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打一動物【清泉打濕的剪子巷】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老濟南府城西南隅的趵突泉是濼水的源頭,濼水北流經西護城河流入小清河。清乾隆年間,經過疏浚的小清河,河闊水深,商船可從濼源門(西門)直抵魯東北河海交界處的壽光羊角溝,載去洋面和煤碳,運回木材和蔬菜。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韓復榘重修了調節(jié)水位的五柳閘,以便行船或瀉洪,西門橋北的銅元局街和大明湖西南岸邊均設有裝御碼頭,河中帆影點點,舟楫爭流,風景分外好看。濟南的商業(yè)熱點也由最初的南關轉至西關。趵突泉、西護城河附近的小街小巷里無不店鋪林立,商賈運集,一條街一個特色,形成了中藥材,雜貨、綢布、手工藝和小五金等所謂的”西關五大行”。
趵突泉西側南北走向的是花墻子街,剪子巷,其東西兩側分別與篦子巷、盛唐巷、五路獅子口以及大,小板橋街相連;▔ψ咏衷缦纫允譅t,香爐、蠟扦等銅錫業(yè)著稱,篦子巷以竹木制梳篦和作針線活的頂針為特色,大、小板橋街則是做紙盒子和白銅首飾的業(yè)戶聚集地。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街長不過200余米、街寬也只有4至7米的以制作剪刀出名的剪子巷。
剪子巷的格局形成于明中葉,繁榮于清康熙、乾隆時期。到了清末,這一帶已是真正的繁華之地了。這時,山西交河和北京東郊以及本地章丘的鐵匠紛紛來到濟南,多集中在剪子巷內,多時近20家,主要制作剪子,菜刀、鍋,鏟、勺,鐵柜、水車及鋤、鐮、锨、镢等小農具。我小時候鐵作坊的生意雖已落敗,但街兩旁的青磚黑瓦或青石壘砌的兩層房舍中除了住家就是一個挨一個的鐵匠鋪,或前店后坊,或下店上宅。老式的店門白天四敞大開著,店有多寬,門有多闊。門口都是早上卸下的一扇扇門板,到了晚上打烊后再一扇扇上上。鋪面前各種五金工具琳瑯滿目,碼放在貨架或案板之上。
打鐵時,鐵匠爐子在手拉風箱吹動下爐火通紅,青煙繚繞。一件件被燒得通紅的鐵毛坯放在鐵砧子上,由一人用大鐵鉗夾著鐵塊,另一人或掄大錘或舉小錘敲敲打打,叮叮當當、火星四濺,富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常常引得好奇心很強的孩子們駐足觀看,大人們不叫是不會自己離開的。
剪子巷由清一色的石板鋪成道路。街的四周有眾多泉眼,皆屬趵突泉泉群;▔ψ咏致肺饕会u菜鋪的北鄰的北煮糠泉(今杜康泉),水勢十分旺盛,清冽甘美,全街的居民來這里取水飲用,城內的一些商家和住戶也來此用水車或肩挑扁擔取水。原花墻子街57號院內的登州泉、87號院內的“花墻子泉“與街西萬竹園內的東高泉,望水泉和白云泉一道,形成暗渠,一路北流至西護城河。因這一帶地下水位高,泉水豐沛時暗流涌動,走在街上便會聽到地下的流水聲。既使不下雨,一塊塊青石板的縫隙中也常常是溢流出的清泉水,打濕行人的腳面。在這條街上,晴天晾曬被泉水打濕的鞋是家家戶戶的常事。走在巷子里的人要看著地面,否則就可能能踩到石板縫中溢出的泉水里。一些孩子在巷子里踢足球,球總是濕乎乎的。
已故臺灣著名作家、美食家唐魯孫在他《濟南的泉水和魚》一文中記述了作客濟南的短暫經歷,文中寫道:
“城南有條叫’剪子胡同’(即剪子巷)的路,不論天旱天雨,這條街總是積水盈寸,路人都得自兩旁騎樓下繞道而行。當年張宗昌為山東督辦時,曾命人在剪子胡同加鋪一層三寸厚的石板,怪的是三寸的石板鋪上了,水卻依然漫出一寸多。這石板下的泉水,夏季涼透心扉,可冰水果;冬季蒸汽迷漾,有如溫泉。掀開石板,水中密密長滿綠如青苔的長水草,成群的青草魚悠游其間,其肉既鮮且嫩,毫無腥氣,其外觀與臺灣的草魚類似。我的朋友王筮謙曾任山東電報局長,他家就住在剪子胡同。有一回我在他家做客,他帶我到后花園,吩咐用人把花圃中的石板撬開一塊,只見其中泉水淙淙,垂手一撈便是兩條生蹦活跳的青草魚,那情景真是又有趣又神奇呢!”
當年老殘是從南門進得城來,在王府池子、曲水亭一帶發(fā)出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感嘆。如果他能到剪子巷一帶轉一轉,更會覺得他給濟南的定義一點兒也不為過。
與剪子巷相連的大板橋街和小板橋街的西頭各有一座石橋,又因橋的結構均為用大石板塊鋪成,故而被稱為“大板橋”和“小板橋”。大板橋又稱廣會橋,是單孔小拱橋,半人高的橋欄桿的抱鼓石上有精細的雕刻。為了便于附近居民下河洗衣、洗菜,昔時在橋邊還鋪有通往水面的臺階。在清末府城墻還沒有開通坤順門之前,城里人要想去趵突泉,必須出西門,途經廣會橋;西南關的人進城,這橋也是必經之地。
大板橋百米之外,是幾乎與水面平行的小板橋。小板橋不起拱,原名眾會橋,“眾會”和“廣會”的含義相似,也一同將這里的水巷、小橋、流水和人家聯(lián)系在一起‘,會聚成老濟南特有的市井風俗畫卷。當你走到這里時,但見小橋拱背,小河淌水,小女人搗衣浣紗,小孩子水中嬉戲,加之走街穿巷的鋦盆子鋦碗的小銅鑼聲、挑擔子賣豆腐的梆子聲、以及拉水車的驢叫聲與鏗鏘的打鐵聲混響在一起。那美妙的景致比起江南來毫不遜色。恰如明代濟南詩人王象春《齊音》中那首題名為《北溪》的七言絕句所描繪的:
“一曲溪流一板橋,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椗,樹底橫舟手白搖!比缃,“廣會”與”眾會”的橋名漸漸被人們遺忘,但大板橋和小板橋卻始終是“老濟南”們解不開的情結。
舊時的趵突泉周圍是商販云集的街市,也是打把勢賣藝的、說書唱戲的“雜八地”。南面又有藥王廟,遇有藥集,人山人海。加之剪子巷經花墻子街南通人氣鼎盛的勸業(yè)場(后來稱國貨商場),剪子巷曾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由于途經此地的人多,巷子里還有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旅店和餐館。解放后,街北首與共青團路交界口處還設立了濟南火車站售票處,預售兩天以內的火車票。很多濟南人都有到剪子巷排隊買票的經歷。至今這里經過翻建的樓房,仍是濟南地區(qū)客票中心代售處。
如今這一帶的傳統(tǒng)街巷格局早已不在,剪子巷、篦子巷、曹家巷拆遷后建成了居民小區(qū)。剪子巷消失時,人們還普遍缺乏舊城保護的意識,我更是沒有拍攝相關的影像資料,這也成為我一生中最為抱憾的事情之一。好在,我的好友,我的同齡人,又同樣對老濟南充滿深情的濟南油畫家郭健,用他的妙手和油彩,描繪出了剪子巷、小板橋一帶的曼妙風情,讓我等流連、入夢。
相關熱詞搜索:剪子 清泉 打濕 清泉打濕的剪子巷 剪子巷 北剪子巷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