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碎自有精氣神兒] 精氣神兒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小雪”剛過了沒幾天,北京就刮起了大風(fēng),天兒也一下子涼了許多。早晨五點半,我便迎著風(fēng)踏上了上班的征途。甭說,今兒這風(fēng)還真不小。唉,這會兒要是找地方來碗雜碎湯喝喝,該多美呀!
雜碎,咱北京的小吃。說其小,是因為他的制作方法太過平常,并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的原料,也不需名廚親自料理。只需找些新鮮價廉的羊下水,洗凈切塊,放入沸水中焯熟。吃雜碎有涼拌和雜碎湯兩種。其一就是把熟雜碎拌上三合油和香蔥、香菜之類的調(diào)味品做下酒好菜。其二也只不過是把焯過后的雜碎放到沸水中加入蔥、姜、花椒、八角等調(diào)味之物一同煮制。過不了多久這香氣四溢的羊雜湯就能出鍋,捎上點碧綠的香菜末兒,再來上二兩“二鍋頭”,一頓挺地道的美餐便撂在了您面前。
因為物美價廉,它成了百姓解饞的一道好菜。早點來上一碗羊雜湯就燒餅,算是夠份兒了。平時,涼拌羊雜兒就酒,別有一番風(fēng)味。老北京,一過立秋,賣羊雜湯的便多了起來。有時候看完夜場電影,或是下夜班回家,路上在賣羊雜湯的小鋪子里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羊雜湯,那煮得爛熟的羊雜兒完全入了味兒,?上一口熱湯,鮮香滿口,全身暖暖的,大街上的寒意早就沒影兒了!
用時下最火的說法,我也是個“雜碎”的“粉絲”。吃了這么多年雜碎,深深感到咱這北京百姓生活,仿佛正如這滋味豐富的雜碎一樣,展現(xiàn)在旁人的眼中。
經(jīng)常聽到一些“北京人排外欺生”的說法。對于這樣的說法我不敢茍同。其實,北京自古以來就是個好客且包容的城市。老北京的各種行業(yè)都有外地人的影子,比如澡堂子里修腳的師父,大多是江蘇揚州人;胡同中送水的爺們兒大多是山東人,街坊們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八齼骸被蚋鼰崞降胤Q為“三哥”。這些外地人在北京通過自己的奮斗,幾代之后成為北京的主體。
我出生在朝陽門外一條名為“芳草地”的胡同中,別聽名字雅,可住在這地方的大多是市井平民。記憶中的鄰居們有的是良鄉(xiāng)來的“花把式”,也有推車賣菜的農(nóng)民,還有蹬三輪拉排子車的“力本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融合在這雜院之中,就像一家人一樣。誰家有了難處,鄰居們都會自覺地伸出援助之手,要是您有個頭疼腦熱的,沒準(zhǔn)還能享受上一碗街坊大媽做的抻面。
各方百姓同樣呼吸著老城的空氣,感受著北京的人情世故,享受著雜院中特有的生活,共同制作著這碗“雜碎湯”,味道好壞全靠大家了。
北京百姓樂觀豁達(dá)的生活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自豪的。父母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有多少錢過多少日子,人什么時候一定不能跟自己個兒較勁!一句話,活個精氣神兒!”是呀,北京人的生活趣味仿佛又和這雜碎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最喜歡早晨起來逛天壇公園的長廊,那里是北京最具精氣神兒的地方。未到長廊,您就可先聞其聲,往往是悠揚的交誼舞曲和票友們的京戲以及京胡聲,聊天聲等等交相呼應(yīng),讓你產(chǎn)生一種清晨的興奮與加快腳步的沖動。進(jìn)入長廊,置身于人群之中,幾個中年人在林蔭路上踢毽子,那翻飛的毛毽兒仿佛長在了他們的腳上;輪椅上的阿姨“奶奶,您聽我說!”唱得正帶勁,遠(yuǎn)處大爺?shù)摹拔艺驹诔菢,觀山景”,占了頭排;長椅成了大媽們的展柜,毛線織的各色拖鞋、小包擺成了堆;玩骨牌、甩撲克、下象棋,玩的看的各得其樂。
“好!”那是東頭人的人群發(fā)出的叫好聲。這叫好聲好像是鞭炮的火引子,人群中響起了讓人亢奮的笛聲!稉P鞭催馬運糧忙》這笛子吹得真地道,急促的吐音穩(wěn)而不亂,催著我也擠進(jìn)人群。已過半百的男人,頭發(fā)已然不多,相聲里管這叫“地方支援中央”。人們越夸,他好像吹得越是來勁兒,一曲吹完,朝我說了一句:“兒子,給大家伙兒來段東方紅!”嘿嘿,那是我們家老爺子……
這里沒有大款,沒有高官。這里的人們可能每日還要為吃飯忙活著。但這里的人們是快活的,這里的人們用那最為鮮活的生活氣息感染著世界,共同烹制著那最有味道的“雜碎湯”。
編輯/會心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精氣神兒 雜碎 自有 雜碎自有精氣神兒 兒生自有兒生福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