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的出戲與湊戲 簡單劇本范文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影視劇本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然而,就“出戲”與“湊戲”來講,多數(shù)人卻并不熟悉。筆者在分析和體會近期典型影視劇的基礎上,提出了“出戲”與“湊戲”的概念,并對其加以概括和解釋。希望通過對“出戲”與“湊戲”的解讀給影視劇本的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同時也希望能對我國影視業(yè)的發(fā)展有所助益和啟發(fā)。
[關鍵詞]影視劇本 出戲 湊戲
一、影視文學劇本創(chuàng)作中“出戲”與“湊戲”概念的提出
影視劇本對我們來說已并不陌生了。它是電影、連續(xù)劇等的導演或劇作家寫下的用文字表述和描寫未來影片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為影視導演提供作為工作藍圖的文字材料,導演根據它用畫面和音響的攝錄和剪輯構成完整的影片。然而對于“出戲”與“湊戲”這兩個概念,大多數(shù)人卻并不熟悉。
依個人所見,所謂出戲是指在劇本創(chuàng)作和演繹過程中,導演及演員通過準確把握劇本中人物、角色、情節(jié),及劇本背后的靈魂和主線,能把這出“戲”還原于現(xiàn)實生活中,給人以真實感,從而達到不僅能吸引觀眾的外在眼球,還能使其在心靈深處產生共鳴的藝術效果。
關于湊戲,就是指為達到某個人化的目標而刻意創(chuàng)作出的劇情設計,這類劇情往往邏輯不強,主題不明,內涵不深,品味不高,實屬機械性地生拼硬湊出來的戲。
對于以上這兩個概念,我們應該在實例分析、深入體會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運用。
二、對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出戲與湊戲的解讀
我們說,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于作者對百姓及社會日常生活的細微體察。如何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把握好出戲和湊戲的劇情設計和取舍標準,從而抓住不同層次觀眾的心理和興趣點,便成了劇本創(chuàng)作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出戲的可取與慎取
要使所創(chuàng)作的劇本真正能出戲,該劇本就應既能迎合觀眾口味又能升華內涵。這類劇目往往取材于歷史和現(xiàn)實,反映的往往是時代特點和社會焦點,既貼近生活,又借鑒于實際,如電視劇《潛伏》,它不單單是一個諜戰(zhàn)片,更間接的闡述了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環(huán)境。該片的劇本就是取材于歷史,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可以還原,而且也更貼近于現(xiàn)實。此外,該劇十分注重人物刻畫,片中的余則成,正是善用政治環(huán)境中這些關系,才能有所作為。
但是,對于出戲的范圍也應有所顧忌和考慮。比如說,在出戲的策劃和演繹中,有些情節(jié)和場景固然是真實生活的暗喻和再現(xiàn),但真實的東西并不一定都是可以或者注重表現(xiàn)的。比如在《蝸居》這部電視劇中,作者六六在演繹生活,揭示官員貪污腐化、包二奶現(xiàn)象和社會底層群眾蝸居現(xiàn)象等社會現(xiàn)實的同時,卻無形中把不少觀眾導向了一個誤區(qū)和泥潭。過多的打情罵俏、裸露場景讓很多觀眾尤其道德意識不強、價值取向缺失的年輕人不顧一切的尋求刺激,甚至不惜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有網友說“看過蝸居以后才知道,原來二奶才是我們讀書多年夢寐以求的職業(yè)。工作輕松、生活愜意、有愛情、有激情……只要以忽略背后的正常人生活為代價就可以了”;不少觀眾欣賞宋思明,同情海藻,有甚者情愿有海藻一般的經歷和感情。正如有網友說的那樣:“六六,這樣的作品發(fā)表成書就行了,大家茶余飯后傳傳看看也就罷了,可要在電視臺播放下去,會影響多少80后,90后,影響他們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我想看完之后的很多女孩,都會企盼自己是那個海藻,企盼自己也能遇到一個像宋一樣又有權、又有錢、又成熟、又很愛自己的男人,而這個男人不管他是不是已婚……”。所以在出戲內容的取舍上,劇作者們不得不慎重考慮。
(二)湊戲的價值缺陷與生存空間
轉觀國內的一些大片的劇本,則有著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以《建國大業(yè)》這部影片為例。從國慶60周年獻禮片《建國大業(yè)》的劇情中,我們就可以推知其劇本的內容。然而,作為國慶獻禮片,本是為了讓人看完更加愛國的,劇本創(chuàng)作自然要本著還原歷史,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情感去“寫真”,而不是為了讓眾明星嘩眾取寵的。試想一下,《建國大業(yè)》上映后,會有什么樣的社會影響?難怪有網友會說:“《建國大業(yè)》真是建國大業(yè)嗎?我看只是噱頭罷了。不過是資本家出資的一部商業(yè)電影賺錢,賺到實實在在的錢,商業(yè)嘛,票房第一。只要賺了大錢,管你什么主義。三億投資進去,收回六億也可能!敝愔S刺露骨的話?梢詳喽,這個電影和它想要達到的目的剛好背道而馳?梢哉f,在該劇本創(chuàng)作之初,就是為眾明星打造的一出“鬧劇”。就這部劇作來講,對于出戲和湊戲的演繹設計和取舍已經變的無足輕重了。
再說說《三槍拍案驚奇》這部影片。與《建國大業(yè)》不同,《三槍拍案驚奇》初衷本來就是針對中國的現(xiàn)狀,針對那些平時幾乎不看電影的人群的。《三槍拍案驚奇》劇本的創(chuàng)作很大程度是借人們過年湊熱鬧找樂呵的心理,用多明星,大場面,多特技的表現(xiàn)方式來嘩眾取寵,進而贏取高票房的商業(yè)運作。這本無可厚非,但作為投資上億的一部賀歲電影片,雖然劇目中不乏明星個性幽默的表演技能,但卻與整個劇情的發(fā)展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影評人關雅荻在新浪微博中發(fā)表到:“剛看完《三槍拍案驚奇》,這是一部多么‘可怕’的電影啊,我不想推薦給任何人,除非你是小沈陽的死忠粉絲。我們國內現(xiàn)存最偉大的導演的作品就是這個樣子嗎?這是一部喜劇嗎?這是一部什么電影啊。充斥著癲狂、混亂、不幽默、生硬的滑稽戲,真讓人崩潰,果然它是預期中來搶錢的一部電影。建議別看。”
以上網友、專家的言論可能有些偏激,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現(xiàn)目前在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的一個現(xiàn)象,即包括導演在內的影視劇本的作者們在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對真善美、禮義廉恥這些概念變得越來越模糊。相反,對于物質利益的追求、商業(yè)利潤的渴望卻變得越來越清晰。不難想象,在類似指導思想下,影視劇本劇作者們會創(chuàng)作出怎樣的劇本。這可能就是對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湊戲現(xiàn)象的另類解讀吧。
三、對今后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的幾點思考
可以說,所有劇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都會就出戲、湊戲的戲份綜合考慮一些問題,但是在拍攝成影片后,放映出來的實際效果卻又大相徑庭:有的好評如潮,有的卻是罵聲一片。這其中的原因很耐人尋味。借由此文,提出筆者的幾點體會,僅供參考:
(一)從影視劇本內在因素來說,劇作者應肩負起一份社會責任
隨著電視的普及和網絡影視的涌現(xiàn),影視受眾的普及率大幅度提升。這不僅為劇作者借作品提高知名度、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了可能,更讓劇作者肩負起一份很重的社會責任。這份責任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就是要求劇作者要有“作為良著,行為人師”的原則:一是劇作者要顧及劇本所帶來的社會影響,能夠借劇本拍攝成的影視劇幫助社會改變不好的社會風俗,移風易俗;二是要弘揚真善美,以扶正社會風氣。因此,這就要求影視劇本劇作者在動筆創(chuàng)作前,要首先對出戲和湊戲的戲份內容和設計搭配有一個清醒認識,劇作者必須切實擔負起對觀眾、社會、國家的應有責任來。
(二)從影視劇本外在因素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
1、觀眾因素
就觀眾而言,由于中國農業(yè)人口占多數(shù),對影視劇普遍缺少相應的文化內涵和觀賞水平。他們多是為了看熱鬧,獵奇,卻很少去關注劇情,乃至劇目的主題和內涵。這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他們缺少對影視文化的理解和對影視劇的觀賞品味。如果觀眾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內涵有很好的理解和踐行,那么作為影視劇本的劇作者(包括導演)乃至投資商必然隨之提高其劇本的水平和內涵。否則,失去了觀眾的支持和響應,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事業(yè)和“錢”程。
2、政府導向因素
影視界雖然是商業(yè)運作,也是按市場供需機制辦事,但在管理上卻依然要依靠國家來進行宏觀的調控和把關。所以,一個劇本能否最終以電影的藝術形式與大眾見面,最終取決于政府的科學決策。在看紀錄片《大國崛起》時,看得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的關鍵在于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國家如此,相信我國的影視事業(yè)也不例外。因此,從政府的管理角度來論,指導和幫助提升劇作者在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的中國文化獨有的內涵和底蘊應該是一個勢在必行的選擇。
3、媒體因素
當今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對于原本反響效果不佳的劇目,有些媒體在商業(yè)利益的驅動下論資出力,大都扮演了協(xié)助宣傳,夸張造勢的角色。這種做法間接助長了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湊戲成分的泛濫。此外,一定程度上對大眾也起到了一定的誤導作用。因此,媒體如何在利益誘惑的面前重塑客觀公正,求真務實的新聞原則,也成為媒體界應該深思的問題了。
結語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出現(xiàn)了許多可圈可點的優(yōu)秀作品,影視業(yè)也得以復蘇和迅速發(fā)展。然而,有一句話很耐人尋味:“我們在虛高的票房中裸奔和狂歡的時候,我們徹底放棄了作為一個電影人,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產品劇作者應有的操守”。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淺談 劇本 創(chuàng)作 淺談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的出戲與湊戲 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 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課程教學大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