)了70多頭牦牛、30多只羊。為響應政府號召,不得不搬到麻多鄉(xiāng)所在地的定居點。
  “離自己的牧場有100多公里,再也不能放牧了。雖說房子是政府部門提供的,卻失去了生活來源,政府部門每年提供3000元的生活補助!睙o所事事的嘎里,每天騎著摩托車在鄉(xiāng)政府附近轉圈圈。
  同樣失去生活來源的,還有剛剛花五萬塊錢在甘肅瑪曲縣定居點買了個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的牧民仁增。仁增來自本縣歐拉鄉(xiāng),以放牧為主要收入來源,有時也做些小生意。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為了下一代的教育,也為響應政府號召,兩個月前,他舉家遷往縣城。仁增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搬到這里沒有享受任何補貼,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是能在縣城找到工作,不然生活會遇到問題。
  “牧民搬離原來的牧場到定居點,好處很明顯,不僅交通方便,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能得到很好解決!甭槎噜l(xiāng)鄉(xiāng)長成林昂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白畲蟮谋锥耸,很多人搬到定居點之后生計問題難以得到解決。政府部門能夠提供一些幫助,譬如鼓勵他們到西寧等城市打工,但目前這些服務在資金方面仍有不少困難。”
  “政府部門不能將牧民搬到定居點就完事了,還必須為他們今后的出路做些工作,還需要為他們的未來做出科學的指導,否則,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鄙虾=煌ù髮W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徐家良指出。
  事實上,同樣需要科學規(guī)劃的,還有保護生態(tài)的措施,譬如為了保護牧場而修建的網圍欄。8月14日和15日,記者就親眼見到一些野生的藏原羚和藏野驢被網圍欄阻隔,左沖右突、無所適從,甚至撞在水泥柱上。
  “目前的網圍欄沒有給野生動物留下活動通道,這非常不利于它們的行動和整個草場生態(tài)鏈的發(fā)展。保護大自然,同樣要關愛這些野生動物。”綠家園志愿者的召集人汪永晨說。
  汪永晨認為,如今的黃河河源區(qū)規(guī)劃不僅要處理好政策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與人為破壞帶來的影響,還要處理好自然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我們需要從這兩條縫隙找到一條好的出路。
  

相關熱詞搜索:河源 夾擊 夾擊中的黃河源 黃河之源 黃河源水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