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關與比喻的區(qū)別 [雙關]
發(fā)布時間:2018-12-28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雙關指的是利用詞語同音或多義等條件,有意使一個語句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同時兼有種意思,表面上說的是甲義,實際上說的是乙義;類似我們平時所說的一石三鳥、一箭雙雕、指桑罵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雙關包括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種。1、諧音雙關即利用詞語的同音或近音條件構成的雙關,例如:(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2)外邊樹梢頭的蟬兒卻在枝頭唱高調(diào):“要死喲!要死喲!”(茅盾《雷雨前》)例(1)利用“晴”“情”同音構成雙關,例(2)利用音近表面摹擬蟬兒的叫聲,實際是用雷雨前悶熱得要死來詛咒反動黑暗的統(tǒng)治已到了末日。此外,漢語中的許多歇后語就是利用諧音雙關構成的。例如:(3)老虎拉車──誰趕(敢)?(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5)窗戶眼吹喇叭──鳴(名)聲在外。2、語義雙關即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構成的雙關,例如:(1)他(指陳毅)卻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小學語文《吃墨水》)(2)可是匪徒們走上幾十里的大山背,他們沒想到包馬腳的麻袋片全爛掉在馬路上,露出了他們的馬腳。(曲波《林海雪原》)例(1)用“墨水”的多義性,表面用的是本義,實際指的卻是比喻義:學問或知識。例(2)中“馬腳”也是實際用的比喻義:破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