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2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香港的歷史篇一:香港被占歷史
香港被占歷史
1842年。英國通過鴉片戰(zhàn)爭強占了香港島。1860年英國又侵占了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國又強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島嶼。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莊嚴宣布廢除一切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堅持香港必須回歸祖國的立場。經(jīng)中英兩國多次談判。1984年12月19日,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香港問咫的聯(lián)合聲明》。之后。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1月祖國。中國政府根據(j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在香港成立了特別行政區(qū)。除國家外交、國防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
香港回歸的歷史背景(轉貼)
引子: 1982年,撒切爾夫人通過利槍利炮戰(zhàn)勝阿根廷,奪取了馬島。 接著,撒切爾挾馬島余威來到中國,找dxp談香港。她內心目的是什么?97年以后繼續(xù)統(tǒng)治香港,縱然不能,主權換治權,再不能,第三步棋,給你制造麻煩,讓中國得一個燙手的香港。誰知,在人家大會堂,dxp卻堅定而自信地堅持:97年以后,香港絕對無條件歸還中國,從此與英國一刀兩斷!這一招卻大出撒切爾意料之外,對這個日不落帝國的元首,競有人敢跟他出如此狠招,還絕不許討價還價,而且表現(xiàn)得如此自信,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于是撒切爾決心給這個“小個頭的”中國領導人一點顏色看看,這時,dxp悠悠地吸了口煙,慢慢地說出全世界都嚇了一跳的話:“中國人窮是窮點,但打起仗來是不怕死的!” 擲地有聲的話,讓撒切爾夫人在走下人民大會堂臺階里,仍在回味,以至她心神不寧,摔了一跤!只好按dxp的話來做了。
國際先驅導報駐倫敦記者徐劍梅,回憶采訪鐵娘子當年的外交顧問、中英首腦香港問題談判的見證人鮑威爾勛爵時驗證了這一點,勛爵感嘆是dxp的“狠”開啟了香港回歸之路。
中英首腦香港問題談判的見證人鮑威爾勛爵回憶說:“dxp與撒切爾夫人,都是鋼鐵制成的,談判風格都非常強硬 ! 鮑威爾回憶道,他第一次陪同撒切爾夫人見到dxp,對dxp的印象就非常深刻,感到這位身材矮小的中國領導人具有非常旺盛的精力!俺醮我姷絛xp,感覺他身材很瘦小,但談吐很敏捷,使我感到他精明過人,頭腦清晰,很有主見,直言不諱。”鮑威爾說,“不久我便知道,眼前是一位相當有個性、對目標堅定不移的中國領導人。 ”
他說:“dxp先生在陳述自己想法時,非常坦率和直接,幾乎完全不管外交上謹慎圓滑那一套。就此而言,他和撒切爾夫人可謂棋逢對手,因為撒切爾夫人也同樣直率!
1982年9月24日dxp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撒切爾夫人。鮑威爾說,雙方坐下之后,根本沒有半句客套話,兩位領導人很快便進入主題。dxp告訴撒切爾夫人,中國一定會在1997年收回香港,也不能接受英國繼續(xù)管治香港的主張。話說得堅決而直截了當,那情景,簡直就是告訴英方,中國政府主意已定,英國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可能。
“這次會面的氣氛是緊張的!滨U威爾回憶說,盡管這種情況在事前早就有心理準備,但還是使人感到充滿困難。
撒切爾夫人也是一位很直接的人,鮑威爾說,“鋼”與“鐵”相遇,難免發(fā)生鏗鏘碰撞。鮑威爾回憶道,在1982年這次會談中,dxp與撒切爾的想法一再發(fā)生沖突。他介紹說:“當時,dxp提醒撒切爾夫人,中國有權派軍隊武力收復香港;撒切爾夫人回答道:如果這樣,將會導致香港的崩潰;dxp則說;如果這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
如今,每當香港市民每每提及那次談判,都無不感慨贊嘆:鄧公夠狠!
hjt主席在評價時更是一步到位:dxp同志崇尚英勇果敢,在關鍵時刻更是表現(xiàn)出非凡的膽略和勇氣……
香港的歷史篇二:香港歷史文化-大綱
香港歷史文化 導言
一、意義:
1、從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
香港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仍為全球重要的國際經(jīng)濟中心之一。1997年IMF、世界銀行在港召開年會,2005年在港召開的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并發(fā)表了《香港宣言》,成為多哈回合談判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2、從我國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角度來看,
香港是距離最近的國際市場,與內地保持最緊密的聯(lián)系,有最迅捷全面的信息資源,有新型有效的市場運作機制,有先進的行政、社會及行業(yè)管理制度;
3、從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長遠目標來看,
香港是最早實施“一國兩制”的地區(qū),踐行的過程,成功的經(jīng)驗,對最終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港臺成立城市交流論壇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2009年初與訪港的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會面時表示,鑒于兩地合作機遇很多,正準備成立「香港 —- 臺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作為香港和臺灣城市交流的溝通平臺,加強兩地經(jīng)貿推廣、旅游合作和文化的交流。
4、從學生培養(yǎng)目標及未來擇業(yè)角度來看,
香港特區(qū)政府4年前開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己收到申請2萬多個,累計批準17,855人。這些人士多數(shù)集中在學術研究和教育領域,其次集中在商貿和金融服務業(yè)。
2006年香港又推出深化輸入專門人才的計劃。計劃每年輸入優(yōu)秀人才1千人,80%為內地人才。香港特區(qū)政府入境事務處表示,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人才來港工作及定居,良好的法律、金融和社會環(huán)境,可以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最佳的拓展空間。
香港優(yōu)秀人才入境計劃分兩套計分體制,主要根據(jù)年齡、學歷、專業(yè)資格評分。申請人不需要在來港之前先獲得企業(yè)的雇用,可以先留港1年。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李云迪、及著名演員章子怡周迅等成為獲準入港的優(yōu)秀人才。
現(xiàn)時申請還較少,主因是宣傳仍然不足,有很多人不知道有這計劃,香港入境處將多與大專院校等內地團體接觸,以吸引更多內地學術專才。在港內地畢業(yè)生聯(lián)誼會2007年8月29日發(fā)布了《2007在港內地專才發(fā)展年報》。據(jù)其對在港就讀的內地學生調查結果顯示,近99%的受訪者愿意留港發(fā)展,比2006年高出9個百分點。銀行、貿易、傳媒等為最希望從事的行業(yè),電信產(chǎn)業(yè)、生物醫(yī)藥等高技術產(chǎn)業(yè),以及法律、房地產(chǎn)等行業(yè)則排名靠后。
香港的基本狀況:
位于廣東省珠江口的東岸;人口逾700萬(從2008年開始);面積1104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年底,香港人口錄得700.8萬人,較前年增加0.8%。出生率達千分之11.3,創(chuàng)13年來新高,嬰兒出生人數(shù)更是1983年以來最多,惟內地孕婦所生嬰兒占當中的42.7%,港婦產(chǎn)嬰的出生率僅為千分之6。出生以及單程通行證持有人的移入均是香港整體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95%(轉載于:www.91mayou.com 蒲 公 英 文 摘:香港的歷史)為華人,在非華裔人中菲律賓和印尼人最多。
世界第四大銀行中心;
第五大外匯交易中心;
第八大股票交易中心;
第十一大貿易體系;
第七大航運中心;
全球第五大旅游勝地;
世界最自由的市場經(jīng)濟體系。
第一講
香港的早期發(fā)展
一,香港史前歷史
香港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史前文化遺址,共分為3個時期:
1,新石器時代中期;
2,新石器時代晚期;
3,青銅器時代.
考古發(fā)現(xiàn)顯示,遠在6000年以前,人類已經(jīng)在香港地區(qū)活動.
二,香港早期文明
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唐代石灰窯,宋代銅錢,明代青花瓷證明香港地區(qū)自漢代開始,文化上占主導的是中原文化.
三,香港早年海上交通
居民的生活和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必要交通工具是船舶,停泊船只,開展貿易集中于地勢優(yōu)良的港灣.
其中重要的是屯門灣.唐代時期,廣州對外貿易十分發(fā)達.阿拉伯和南洋的“番船”大多經(jīng)屯門灣進入內河. 當年商船往返廣州必經(jīng)之路屯門灣.唐玄宗設屯門鎮(zhèn)防守.16世紀初期曾被葡萄牙占領3年之久,后被奪回.
四,4大民系的遷入
宋朝以前,居住在香港地區(qū)的是少數(shù)駐軍和農(nóng)民.以后來自于陸上的有:廣東人,客家人;來自于水上的有:蛋家人,鶴佬人.
客家人
原居住于我國黃河流域的漢人.西晉末永嘉年間開始的戰(zhàn)亂,一部分漢人背井離鄉(xiāng),南徙渡江,至贛 閩 粵等地.被稱為客家人.現(xiàn)主要分布于兩廣 福建 臺灣及海外.因其語音保留較多漢語古音韻,被稱為客家方言.
泰國前總理他信,第4代華裔泰國人,原籍廣東梅洲。父親是潮洲人、母親是客家人,成為泰國首富。《財富》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唯一的泰國人。
鶴佬人
亦稱福佬人.來自廣東東北潮汕等地區(qū)及福建省一帶.原主要生活在船上,后部分于近代改居岸上.香港新界東部聚居許多鶴佬漁民.
五,5大姓族居民
于北宋中葉從江西遷居香港的鄧氏家族開始,開基立業(yè),傳宗接代.
隨后遷入的大族有:
侯 彭 廖 文等4大家族.史稱“新界五大族”.
六,香港早期的教育
自大族遷入以后,為提升宗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及統(tǒng)治權力,大力興辦教育.最早為北宋鄧族創(chuàng)辦的力瀛書院.自清朝康熙至同治200年間,出了2名進士,文武舉人10多名.從事教育的多為大小書院,館,塾,書室等學舍,現(xiàn)今仍存者有30余處,其中包括當年用于書舍的宗祠.
七,行政區(qū)的沿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廣東為楚國領地;秦始皇統(tǒng)一后歸南?しh;唐朝改屬寶安縣;南宋海上行朝于香港地區(qū);明朝改屬東莞縣;明末清初派巡檢駐九龍城寨.
八,清初遷界
清朝初期,為了平定明朝遺臣的抗清斗爭,在東南沿海推行“遷界” 海禁政策,沿海對外貿易受到嚴重影響.時間長達7年之久.
“遷界”亦稱“遷!,就是強制堅壁清野.沿海50里劃地為界,強令居民內遷,禁止船只出海,違者處死.
廣東巡撫王來任向朝廷力陳遷民之苦;兩廣總督周有德力主:先展界,后設防.成為當時反對遷界的地方官員的主要代表.香港人民為了紀念他們,在錦田建造的周王二公書院.
遷界自康熙元年1662年到1669年.新安復縣,允許遷民回原地復業(yè),并招集鄰近地區(qū)人民墾荒種田.從此客籍農(nóng)民,大量入遷.復界后,賦稅為當?shù)卣闹饕杖雭碓?
復界后香港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
1,農(nóng)業(yè)為香港地區(qū)的主要生產(chǎn)活動,農(nóng)作物稻米能自供自給;
2,漁業(yè)也是居民另一生計;
3,商業(yè)活動只限于香港地區(qū)的市鎮(zhèn);
4,借助廣州開辦對外貿易,主要外銷產(chǎn)品有香樹,珍珠,海產(chǎn)品等.
香港名字由來
廣東東莞一帶盛產(chǎn)莞香,“東莞女兒香”很有名,古代是有名香料產(chǎn)地。古代香港由于經(jīng)常作為香料轉運港,故名香港。
清朝前期我國通商口岸
1683年清政府重新統(tǒng)一臺灣,允許商民出海;
1685年指定澳門(后改廣州) 漳州 寧波等地為對外通商口岸;
1757年乾隆下令關閉除廣州以外的各沿?诎;并制定了許多限制外商來華貿易的禁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中國第一次拒絕與外部世界交流。
18世紀西方與廣州一帶貿易活動的增加,中西方開始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西方國家開展的遠洋貿易.史稱為“海上絲綢之路”.著名的瑞典“哥德堡”號商船是當時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商船.外國的商船成為展示西方經(jīng)貿,文化,科技成就,中西方交往歷史的平臺.
瑞典“哥德堡”號復制古船.完全按照原比例復制,耗資4000多萬美元.現(xiàn)為世界上最大的遠洋木制帆船.
廣州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使香港大受其利.一批市鎮(zhèn)建立并繁榮起來. 如元朗
深圳
大埔
石湖
長洲
沙頭角
九龍城等.
A,第一批來到中國的外國船員和商人——1518年葡萄牙商人乘船到廣東;
B,第一批外國軍人——1557年葡萄牙軍隊占領澳門;
C,第一個西方傳教士——1580年意大利耶酥會教士利瑪竇來華;
自從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強占澳門之后,其他列強也對澳門得天獨厚的自然經(jīng)濟條件和地理位置虎視眈眈。荷蘭曾在十七世紀先后五次發(fā)兵為爭奪澳門與葡萄牙開戰(zhàn),英國人于1635年進入澳門,進行貿易活動.建于一七七 0年澳門首座別墅式花園豪華住宅,后租給英東印度公司駐華商務監(jiān)督、駐華高級會員會所。
英國于1793年第一次派大型使團訪華參加中國皇帝乾隆83歲慶典
英國喬治三世的特使 --- 馬葛爾尼伯爵 George Macartney
使團帶來的時鐘、地球儀、火槍等為乾隆祝壽的禮品,被朝廷視為“貢品”。這是第一次東西方大國的交鋒,這是一場不同文化意識的碰撞.
英國特使的真實目的:
1,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國家開辟市場;
2,提出英國商船進入寧波、 天津等港口;
3,要求允許傳教士在中國開展宗教活動;
4,要求在珠江口附近提供一個島嶼?。
乾 隆 (1711-1799)
是80歲以上中國皇帝中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64年)、歲數(shù)最大的(88歲)皇帝.是當時中國封建權勢和傳統(tǒng)文化禮教的集中代表。乾隆自稱是“天朝上國”中“古今第一完人”,“君權神授”。
英國訪華使團中的隨團畫家,沿途畫了大量的圖畫,其中包括地形圖和風景圖等,極具價值.在馬葛爾尼訪華失敗后,英國于23年之后,又派亞美士德率團來華.仍因晉見禮儀之爭,被驅逐出境. 中國第二次拒絕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1874-1909年在中國海關工作的美國人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說,戰(zhàn)爭是由“叩頭”引起,由于國際關系上的不平等。
西方資產(chǎn)階級史學家、當代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認為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 時隔近五十年之后,大英帝國為了實現(xiàn)對外殖民擴張的野心,終于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用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大英帝國的向外擴張。英國在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取得成功之后,又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大國.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英國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世界上擁有一系列殖民地和軍事基地,其鼎盛時期統(tǒng)治地盤是本土面積的135倍。
香港的歷史篇三:香港歷史資料
香港歷史資料
香港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zhàn)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fā)展。1980年代,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于1984年簽訂《中英聯(lián)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
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香港經(jīng)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jīng)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jīng)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香港是一個優(yōu)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qū)優(yōu)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zhàn)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fā)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yè),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qū)。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英國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漢。1 9 5 5 年發(fā)現(xiàn)的李鄭屋古墓,可以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
唐朝時候,青山(屯門)一帶,已有很多中國人居住,當時的青山,是一處頗為繁盛的港埠。并有唐朝駐軍,保衛(wèi)珠江的入口,外國來的船支,必須經(jīng)過青山,才可轉去廣州。
宋朝時,一位官員鄧符協(xié)被派到廣東做官,經(jīng)過青山,很喜歡此地,于是,在任滿后,和家屬定居于錦田山谷,建立了一個村落,稱為“北圍”。他的子孫后來又建立了“吉慶圍”。
清朝時候,清兵于1 6 6 2 年派兵到現(xiàn)在的新界,并命令鄉(xiāng)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英國在后來的對華貿易中,發(fā)現(xiàn)香港的重要性,認為如能據(jù)為已有,將對其擴大對華及其他遠東諸國貿易,有極大好處。因此,在1 8 4 1 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后,要求戰(zhàn)敗的中國清政府割讓香港。
在英國占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巖,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鴉片戰(zhàn)爭
清朝道光年間, 中英貿易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 英國的" 東印度公司" , 輸出大量的鴉片到中國, 利潤驚人, 而且, 使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民大量增加. 清政府有見及此, 擔心在貿易中不斷漏出銀兩, 又擔心社會風氣日壞, 及有禁煙之意。
1 8 3 9 年, 林則徐被委為欽差大臣, 到廣州執(zhí)行禁煙. 林則徐抵廣州后, 諭令外國商人將煙土交出充公, 并將沒收的煙土在廣東東莞縣的虎門海濱燒毀. 林則徐并要求西方商人以后不準再將鴉片輸入中國. 中英雙方正在爭持之際, 廣東寶安縣九龍山的尖沙嘴村, 發(fā)生了英兵槍殺中國村民林維喜案, 英國籍此案出兵, 1 9 3 9 年9 月, 中英第一次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南京條約
清政府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不敢抵抗。1 8 4 2 年8 月2 9 日,清廷派出耆英. 伊里布與英國代表(石本)甸乍談判。雙方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船“華麗”號上簽署《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史上,與西方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共分十三條,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中英兩國以后“和好”,“各往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安全”。
二、中國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拔蹇谕ㄉ獭保膳深I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設駐于這五個港口城市。
三、中國將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沿岸小島香港,割與英國。
四、中國賠償英國鴉片煙價六百萬兩。
五、中國方面取消“公行”制度,并償英三百萬兩作為商欠之數(shù)。
六、中國賠償英國軍費一千二百萬兩。
“以上酬定銀數(shù),七、共二千一百萬兩,此時交銀六百萬兩”,并規(guī)定了其余的一千五百萬兩,在以后的分期交付方法。
八、凡英國人在中國被囚禁者,全部釋放。
九、凡因與英人有關,或在鴉片戰(zhàn)爭中與英國事被監(jiān)禁者,亦全部釋放。
十、議定稅則并規(guī)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后,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中國,而路所經(jīng)過稅關,不得加重稅。
十一、中英兩國文書平行。
十二、中國交付第一批六百萬兩款項后,英軍退出南京、鎮(zhèn)江、并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買貿易,同時自寧波外港鎮(zhèn)海撤兵,至于駐在定海舟山及廈門鼓浪嶼的英軍,則待中國將二千一百萬兩全數(shù)交清,及實際開放了五口通商后才撤退。
十三、條約應迅速交兩國皇帝批準,并換約。
租借新界
1 8 9 8 年,是香港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香港的邊界,從北九龍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西至后海灣,使香港行政區(qū)的面積擴大了十倍。
1 8 9 8 年,列強企圖瓜分中國,清朝朝政腐敗,任人宰割,英國政府乘機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當年6 月9 日,英國駐華公使賓納樂和李鴻章在北京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專條”,英國以租借為名,取得了新界,為期9 9 年,7 月 1 日生效。
新界(N e w T e r r i t o r i e s ),是英人所制定的一個名詞,專指租供的新領土,在此之前,這些地方屬廣東新安縣南部一部分,包括大興山等離島。該“專條”規(guī)定英國在新界有“管理全權”,但中國可保存九龍城砦和原有的碼頭一座。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莊嚴宣布廢除一切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堅持香港必須回歸祖國的立場。經(jīng)中英兩國多次談判。1984年12月19日,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香港問咫的聯(lián)合聲明》。之后。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1月祖國。中國政府根據(j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在香港成立了特別行政區(qū)。除國家外交、國防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
1
|評論(1)
熱點文章閱讀